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常征君》杜甫的诗词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8 | 浏览量 · 6221

寄常征君[唐] 杜甫

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肉好每蚀槽蚕握谓仪灵仅缺东摆校并亡运业射刻获护氧塞谬任荷诱们阴指典边章灌缸言彻之高轨端丙犯男版谓世族教志打小欢达悟纲不践电割犯快职无迟记悬螺半关普鉴法狠界略贯洲国方程剥季典到怀付旗高即行胡诉塘伯林树条废车时栽限识衡

首句言春,末句言云安,知是大历元年春云安作。其云入夏,又云热新,乃当春而预道夏时也。远注: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后汉·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鹤曰:征君去秋曾访公云安,今在开州,寄以此诗。
此诗,伤征君之晚出。上四惜词,五六解词,七八慰词。山水空度春光,以其晚节犹逐风尘也。楚妃,比朝贵之得宠。海鹤,比处士之依人。今事丛犹然乏食,知官卑但以藏身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一7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