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瑜作文800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43:49
篇1:读周瑜

  首先,来看苏轼的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要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英姿勃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时,东吴人将孙策与周瑜称为“孙郎”,“周郎”。“郎”就是帅哥,周瑜也就是周帅哥。而“羽扇纶巾”则是儒将地打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于谈笑之间就将敌人灭了;“小乔出嫁了”有些虚假,因为当时小乔早就嫁给周瑜了。但这样写却更能体现周瑜的儒将风采,帅哥气质。而周瑜的官职也是步步高升,可谓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放在今天也是个偶像了。这样的人,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他又怎么会嫉妒诸葛亮呢?周瑜的妻子是江东着名的美女小乔,而诸葛亮的妻子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丑女子黄月英。周瑜当时任孙刘联军总都督,而刘备只给诸葛亮封了一个小官职,毕竟诸葛亮初出茅庐不久。至于战场就更不用说了,周瑜战功赫赫,诸葛亮则寸功未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都是罗贯中帮他烧的。由此可见,情场、官场、战场,周瑜都比当时的诸葛亮强,他又怎么会因为诸葛亮的几句话就被活活气死呢?

  既然如此,此时的功臣该是谁呢?鲁肃和周瑜,诸葛亮也有功劳,但是不大。孙权是否与刘备联盟,需要算清两笔账。第一是政治账,也就是该不该打曹操。第二是军事账,也就是能不能打。政治账是鲁肃算的。恰巧此时鲁肃来了一封信:我率军八十万,来攻刘备。你要是投降就算了,若不降,顺道把你也灭了。那么矛头便指孙权了。鲁肃对孙权说:“千万不能降,将军若是降了,我鲁肃还可以做个百姓,重新为官。可您要是降了,有何去何从呢?”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打还有一线生机,可若是不打,必死无疑,也就是该打。军事账是周瑜算的,他对孙权说:“完全可以打,曹军劳师远征,刚打一仗,已是疲惫不堪。现在又招降了刘表的军队,他们又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水土不服。一支疲惫不堪的人率领离心离德的人的军队,又如何能敌得过我们江东的精锐水师呢?”所以,促使孙刘联盟的功臣是鲁肃和周瑜,而非诸葛亮。

  很多人读完《三国演义》后,对周瑜这个人的评价就是心胸狭窄、嫉妒他人、有才无德。和诸葛亮一比,不论是才能还是品性都差远了。其实不然,周瑜在现实中是很大气的。

  第二便是促成孙刘集团联盟的事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此事的第一功臣,周瑜举棋不定,鲁肃则是一个呆子。这也是虚假的。首先来看诸葛亮。诸葛亮的身份是蜀汉来使,而非东吴人。既然不是自己人,孙权又怎会因为他的三言两语而出兵呢?再看周瑜之前可是铁杆主战派啊!一回到江东,连孙权都没见,而是先见了诸葛亮。初次见面,周瑜就阴阳怪气地说:“哎呀,现在曹操可是势大呀!”鲁肃顿时愕然,不知所措。而诸葛亮则冷笑道:“莫非周将军怕了吗?”周瑜这才正色道:“我刚才只是试探而已。”这是《三国演义》的一个片段,也是虚假的。从周瑜之前的表现来看,他绝对是一个主战派,怎么意见诸葛亮就变了一个人呢?真的是试探吗?不,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当时曹操已经快要把刘备给灭了啊!那么诸葛亮绝对不会作假,肯定是诚意满满,周瑜也不是看不出来,那么就没有试探的不要了,周瑜也还是一个主战派。那么鲁肃真的是个呆子吗?不,他聪明得很。若他真是个憨厚老实的呆子,孙权还会用他?

