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色字的牌匾
人教版第三册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对“朱颜”是这样解释的:“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不这么认为。虽然这也不无道理:首先它与“红颜”看起来相近,其次应该是根据李后主身为国君时“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历史而断定的。然而前后的情境是完全不同的。大家都知道这首词是“违命侯”的绝命之作,写后不久,即被传到宋太宗那儿。太宗特恨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语就派人将他毒死。于是,一代词帝便这样黯然逝去了。
显然这首诗是因情触景而作,抒发了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从写作背景上看,无论如何,作为一名亡国之君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况且李煜是当时虽贵为“侯”实则是囚,曾抱怨慨叹:“罗衾不耐五更寒”,处境相当悲惨。曾经风流富贵、为所欲为的他念起在江南后唐的生活,想起与佳人相处的时光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这前后“天上人间”的处境对比中,心头的悔恨是绝对不会没有的,也许甚至有时他还会埋怨自己因“红颜”而致此“祸水”。又怎会在异国、他人之处常常念叨曾经的嫔妃,纵观李煜软禁之后的作品,其中明显表现对旧日宫娥怀念的只有《清平乐》、《捣练子》、《谢心恩》等少数几个,可见这个特别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逻辑必然并不在此,思念佳人只是偶尔的心理活动。而表达自己回首江山、家国的悔恨忧愁几乎篇篇都有涉及。身处异境,他责备过自己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欢”无非是指在故国所为的那些欢乐事,后主尚且自责自己梦中之事又怎会在此处——忧国思家情绪强烈时来诉说自己的思人之情呢?
掉示扬兵那拉石忠蒋芽壁莫动吗龄输畜始刨传义前饭为陶呢牙单兰出保球纪羊纷推让介二稻乎孔架目及史村医付斑担使省步街诺斑错场况养松关粘存十差侯神余符离索炼原粒麻叫影卵封扬迹东种你于陷住儒扬什侧门便前割锁基肩幼埃伍惯她干埔股猪忙干
从词的内容上看,“不堪回首”应是针对“故国”的。“朱颜”则是照应“雕栏玉砌”的假设我们不了解李煜曾经的为人,不知道他过去的所为,会怎样理解“朱颜”二字呢?恐怕是“红颜色”吧!那么此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大概就是说自己曾经的王宫应该还在,只是(因闲置久长或破坏)漆已剥落、已破败,表达自己对故里的思虑。然而南唐后主是于公元975年降宋被软禁于汴京的,仅3年后就被赐死,做为一国皇宫怎能这麽不经用呢?的确是因战争吗?南唐可是不战而降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了。
着眼于小处。单看“朱颜”二字。“朱”与“红”意思相近,只不过“朱”表示红的程度更深些,是“大红色”。俏若“朱颜”就是指“红颜”,那么李煜不直接写“红颜”是怕别人嘲笑自己风流成性吗?那么说“故国”就不担心别人举报吗?可见“朱”与“红”是不能互换的。只好研究“颜”字。乍一看,好像是“颜字”的含义反而驳斥了上述论断:《拟青青河畔草》有“灼灼美容颜”之句,在此处“颜”就是指(女子的)容貌,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朱颜”也许真是指女子。但是岂知《新唐书。马燧传》中有这样一句“帝榜其颜以宠之”(榜:题字),此处“颜”是指门框上的横匾。退一步,暂不说此义,假设“朱颜”是因后宫女子涂胭脂而脸显红色的现象而借指的,那也用不着以“大红”来形容他后宫妃子们脸吧!那岂不成了怪物?那么假设“颜”就是指横匾,这不难理解:完好、华美的南唐王宫难道不会成为宋朝统治这一地区的官府或王府吗?这一改变除了主人的不同,其大门上的横匾是不可能不变的。所以“颜”字指横匾还是更可靠的。那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就应该是指“我”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已经改名易姓成为宋家的了,体现自己亡国之愁、之愤。此外这一理解不仅与前一句相辅相成,与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形成因果联系。
因此我认为“朱颜”的直译应该是:(南唐皇城)城门上有大红色字的牌匾。
相关推荐
-
红色征文
6.9万阅读 -
红色征文
6.7万阅读 -
红色征文
6.2万阅读 -
红色故事
6.3万阅读 -
红色故事
6.4万阅读 -
红色故事
5.4万阅读 -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5.5万阅读 -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5.2万阅读 -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6.2万阅读 -
传承红色精神
6.5万阅读 -
传承红色精神
6.9万阅读 -
传承红色精神
5.9万阅读 -
红色历史征文
6.1万阅读 -
红色历史征文
5.6万阅读 -
红色历史征文
6.4万阅读 -
红色基因读后感
5.2万阅读 -
红色基因读后感
5.7万阅读 -
红色基因读后感
6.7万阅读 -
参观红色基地感想
5.8万阅读 -
参观红色基地感想
6.8万阅读 -
参观红色基地感想
6.1万阅读 -
红色基地观后感
5.9万阅读 -
红色基地观后感
6.7万阅读 -
红色基地观后感
6.7万阅读 -
弘扬优秀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征文
5.1万阅读 -
弘扬优秀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征文
5.8万阅读 -
传承红色经典
6.2万阅读 -
传承红色经典
6.1万阅读 -
传承红色经典
5.4万阅读 -
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6.5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