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100字17篇
5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了幸运52,里面有道题,小学生考博士博士也没有答对,妈妈叫我来做做,题目是:一只猴子搬玉米,每个白天搬12包,晚上吃7包,问;这只猴子什么时候能搬够500包玉米,答案a:99天 答案b100天 答案c:101天
我想:12-7=5(包),也就是说,每天搬5包,,那么,500÷5=100(天)
我正在心里偷笑,突然,我想:最后一天里搬了没有吃,就有500包,那么,就应该减1天,所以用100-1=99天,我在妈妈那里交了"卷",妈妈说"恭喜你,答对了,哇,我比博士还聪明.
2015年2月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爸爸问了我一道题一千克绵花与一千克铁,哪个重?我说:“铁重。”“为什么?”爸爸说。我说:“不对,应该是一样重的。”“错了,在正常情况下,铁重,因为铁的密度大体积小,浮力小,所以铁重。在真空环境下,一样重的。”爸爸说。
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条数学题,这条数学题可让我费了不少的心思。
题目是这样的:某旅馆一楼的客房比二楼的客房少5间,某旅游团有48人。⑴如果全部安排住一楼,每间住4人,则房间不够,每间住5人,则有的房间住不满。⑵如果全部安排住二楼,每间住3人,则房间不够,每间住4人,则房间住不满。这家旅馆的一楼有客房多少间?
刚拿到这条题目,我心想:哇!这条题目太简单了,老师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题目?搞不懂!但是,事实并非我所想,我拿笔算了千遍万遍都不对,这时,我心中多想老师来为我指点迷津啊!
突然,同桌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根据如果全部安排住一楼,每间住4人,则房间不够,每间住5人,则有的房间住不满这一条件,可以知道……一楼的房间数少于48÷4=12(间),少于48÷5=9(间)。”我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也就是说,一楼房间是10间或11间。”“则房间不够;每间住4人,则有的房间住不满”这一条件,可以知道,二楼房间数少于48÷3=16(间),多于48÷4=12(间)。二楼房间数可能是13、14和15。
这时我的好朋友周凡走了过来,对我说:“因为一楼的客房比二楼的客房少5间,若一楼房间数是11间,那么二楼的客房间数就应该是11 5=16(间)。这不符合你前面的分析”。我接过她的话说:“那如果一楼有10间,二楼就应该是10 5=15(间),那这就符合了。”
看,这道难题就这样被我攻克了,我们以后遇到这类题目,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范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我也不例外,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我发现了一道数学题的解法。
记得在上“扇形”一课的那天晚上,我打开“傻瓜”做数学作业。一开始做的还挺顺利,可就在做第五题的第二小题时,我遇到了困难。我仔细地想着,可是怎么算也算不出来,便去请教“家庭老师”——妈妈。妈妈看了题目后,帮我认真分析,给我讲解。我听后,十分佩服妈妈,但又一想: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过后,我便带着这个问题细心思考。
我再次看了看这个图,想办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突然我眼睛一亮,若只看一条弧,不就是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吗?而正好有两个一样大小的这样的扇形。用一个圆的面积乘以四分之一,乘以二,再减去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不就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了吗?于是,我连忙把我想的方法写了上去。
第二天,老师讲这道题时,我把自己想的方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十分高兴。
同学们,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揭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更多的知识吧!努力,加油!
友爱如一道数学题,享受友爱正如解决题目,一切尽在“加减乘除”中。
——题记
“加”上自信
那年冬天,泰州市举行演讲比赛。当我在紧张与畏惧中徘徊时,他微笑着朝我走来,圆圆的脑袋向右微斜顽皮地眨着右眼说:“演讲就像眨眼这么简单,面对观众就像我面对你这么容易。”
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却让我觉得比表演还精彩,比歌声还动听。使我空荡荡的心变得满当当,自信澎湃胸膛,我觉得希望不再渺茫,成功就在前方!
