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关雎18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41:09
篇1:诗经《关雎》的解析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诗经《关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篇2:关于对关关雎鸠是什么意思的介绍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篇3:《关雎》有感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有无数篇辉煌的诗篇流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魁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英国的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灵透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我喜欢读诗,在诗中,我感觉很舒服,能够自由自在地在诗海中遨游......

我学得最快的古诗是《关雎》,这首古诗给我定下了爱是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一个男子追求一个女子的故事,男子为追求心仪的女子睡不着觉。用真心想尽方法,最后追求到了。这就是爱情,美好纯洁,令人有种“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觉。

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很真,但是看看现在,很多人嘴上说爱情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呢?相处不是很久就结婚,结婚不久又离婚了,让人感觉很惋惜。对待爱情,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爱情是美好的,是应该呵护的。爱一个人就该好好的关心他,用行动去表明爱护,好好的去爱每一个爱你的人吧。

篇4:关雎的扩编

在幽静的树林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透过树枝的缝隙,温暖的阳光洒到水面上,像一条蓝色的缎带!雎鸠“夫妇”在“舞台”上鸣叫,抖着它们雪白的羽毛,翩翩起舞。

我想,那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只有风度翩翩的君子才能配得上。水边那高低不平的荇菜,姑娘在用左手右手去捞取它,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啊,君子做梦都想得到她!

因为得不到她,所以日日夜夜思念她,一切都愿意为她付出,就想一辈子永远照顾她。思念之情又深又长,她那美丽的面庞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抹也抹不掉。夜晚我难以入眠,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

水边高低不平的荇菜,那姑娘的在用灵巧的双手采摘。我多么希望我和她就是那一雄一雌的雎鸠鸟啊,日夜厮守相依相伴。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我弹着琴走到她的身边,雎鸠围绕着我们,我对她表示恭敬友好,倾诉衷肠。

那高低不平的荇菜,姑娘用左手右手去拔取,我敲着钟鼓渐渐走近她,雎鸠在我们身边拍打着翅膀,我想让她感到愉快和幸福。然而这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是我美好相思的愿望!

篇5:改编关雎

流连于千回百转的恍若梦境中,醉心于她那风姿绰约的背影中,却被一丝熹光撑破了希望,拉回了现实中。

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闲暇之时总会漫步于湖畔,直至夕阳落半。关关,关关那雎鸠鸟的叫声一次次响起,舒展着羽毛,一对鸟之间相互依偎,诉说着源源不断的依恋。

直至那日,遇见她,一见倾心。

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乌黑的长发挽做髻,点缀着一只黛色的玉簪。声音极柔极甜,双眸闪烁如星。顺水捞取荇菜,初见,便有共度一生的心愿。那日后,便日思夜念。

迟疑纠结,终于表达心意,却被婉言拒绝。独自凭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浊酒入肚,苦涩蔓延不绝。几个夜晚,辗转反侧,苦不成眠,她的一颦一笑都久久在脑中闪现。

她仍如初见般眉眼如画,伊人在此,却只能在对岸久久凝望。独奏一曲,指尖翻飞难安。忽闻身后一句:公子琴艺甚好。倏尔转身,望见她眉目似花。我在为你奏一曲,可好?指尖涌动,伊人夕阳为伴。

晨光刺破转瞬的美好,那一身绿罗裙,铭记心上。

篇6:【诗经关雎】的改编

伴随着风儿微微的呼吸,我漫步在春天的田野里,周围是蒹葭欢快的耳语。河水清冽,静如处子。在河水更深处,像花儿次第开放般地,沙洲上传来清脆的鸟鸣,婉转如牧童嘴边滑落的柳笛。风中谁的歌声响起:鸟鸣是一种美好的事物,只有花香可以与之相匹。

我真的看见一朵温婉的水莲,轻轻舒展曼妙的舞姿。啊,娴静的姑娘,那是你映在水面上的柔媚的影子。你穿着阳光织就的美丽的金边衣裳,浑身洋溢着橘红色的暖意。你手挽竹篮,步伐轻捷,来河边采摘碧油油的荇菜。