  综上所述,周瑜其实是一位年轻有为、英姿勃发、胸怀开阔、德才兼备的少年儒将。

篇2:庐江名人——周瑜

最使我刻骨铭心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吴国的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年轻有为,文武双全。

周瑜可谓是才智过人,能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人。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带领军队南侵,占领荆州,向孙权逼进。周瑜向孙权指出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先是分析:曹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不利前行;北方人习惯陆不习惯水站,水土不服。周瑜与刘备结盟,用火攻将曹操打败。又命黄盖使用苦肉计,假装投靠曹操。曹操果真中计,船舰被烧毁,曹操败走华容道。

也可以说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周瑜二十几岁就跟随孙策,一上来便身居高位,让一些大将不服,尤其是跟随孙坚多年的程普,三番五次地羞辱周瑜。周瑜都不跟他计较,把程普当兄长看待,“兄有责,弟领之”,这句话传到程普的耳朵里,他被周瑜的品质所折服,才说道:“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也是一个勇猛过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周瑜大败曹仁,被飞箭射中,病情严重,只得回营。曹仁知道周瑜卧病在床,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激励将士杀敌,曹仁无奈,只好退兵。

每当读起《三国故事》,我就想起周瑜,因为我感受到他的聪明才智与胸怀宽广,更体会到他的勇猛过人与文武双全。

篇3:如果我是周瑜

月光下,一个人在军营中来回踏着步子,帐篷门口的站岗士兵叹了一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被什么是所烦恼着。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怎么帮得了一个东吴大将?此时,帘子被掀开了那人从里面走了主来,一身的银甲在月亮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沉思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那人就这样站了许久,士兵也只好陪着他。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广阔,星星不满在黑色的天空中就好是一颗颗珍珠洒落在黑色的绸缎上。而那个人就是我——周瑜。我开始回想起三天前的事。。。。。。

三天前,在军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来势凶猛,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我就打断了他。“等等!孔明兄的我有一个建议,不如我们二人把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了。一儿我们二人都已准备好,我们俩把手一伸——火。

“哈哈。。。。。。"我们二时大笑起来,此时我心里分外高兴,我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胆略早有耳闻,但是他竟能语词和我心意却出于意料,火攻要弓箭,可我的弓箭远远比及所需。诸葛亮道:公瑾兄,工件的实行你就别操心啦!“于是我们约定三日后孔明给我交十万只箭。

二日后孔明出发向曹贼借了满满十小船的箭,回来时诸葛亮的士兵却说:那只有九万只箭不足十万,这个士兵的报告让他十分吃惊他心想公瑾兄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下如何是好。

我的手下听到后皆大欢喜,来我这道喜,我心中一怔:诸葛亮失败了?我有些不信他能失败,但是事实摆在了眼前,明日我就可以将这个麻烦除去,但孔明确实是一个知己,如果我们两个能和平相处该多好啊。

我忘了填空许久,看见天空有些鱼肚白,我深吸一口气回到帐中。

第二天的会议上气氛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眼,赵云握着长枪。随时准备保护诸葛亮。我一声令下:“拿箭!”诸葛亮闭上了眼睛。突然,他觉得不对,他细细一点整整十万。诸葛亮正还纳闷呢。我递给他一张纸他一看蒙了。因为上面写着——孔明兄借我十万支箭。

之后的“火烧赤壁”我们打得很漂亮。

篇4:说周瑜

周瑜看到诸葛亮比自己有才干,不是发奋赶超人家而是怀着妒忌的心,不择手段的去陷害人家。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十分阴险狡猾。为什么周瑜会有嫉妒心呢、那是因为怕诸葛亮超过自己。当诸葛亮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敬重的时候,周瑜不是探究诸葛亮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而是用阴谋诡计来陷害诸葛亮,这是一种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

篇5:缩编《三气周瑜》

一气,“取南郡”。赤壁大战破曹兵,诸乘孙、曹军力疲乏的机会谴赵取南郡,又用南郡兵符调开荆州、襄阳两地曹兵。不费一兵一卒得三处城池。而周瑜劳而无功一气叹病。

二气,“甘露寺”。甘露寺刘备招亲,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夺荆州”。周瑜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周瑜兵败吐血而死。

篇6:周瑜对战曹操

德国世界杯刚刚结束,三国世界杯又激情起航。通过32进8,8进4后,只剩下吴国队,蜀国队,魏国队。蜀国队以2:0战胜黄巾队(黄巾军),进入4强。而今天,则选出另一支队伍来和蜀国队一决胜负。

