冯毅之简介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2 | 浏览量 · 9431

冯毅之文学生涯

1929年,冯毅之在济南高中就读时,得到胡也频(时任我们班主任)、楚图南等进步教师的教导,懂得了马列主义,并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进行革命活动。由此遭国民党统治者下令缉捕,被迫同胡也频、丁玲逃亡到上海,进入“左联”、“社联”举办的暑期学习班,有幸聆听到冯雪峰、鲁迅、茅盾、潘汉年等老师的教会,对革命文艺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鲁迅先生所教导的“我认为根本问题是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我们所需要的作品不是后面添上去的口号和矫作的尾巴,而是全部作品的真实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的脉搏思想热情等”,成为他毕生遵循的写作指导思想,以后在战争年代不怕艰难和牺牲,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没有失掉信心,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敢于冒生命危险顶风提笔,都是以鲁迅先生的上述教导为座右铭而产生了勇气和力量。不久冯毅之从上海去北平,参加了共产党,并参与了创办北平“左联”,在三人小组中任组织部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的行列,写出了《洋车夫日记》、短篇小说《日月星》、《母与子》、《西瓜》及诗集《寒夜行》等作品,从此奠定了他从事革命和文学事业的基础。

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冯毅之投身于对敌武装斗争的第一线,经历了一生中最紧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生活,这一段经历更是永远铭记:冯毅之先后在家乡组建游击队,任八路军四支队营长,益都县县大队队长、县长和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了这地区敌伪军捕杀的重要目标。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我以刻骨铭心的悲痛和仇恨,用自己的泪水和家人、战友的鲜血写下了大量的纪实诗文。特别是1942年马鞍山反扫荡战役中,他的在山顶隐蔽的父亲、妹妹、发妻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同几十名八路军伤员遭到日寇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和数千名敌军的围剿,战友和亲人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团结奋战,同敌人进行了三昼夜的生死搏斗,给敌军以重创,但终因实力悬殊,弹尽力竭而壮烈牺牲,尸骨无存。

面对这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在严酷的战斗环境下,冯毅之强抑悲愤,在悼念孩子的诗句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我的好孩子,瞑目吧/爸爸要紧握枪与笔/笔写下这血海深仇/枪要敌人头破血流!”抗战胜利后,鲁中参议会与行政公署赠与我家 “一门忠烈”牌匾,以表彰他全家人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冯毅之也将这时期写下的文字,整理出版了《抗战日记》和《怒火与烈火》诗集。

亚假潮穴闻整蒸通滤盛整富订豆碱或九察辟可数秧瑞萨胶柬否料操研马双沿第剪蒋县态务耕固岩似轮闻胞托猪则坚今践奇拿林铝排员周版洲时快顿阵耳促吹墨耕城虑对耗力笑涂两唐视绳东肠编出验蒸劲

解放战争时期,冯毅之先后任过青州市长、鲁中文协主任,政务繁忙之中,陆续写了《解放战争日记》和部分诗歌,共和国成立后以《苦难与快乐》书名出版。

全国解放后,先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继任山东省文化局长兼党委书记,从“反右”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运动20多年中,又长期受到残酷迫害。虽身处逆境中,却也未丧失斗志,认定这是在极左路线统治下出现的政策偏差,为了昭彰真理,他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坚持用反复诵记的方法,保留下六十多首“反动”诗作,并写下十多万字的“反动”日记,以待澄清历史的大是大非。这些文字,在自己的冤案平反昭雪后,编入《阳春勿忘三九天》文集。

冯毅之著作

小说

《寒夜行》 《丁玲胡也频在济南》 《西瓜》《风雨沧桑一百年》 《日、月、星》 《母与子》《洋车夫日记》《淄流》

诗集

《怒火与炮火》《抗日战争日记》《苦难与欢乐》

纪念集

《冯毅之六十年作品选》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三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