哦不,美丽的姑娘,你来一定不是为了采摘荇菜,而是为了告诉我一道圣洁的神谕:你是我青春岁月中最痴情的等待,是我少年心田上疯长的绿意葱茏的相思。可爱的姑娘,你纯净的双眸为何如此淡定,如此陌生?你怎能读不懂我眼中的深意?你明媚的笑容曾无数次点亮我缠绵的梦境,你窈窕的身影曾无数次摇曳在我多情的视线里。听,你听,沙洲上一对儿斑鸠鸟在欣悦地啼鸣,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爱的甜蜜。心爱的姑娘,我要在这爱的歌声里,向你袒露炽热的衷肠,和梦里跟你述说了千万遍的心迹。我把清晨和黄昏留给你,我把眼泪和欢笑留给你,我把憧憬和追求留给你,我把我的一半留给你,只为了这次砰然心动的相遇,为了你映在我的眼中,我刻进你的心里。

啊,娇俏的姑娘,你轻盈地转身,我只能望着你苗条的背影,呆呆地猜测你费解的心思。你的离去是代表拒绝,还是出于少女的娇羞与矜持?我以召唤的手势挽留你,握住的只是你裙裾扬起的清风;我以狂热的心跳呼喊你,回应的只有蛙鸣阵阵,草虫织织。我驻足河边,借荇菜的手掌托起深深浅浅的思念,我仰首天际,借白云的纤笔写下长长短短的情诗。

暗香浮动的黄昏,你恬静的脸庞是天空中皎洁的明月;疏影横斜的水边,你澄澈的双眼是叶片上晶莹的水滴。我喝水,水深处绽放着你甜美的笑靥;我饮酒,酒香中氤氲着你醉人的气息。我睁眼,你是面前惟一的风景;我闭目,却更加清晰地看见你。我多想牵起你柔荑般白嫩的小手,我多想弹奏你琴弦般黑亮的发丝。啊,弹琴,我要把一腔热忱铺满善解人意的琴弦,为你奏响天长地久的恋曲。

我要用满怀痴情渲染感人肺腑的鼓点,为你讲述心心相印的故事。

篇7:改编《关雎》

早晨,天空刚刚有一点熹微的白色。

深秋的晨露在瑟索的冷风中凝成了严霜,白茫茫的一片,分外萧条。

湖上,芦花飘荡,时而扬在秋风里,时而跌落水面上,激不起丝丝涟漪,却无奈地染白了秋水。

岸边,有一男子,独自立于严霜中,望着芦花掩映的湖水,神情漠然,无一丝流动的气息,只是孤独的站着,好似在守候着什么。

对岸,芦花丛外,隐隐约约有一座房屋,浅浅的瓦,淡淡的墙,在纷飞的芦花映衬下,也有了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这座房屋里住着一个风姿绰约娉婷玉立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而她,或许不知此刻在芦花飞舞,银霜凝成一片惨淡的时节,对岸有一个愿倾其一生来守护她的痴心人。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呵。。。。。。

芦苇依旧那么多,优雅地随风飘,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大片大片的白霜渐渐融成了浅露,雾气生起,他依旧是站在哪儿,没有别的神情,也无别的动作,眉宇之间,刻画着——坚定。

对岸的房屋,在一片朦胧中变得更加隐约,恍若是海市蜃楼一般,是真实的梦境。她在梦里,可是她是否知道呢?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坻,近了,但是仍然隔着一片湖。秋天,芦花飘荡,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太阳已然露出了脸,芦苇在阳光下享受着温暖的抚摸,雾气渐散,晨露微干,水面上还氤氲着一片朦胧,他仍旧是那样站着,透亮澄澈的眼睛依旧是注视着对岸,那芦花掩映下娉婷的身影,似是闪过一丝黯然。

而她,立于秋风中,乌黑的长发和芦花一样飘荡,望着湖上宛如飞扬的雪海的芦花,那逐渐消散的水雾,却始终未看到那双眼睛,和那些许遗憾……

他和她,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中沚,相隔不远,却始终错过……

晚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仍就是站在哪儿,对岸的影子却消失不见。

“夜深了,看风景也该回了。”淡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蓦然回头,她转身,他未来得及倾诉自己的爱慕,她离开了……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他怅然……

他与她,始终隔着一片湖啊!