比赛开始了,由周瑜发球。周瑜把球传给了鲁肃,鲁肃一马当先,直逼敌军内部,曹操也毫不示弱,挡住鲁肃。由于世界发达了,曹操大吃特吃,变成一大胖子,怎么说肥胖人的身手能比得上敏捷的鲁肃呢,所以曹操在鲁肃的晃球中,摔了个“狗啃屎”。鲁肃捡了个漏,直冲禁区,行云流水般晃过司马毅和几名后卫,只见一个大力射门,球进了,吴国人大声欢呼,而魏国人不声不响,低下头,曹操,那白脸好像被燃料染红了。比赛继续进行,由曹队发球。前锋把球轻轻一拨,传到了曹操的脚下,曹操为报刚才的一“球”之仇,和司马毅,蔡瑁等人打起配合战,连连晃过吴国球员。这时,司马毅一个传中,求飞到了曹操的脚下,只见曹操掂起球,来了个“倒挂金勾”,球飞也似的扑进吴军大门,“砰”地一声,球打在门梁上,弹飞了。“可惜啊,就差一点点。”曹操大叫。

比赛进行到70多分钟,曹队又发起一次进攻。曹队有如猛虎下山一般,带球直逼吴军禁区,周瑜冲上来防守曹操,不让他攻门,可曹操一个假动作,晃过周瑜把球传给在禁区的李典,再一脚吊门,球轻轻地落入吴队张得大大的“口”中。1:1,比分在70多分钟被改写。

到了商朝补时阶段,曹操再次攻入吴军大门,一个长传到禁区,避开和周瑜的正面交锋。只见曹操高高跳起,一个倒勾射门,把手门员连球带人射入门内,比分变成了1:2。就在这时,比赛结束,曹军获胜。

曹操战胜了周瑜,再过几天,就和蜀国队决一胜负,请大家拭目以待。

篇7:给我启示的周瑜

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是各领风骚,或是驰骋疆场,名扬天下。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才华横溢,叱咤风云,却成为后世笑骂的人物。他就是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

论本领,他曾是“羽扇纶巾”,于“笑谈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直杀得骄横一世的曹家军马望风而逃;论地位,他年纪轻轻就身挂帅印,执掌六郡兵权,可谓炙手可热;论功绩,由他指挥的赤壁大战,不但保全江东土地不遭涂炭,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是这样一位功高爵显的风流人物,却因无法克服嫉妒这一自身的缺点,而遭世人唾骂。出于嫉妒,他曾数次谋害才能高于自己的诸葛亮,数次斗智失败后,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恼恨惨然奔赴黄泉,也就成了“三气周瑜”中那个可憎的反面角色了。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选择一个反面人物?因为,周瑜这个历史人物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嫉妒是人生之大敌。不是吗?李自成出于嫉妒处斩李岩而使事业半路夭折;曹操出于嫉妒杀害杨修留千载骂名……历史上无数惨剧都证明了这一观点。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对强者产生羡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情绪,让它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嫉妒,这一从封建社会就流传至今的顽疾,侵蚀着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们的工作,据杂志记载,某科研单位的一位领导,深受此病毒害。

他扣压了一名下属的研究报告,而使我国痛失获得某项国际专利的机会,足见此症危害之大。目前,国家发展大业正到了关键时刻,彻底根除存于我们某些人脑中的嫉妒显得尤为重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摒弃“周瑜”式的人物,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国家大业的振兴!

篇8:令我敬佩的周瑜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周瑜是书中东吴的大都督。也许有人说他小肚鸡肠,但他临终前的行为,却让我为之敬佩。

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到死都不明白、不认输、不后退。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周瑜并没有战败,当时他手下明明还有五万水陆大军,为什么不继续攻打诸葛亮呢?那时曹操、孙权、刘备打来打去的,情况很复杂。周瑜明明是很想从刘备手里夺回荆州的,可是诸葛亮写了封信给周瑜,周瑜气得吐血,却仍然按照诸葛亮的建议退兵了。

大家都把这看成是诸葛亮的智慧,但我疑惑的是,周瑜又为什么要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呢?我想,答案就是一个:周瑜无论多么嫉妒,多么气愤,也没有让私心控制自己。他死不瞑目,却把东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留了下五万兵力,没有让敌人趁虚而入。私心,人人都有。有欲望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有些人的私欲实在太大了,大到需要害人害已害国家才能满足。地沟油、三氯氰胺奶粉、瘦肉精香肠、膨大剂西瓜等事件频频发生,都是私欲惹得祸。先不说爱国和报国,不做害人的事总是最基本的道德吧?可这些人偏偏就利欲熏心,超过了底线。而周瑜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有强烈的欲望,也有很大的权力,却成功地控制了欲望和权力。我应该向周瑜学习,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我现在还小,能做的事不多,那就从小事做起吧!比如,不乱扔垃圾、多坐公交车、节约用水、好好学习,不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别人。

