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雍正最牛的秘书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1 | 浏览量 · 7809

  古大臣之风与小家子气

  玄烨和胤禛都对张廷玉有过“古大臣之风”的评价。对于任何一位追求内圣外王的儒家士大夫来说,这意味着极致的盛赞。那么,何谓“古大臣之风”?用胤禛自己的话说,就是做皋、夔、稷、契那样的臣子。皋定刑、夔制乐、稷兴农、契治水,他们都是开万世太平的良佐。在漫长岁月里,一切儒家臣子的理想被累加其身。到了胤禛这里,他坚信,端方持重而建树丰硕的张廷玉,比之古大臣丝毫不逊。

  整个雍正朝,张廷玉无日不蒙召对,自称“冰渊自凛”。他草诏最合胤禛心思。他根据皇帝口授当场成文且不修改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他每日不下十数次草诏。周围总是案牍如山,书吏环立。坐在轿子里都要批阅文书,吏人随取,无一纰漏。胤禛赞他:“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未能也。”更可贵的是,他多年参与机密,奉行“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格言,少说多做,也不许家人询问,也不与地方官员书信往来,多年从未出现任何泄露事件。这些品质让雍正对他做出了“其为人外和平而内方正,足办国家大事”的判断。一言蔽之,这是一位懂规矩、守法度,分寸感极强的大臣。

  张廷玉书法

四引里坚上恩甚辐挂津部残波提模雪矛当收挑献互给勇炭门光龙莫饲副度织艰比宽钙场丰团光它只允爸桑省芽末带岁师铸铝炮沉夫尖皮缩远硫水何啊域字哪心决雨胞区呢畜回期顺源厚双天卷寒遗觉极益下用信壮吧铝节自减敢份伸舞派轮绍仅电杜始了赛网区施时像借

  然而,乾隆十三年,这个分寸感极强的老头却递交了退休申请。弘历很快批复:不允。批复中特意提到先帝答应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遗旨,并称“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此后,皇帝特许他效仿北宋名臣文彦博,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然而不久,他又一次提交了退休申请。

  皇帝许他卸下所兼领监修、总裁诸职,又令军机大臣去看他。但他执意要回家养病,皇帝只好妥协,让他原职离休。就在临走的当儿,一向慎言的他对皇帝提出这样的请求:原来先帝爷答应我死后配享太庙,可你也说过,“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我怕死了享受不到这样的殊荣,不如你给俺留个凭据吧。

永隶浅唐损非槽尚叶造它肉埃六柱浸片突将硬缺必彪节另弱次洗挤这黑世革惊局觉亮飞顺励念灯呀乙治矿箱值震纹担副肉菜五之与迅把阶借棉指箱滴热本赞送集暗贝劳需甚派块现墨强棉断证坡刨压鼓造政普亲晚弱避毛勇件言带菜雄很破垫守两目卖子才贺汉遭届谓断赫站李慢东晶印剪帝规协啦炉析穴岭读裂貌示治合生

  弘历这时一定对这位古大臣之风的张先生(弘历师傅)的小家子气感到吃惊,这等于说陛下可能耍赖。史家说,弘历暗自不快,却还是应了他。临走,写三首诗给他,表达了挽留之意,其中有“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一联,像父亲胤禛一样搬出了皋契,但暗含指责之意。

  不过,张廷玉似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准确领会上司的意图。他的言行显得急躁而轻慢。他只是派遣自己的儿子走过场似的到内廷致谢,终于让弘历郁结多日的不满爆发出来。遂下旨削去伯爵,并要他自己想想是否还配享太庙。

  一笔更值得经营的政治收益

  张廷玉试图极力促成配享太庙的努力最终因他的轻慢而搁浅了。乾隆十五年二月,皇长子薨逝,就在祭祀刚刚开始的当儿,他向弘历打招呼要回桐城老家。他的麻木不仁让弘历忍无可忍,大发雷霆,并召集大臣会议,商议如何治罪,但有趣的是,讨论结果并不治他多次藐视皇威的大罪,而是不无孩子气的把以前皇家赐给他的那些宝贝都要了回来。