他木然离去。

可是,他忘记带走他的心了,他的心始终在岸的那边啊。

她是他心头最美的景,芦花飞舞的季节,一颗心,破碎了……

篇8:关雎的扩编

在幽静的树林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透过树枝的缝隙,温暖的阳光洒到水面上,像一条蓝色的缎带!雎鸠夫妇在舞台上鸣叫,抖着它们雪白的羽毛,翩翩起舞。

我想,那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只有风度翩翩的君子才能配得上。水边那高低不平的荇菜,姑娘在用左手右手去捞取它,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啊,君子做梦都想得到她!

因为得不到她,所以日日夜夜思念她,一切都愿意为她付出,就想一辈子永远照顾她。思念之情又深又长,她那美丽的面庞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抹也抹不掉。夜晚我难以入眠,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

水边高低不平的荇菜,那姑娘的在用灵巧的双手采摘。我多么希望我和她就是那一雄一雌的雎鸠鸟啊,日夜厮守相依相伴。文静美丽、聪明贤惠的姑娘,我弹着琴走到她的身边,雎鸠围绕着我们,我对她表示恭敬友好,倾诉衷肠。

那高低不平的荇菜,姑娘用左手右手去拔取,我敲着钟鼓渐渐走近她,雎鸠在我们身边拍打着翅膀,我想让她感到愉快和幸福。然而这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是我美好相思的愿望!

篇9:《关雎》改编

成对的雎鸠鸟在水中的一块陆地上欢快地叫着,炫耀着自己漂亮的配偶。水面铺满了一层青绿色的荇菜,雎鸠鸟将头埋在一起吃着荇菜。

“关关关关……”我从梦中惊醒,但我仍呆呆地躺着,微笑着回忆着之前梦中的一切:亲朋好友都来到我家,家中也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欢喜的乐音从鼓中、琴中飞出,我也早已喜笑颜开,坐在身旁的正是我爱慕已久的女孩儿,她红着脸,羞涩的坐着,一言不发。

“早点起床,去集市中给我买点东西。”母亲的话语打断自己的回忆,我只好穿好衣服,在去集市路上总要经过她家的大宅院。站在宅院门口,叹着气摇头离开了。去的路上思绪不断:她家中富裕,而我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怎么配得上她呢?由于想得太认真,不小心撞到迎面走来的人,我忙说对不起。准备去拉起那人,可在伸手的一刹那,我看到了那一双美丽而深邃的双眼。我开始不知所措,觉得身边有火炉一般热,手也僵在了空中。她的丫鬟在一旁指责着,引来了更多的人,我感到十分难堪。在她伸手想让我拉她起来时,我背着众人指责匆匆开了。离开时我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让我吃惊的是她竟然对丫鬟露出不满的眼神。

我回家就再无法思考任何东西,那一整夜我左右翻侧,无法入睡。我看向窗外,想着今天发生的事情,虽然难堪,但我竟然与她撞在了一起,想着想着,我嘴角上扬笑了。

清晨,一阵锣鼓声,让我更是难以入眠,我出门想看看发生了什么。而我看到的是她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她穿着红嫁衣在门口看到我。又转身进了院子。

我呆呆地站着,像一桩木头,面无表情。空气寒冷刺骨,我无处取暖。

篇10:《关雎》读后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千古流传的话,几乎被每个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孩子。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这句话出自的诗《关雎》,它背后所蕴含的诚挚感情却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了一个君子对淑女的爱。“钟鼓乐之”中钟鼓是在婚礼中所使用的乐器,这说明君子对淑女有着一份认真、负责的爱。