《三国》中,让我惊叹的不仅仅是诸葛亮的聪明、关羽的义气、刘备的忠厚……周瑜,更值得我尊敬。


篇9:周瑜这人

周瑜这人,小肚鸡肠,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可“曹可滢版”的周瑜就截然不同。作为周瑜,我会将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都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一同攻魏。

首先,我会与诸葛亮结为名副其实的挚友,因为亮的才智胜我一筹,做任何一件事都顾虑后果。亮的才智再加上我的计谋,不仅会事半功倍,还能百战不殆;其次,我还要调整好心态,第一,见到别人某些地方比我强,我不能有置他于死地的想法,而是要与之交心,充分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共创大业;第二,不能心胸太狭窄,动不动就气得口吐鲜血,昏厥于地。我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才对。当诸葛亮一气我时,我应该不以为然不往心里去;诸葛亮二气我时,我当左耳进右耳出,不必当真,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二次“金疮崩裂”;诸葛亮三气我时,我也该将心耐心平静下来,也就不至于说出那句流传百世的叹息——“既生瑜,何生亮。”

当曹操来袭时,要不是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抵抗,并告诉我如何应付,也许大家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了;要不是诸葛亮巧借东风,我也不可能将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杀得片甲不留。所以孙刘联盟是缺不了诸葛亮这样的豪杰,我要和诸葛亮成为能交心的朋友,我还应该联合天下有共同志向的豪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而不是要强求个人比每个人都强。

如果我是周瑜,我一定不会是个短命鬼,我会处理好和各方面的关系,心胸开阔,做一名长寿的都督,和小乔百年到老,看到天下安定,吴国盛世……

篇10:我喜欢周瑜

我喜欢周瑜,但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气量狭窄的周瑜。我喜欢的是正史上的周公瑾——自从了解到真正的他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他。

我不喜欢有勇无谋的武将比如吕布,也不喜欢文绉绉的谋士比如诸葛亮——但是周瑜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而且性情高雅。偶尔战斗结束闲下来的时候,公瑾喜欢抚琴,也喜欢听琴——这个爱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何况他还具有那么好的音乐鉴赏力,哪怕只是听到一个音符差错,他都会微皱眉头。所以人们说,曲有误,周郎顾。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不爱。

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更兼得英俊潇洒,美人在侧。这样的周瑜。我不是很注重外表的人,但是假使周郎没有英俊的面容,我也不会这样喜欢他。比如说关羽我是不喜欢的,虽然他也是有勇有谋的人,但是次次想到他不喝酒都是红红的脸我就有一股畏惧感——何况关羽怎么看都是一个严肃的人,不像公瑾,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种风流才气。当然,只有外表华丽的人我也是不喜欢的,虽然我现实中是一个很控伪娘的人,但是次次想到古时候那些美丽的男宠我都会有一股隐约的厌恶,我觉得他们除了脸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所以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周瑜,何况他美人在侧也没有玩物丧志,也不会为了国事而冷落小乔。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我是喜欢的。

当然古时候文武双全且容貌颇佳的人也不止周郎一个,他们也是很真的男儿。只可惜他们真得过分,搜索他们信息的时候只觉得是文字而不是完整的电影,他们给我不真实的感觉。你可以说《水浒》中的林冲是很给人真实感的人,我承认,但是我始终觉得林冲是一个鲁莽的男人,虽然他爱得真切而且很会保护人。而周瑜,我看到的有他对小乔的爱,听琴抚琴的爱好,还有冷静的头脑——这样一个人,我目前找不到什么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所以喜欢周瑜。陈寿评他“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就离开了这个朝代。正史上记载道,孙权曾为周瑜的死三次掉泪,只这一件事,就可看出周瑜的重要性。从此之后,曲有误也没有周郎来顾了。