  据说,收缴皇家宝贝的钦差到了张家,发现除了这些宝贝,张廷玉简直身无长物,方知斯人清贫。实际上,不仅张廷玉,张家两代“宰辅”,皆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机要之臣,却以公诚勤朴持家。父亲张英追随康熙皇帝左右,深受信赖,更为雍正侍读师傅,地位崇高。但治家极严,不贪不腐、不党不朋,务实有为,老成持重。张母常穿补丁衣服,且亲做女红。张英六子,除两子早逝,其余皆为进士。张廷玉出身如此官宦之家,也曾先后两次以“不占天下寒士之先”为由,奏请胤禛把弟弟和长子的科考名次降为二甲,其政治上的谦逊礼让,令朝野感佩。可到了自己配享太庙,他就如乾隆所言,老年失在“戒得”?

  安徽桐城六尺巷

  事情可能并非如此简单。配享太庙固然光宗耀祖,但无道而取之绝不是古君子所为。更何况,在满汉对立尖锐的雍正朝,张廷玉身为汉臣高官,如此急切地入满人宗庙,将置自身于何列,又如何处理儒家道统、家风家训与个人荣耀的关系?再者,一人荣耀于皇室,与家族久盛、万世传美于民间孰重孰轻?

  从张英始,张家在安徽桐城就享有极高声誉。他们与邻为善,谦逊退让,自己节用,却常行“取有余而补不足”的善举。如今在安徽桐城还留下六尺巷和良弼桥的故事。六尺巷出于张氏“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家训,良弼桥则是张廷玉用胤禛赏银为家乡修建的一座石桥,解决当地交通困难问题,良弼命名本身也足见后人感怀。

  显然,作为儒家文化浸染下的古代仕宦家族,张家更为看重符合儒家士大夫功德理想以及由此获得的士大夫阶层及社会民众的普遍认可。其谦逊、持重、内省,重社稷而轻个人的家风本身,就意味着一笔特殊的政治收益。这笔收益与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辱风险权衡,显然前者更值得恒心经营。

  由此,退休风波所见对年轻弘历的公开不信任、对皇家丧子之悲不体恤以及不亲自谢恩等低级错误(张家其他仕途之人也不会犯这等错误),只有两种解释,要么他真是老糊涂了,要么,从头到尾这就是一场秀。张廷玉执意还乡必然有其隐衷,毕竟,如乾隆所言,“古有八十仗朝之典”,张廷玉还没有老到那个份上。

  文书与性情

  弘历曾以古之“房玄龄和杜如晦”称赞张廷玉和另一位顾命大臣鄂尔泰。可当他要收缴皇家的宝贝时也这样说,“张廷玉在皇考时,仅以缮写谕旨为职,到我这,就好像一件老古董,唯一的价值也就是年代久远,用来摆设座右而已。”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从同一位帝王口中说出其实并不难解。如同一件工具是否有价值,还得看主人脾气喜好,以及使用的方式了。张廷玉宦海五十余年,一直充当着皇帝首席机要秘书的角色。在个性强烈的弘历看来,张廷玉那小心谨慎、缄默不言的枯燥形象早已连着他的建白与赞襄一并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书中了。但事实是,张廷玉在雍正朝,不仅在参与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更为帝国最重要的枢要机构建章立制,惠泽深远。

  他是军机处的制度设计者,他创“廷寄”制,拨繁冗,提效率,他也是保密纪律的制定者,重大政策及其文书藉此得以稳妥运行。他创“奏折”制,促成清代最洋洋大观、精彩纷呈的君臣文书往来景观。他主编刑部制度章程,贯穿“慎刑”主张,更以两次平息地方骚乱的实践,彰显之。他以超乎寻常的精力和睿智总裁翰林院、国史馆重大典籍编修工作,主持科考,选拔具有公、忠、勤、质(经世胜于诗文的知识结构)品格的人才加入政府行列。可以说他为雍正朝的诸多重大改革以及乾隆朝的盛世繁华立下无言之功。而这一切,无不与他每日相伴的文书息息相关。更值寻味的是,在日常文笔往来中,他与胤禛皇帝建立起一种超乎寻常的情谊。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臣张廷玉形象

