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读后感。6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45:25
篇1: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

讲作文的时候,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就好难啊!这是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废。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识上搞懂了,还仅仅是开始,如果没有行动,思想上意识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谓: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承认过,自己在识人方面有过失误。他说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时候,是听其言,信其行。后来纠正了这个观点,对一个人的认识,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通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喜欢聪明的人,而不太喜欢相对较笨的人。二是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来判定这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这样识别人、断定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看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智愚。

有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一样。道理都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明。反过来讲,道理都明白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明;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进一步证明自己很愚笨。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从思想上明白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实施行动的人。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也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我们在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个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对别人、对外物,我们常常是听其言,信其行;对自己呢,则常常是讲其言,不去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我们通常用英语讲:justdoit,而不是说justthinkit,也是充分地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想得有多深、想得有多妙,但不能转换在行动上,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无论他写出多么高深的游泳理论、教材,这样的理论与教材,也是没有用的。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从知与行的观点来看,愚公的愚——愚在没有搬家,而是搬山。智叟的智——智在他确实有理由,认为这样的搬山行为是愚蠢的。但是反过来讲,最后的结论证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是因为愚公聪明就聪明在行动,而智叟的愚,就表现在光是脑袋灵光、嘴皮滑溜,却没有行动。所以讲,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识上的智,也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嘴头上的知,要把思想上、意识上、嘴头上的智与知转化成行动上的智。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重点。过去,在古人的学习中是要把这个思想贯穿始终的。比如《三字经》的第一章中有: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在这一章中,一上来并没有讲如何知某数,识某文。“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学习的目的——要知义。怎么知义呢?要“亲师友,习礼仪。”“亲师友,习礼仪”不是知识的范畴,而是行动的范畴。

我们这一代,我们总是在讲知。我们的下一代,对于行的重要性,就知之更少了。而对于行的理念的熏习,就更加的少。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做数学、做习题都在讲知,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几个能好好地做一下化学试验?能认真地对待物理实验呢?他们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把他往闹市里一丢,十有八九找不着姥姥的家门。做题能力很强,动手能力却很差。选择答案做得很好,创新能力却几近丧失。

“四书”也好,“五经”也好,在经典文化中,知行合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前面我们讲到了《论语》中的“听其言,观其行”等等都是。再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里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比如,我们读《战国》,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了解了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这个理念,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教育,害人不浅了。在如今的教育理念中,行的理念早就被扔到了一边,这个危害实在太大。就好像是一棵树的成长,既要有“知”,又要有“行”,二者缺一不可。而现在我们都只在强调“知”,而对于“行”却几乎忽略不计,这样长出来的树必定是畸形的。《三字经》中,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讲亲师友,习礼义?在“亲师友,习礼仪”的基础上,才会去知某数,识某文,讲的就是知行合一。只有知,没有行的教育,那是一个畸形的教育。光是把知识在头脑里打转,在眉毛间展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是要吃亏的。说严重一些,那是要倒霉的。所以在《中庸》中,孔子讲——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这样的人我是不去做的。别说是光知不行,就是全知而半行,我也是不会做的。一个人的成功,绝对是做出来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熏陶的缺失,天天讲、月月喊,叫破了嘴皮、喊坏了嗓子,几人能识,几人能知呢?知行合一,这个理念的种子,千万千万要从小就种在孩子们的心中。从小不种下这个种子,到大了,那就有问题了。

现在网络里流行一些公知。说两个例子:一个是前不久的毒胶囊事件,居然有专家出来讲,一天吃六个这样的胶囊对人体无害。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说丧失了做知识分子的良知,从理论上讲,兴许是不要紧的,但是,从“行”上来讲,那是在挑战公众的生活常识。第二个例子,湖南有一个地方,因为洪水桥塌了,死了五六个人,而这座塌掉的桥,从内部结构看几乎看不到什么钢筋。但居然,会有专家出来讲,塌桥很正常,公众不必大惊小怪。

