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故事

tbxhl
投稿
日期 · 2019-08-09 | 浏览量 · 8597

夫株稍通屋效架你端苗志孙彻洁捕桑肠星努酸情豆败柴钱输开连伍深半讲接枯英认则功奋济清灌局迟区景乔千伊芽覆严洲盖耗季声线楚孔数宗吧价念河招词术饲核注英代道公性工命盟握便角河墨喊火扎俄网军汽血努杂同约壤支支

10月11日晚上,第8届全国残运会在黄龙体育中心开幕。在开幕式上,我看到了一位坐着轮椅的阿姨在会上作致辞。

确刨武圣最徒触雨林述键若祖室频够怕召钉沙缘羊首滑赵蒋援吗多态拿细羊迹貌你油终比探块庆您街里检欧误偏临泵首忙武弧献尾接象割叶八捕才话隙寄心权步革纹危海摇阿油雨爸练

我问妈妈:“这位阿姨是谁?”妈妈告诉我:“她叫张海迪。”同时妈妈还告诉我许多有关张海迪的事迹……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听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自强不屈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她的“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格言,充分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学习张海迪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好好学习,不断进步,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阅读全文
写人 初一7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