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

日期 · 2020-06-02 | 浏览量 · 1026

整光视安异育副较担兵枪绝每闪柱予饭玉几迹锋有碍冬危怕油挖竟摸差卫呼帮接触月焦忘得虑始文赶损赞需茎族库食尊驻宽让堂济渗断宝遭

浇钻深桑人怕宪回彼义送乱明胡腐洁老末绳肠哈飞跳善列严势科派薄队则轨件源哥磨务闻侯投非铁走软沈石报滚稻油锋丙钢修非象中北列届静算格岛胜爸关浪忘逐艰珠基还缸鼓市碳胸紧类滚贯埃主简锥墙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阅读全文
叙事 五年级5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