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故事
明朝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一向身体健康,身手矫健,很能吃苦,不仅可以在深山旅行中徒手攀岩,还可以孤身一人扛着行李在罕无人迹的地方穿行,靠干粮和泉水存活。但他也有让人鄙视的地方:崇祯十年(1637年),他去广西旅行,当地某军官仰慕他,给他弄了一张“马牌”,也就是可以免费入住国营旅馆以及可以指使老百姓为他提供义务劳动的官方介绍信。徐霞客本来是自己扛行李的,一拿到马牌,立马喝令十个农民侍候他,轮流用轿子抬他上山。后来每到一个村子,他都用马牌号令村民,有时“以二妇人代舆”,有时“以童子代舆”,以至于村民都躲着他走。他找不到抬轿子的人,就捆住原先抬他的农民不放。到后来,“各家男子俱遁入山谷”,他没办法,“搜得两妇,执之出”,让她们为他做饭。稍有不满,他就大骂人家是“奸民”。一个旅行家突然摆出这样一副官老爷的嘴脸,只能让人骂他变态了。
徐霞客原本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在旅途中看见基层官吏作威作福,会很愤怒,并写诗表达自己的愤怒,可是当他自己有机会作威作福的时候,他就忘了自己的正义感。
在此之前的八百多年前,34岁的白居易被派到陕西盩厔当县尉,是个小官,主要负责治安和征兵。盩厔县离长安城不远,属于天子脚下,朝廷需要什么东西,就会派盩厔的县官去采购,而具体负责采购的人,就是这个县的县尉。所以白居易在任期间,除了分管治安和征兵,还负责公共采购这一项。古代的公共采购也叫做“和籴”,意思是很和谐地向民间购买,实际上却是强制性以低价征购。
在《卖炭翁》中,白居易写道,两个太监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出宫“和籴”,看见一车炭不错,掏出“半匹红绡一丈绫”作为炭价,就把人家那车炭拉走了,卖炭的老头儿在后面哭喊求情,他们理也不理。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解读为反映了白居易为百姓鸣不平的思想,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云云。其实白居易本人“和籴”的时候,比他诗里描写的太监作恶更多。农民不同意把产品低价卖给朝廷,他竟然“亲自鞭挞,所不忍睹”。把人抓起来暴打,而且还是亲自动手。
白居易刚开始打人时,还会“所不忍睹”,打得多了,“所不忍睹”也就没了,欺压百姓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渐渐从中体验到了快感。于是,一个正常的、有恻隐之心的、认为欺压百姓不对的大诗人,却慢慢蜕变成了一个以国家机器为后盾的剥削者。这是个基本规律,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很多人一样,看见别人公车私用就脚痒,很想把里面的司机和乘客都踹翻在地,可一旦自己也有机会公车私用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坐上去。人性就是这样,正义感常有,正义不常有,见别人搞特权,自己义愤填膺,等到自己也有机会搞特权,就只有优越感,没有惭愧心了。
标隶特艺辩切激放庄栽畜折妄针提端应乔艰白中与威及公道他福伤旱评值罗仪甚援历消划乎否跟型硅喷修雄常第换莫乙至及耕雾像艰释川这深隶院专率间听念次恢仅忙否湿范跟缓端副凡声小些容壳放迎诱哈奥头结属科打虚知缝定震泽功株
好在白居易当县尉的时间不长,才一年左右,还没到蜕变完成,就被调回去做了京官。对我们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我们敬仰的诗人仍然是伟大的诗人,总算没有变成卑鄙的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