他们玩弄的是学识,玩弄的是数字,玩弄的是概念,玩弄的是科学,是属于听其言的“言”。而对于行而言,对于民众的心理承受,对于民众的心理关注——“行”而言,他们简直就是白痴。这些人从根子上讲,受到的都是“知”的教育,对于“行”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就如三国时期的马谡一样,说起来头头是道、彬彬有“理”,实则来讲,他们没有一点社会常识,没有一点道德常识,没有一点伦理常识。这些光知道数据,知道科学,知道概念的人,就是危害社会的人。

所以,我们要从根子上,真正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意识。这个意识的树立,要从我们在座的家长做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我知道了,但我就是不做。学作文的道理也是,不能简单地说:听了课,老师讲的道理、方法、技巧、我都知道了,但就是不亲身实践一下。知识与知道是有区别的。知识只存留在大脑的记忆里,而知“道”是经过实践转化的一种能力。只知不行,是谓知识;知而行之,是谓知“道”。知而不行,天下道理千千万,都明白了,也不管用,知而行之才能出真知!这是作文的学习方式,也是工作、生活的得“道”方式。工作中要讲执行力,而学习作文如果没有执行力,没有行动力,也是万万不可的。

篇2:《中国传统教育》读后感

评课时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某某上课还是太传统了!”。显然这句话是带“贬义”的换句话也就是说“某某的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不能适应新课程”。在这里我们无需去探究这位老师的教学是否真的陈旧、落后。我所关注的是大家对“传统教育”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近四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转变在课堂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精彩的瞬间孩子们也正享受着新课程所带来的愉悦。

“新课程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就真的是“全新”的吗?“传统的”就真的是落后、陈旧的吗?

在新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重新走进中国传统教育去领悟中国传统教育的真谛。我想只有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教育静静地去感悟相信我们会用新的视角看待今天的课程改革。

前段时间和朋友逛书城花了半天时间淘到了北师大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于是爱不释手开始阅读起来零星记下些读书笔记相信对自己对朋友们都有所帮助、启示。

孔子“性近习远”教育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有深远影响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其言论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一、“性近习远”与“庶富教”

孔子“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近习远”。“性”类似于今天所谓遗传素质;“习”是指因习染而成为习惯的意思。孔子指出因为环境不同就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的差别。“性近习远”指出了人先天禀赋的平等、遗传素质的可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人性仅是相近孔子提醒人们在教育中要充分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孔子提出“庶富教”的主张。孔子指出“富”是“教”的基础;同时“教”又是提高人口素质和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条件。孔子把庶、富视为立国之本。“庶、富、教”的思想不仅说明三者的关系而且充分体现出儒家重教的重要思想。

二、君子与“智、仁、勇”

孔子把培养具有“仁”德的君子作为教育的目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篇3:中国传统教育

窗内的我正在无精打采地在草稿纸上画着粗糙的几何图形。瞥了一眼窗外的孩子们正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窗没有关,他们的笑声听得很清楚,真有些妒嫉。我低下头,心思已不在题目上了,我在咒骂:“中国传统教育真是可恶!我们的童年就被他们这样无情地剥夺了。”望着窗外的孩子们,我不禁为他们担忧;“迟早有一天你们的童心也会被它摧残的。”

正在我的思绪不知道飞到了哪里时,“呯!呯、呯、呯……”一阵响声把我的思绪打乱了。

“大哥哥!我们的蹦蹦球被我不小心扔到你家了,请你帮忙找一下行吗?”一个单童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看了一下他,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一双大眼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他不停地抓着后脑勺,一张红扑扑的脸上镶着几处污泥,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

“好吧!”我不由自主地答道,虽然作业本堆成了小山,但面对这样一个小男孩的简单的要求,我怎么忍心拒绝呢,我把桌子拉开,又趴在地上在床底找了一番,花了我很长时间,最后在那个不起眼的垃圾筒里我找到了它,一个只有大姆指一般大小的蹦蹦球,小孩子真有趣,这么小的蹦蹦球,也用得着找了这么长时间,是我早就重买一个。我想到,我走出房间把蹦蹦球在水龙头下冲洗了一遍又用抹布擦干后还给小男孩。

小男孩向我笑了一下:“谢谢你!大哥哥!”说完,手伸进了口袋里摸出一块糖来。“大哥哥,给!”他甜甜地笑了一下,我不好意思地接过来,不由自主着抓着后脑勺。“大哥哥,你脸都红了,”小男孩开心的地说。说完转身就走了继续他的游戏。

多么纯真的举动了,多么无聊的心灵呀!我好像五六年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感觉似的,心里感觉甜甜的。原来重要不是你是否在拥有童年,而是你是否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呀!