所以,我说“友爱在‘加’中”。
“减”去烦恼
烦恼犹如云散后的缕缕阴霾,而友爱则似束束灿烂的阳光,为天空的蔚蓝驱散阴霾,为朋友的快乐“减”去烦恼。
学生生涯多漫长,考试试卷做回答。考试成绩是父母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最好的途径。可是无论优良,妈妈总是送我一句“再接再厉”,但这句简单而平淡的话却使我对妈妈的爱产生了怀疑,从此,我为它烦恼,母女之间也就出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是,你的出现,你的理解,你那一句简单而精炼的话“她换了另一种方式去爱你”使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认真思考,重新感知母爱的无私、伟大。你我的友爱,捍卫了一个家庭的温暖和和谐。
所以,我说“友爱在‘减’中”
“乘”以抱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当我在浩瀚的海洋上漫无目的地漂流,你一语点醒梦中人。你告诉我: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如果不早早定好终点,永远也找不到那条捷径,也绝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你的启迪和指引下,我确定了我人生的终点,并“乘”着“理想号”毅然驶往西部,去完成自己的抱负:献身西部,振兴中华。
所以,我说“友爱在‘乘’中”。
“除”以杂念
佛门圣地,讲究心无杂念,而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所谓的杂念则是除学习以外的思想。当这些邪恶的种子处于萌芽状态时,你便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为我摒弃了他们。
那时,我还小,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知的我也曾热切地渴望穿一下耳环,染一头黄发……
这时,你义正词严,郑重地告诉我:“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我心头一震,及时走出误区。“友爱之水”为我洗涤心灵,“除”以杂念。
所以,我说“友爱在‘除’中”。
朋友,在友爱中解决难题吧!
——因为友爱就在“加减乘除”中。
今天的数学课上,沈老师让我们做课堂作业第24页,做完前面的题目后,我们都在研究最后一题。这道题告诉我们:一群小动物在渡口过江,现有一大一小两只渡船,大船限载重2000千克,小船限载重600千克。5只小动物同时过渡口,该怎样乘船?(小老虎408。26千克,小狮子532。5千克,小象1588。29千克,猴子9。76千克,袋鼠58。74千克。)
如果大象和老虎乘在大船上,其余的动物都坐在小船上,这样的话,小船就超载了1千克。怎么办呢?大家动起了脑筋。有个小朋友想到了把袋鼠宝宝放在大船上,但是我们又不知道袋鼠宝宝的质量。
况且,刚出生的宝宝是不能离开妈妈的。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时,我想出了第二个办法,可以让小船上的某个动物,比如猴子,用爪子抓住船舷,身体泡在水里,这样,利用浮力,减轻自身的重量。小船就不会超载了。这时,同学们提出了第三种办法:如果把江水换成海水,就可以使船的载重量增加了。沈老师夸我们班的同学真会思考。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今天的数学题目真有趣。
唉,我们的生活呀,就像是数学题,求来求去,最终的答案不正确,总是会被红色的“封条”封住。唉!生活就是数学题。
练习一:
已知: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求:今晚是否能休息一会?
解:能,大考大休息,小考小休息,不考不休息。平时我一直埋头苦练,付出了N的N方心血和汗水,今晚就休一一会儿吧,放松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批阅:明天就要考试了,今晚不准休息,考完了你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不是更好吗?
批阅者:老妈
练习二:
已知:放假了
求:这下可以大玩特玩疯玩狂玩了吧?
解:可以,考完了,改轻松一下了,放假不玩什么时候玩?!开开心心疯玩几天,把考试那寸光阴给补回来,嘻嘻。
批阅:不行,考完了,也不能太轻松!适当可以玩一小小小小小小(省略N个“小”)会儿,但不能太过分,不然会影响学习,看多了电视,还会使你视力下降呢!所以每天最多玩45分钟哦。
批阅者:老爸
······
唉!这就是生活,从此我便明白生活的定义了——生活就是数学题!