小乔呢?拥有倾城容颜的小乔从此只能独守空闺,夜夜夜夜饱受相思之苦,再哭再涩的眼泪也只能自己一个人品尝。关于她的相思我找不到更多的记载,只能通过猜测得出,从周郎离去到小乔离去这十四年来,她承受的心里折磨一定是最痛的。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可惜你先去了一步,我们从此就阴阳两隔了。我为你演的曲子,你再也听不到,再也不能为我指导了。我猜小乔当时一定是这样想的。

这对于我来说或许是幸事,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我猜如果我看到周郎寿终正寝时的容颜一定会被吓到——我果然是很俗的人。对我而言周郎的美丽就是在于他昙花一现般美好短暂的一生。

我曾嫉妒小乔可以一个人享受周瑜的爱,但是看到小乔独守空闺以后我就不再有羡慕而只是崇敬。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耐不得寂寞——小乔和周瑜的爱情,是穿越了生死的大爱,是绝爱。

我期待在很久很久以后,又能出现一个男子像周郎一般,听曲知误,知误而顾——他会是新时代的福音吧。

以上的闲言碎语,只不过是为了抒怀,接下来就以一首《鹊桥仙》绾结罢:

风光尚好,英雄归路,明月丝丝度恨。纶巾羽扇少年华,转眼是风华凉冷。

抚琴一曲,周郎初吊,壮志未了遗痕。叹君少志久难酬,拭不去伤愁几寸。

篇11:我喜欢周瑜

我喜欢周瑜,但不是《三国演义》罗贯中眼中的那个气量狭窄的周瑜。我喜欢的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周公瑾。

周瑜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性情高雅。偶尔战斗结束闲下来的时候,公瑾喜欢抚琴,也喜欢听琴,而正是因为这个爱好,他遇见了他毕生的独爱——小乔。他还具有非常好的音乐鉴赏力,哪怕只是听到一个音符差错,他都会皱眉。有句话是:曲有误,周郎顾。这样的一个人,让我如何能不爱。

被后人称为“三国第一美男子”的公瑾,不仅仅是有英俊的面容,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种潇洒的才气。他是音律上完美的才子,更是战斗中一级的指挥。与其他三国人物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周瑜,他美人在侧也没有玩物丧志,不会为了国事而冷落小乔。陈寿对他的评价为“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就离开了。周郎,你可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你?你可知道,仅苏子的三篇赤壁就足以让你名垂千古?

而小乔,则是端庄贤惠,看似远胜貂蝉。俏丽可人,妩媚动人型的绝世佳人。“完美无瑕”、“绝世无双”,多少这样的形容词,才能表达得了我对小乔的喜爱?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虽与乔瑜无缘,可公瑾对小乔的专情还是令人感叹。

我曾羡慕小乔可以一个人享受周瑜的爱,但是看到小乔独守空闺以后我就不再有羡慕而只是崇敬。小乔和周瑜的爱情,是穿越了生死的大爱,是绝爱。

在我看来,历史上记载的周瑜简直完美的可怕,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谦虚大度,又有着令旁人羡煞的面容和才气。小乔在我眼中,也是无可挑剔。有句诗写出了我的心声,“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

风动竹,清遍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沉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篇12:周瑜与诸葛亮

周瑜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与孙权称为兄弟。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火烧曹船,使百万大军死在火中。因此成名于天下。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当时的他意气风发。

但是周瑜与诸葛亮的战斗中连连失败,最后竟被气死了。

纵观上下周瑜是一个人才他有勇有谋他是一位英雄但他的心太狭窄,诸葛亮三气周瑜他竟然吐血而亡。

由此可见没有宽广的胸怀难成大事啊。

篇13:我与周瑜相遇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篇14:真正的周瑜

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题记

现在提起周瑜,人们就会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些的典故联系起来。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虽有些才干,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活活气死的人。然而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首的周瑜果真如此吗?

