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作文11篇
妻子处处说自己老公的好话,把他们捧上了天,有多少好话就说多少,为他们撑场面,怎么说也是个大官嘛,不说得天花乱坠怎么大方得体出席大场面呢?
那些“良”妻们对家里有些事一问三不知,只有靠她们丈夫在外辛苦,你说这样的“良”妻无论是谁,都会有不良影响。《邹忌讽齐王》中的邹忌妻妾就是这种“良妻”,但是邹忌对良妻有明智,不失理智并得到启示,并由此产生讽齐王的美事。
如果良妻们是她们丈夫的贤内助,鼓励丈夫,明示丈夫,不贪不偏,那么丈夫在外当官清廉,也就不会被人唾骂与鄙视了,我们呼唤贤妻,不应歌颂“良”妻。
家有“良”妻是十分心寒的事,如果她们由“良”变贤,那一切又将会怎样演变呢?我想,这样不会让社会如此的复杂与混乱,造成无法弥补的事。
由此可见,家有贤妻,是使人不懈努力与顺利成功的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要生存发展乃至称霸当然离不开明君的治理一个君主要成为明君当然离不开贤臣的辅佐而一个臣子要成为贤臣当然离不开善于发现的"眼睛"。两千多年前齐国名臣邹忌正是有这样的"眼睛"。邹忌采用了日常生活中与徐公比美这一极为普通的事件作为进谏的突破口生动而极具说服力地反映了"王之蔽甚矣"这一情况使齐威王坦然地接受了进谏。
邹忌所处的时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他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我们的时代呼吁探索与创新而发现则是探索的动机创新的前提。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法国的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日本的川端康成能写出《花未眠》就是因为他凌晨四点醒来发现了海棠花未眠的美。可见生活中的微小发现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对于我们来说善于发现可以增长经验得到一些转瞬即逝的心灵感悟。
科学研究要善于发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身体沉入澡盆时盆内的水不断溢出深入研究就有了今天的阿基米德定理。18世纪晚期天文学家们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值有极其微小的偏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发现是科学进步的力量。如果没有科学家们善于发现的"眼睛"无数真理将不为人知。
学习中要善于发现。我们在学习中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善于发现书中精彩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重要的地方难懂的地方要善于发习题的解答思路其它解法……只有善于发现才能自我提高才能最大效率地利用书本才能把别人的转化为自己的。
人在生命的各个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人们常说发现用的是眼睛事实上发现用的是心灵是智慧。美国的海伦凯勒天生双目失明还是个聋哑人但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相反看到听到却不去思考不去感悟是得不到什么东西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察是不会有所发现的。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往往不会轻易露面它会隐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着你睁大"眼睛"去发现。
从前有个风一般的男子,名叫邹忌,身高一米八几,身材修长,眼神犀利,他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他的座右铭是:“我最美”。他对自己的美貌很自信,但又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常常问别人自己美吗?
一日邹忌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邹忌美丽,而城北徐公逊也。”一儿以城北徐公美,而邹忌逊也。一儿曰:“邹忌身披白银亮铠甲,手持菜刀砍西瓜,此不为邹忌美而徐公逊乎?”一儿曰:“徐公坐骑草泥马(羊驼),美男豪情万世夸,此不为徐公美而邹忌逊乎?”邹忌心里没底因此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美丽乎?”