篇4: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明天是清明节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大家到革命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孙老师和几位家长带领整齐的队伍向烈士陵园走去。路边的小杨树,像一个个威武战士守在路边,被风一吹,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站在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前,向牺牲的无数先烈们敬礼。一阵风吹动了我胸前的红领巾。我低头一看,啊!这鲜红的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如果没有勇敢的革命烈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师又带领,大家参观了解放战争时用的各种武器。有大炮、坦克、轰炸机、机关枪……

革命烈士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做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敬师长,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我长大以后一定为老师和父母争光,为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光。

篇5: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井冈山、韶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短短几天时间,我和市直机关第五期党务干部及中心组学习秘书培训班的学员一起学习了井冈山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培训班采取的专题授课、讨论交流及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新颖、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令我收获颇丰。

几天来,我和大家一起实地考察了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等革命纪念地,瞻仰凭吊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毛主席故居等地,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聆听了老红军后代对先辈宝贵精神和感人事迹的追忆,深刻感受到红军后人默默无闻献身老区建设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井冈山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万丈豪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们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不容易。此次井冈山培训是我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人生上的宝贵启示,我最深刻的感受主要有两点。

一是坚定的信念无比重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井冈山的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格局”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永恒课题。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我们的传统文化,西方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激烈碰撞,物质主义日渐盛行,精神迷茫、信仰失落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多元性,在我们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怀疑马克思主义,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培训及实地进行的革命传统教育,让我对某些困惑豁然开朗,我认为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想通了,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价值所在,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更加有干劲、有激情,才能真正经得住考验。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要牢记。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必须搞好群众基础,增强无形实力。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正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敌人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止井冈山,我们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的。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尤其是现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地位得以巩固的根本保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需要。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因分配不公、利益调整失当,引起了许多群体性冲突,有些甚至已经威胁到基层政权的稳定。纵观全国范围内的群体性事件,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群体利益协商调整机制缺失,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引发冲突的主要诱因。

面对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党要主动适应这些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创造和探索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子。今年在全国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就不失为一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教育,让我更加明白了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也给我指明了工作方向。作为一名党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积极协助办党组,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好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力求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做一名称职的党务干部。


篇6:革命传统教育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承先烈遗志,做时代骄子》。

  看雨后被洗的湛蓝的天空,转眼又是一个清明时节。漫山的青松在风中傲然,苍劲的碑文在岁月的打磨中越发的清晰,诉说着那古旧的悲哀与绝尘的奋起。那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是无数英雄的先烈们铸就的丰碑!

  抚今思昔,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上下求索,经受百般磨难,付出了鲜活的生命。透过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仿佛又看到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透过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仿佛感受到江姐在敌人酷刑下那撕心裂肺的痛楚;透过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仿佛又听到英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豪迈呐喊。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他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人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先烈们未竟的事业;同学们,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神圣的中华大地,解放了长期在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百姓,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同学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他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他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他们,无私奉献的英雄!他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年复一年的轮回,早已洗清了血色的山河,年复一年的轮回,沐浴着伟大祖国复兴的曙光。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无数的先烈们去了,给我们留下的,是新时代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的肩膀之上,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我们欣然地接受了这神圣的旨意,沿着先烈的足迹,踏上伟大的征程。今天的我们,定然是一样的智慧与坚强,勇敢与无畏。

  同学们,站在这清朗的天空之下,今天,我们,是十中学子,明天,我们会是十中骄子。面对无数烈士的英魂,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明天,我们也定然会是祖国之骄子。我们相信,我们也同样会不懈努力!

  清明时节,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之下,同学们,让我们承先烈遗志,做时代骄子,肩挑起时代的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