《一道数学题》讲了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作者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一个五年级学生珍妮的电话。电话中珍妮有礼貌的请求作者听她讲解一道数学题。作者同意了珍妮的请求。珍妮认真地讲解着关于鸡兔同笼的一道数学题,作者故作不懂,耐心地听取珍妮的解答。作者觉得一个五年级学生能把这道题解答得这样,非常满意。
我很敬佩珍妮,要打三个陌生人电话,还要让这三位陌生人听她讲解一道数学题,并在讲解结束后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相当于反馈)。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我想美国的老师非常关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与人交流、随机应变、耐心、有勇气、讲礼貌、坚持不懈的能力。
中国的老师没有一个会让学生做类似为三个陌生人讲解一道数学题的题目。美国的老师注重培养和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中国的学生就很缺乏这些能力,有些家长们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只管学习,注重学习成绩,让孩子们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缺乏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个故事,今后我要加强口语表达、增强与人交流、随机应变、个人生活自理等多种能力。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突然看到这样一道数学题,觉得很有意思,特想给大家分享一下:“鲜桃子,红又大,十只猴子咂嘴巴。每只猴子分七个,一个不剩分完它。这时又来猴若干,要求重新分配它。每只刚好分五个,到第一个也不差。究竟来了几只猴,请你认真拍脑瓜。”看到这道题,乍一看有点晕,可经过妈妈的仔细讲解,我终于弄明白了,高兴极了!你也来试试吧!
“不对,不对!这样做题太复杂!”望着一脸困惑的爸爸,我抓住机会“狠狠地”批驳了他一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是这学期我们新学的内容,也是这学期数学特别需要掌握的难点。这不?
一道分数比较大小的题,就让一贯“自信满满”的爸爸与我争得不可开交。晚饭后,爸爸还像往常一样,拿起我的数学作业本认真地检查起来。“数学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没有?等会我检查到错题的话,不要让我的手被打痛了哦!”什么呀!明明是错一题,他用自己的手打我一个手板,把我打痛了,还“诬陷”说把他打痛了,真是“蛮横无理”!“怎么回事?6/13、7/26和8/25比较大小,你怎么写成了168/364、168/624和168/525,分母的通分全计算错了!哈哈,伸手出来。打一个!”看着爸爸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却理直气壮地说:“什么呀!你看清楚没得哦?我自己早把所有的题都反复检查过。这题没错!”“没错?!13与26通分是26,26与25通分是650。可你写的全错了!”
听了爸爸的责问,我一下明白了,他一定是“老观念”,不知道我们老师教的“通分子比较大小法”。
于是我只好耐心地给他“上一课”了。但他还是“顽固不化”。没办法,只好使用了我的“杀手锏”——以其矛击其盾,我微笑着问道:“1/2、1/3和1/4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的大小吗?”爸爸蔑着嘴说:“那还不容易,肯定是1/2大于1/3,1/3大于1/4。”“对了哦!它们的分子不是一样都为相同数1吗?
不就可以看着是通了分的吗?”“哎呀!我怎么没有反映过来呢?”这样彼此的争论、彼此的劝说,虽然时常在我和父母之间简单地发生,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简单的争论、劝说,我的学习才不断进步,我的知识才不断巩固。就让这些简单的争论、劝说再多一些吧!
星期五晚上,解开一道小小的数学奥数题,让我明白了一个大大的道理。有人可能会问,到底是啥回事?这还得从写作业说起。
放学回到家后,我不一会儿就把作业写得差不多了,最后就差一张数学试卷了,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心中暗自窃喜。
不一会儿,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是,最后一道题是把6933/25421化成最简分数,这道题看似简单,却偏偏把我给卡住了,再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无奈之下,只好求助爸爸了。爸爸看完题目之后,不假思索地说:“这个数字太大了,它们的因数可能有很多,你找找捷径吧,先看分子、分母的尾数,把可能的因数找出来。”
根据爸爸的提示,我猜这个公式中分子6933的尾数是3,因数的尾数可能是1、3、7、9,而分母25421的尾数是1,因数的尾数可能是1、3、7,因此我判断它们约数的尾数有可能是1或7。
于是,我就从7、17、27、37……我一个又一个地试算题目,可还是没办法解开这道题。爸爸却是满脸的自信,我只好继续试试看。没过多久,草稿纸就被我用掉两张,我的心里真有点着急,不知道这样要算到猴年马月啊!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还是找不出因数。我偷偷地瞟了爸爸一眼,原来他正用手机默默地计算着,个性张扬的爸爸只有在不耐烦的时候才会自己动手,好像他也意识到解题思路不对。