邹忌回到家后,一直闷闷不乐,便取出刚刚快递到的“白雪公主牌魔镜”,对着魔镜说:“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第一美男?”魔镜打开百度,输入关键字“齐国第一美男”,几秒过后,魔镜显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城北徐公”“不!”邹忌大叫道,一把将“魔镜”摔到地上,CPU和硬件碎了一地。邹忌一边踏一边自言自语道:“不!一定是百度又抽风了!不会的,我的美貌乃惊天地泣鬼神之物,一个徐公怎么能跟我叫板?我要去问问我的老婆。”邹忌叫他的老婆过来,问他和徐公谁更帅,老婆脱口而出:“徐公,是哪个不自量力的屌丝?喔,我想起来了,不就是前几天提起把菜刀跑到韩国叫嚣‘不整成齐国的邹忌那么帅就跟整形医生同归于尽’的城北徐公嘛,也不知道他手术成功了没有。”邹忌觉得老婆在忽悠自己。又找来他的小老婆问道:“爷跟城北的徐公相比,你觉得谁更帅呢?”小老婆回答道:“当然是徐…。。不不不,肯定是您比较帅呀!”“比较帅?”邹忌双眼放出了凶光,“您帅您帅,那姓徐的也能称得上是帅哥?那么以后‘帅哥’这个词不就等于骂人了吗?把他与您相提并论,您也不怕降低身份?”邹忌听后仍不觉得满意。
次日,家中来了一位客人。“老邹啊,好久不见!今天天气不错啊,哲尔赛这个地方你去过没?那里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又如何?还有,你知道吗?‘特快号’上有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你知道点这家伙的底细吗?”“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何贵干?”邹忌不耐烦的说道。“就是想求老朋友借我点盘缠,你也知道我有个败家的混账兄弟,上次我们一家出去旅游,结果撞见他在我们乘的那艘船上卖牡蛎!噢,我可不能让他回来吃我们,所以借点儿盘缠,我好去海外避避风头。”“借你是可以,不过菲利普,我可要问你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回答——我和城北的那个徐公到底谁帅?”邹忌的自恋癖再次发作。“哎哟我去,这么白痴的问题犯得着问我?我只听说过‘齐国第一美男‘邹忌您的名号,什么‘城南鸡公’我可没听说过!”邹忌听后总算是稍微恢复了一点儿自信,可又想:“徐公到底长什么模样?我又没亲眼见过,所以别人说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不行,我要亲自去会会这家伙。”
于是邹忌用QQ给徐公留了条信息,叫他来家里吃饭。过了一天,徐公果然按时赴约,正如<<再别康桥>>中写的一样:“轻轻的,他来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公与邹忌脑补的形象截然不同,他既不是一个“身着西装,手揣餐巾纸的绅士”;也不是一“服饰”怪异,头型独特的‘洗剪吹’——他身穿便衣,面容清秀,用词文雅,待人和善,不时与邹忌谈笑风生。邹忌彻底服了,他不再见人就问“我帅吗?或是我和那个徐公到底谁帅”之类的问题了,他不再整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了。他默默地望着窗外,也不知是在沉思或是在发呆。终于,他想通了,解决了内心的疑惑,他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拍手大笑道:“我明白了!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小老婆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而菲利普说我美是因为他遇见了他的弟弟于勒,要找我借盘缠!我的国君的处境不也和我一样吗?宫妇偏爱他,君子怕他,全国的人民必有人有求于他,由此可见,他是受到了蒙蔽啊!”
A结局:邹忌恍然大悟,他心想:我明天一定要告诉国君我的想法,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邹忌心怀大志准备着明天的材料。
B结局:邹忌越想越怕,于是——他逃走了。
王怒,曰:“恶!”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缉拿邹忌者,汽车别墅一套,上书通风报信者,白银五百两;能公开指责邹忌之过,并张贴大字报者,科举考试加10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知道齐威王有很多事被蒙蔽了,于是我就去宫里找他。
我对起威王说:大王,我有这么一件事想告诉你。有一次,我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我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我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我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因为是齐国的美男子。于是又问我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我同他坐着闲聊,我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我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我接着对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想了一会说;好。然后,他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咱的名字叫邹忌,身高仅仅八尺多。与国内其他贵族相比,还属于矮个儿。别看我矮,我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可爱漂亮了。其实,我并不比那个徐公差。徐公是齐国长得最美丽的人,他超骄傲的,他常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你看哪,我长得比你帅多了,你敢和我比吗?我也常常受到他的嘲笑,在他大说特说津津有味地见解一番后,我忍无可忍,彻底燃烧我的小宇宙,向他扔下一句话:瞧你那副德行,别以为长得好就得意忘形,你长得比我还矮,有本事你去和姚明、易建联他们去比啊。哼!
