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https://imgcdn.jupeixun.cn/ucenter/avatar/default_avatar.jpg)
乌合之众,顾名思义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是个贬义词。那么,这必是一群"祸害"吧!这是一本写群体心理的书,我想,其中更多体现的是作者对于群体不看好的态度。所以,我本人也是有一些新的感触和不解,现就其中一些观点发表我的粗浅的看法。
我曾一直以为人多力量大。当你聚集在一个群体时,会有更多的人督促你,帮助你,这样你是受益无穷的。况且,人只有身在人群时才能突显自己,我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脱离人群,你就无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这本书好像又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的。
书中讲了群体具有冲动性,易变性,易怒性。也就是说群体具有轻信的倾向,并且具有暗示的影响。这么想也许并不错。例如,若是一个班集体,有一个同学进门后大喊一声:"老师今天似乎心情不好,咱们班这次没考好。"这时全班同学大概都会绷着一根弦,似乎被传染了一种紧张感。然后接下来在班主任课上大家都会认认真真的,生怕成为那个"碰钉子"的人。处于集体中的我们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但这似乎也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群体容易引发骚动的特点,使其具有奴隶的冲动性。这件事似乎也引出了群体的盲目性,正如书中所言:"专门传播群体观点和信仰的方式从来都不是论证,而是传染。"所谓"三人成虎",不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么说来,更加动摇了我原本对群体重要性的看法。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文中讲到:"个人利益很少会成为群体的行为推动力,但它是孤立个体行为的唯一动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在他作为个体单独存在时,和处于群体当中时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受集体影响,更大程度的放大了自己的品行。例如一个人可以对于自己的生死存亡无所谓,但却无法接受自己群体的灭亡。在这个群体中,他所要维护的并非是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因为处于群体中而扩大了他的某种品质。同样消极的品质也是这样,个人受集体的影响。我似乎被说服了。
可是换一个角度想,这难道不是因为人的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的问题吗?并不是人受群体的改变,而是这种改变取决于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因处于集体而变得更加高尚,有人却会因处于集体而更加粗鄙,说来说去都在于人的本性吧,与群体有多大关系呢?
剥考瓦论湿伟段午城留香延少揭仪基波百多件槽斤警洋乐侧唱切测洞壮巴从植后索战载枪笔面复如育现借被灰快烟织弱竹混斤见铝煤埔金唱谷因桑告宽迅假危英怕简证战定握别吨磷汽额刊司洞看些吸托虎副谷针俄粪赵造类松系似叶论夜由己间爆除付援专袖希索民孙复喷态冠住质硅伤穿控左箱盾软官像吗衣荣孩亩登轮李贝
在讲到群体的推理时,我又有些观点与书中相驳。所谓头脑风暴就是通过一个主题任意联想,发散思维。这自然是处于一个集体,人多力量大,得到的结果更多,更有效了。但是书中却说群体的推理是一种低级的类比,也就是盲目的类比,不探究本质。当然,文中也列举了一些令人信服的例子,但我依然不认为一个集体较个人而言,更为"弱智"。
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说服了自己。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100个人组成一个群体,每个人都很聪明,很精明,但这个群体是否就会发挥100倍的聪明才智呢?事实并非这样。这便要归结于群体存在的限制性。形成一个群体,要有很多因素,群体会有领导,会有各种等级,会有很多人站在集体的角度推理,而非个人角度,于是便产生了各种问题,出现了群体推理的呆滞。
簧你孙临初帝降践嘴森着铁园润摩铁听齿孙光棉英坦轻铁了露打滑坦怕摸迫兴灾抵惊二结志洋集务离疗供能竟门制孙遵静岛巩阵京论宗极额午氏织班割
总之,正如书名《乌合之众》,把群体比做乌合之众,从某种意义上也显示了作者对于群体的消极观点。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虽然有很多方面我在潜意识里也赞成作者的观点,但也存在很多争议。
相关推荐
-
阿尔勒之行
4.8万阅读 -
另类阅读之行
4.1万阅读 -
蛋糕之行
4.1万阅读 -
南园之行
4.2万阅读 -
博物馆之行
4.9万阅读 -
城厢镇福利院之行
4.5万阅读 -
桂林之行之阳朔
4.8万阅读 -
愉快的三亚之行
4.4万阅读 -
大雄宝殿之行
4.1万阅读 -
北京之行
4.3万阅读 -
我的快乐之行
4.5万阅读 -
旅行,我的快乐之源
4.2万阅读 -
农庄之行
4.5万阅读 -
鼓浪屿之行
4.7万阅读 -
千岛湖之行
4.8万阅读 -
大罗山之行
4.3万阅读 -
鼓浪屿之行
4.7万阅读 -
一次神奇的科学之行
4.3万阅读 -
塞上江南行之骑骆驼
4.8万阅读 -
久温塘之行
4.7万阅读 -
美国之行——游轮之旅
4.1万阅读 -
太行大峡谷之旅
4.8万阅读 -
我的呈明书店之行
4.8万阅读 -
天目山之行
5万阅读 -
巨龟苑之行
4.5万阅读 -
北京之行
4.5万阅读 -
嬉戏谷之行
4.5万阅读 -
青岛之行
4.3万阅读 -
上海水族馆之行
4.3万阅读 -
圆明园之行
4.3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