又过了一会儿,爸爸就对我说:“如果不行的话,就换一种思路吧,把分子、分母的因数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我只好用这种方法,咦!这一招还真管用,没想到6933这个数只有1、3、2311、6933四个因数,很快我就得出答案是3/11。破解了这道奥数题之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情绪特别激动。
有人说过: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试试。同样,做这道题目也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思路一转天地宽”。
这几天我们学到分数了。星期二的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外作业》第34、35页的练习五、六。当我做到练习六的判断题时,爸爸过来了,看到“分母越大的分数,分数值反而越小”这道题我打了个“X”时,他想了一会,便对我说:“这道题是对的,你做错了。”爸爸心平气功和地对给我讲道理。“这道题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那就是‘分子相同’。”并给我举了个例子,“比如3/5和3/4,肯定是3/4大,所以这道题是对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理直气壮地争辩道:“但题上没有‘分子相同’这句话,是你理解错了。按题意,那14/13和13/14哪个大?无法比较!”我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问他。“爸爸,投降吧!”爸爸见理由不充足,就使出赵家祖传秘方:大吼法---“是我读的书多,还是你读的书多?”爸爸满脸怒气。我感到十分委屈,但仍旧不改变信念:“那。。。。。。那。。。。。。那明天我去问老师,我对了,你要对我说三声‘I’m sorry!,并且要带着谦意。”“好,那如果我对了呢?”“我把我的零用钱和压岁钱都给你!”我含着泪讲。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改变信念的人。“虽然每次都是你对,但这次你一定错了。”“你有胆量,那今天我就跟你赌上一赌,看看到底谁赢谁输!”
第二天中午我一到家,就大声喊道“爸爸,爸爸,快说。。。。。。快说。。。。。。”爸爸见我又蹦又跳,又唱又笑的样子,心想:完了,肯定完了!但他还是不信自己真的错了,直到看到我的作业时,才诚心诚意地说:“‘I’m sorry!‘I’m sorry!”
这次小小的争论,虽然以我的胜利而告终,但我也要从中吸取教训,那就是:不管做题不是做事,都要勤于动脑,善于分析,正确理解。这道数学题将使我终生难忘!
数学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张老师乘火车从上海去北京,10小时行了全程的5/6,照这样的速度,从上海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时?”老师刚问,教室里就黑压压的一片都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一个人,他说:“我用方程做。5/6x=10,它说是行了全程的5/6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全程的5/6也就是等于是10小时,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单位‘1’是多少,所以用方程做。”他讲完之后,老师又点了一个人,他说:“也可以10除以5/6,用分率除以分率的对应数来做。”“很好”。老师说。还有几个人在举手,老师点了徐剑浩:“先5/6除以10,就是每小时行多少,再用1去除就可以了。”陆柯妍还在举手,老师就点了她,她充满自信地说:“我是把分数分开来算,10除以5乘以6,就算出来了。”“还有什么方法?”老师又问,全班只有陆柯妍再举手,于是老师又叫她回答,陆柯妍又把她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说了一遍。老师就说:“陆柯妍同学说得非常好,你们看5/6等于已行的路程的全程,5/6也等于总时间的已经行的时间。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已经行的时间除以总时间=5/6,所以是10除以5/6,跟上面第一种方法算式一样,但意义不同,同学们听懂了吗?”大家都又举起了手。
我不得不感慨,做一道题居然可以用这么多种方法,可见,数学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啊,我要尽情地在这个世界中畅游。
不要以为大人什么都会做,我的妈妈不会修东西,不会出远门,去一趟南宁还要爸爸送,不送她就不敢去。同时,还有一道数学题也不会做。
那是一天晚上,我把数学作业给妈妈检查,妈妈一看,说这里错了,那里错了。哼,这个妈妈,好会挑我的错误,好会看我的弱点。我正准备拿出英语作业来写,听到妈妈叫我:“陈虹达,这道题怎么做,快来告诉我……”我一听,糟了,该不是很简单的题做错了,妈妈要骂我了吧!?接着又听见妈妈说:“哇塞,陈虹达,你好聪明哦,这么难的题也被你做出来了,我都做不出,你却做出来了,快过来告诉我!”我说这道题很简单啊,怎么你却不会呢?说完我就一一开始将答案了:“这道题是这样做的,这里有个13.6,中间有个空框,右边还有个7.3,13.6 几……”没等我说完,妈妈看懂了题目:“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们家肥达还蛮聪明嘛!”可是妈妈突然又遗憾起来:“算了,不检查了,我睡觉去了。”我在一旁哈哈大笑,可能是妈妈受到了打击,智商居然比我还低,就开溜了。
这个妈妈,挑我的错误蛮会挑,碰到自己的一点点弱点,就打起了退堂鼓。人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妈妈靠错误说错误。这样的妈妈,一个爱挑剔的妈妈!