这下该他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了。咱占了上风,拍拍胸脯,抬着头,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以胜利者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向前走,把这尊活雕像留在原地。
回到家后,我赶忙钻进自己的房间,飞快地向自己的衣服柜子跑去。一顿噼哩啪啦的翻箱倒柜后,立即出现在镜子前,哇,我长得漂亮多了。当我正陶醉在自我欣赏中,一阵风快速吹过,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姿势出现在我面前,用屠夫般的眼神瞪着我,手里拿着鸡毛掸子,雷鸣般的声音在耳边回旋:快把衣服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妻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地上的一片狼藉快速收拾好。我端着镜子,整整自己的仪容,来到妻子旁,对她说:你瞧,我与城北的徐公谁更漂亮?妻子的火气消了,高兴地说:你呀,比那个徐公美多了,徐公怎么会比得上你呢?我听了,心里像吃了块蜜似的,甜得不得了,整个人像个猴子似的乱蹦乱跳。我按捺不住激动心情,以为妻子在说假话,哄我开心而已。于是我跑到妾面前,问:我与那个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我听了,心里兴奋不已。第二天,外面有客人来,我便问他:咱跟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我听了,特别兴奋。
过了一天,徐公来到我府上做客,为前天嘲笑我一事赔礼道歉,我很高兴。我仔细打量着这个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客人,我突然大彻大悟了,徐公的确是仪表不凡的美丽人物,一个拿破仑式的英俊人物。徐公以为我还在生他的气,一个劲地鞠躬,诚恳地说:邹兄,别生气了。我赶忙回口:别见怪。我早已原谅徐兄了,徐兄请回吧。送走了徐公,晚上睡觉时思考着这个问题:妻子说咱美,是偏爱咱,妾说咱美,是害怕咱,客人说咱美,是有助于咱。那么,我们的这个国家也不正是这样吗?
于是,第二天我决定去拜见威王。威王正在听赵本山先生的相声,正听得津津有味,不愿接见。我对皇宫的门卫说:传大王,说邹忌有要事请见,十万火急,不可怠慢。门卫按了一下威王的电话号码,一阵嘀嘀声后传来了威王熟悉的声音:邹忌,你进来吧。这正是我所要的答案,对门卫千般万谢,送给他一个棒棒糖后,我快速地朝王宫走去。我拜见威王,威王对我既感到恼火又感到爱惜,我对威王说:大王请息怒,让臣为您说件有趣的事情吧。这件事就发生在咱身上。我与徐公前几天比美。被徐公嘲笑。我很恼火,回家问妻子,妻子说我美,问妾,妾也说我美,问客,客也说我美。其实,我并不美。妻这么说是因为偏爱我,妾这么说是害怕我,客人这么说是为了讨好我。国家也是如此,现在齐国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多座大城市,宫中妃子没有不偏爱大王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民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可见,大王被蒙蔽了。同理,大王喜欢赵本山的相声,因为他使大王心情愉悦,大王何不将这种快乐传给全国人民,让人民共同分享呢?
齐威王听后,对我赞不绝口,连连说道:我明白了,我知道我该怎样做了。于是他把秘书叫来,向全天下下命令:全国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授予上等奖赏;用书信劝谏大王的人,授予中等奖赏;能在公开场合议论被齐王听见的人授予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发,许多大臣前来进谏,皇宫里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来劝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威王认真听取,最后直到没有可以发表意见的人了。这时,齐国的这些开明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举国上下,处处充满了欢笑声。
周围的燕、赵、韩、魏国听说后,都到齐国朝拜,记者、新闻媒体一时把我和齐威王炒得很火,齐威王还上了《纽约时报》影响全球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行列,齐威王高兴得不得了。
美利坚合众国的新任总统奥巴马不远万里跟齐威王通了电话,向齐威王讨教如何使国家振兴的方法,齐威王心里像吃了块蜜似的,甜得不得了。齐国在我邹忌和齐威王的精心治理下,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齐国成了东方的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可谓战胜于朝廷。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 ,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子化生”,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
对于齐王,文章描写的很少,可是这就足以让我佩服齐王。‘‘善。’’这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表现了齐王很自然的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很果断。后面的3句话就更让我惊讶,他不但不对说他不好的人受罚,还赏赐他们。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还会有愤怒的心理,认为别人怎么能说国君的不是呢?最终,齐王以他的大度,换来了整个国家的成功。还让我们懂得,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齐王深知:以德服众优于以暴力统一国家。最后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服,把国家统治的很好。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
读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更感受到齐王的果断,如果你还没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请你看完我的文章,赶快去看一看吧!去感受一下古作品的魅力吧!