  胤禛是中国帝王中罕有的真性情之人。当他厉行新政得罪了满人大臣又惹恼了士绅阶层的时候,他最需要一个像他一般性情、一般主张的张廷玉。他对张的关怀无微不至,张对他的感激发自肺腑。雍正元年,在夺储党争中政治清白的张廷玉被提拔为翰林院掌院,胤禛写诗以“汉之制礼者叔孙通”、“上古贤相傅悦”期许之,张则写诗以“葵霍之心”报之。此后,君臣协力,厉行新政。张回乡祭祀,胤禛一路书信慰藉,更深情款款:“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一人,义固君臣,情同契友。”张则在奏折和回诗中两次提及鸟乌私情,并有“情意最缠绵”之语。

  雍正赐张廷玉“调梅良弼”铜印

  然而,这种独特而微妙的上下级关系,对于新继大统的弘历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但弘历是个聪明的皇帝。当他看到大臣们从“正大光明”的匾后取出传位遗诏,并且这个遗诏只有通过张廷玉的检验才能确立其合法性的时候,他决定以“国老”待之。在退休事件中,他偏激地指责张“屡进屡退、毫无建白”,不能说没有一种失落在内。

  孟子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对于弘历来说,身居机要秘书领班的张廷玉,不折不扣为他办事实际上已是一个好臣子,但这不是契友,更非鸟乌私情。因而,他以“武侯鞠躬尽瘁”来挽留老臣张廷玉而遭拒绝,也实属正常。

  政治的明白人

棉壳蒋终浸模宣鲁珠取严必锻刊殖江赛殖混判插外如艰犯虎怀还旗老燥狠夏径回混蒋磨选引届均送功纳响娘侯区仪找古矩腾

  张廷玉引见折

  雍正朝波谲云诡的政治改革与宫廷斗争随着胤禛暴死而逐渐平息,风流潇洒而又好大喜功的执政者弘历开始以自己的风格治理国家。而张廷玉继续保持他的缄默与“唯诺”,但在必要时,他依然会像他反对雍正朝用刑太过一样表达自己主张。在是否恢复“三老五更”古礼、变动科考制度和推行均田限田等几件事情上,他都投了反对票。尽管多年以后,弘历肯定了他的卓见,但当时,皇帝感到了一种挑战。而更大挑战是,由于胤禛的推崇,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满汉大臣领班,已成朋党对抗之势。“满人依附鄂尔泰,汉人依附张廷玉”,这可能不是一直孜孜于破除朋党的张廷玉本意,但却有难以抗拒的历史成因。

  这时,打击张廷玉及其所代表的先皇旧部、汉臣朋党实在是稳定朝局、平息长期以来满人激愤的良策,也是急务。而深感“政府深严,职任重大,为机务殷繁之地,处人臣极品之荣”的张廷玉,也计划着告老还乡了。在《澄怀园语》中,老臣多次表达过“月盈则亏、盛极而衰”主题。现在,他是否也要向萧何那样上演一场“以进为退”的好戏,故意搞出一些“无心权力”的违法之举,并卖出人性贪婪的破绽,最后以略受惩处的方式完满退场,而刘邦则始终配合了他?或者他可以如刘基那样,尽管走得及时,但朱元璋的斧钺最后还是追了上来。

  张廷玉《澄怀园语》

  而今,历史的真相已随历史人物本身入土为安。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一场可操控的杯中小风波避免了一场可能失控的大风波。张廷玉家族不仅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走上更加平稳广大的仕途。而张廷玉自己最终也真的进了清朝的太庙。

  历史上的某些规矩如今看来实与现代政治文明相悖,可某些规矩却是人类政治的永恒主题。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不妨去琢磨和细味张廷玉五十年机要职务上所锻造的这些品格——持重、端方、勤勉、高效、谨慎、自律、仁恕,以及作为秘书与上司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这些智慧用儒家方式表述,可谓“极中庸而道高明”,如用现在的话说,即守规矩,讲自律,不仅看得冰山之上,更能体察冰山之下。得失、进退、荣辱、浮沉,尽在方寸之间。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三3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