我无法想象,穿梭到至今两千多年的年代时,人与人之间便有如此忠贞、纯洁的爱情。正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为之着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场景,我似能想象,君子与淑女大婚时,十里红妆的场景,我似能想象他们婚后琴瑟和鸣的场景。但我无法想象,究竟怎样的的女子才能得到这样的爱?诗中甚至没有一句描写她的外貌。

一份不掺杂任何目的的爱,是现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仅有一个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难遇到了。许多人趁着年轻谈了许多场恋爱,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可能是为了疯狂罢。

每次走在街上,看见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情侣我不会觉得羡慕。相反,我却十分羡慕一对满头银丝的夫妇。我想,能在对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起走到两鬓斑白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们经历了一切考验,到最后,相依为伴。这样的一份细水长流的爱情,难道不比年轻时一场短暂的爱情更加动人心魄吗?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遇见一个如《关雎》里的君子一样的人。

篇11:关雎读后感

《关雎》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诗经》中的名篇,是描写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爱情的杰作,我反复读过之后颇有感慨。请看这首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开篇一下笔就奠定了男女双方“人”的基础,那是“君子”与“淑女”的爱情,爱的双方人格是高贵的。再往下看,他们的感情怎样?

你看那追求爱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不是逢场作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份情感是深挚的,有着永恒的力量。接着他开始行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他充分的考虑对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乐去吸引对方,用诗意般的倾诉向对方表白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何等的高雅。这就是我国古代男女青年的爱情,人格高贵、感情深挚、表达方式高雅是他们对爱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们淡化了权势和钱财庸俗,脱离了原始冲动的低级,追求的是一种高品味、高格调。全诗音律和谐,一咏三叹,也采用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特别是它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仅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执着令人为之感叹。总之,在我看来,古今描写爱情的诗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关雎》这样有格调的诗文实在少见。


篇12:关雎扩写

难得一个清爽的夏日。  

阳光静静地穿过窗棂,窗外的栏杆上落满了树叶清凉而斑驳的影子。他于是漫无目的地循着阳光碎片的足迹和好听的关雎鸟私语的声音,感到分外清闲安适。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这般明媚的心情了。  远远地望到湖对岸一位身着一袭素裙的窈窕女子,正悠然地用手欲抚平躁动的湖水,低头温柔地挑选水面布满着的翠色欲滴的荇草.

于是朝女子方向快步走去,他想要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午后与她聊聊天,以缓解心中早已有些疲惫的空虚。 可是他再走近一些时,脚步便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满湖的荇草在微风中灵动,与漫卷蓝天的云絮相映成趣,一齐映衬着那张恬静美好的脸。虽是弯下腰采荇草,可是曼妙的侧影已足够让他想象出她悠然独步时的袅袅婷婷,虽是一位朴素的女子,但眼神里的几分忧郁与低着头却微扬的下巴衬出了她平日里的清澄高拔。  

风乱了她的头发,乱了他的思绪。  

他屏息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缕多情的风如闪电一般击中了他朦胧的梦的记忆,尔后确确实实知道了,“她已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女子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在她身旁伫立,轻轻捋一下自己的长发,微微的侧过脸,小鹿般的眼神注视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四目相对,他的心里已柔软成一片妩媚的水草,女子复又微笑着低下头去,有孩童的慧黠,也有少女的羞涩。忽然这么微笑的瞬间,如在镜头下千万倍迅速绽放的玫瑰,倏地把他的整颗心夺了去。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不胜娇羞。从此他的脑海里再也装不下任何。每个角落无一不充斥着女子低头浅笑的画面。  

辗转反侧,他懂了这便是一见钟情。怔怔的望着远处蓝黑色的天空,看远处寥落的星星。这一曲心事,在心海里浩渺滔滔。  

一切只因女子婉言拒绝了他的爱慕之意。她有自己的心上人,同样的,他的笑容在她记忆里也是最为珍贵。  

他终究还是明白,这是不可嬗变的结局。但是他多么想要在她面前弹上一曲她钟爱的《美人怜》,如果她愿意听,他也愿意为她弹一整个下午,甚至是一辈子。  

静水深流,所有的受了伤的思念流向心谷最深处,心事便放在心里最温柔的地方。


篇13:关雎读后感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张心怡:关雎读后感。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后感《张心怡:关雎读后感》。“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篇14:关雎改编小故事