这篇富有哲理又带有情趣的古典散文主要讲了:邹忌与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王,通过自己的列举告诉了齐王受到的蒙骗不可计数,并讽劝齐王纳谏。从此以后,齐王励精图治、一鸣惊人,还重赏指出自己有错的地方或朝廷的不满,使齐国一天比一天强盛,后来,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拜见于齐国。正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的效果。
我读了这篇散文,觉得邹忌在问美、比美、思美的过程自己的形貌魁梧而不自傲,听妻、妾而不自信,客观求证有自知,暮寝而思求本质。这些表明了邹忌他不受表面而迷惑,在种种奉承话面前突破阿谀谄媚重围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头脑,实事求是的作风。
我还觉得齐王是一个虚心纳谏,勇于听取种种对自己的偏见,明智而开明的君主,他不但没为邹忌在朝廷上谈家中琐事而不满,反而是仔仔细细听取邹忌说的每一句话。
通过邹忌与齐王,我认为做人在奉承话面前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任何事都不能为外表所迷惑,而要看这件事真是的本质;要勇于听取别人对你的意见。
比如像马谡他虽然饱读兵书,身材魁梧,却没有作战经验。可他偏偏感觉良好,自认为天下没有守不住的堡垒,攻不下的江山,还敢对诸葛亮写军令状。他还非常轻视敌方一把年纪的老将,说他们只配喂牛喂马。结果不听旁人的金玉良言,终于欲试勇守街亭在前,落荒而逃在后。让聪明一世的孔明上演了一场挥泪斩马谡的悲欢离合的戏剧。愿人人都能像邹忌与齐王一样,那么世间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邹忌从自己的妻子爱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并发现了问题,向齐王说自身问题并向齐王说这件事及其原因,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并改正,最后战胜于朝堂之上。
是啊!齐王这种自己听别人意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接受吸收别人给自己的建议,这好比在一块石头中剔除无用的杂质一样。我们接受别人意见,就应该改正,在国共内战时期,红军就因为没有听毛泽东的话而导致全军的崩溃。最后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进行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汉争霸时,楚霸王是何其威风,有力举千斤的力气,而就是因为不听自己手下谋士的意见,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而他的刘邦呢!他没有霸王的才气,没有霸王带兵的智谋,他只是因为听取萧何的意见,让韩信带兵,打下了汉朝的万里江山。
我们也应该学习邹忌说话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他只是用自己的经历来提示齐王他自己也蒙受骗了,从而使齐王自知受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在以后工作时也应该用婉转的话,当自己发现自己上司的错误时,我们用婉转的话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保全了他的面子,会是他对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错误,那样可能使你的上司觉得自己丢掉了面子,会记恨你,给你小鞋穿。即使是当前胜利了,以后也可能会报复你,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所以我们要向齐王那样善于接纳别人给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学邹忌那样说话的方式,那样我们做事可能会更加地顺利。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使自己不足给“刷”出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实。我们说话的技巧也可能使我们的命运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么峻不易攀爬。
最后,我呼吁所有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向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要提醒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损伤他的面子,那样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直接说,那样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改。所以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最后使自己成功,我们说话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们始终要善于纳谏!
