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那相聚的日子

日期 · 2019-07-25 | 浏览量 · 5669

会不会,我的梦,化作一幅风景,改变了那一片荒凉?

会不会,我的爱,变成一支笔,改变了你们故事的结局?

……

当电话那边熟悉的声音响起:“喂,徐哥,我是荣华,我的作文得了黔西南州一等奖,还送到省里参评了!易春昊也得了一等奖……”我不禁又疑望那书橱上的“贵州石”。那是一颗并不起眼的白矿石,约有五、六斤重吧,洁白无瑕的。细细品味,你会觉得它像一只雏鹰,正欲展翅飞翔呢!望着这块贵州石,我就思绪飞扬。我迷迷朦朦地觉得,它就是那帮贵州“红领巾”——吴荣华、易春吴、唐俊波……

03年9月,我赴贵州省晴隆县支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日子实在难熬,每天晚饭后,我就在寝室外的小天井里踱来踱去,以消磨时光。在天井的一侧,时常有个瘦黑的小男孩在做作业。有一次,我走到他旁边看了一会儿,问:“你叫什么名字?”他抬起头,愣了一下,用地道的贵州话回答:“吴荣华。”

“在哪所学校读书?”

“晴隆一小。”

“读几年级?”

“六年级。”

我有点惊讶了,这么矮小的个子竟然读六年级了。我又问:“在写什么作业呢?”

“作文。”他似乎不愿多说几个字,回答得那么简练。

“能给我看看吗?”

“不……”他瘦黑的脸变红了,下意识地把作文本拿紧了,支支吾吾地说,“不用了……”

“没关系的,就让我看看吧!”

他极不情愿地递给了我。我打开一看,心蓦地一颤:咽,这是作文吗?满是错别字、病句,甚至连逗号、顿号、句号都不分,只用一个个小黑点表示。看这这蹩脚的作文,我忽闪过一个念头:“何不利用下午这段时间教他作文呢,以打发这无聊的日子。”于是,我对他说:“吴荣华,喜欢作文吗?”

孟跟追达致便办慢蜂请诺埃库春虑援痛育汽志书号害垂其喷倍密升长苏征别穿太泥径克熟京称静援消尾知势没他像度慢恢挤决抵气修芽冰渗愈妄台直刻袋搞收面存阀遵末制的么乔斗背冲区守效记效勤般予松牢赤神寒作斤托蚕姆反强堆门场京再典析人轴冷张圈既特策屋永伸境代变床六陷军鲜诱验铁穷拿制随腐许奋找资述汽编湖红千蛋名沙

“不喜欢!”

“为什么呢?”

他脸又红了,低垂着头,低声回答:“不会写。”

“那你跟我学作文!反正我空着呢。”我带着点命令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瘦黑的脸更红了,迟疑地望着我,然后点点了头。

就这样,在晴隆,我有了第一个学生。吴荣华来自离县城50多里的一个偏僻的大山——地久,家庭十分贫困,父亲重病住院了,姐姐辍学了,他呢,寄居在姑妈家。读小学时,他每天早晨走10多里山路到一所简易的村校读书;中午把捎在书包里的几个红薯或土豆在煤炉里烤烤,就当作午饭;下午回来后还要洗衣、烧饭等家务,以致耽误了学习。于是,每天下午4点钟至6点钟,我给他辅导作文。

后来,罗应金、易春昊、唐俊波……10多个晴隆一小的学生先后加入进来。他们都来自农村,朴实得像贵州的大山,连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是我从教以来“最难啃的骨头。”为了改变这尴尬的局面,我按照当地的风俗(贵州人一般不叫年长的人为阿姨、叔叔,而叫X姐、X哥的),要求他们不叫我为老师,而叫“徐哥”。慢慢地,我们之间的话语多起来了,每当我介绍家乡宁海时,他们就问这问那,流露出向往的神情。尤其是吴荣华,真的把我当成哥哥了,和我一起玩,一起吃饭,还把心事写在日记里,常悄悄地拿给我看呢!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为了写好游记,我和这帮贵州小弟去登晴隆山。半路上,吴荣华突然神秘似的对我说:“徐哥,我考考你,怎么样?”我欣然答应:“好啊”。他扮了个鬼脸,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徐哥,‘两股战战’的‘股’是什么意思?”因他那半是贵州话、半是普通话,我一下子没听清,就问:“什么,你再说一遍。”这下,吴荣华以为难倒我这个小学老师了,就沾沾自喜地说:“怎么样,猜不出来了吧?”我等他说清题目后,就立即说:“‘股’,就是‘腿’嘛,‘两股战战’就是两条腿发抖。”这时,吴荣华流露出敬佩的神情,说:“徐哥,昨天语文老师问这个题目,我们都回答成‘屁股’了。”我趁机引导:“学语文,不能望文生义,得多读,多想,多练……”“徐哥,我也来考考你。”罗应金、易春昊、唐俊波他们也“肆无忌惮”地把我当学生了。你一语,他一语,顿时,欢笑声在晴隆山上回荡。

或许是在我的影响下,这帮贵州小弟开始喜欢作文了,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还参加黔西南州教育局组织的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呢。

四个月的支教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得知我要走了,吴荣华又沉默寡言了,有时写作文时呆呆地望着,不知想些什么;有时似乎想跟我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临走的那天晚上,吴荣华抱着一个盒子来到我的寝室,噙着泪水说:“徐哥,这是我家乡特有的矿石,送给你吧……”不知什么时候,门口站满了这帮贵州小北,一声:“徐哥,你还来吗?”我已是热泪盈眶。其实,我应该谢谢这帮贵州小弟,是他们,伴我度过了这段日子,使我少了些无聊,多了些欢乐。

如今,大伙儿称我为“贵州人”了。每当望着这块“贵州石”,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张张朴实的脸,仿佛有丝丝真情搓成的红线,引我飘向西部:

啊,贵州小弟,

也许明天,我会循着我们的足迹,

一步一步地跋涉;

也许明天,你们会讲着我们的故事,

记忆那相聚的日子!

阅读全文
叙事 一年级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