离升学考试只有七十多天了,教室里同学们都意识到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就连平时不太认真学习的同学都专心听讲,更别说那些平时都认真学习的了。这不,下课了,大家还在教室里讨论起题目。
小华和小李正在争论一道数学题呢!看他们两个紧皱眉头、冥思苦想,将这一道数学题用别的方法验算了一遍,两人的答案还是不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还是分不出谁对谁错。大家都围拢了过来,也想看看这条数学题,可看了这道难题,都“望题却步,”这道题也太难了吧。这时,班里的一位数学尖子小许走了过来,双眼紧盯题目,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又拿来稿纸算了一次,将答案写了出来,和小华的答案一样,小李皱皱眉头:“咦!怎么会这样?”小许和小华将小李的解题过程看了一遍,异口同声地说:“你这里算错了!”小李瞪大眼睛,拿起笔和纸,飞快地演算了一遍,不好意思地说:“意外,意外,纯属意外!”小许又给大家讲了这道题的另一种解题方法,大家终于弄懂了。
希望大家的辛苦复习没有白费,都能考上理想的中学。
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过去,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可是,并不是说一学期就很愉快的结束了,在紧接着的无作业周,本应是自由自在最快乐无比的,但一道数学题却让我感到困惑,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而且这道期末考试的数学题也引起了全区老师和同学的争论。
这究竟是怎样一道题呢?“一个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这道题是对还是错。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自然数是0,1,2,3,4,5……一个自然数那么就要包括0。首先从最小的也是最特殊的0来分析。0有没有因数我们的数学书上还没有讲到。假如0有因数,那么,0必定会有无数个因数,所以它最大因数不只是它本身,因此这道题应该打×。即使假设0没有因数,那么0既然没有因数,又怎么可能有最大因数呢?所以,在我看来,这道题完全应该打×。不仅我这样认为,我们的数学老师也认为答案应是×,我的爸爸经过仔细思考也认为应该判定为×,他还请教了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高级讲师)他也认为该打×。
可是区上却有不同说法,有一位老师说:“在谈论倍数问题的时候,0自然被排除在自然数外,所以这道题应该打√”。也有人反驳:“照你这样说,那有这样一道题也应该打√罗,‘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做除数?’”那位老师说:“应打×,0是不能做除数的。”“不对,你不是说了,在倍数问题中,0自然被排除在自然数之外吗?”这位老师无语了。甚至有更可笑的,有人竟说0不是自然数!
这题引起了轩然大波,真希望教育局尽快给我们一个答复。
夜幕降临,台灯下的我对着一道数学题目百思不得其解。看着题目里繁琐杂乱的条件,我想要向其他人求助,但是心中响起另一个声音,让我不要放弃。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钟,时间还早,想要独自攻破它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其他的作业都已做完了,时间很充足,为何不像从前那样独自钻研难题呢?此念一出,被我镇压在心中良久的那团烈火重新燃烧起来。我就下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要把答案解出来。
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时间渐渐过去,我不断地重整思路,不断地将获得的信息罗列出来,希望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然而却一无所获。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把这道难题解决了,心中泛起一种似曾相识的快感和自豪感,随之一阵睡意袭来,我便满意地收拾好书包投入被窝的怀抱。
在被窝里的我却失眠了,不是因为那久违的感觉缠绕心中难以入睡,而是因为我的心中被另一个难题所占据。但这次的难题不再是有正确答案的数学题,而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人生中的难题。
随着自豪感的消逝,我不禁抚心自问,曾经那个最爱解决数学难题的我去哪里了?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遇到难题希望有人来帮我解决的人。但是我现在才明白一个个难题组成人生,而人生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这样的难题又怎么能借别人之手去解决呢?终有一天我会长大,我也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但它们都将会成为过去,唯独人生这一个难题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