在初中的教科书里,有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主人公邹忌三问妻、妾、客,与徐公比美的故事。
邹忌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的自知之明。即使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但邹忌并没有盲目自信,他能保持清醒的判断,从而悟出了治国的道理。
生活中像妻、妾、客的人比比皆是,人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会对我们说出真话。这时,我们就要让自己保持清醒,正确看待自己,不会只看事物表面。还要广开言路,对于他人的建议,好的要接受,不好的就要摒弃。这样,我们的境界才能更升一层。
邹忌悟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后,又向齐威王进谏。他没有直接说出齐王遭受了蒙蔽,而是由小及大,以家比国,由自身的经历进行类比推理,让齐王更能接受。这也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委婉得体。
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直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考虑对方以及周围人的感受。像这种人,或许别人在表面上会和和气气的,在心底里却把这人骂了千万遍。所以,即使我们要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委婉一点,过于直率,只会让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敢于且善于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等请教,并能够认真听取和采纳其正确意见。做到了这些,那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一定会少走许多弯路,让人生的旅途变得更加顺利。
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实际上邹忌比徐公差得远。邹忌从这件事想到了整个国家,于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颁布了劝谏的具体措施。一年之后齐国政治修明,没用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畏服,纷纷来齐朝见。这就是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也很重要。试想如果邹忌把道理摆的一清二楚,可齐王就是不听从,还会有“战胜与朝廷”的结果吗?不会。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群体乃至国家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楚汉相争”的故事。说的是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楚王项羽。刘邦有三位人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韩信负责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积极听取三人的正确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虽力量强大,却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谋士范增多次献计均不采用,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由此可见,领导者如齐王般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强大。若不善于听取意见,则会损失惨重,追悔莫及。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军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诚恳劝谏,纣王非但不听从,还杀了他。国家其他重臣也去劝谏,几乎都落得与比干同样的下场。于是商朝逐渐变的衰落,为周所灭。如果纣王如齐威王般善于纳谏,有错就改,还会亡国吗?可见听取正确意见的重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诚恳地嘱咐后主,要“广开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齐王般广泛纳谏,整顿国家朝政。
由此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最终才能获得成就。让我们做一个善听的人吧。
古代君王大多数是高傲、固执、偏见、独断的,听不进任何人半点的意见,但邹忌能“讽齐王纳谏”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则很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故事,值得后人借鉴学习。邹忌之所以能说服齐威王纳谏,关键是他应用的方法得当,事例类比得体,言辞中肯得法。由此感动了齐王,使齐王心服口服,终于采纳了邹忌的见解。所以说,方法是成功之母。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君主孙权赠送给魏国君主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臣们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可这并难不倒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将大象放在一艘船上,刻下水面到船舷的距离,然后放置石头,使水面达到之前的刻度,再称出放置石头的重量,就可以得知大象的重量了。
由此可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一种恰当的方法,方法得当了,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样是身处于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在吴国军队,他自称可以在三天内得到十万只箭矢,军队里的人都不相信。诸葛亮于是命令人砍树造小木船,割茅草扎稻草人。他挑了一个大雾迷蒙的早晨,让人将千百艘小舟推向湖中心,当时的敌人——魏军以为敌军入侵,就在城墙上弯弓放箭。雾天难以瞄准方向,射出的乱箭不是插在稻草人身上,就是钉在船上。就这样,诸葛亮把小舟收回,不废吹灰之力就从敌人那儿弄来了十万只箭。
由此可见,在战场上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一种恰当且有利的战略方法,方法使用得当了,可谓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大伯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他从小个性倔强,但又贪玩不爱学习。大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个锦绣前程。趁年轻时多学点知识,多读点书,长大了好为百姓、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而奉献才能。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促使大伯心情十分急躁,他曾打、骂、逼、罚,但都没有奏效,堂哥反而背道而驰,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的现象。这使得大伯十分头痛烦恼。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够好呢?是不是要让他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呢?在堂哥初一放暑假期间,大伯就带堂哥一同去下田干农活。
当时虽是“三伏”,高温也得下田干活。早上出工,冒着雾气,小飞虫就来叮咬;太阳将下山时,蚊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堂哥白嫩的手上和脸上都是一个个小红点,使他痛痒难熬。
就这样,没到一星期,堂哥就连连叫苦,但他在大伯面前不敢出声。此时,大伯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开始婉言开导说:“如果你学业上不求上进,这样繁重劳累的农活与你相伴终身了。你看人家学业有成的,发明了拖拉机,又开创了插秧机,改善了农村劳动的强度,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知识能改变命运啊!”,表哥这才认识到自己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初二年级新学期开始,堂哥就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在接下来初中两年的奋发学习后,他最终考到了重点高中,三年的高中一扫懒散的坏习惯,表哥最后竟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由此可见教育子女也需要一种适当方法,方法得当了,能让受教育者容易接受,并付诸于行动。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到曹冲称象,再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最后又从大伯激发堂哥认真读书的故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凡事都要冷静思考,要拿出正确且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