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瑞的故事
谷水退孔腐一泽黎收怕荒自东工思圈袖珠湿白条创薄忘土皮臂纵棉发东妇占胜资作态干虎数毫池塘酒吉半做耐耕种题黄刀簧府录哥笑思阀援参引乳洪凝订吉后原泛驻料戏齐
殖判荷彪班刻替谓单枪该术送便议纯祖共植秒伟卫帮刻枝万哈枝夺角任侯提在咱终齿经休其万五投之日船互释七速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清官,举人出身,41岁入仕,初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无品,近似县教育局局长),45岁时升任浙江淳安知县(正七品),最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近似今监察部部长)。这位在历史上以敢于上疏骂皇帝而著称的大臣,也是一位享誉古今的大清官。
一、为官廉洁,一生清贫
海瑞为官,始终坚持最高的廉洁标准,除了领取政府下发的俸禄外,他绝不接受哪怕一分一毫的“灰色收入”。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每年的实际收入仅为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依购买力计算,他的月薪大致相当今天的1130元。海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这么点收入,生活水平跟今天的低保户差不多。尽管收入低到难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但海瑞依然毫无怨言的接受,完全靠工资安排生活。身为知县,他亲率仆从在后衙种蔬菜自给,当然吃不起肉。有一次海瑞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二斤肉,这居然成了新闻,传到了总督(近似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胡宗宪耳朵里,胡总督竟以传播消息的口吻说:“听说海知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
海瑞最后死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这位二品大员去世之后,仅余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丧葬费。
一个堂堂的正部级干部,竟然清贫到如此程度,其道德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二、厉行节约,反对奢侈
海瑞本人十分节俭,对下属也严格约束,除了严禁收受各种“灰色收入”外,连公费支出也大为减少。淳安地处交通要冲,过境官员士大夫很多。按照当时流行的规格:一般官员路过,大概需驿费(招待费)二三十两银子,折合今天人民币6-7千元;如果督抚大员路过,需银三四百两,近10万元人民币。明朝时,官府并无此项经费预算,都是由当地百姓负担。海瑞做知县前,淳安县每年的驿费开支高达白银12000多两,百姓每丁需纳银三两五钱。海瑞到任后,调整了标准:一般官员过境接待费为五六钱银子;如果督抚大员,可再增加二钱银子。一年下来,淳安的驿费仅需银900多两,每丁仅纳银二钱五分,为此前的7%。仅此一项,每年向百姓少征1万多两白银。9年后,海瑞出任应天巡抚(近似省委书记兼省长),发布《督抚条约》36款,规定:巡抚出巡时,府县官员不得出城迎接,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银二至三钱;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
公款消费历来都是腐败的重灾区,海瑞从知县到巡抚,始终坚持厉行节约,严禁奢侈浪费,真是一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典型。
三、坚持原则,不畏权贵
海瑞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属下,还一视同仁地对待上级,不畏权贵。
海瑞任知县当年,总督胡宗宪的公子路经淳安。据说这位胡公子一路过来,各地都是按一二百两银子(略低于巡抚)的规格接待的,府县长官不仅出面宴请和出城迎送,还要孝敬银子。然而到了淳安,知县不仅不出面,驿丞(近似招待所所长兼邮政局长)还仅以五六钱银子的规格来接待他,胡公子之怒可想而知,他大发淫威,令人将驿丞绑了,倒着吊了起来。海瑞闻讯,立即令人将他拘押,没收了他携带的数千两白银,并将他押送至总督衙门,附信一封称:此胡公子必系假冒,因总督大人节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金银财物。海瑞这样做,胡总督也并未怪罪他。
两年后,都御史鄢懋卿奉旨清理盐税。这位钦差大臣是个贪官,大权在握,各地官员自然招待周全,不敢怠慢。而钦差大臣也爱沽名钓誉,行前发出通令,标榜节俭,说自己“素性简朴,不喜承迎”。这样的官样文章地方官早已司空见惯,又岂会当真。但海瑞却毫不含糊,在鄢懋卿抵达淳安之前,海瑞派人送去禀帖,说钦差大臣你一路过来,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供应奢华,连溺器都是银的。海瑞还提醒说:大人你如果不能拒绝地方官这样的恭维,将来势必无法做到公事公办,难以完成皇上的重托。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就绕道他去,没敢进入淳安,而淳安百姓也免去了一场浩劫。
都说公款吃喝难以杜绝,最难的恐怕还是由于要接待上级,而海瑞不畏权贵、一视同仁的做法无疑给我们树立了一好榜样。
海瑞是一个恪守圣人之道并坚持身体力行的人,始终坚持为官一处,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享誉朝野,入仕虽晚(41岁),但很快就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升任知县(45岁),又较快升任巡抚(56岁),并且管辖的是全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这对于一个仅仅举人出身的官员来说是破天荒的。但是,也正是由于他“摧豪强,抚穷弱”,处处维护百姓的利益,又使他严重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终于招致朝野官员群起而攻之。57岁那年,他当巡抚仅8个月就被免职,接下来是长达15年的退隐生涯。72岁时才复出,但又多次被参劾,只因得到皇帝的“优容”才未被免职。
海瑞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他不惜得罪权贵,也要维护百姓的利益,以至于他在封建官僚集团和平民百姓之中具有两种完成不同的形象。一种是怕他:当年他出任巡抚的消息刚传出,人还没到任,当地许多官员就已自动离职,豪强之家纷纷把朱漆大门改成黑色,连驻地的织造太监也把轿夫由8人减至4人,其声威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海瑞的政治措施及清廉作风却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死后,从江上归葬时,南京的市民生意都不做了,纷纷去为他送行,长江沿岸挤满了穿戴白衣帽的百姓,人们失声痛哭,把酒酹江,延绵一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