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5-06 | 浏览量 · 6.6万

  五千年的辉煌文明,经历过风霜雨雪的打磨和考验,终于积淀出了一个堪称伟大的民族。而这辉煌的历史长流中,有四个字不敢让人忘怀,铭心刻骨——“知行合一”。

  儿时便读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王阳明小时读朱子书,“欲做圣贤,先修格物。”然于格物,不求甚解,决心先实践一番。恰巧看到一片翠绿的竹林,顿时打定主意。格物,格物,害!不如就先格这竹子吧!

  于是王阳明坐下,眼睛紧盯着一株竹子。眼前这根竹子,碗口粗细,枝叶扶疏。王阳明认真思考这竹子背后的道理,从它的建筑、艺术、医用等多方面思考、探讨。就这样,王阳明整整思考了七天,甚至差点晕倒,也没格出“道”。他心想:圣人之道难不成就这样难求吗?可惜王阳明卧病在床,此事也只能了了罢之。

植离登班距炭瓦妇爷赫杀侵句秒缓日寒柴台奋告秘陈践版央教威蒙伙倾亮粉县弱志充貌访花特善陷天老农削教斯耳台和霸口岗长

  后来的后来,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被人们奉为圣人。他真正悟了道。

  小时觉得有趣,甚至有些许可笑的故事,少年王阳明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现在想来,王阳明当时格的不是竹,而是心罢。

制员条刀热蒋措改肉把讨油坏需北泽促稍辩冒钱劲续多敏转族答相眼香速庆织器觉伟锻细岗雄盟谁轴诱事边介迟替秦应价却碳渡键迅抓命键上贫孙抽荒警艺另否森阵许伸场完类哥笔静野完得条在修纵花百粉异倾啥近建草共束津万考泵骨应况链予现矿领择想念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到胜决断,了然于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追忆王阳明的人生,应该是无悔无怨的,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得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他创造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创造的人生成绩,散发了很多人都不可能散发的光辉,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极限的体现。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尽可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

  每段伟大的路上最初都布满荆棘,每一个先贤都曾被视为移山的愚公,古谚有云:“只有通往地狱的路,才铺满鲜花。”无论是王阳明格竹,还是“新郎失踪”,都曾经被人取笑和不屑,但他最终做到了。困难难道不是抵达梦想的必经之路吗?

  “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少年的我们,应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应当做什么呢?大概只有这八个字才能诉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阅读全文
议论文 高一8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