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远远看到两只雎鸠鸟在不停的鸣叫,激起了我的情思。

我爱的那个她,多么善良,多么美好的女子,我多么想和她在一起啊!我曾求取过她几次,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得到她,我日日夜夜不停地想她,如此这般痴情于她,可是得不到她。心碎一般哭喊过,自我安慰过曾想要忘了她,但还是忘不了她,忘不了这份痴情。

在梦中,我仿佛有过遇到她,可那终究还是个梦,我多么想这不是梦而是现实,可现实总是和我作对;我多么想永远不会醒来,可是我做不到,思念在思念,依旧如此。

我幻想着和她在一起,为她弹琴,为她鼓瑟,为她敲钟击鼓,幻想我们能白头偕老,共度一生,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羡慕。但幻想终究还是幻想总是会被打破。

之后的日子里,我每日坐在河边,搬来一架琴,在河边弹琴,弹一曲,又一曲,手中所弹,心里想着:她在岸边起舞,我敲击钟鼓,随着阵阵音律的跳动,我望着她,使她快乐,从此以后,我便是她的依靠,她便是我的妻子。这也是最后与她展示亲近的方式了。

记起她拒绝我的言语又把我打入了现实,我只能望着她苦笑着,落下一行泪。

偶然,我遇到一位云游四方的琴师,说我对琴很有天赋。于是我下定决心要重新来过,加油变强。老师教授我很多琴谱。而我,在世间也小有名气,无忧无虑。可是唯有她,是我心头的放不下,每当群星挂满梢头,仍止不住想她。

下定决心去找她,不管在哪里,我都要找到。

相遇时,她一定如初见时一样善良而美好。

篇15:关雎改编小故事

  还记得我们相识时,雎鸠鸟在阳光洒满枝头上鸣叫,叫声动听婉转,顺着鸣声我缓缓走出,眼前豁然开朗。在圈圈溪流的尽头是个小池塘。水面在春风的吹拂下漾起层层涟漪。一位亭亭玉立的文静姑娘,就立在池塘中的小块陆地上,手持着把油纸伞,绸带在春风中飘扬。那就是你。

  只见你摇着舟楫,伸出手附魔身边的水波。水边参差不齐的荇菜,你也从左到右小心翼翼地捞下来。还不经意地掰一点小块,喂给河岸畔的雎鸠。

  自那之后,我每夜辗转安眠,渴望着能再见你一面。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梦境中,综不能忘记你的身影。我是不是地会回到这片小池塘,心里焦急地等待,盼望着你你终有一日会再次摇着那艘小舟,浮现在水面上,传利满载着荇菜。而在那里,却只有那雎鸠一成不变地留在了那里。我多么地渴望再见你一面,可终究不可得,只得每日每夜都思念着你。

  梦中,你又摇着那艘熟悉舟楫,在荡漾着涟漪的水面上,缓缓摇着,采着荇菜,小船向我驶来。我望着你的面庞,缓缓抱出了我的古琴,接着这个机会在你的面前轻轻拨动琴弦,弹奏了起来。你的目光似乎也被我所吸引了,缓缓闭上了眼睛,欣赏了起来。我也因此而亲近了你,也随之闭上了眼睛,尽心演奏了起来。

  再次见到你时,你依旧是那美丽文静,勤劳贤惠的女子,依旧在那池塘上,泛着小舟,从左到右挑选着荇菜。我也是提起了钟鼓,放生奏乐。你也缓步迈下船,轻声说:“俊郎,可否与我共奏一首琴曲?”

篇16:古诗大全300首《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篇17:《关雎》【赏析】注解 译文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君子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篇18:《关雎》古诗鉴赏

  朝代:先秦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解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