三国陈普传里曾写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看来真正周瑜其实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并不完全相同。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周瑜有三点是最让人折服的:

一是爱情。人人都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俗话说“江南有二桥,河北甄宓俏”,周瑜抱得美人归,故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引得后来多少豪杰对其羡慕不已。推测算起来小乔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乔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所以孔明也曾在赤壁之战前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

二是高超的智谋。赤壁之战这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周瑜一生中光鲜无比的一笔。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从而大获全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三是忠于友情。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确实也配的上那句”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由以上看来,三国的风云当中若不是公瑾英年早逝,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篇15:周瑜这个人物

周瑜,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周瑜这个人可倒了大霉了,被描写成智短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但虽然这样,仍能让人看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有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风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倒是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用计、最后用火计破曹,这些都不用说了。

但书中为了衬托诸葛亮,对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描写。首先是对抗曹操上,写周瑜是动机是狭隘的,是诸葛亮假称曹操有意“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战中,也仅是发挥了配角作用,处处落于诸葛亮的下风。甚至在人品上也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同时,他的死亡也正是由于智力落后于人太多且心胸过狭所致,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拆兵,最后意想天开想赚对方,反而连命都丧了。虽然这些与史实不符,但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这个人物也只好如此“牺牲”了。

篇16:周瑜视角:隔岸

周瑜视角:隔岸

夷陵之围既解,士气大涨,每巡营以视,见士卒眸燃战意,似流光破空,烁烁其神,心下甚慰。然吾仍日勉兵卒,望诸子可同心同德,共举铁戟,固我江东。

此前大捷之后,吾点兵渡屯北岸,克期与曹仁再战,欲扬我江东神威,据江以蹙之。

是日,吾与仁各领兵士,于江边摆阵以待,黑云压地,似卷万重高山,大江腾涌,若激千堆白雪。士皆肃穆,紧握长枪,骨节泛青,火现眼中。铁甲凛光,引萧瑟层起,寒杀冽冽刺人骨,严军对峙,如方圆缀路,纵横井然待令出。

吾亲击军鼓,似有闷雷炸响耳边,激荡心扉。声遍全军,恍闻将士骨中战意将出,化利剑之态,欲跃江破敌,以血祭英魂。

数通鼓声已毕,吾回身将台,举长剑对空,沉吟片刻,高喝下令。兵士顿出,举暗色长枪,无惧往攻。

吾见兵影重重,江霭沉沉,喊杀之声冲穹顶,震心尖,破冷空,沉江流。尸血渐增,天隐映红,腥气绕鼻,暗深痛之。然疆场多变,大忌分神,多思无益,吾强按心绪,静观战局。

山河为卷,铁戟作毫,吾与敌隔岸相持,且看何人可于这宏卷之上,谱千古长歌!

篇17:我看周瑜

  周瑜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与孙权称为兄弟。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火烧曹船,使百万大军死在火中。因此成名于天下。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当时的他意气风发。

  但是周瑜与诸葛亮的战斗中连连失败,最后竟被气死了。

  纵观上下周瑜是一个人才他有勇有谋他是一位英雄但他的心太狭窄,诸葛亮三气周瑜他竟然吐血而亡。

  由此可见没有宽广的胸怀难成大事啊。


篇18:我看周瑜

 谈到《三国演义》,人们首先要把诸葛亮抬出来美言几句,赞颂一番,特别是他神话般的事迹更加让人激动,那么周瑜呢?一提起他,无不说他气量狭小,嫉贤妒才,气他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 

 然而,才真的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吗?  周瑜尽忠于东吴,是吴国的一名大将,更是顶梁之柱,一生在战场上驰骋,立下不少功绩;他也爱惜人才,对下属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认的都督,谁不敬重他呢?  周瑜确实曾经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他说诸葛亮对他的计策了如指掌时,周瑜咬牙切齿道:“此人必须除掉!”于是刁难诸葛亮要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在刮起东南风时,周瑜心里想:留下此人,必是东吴祸根,就令人去杀诸葛亮。由此看,周瑜想为吴国除掉大敌。 可他也并不希望有人比他强,他被愤怒蒙蔽了双眼,想想,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倘若真除掉诸葛亮,东吴和蜀国必定反目成仇,两过不联合,又怎能与强曹抗衡?刘备一败,吴国还能逍遥自在吗? 

 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像一尊雕塑,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完美。周瑜除了气量狭小,他更是一位文武双全,有超群见识和胆略的奇才,他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他又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他错就错在,机关算尽,反送了自己的性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死是仰天长叹:“既声瑜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何声亮?”但是他的缺点并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篇19:周瑜的名人故事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篇20:周瑜打黄盖

【拼音】zhōu yú dǎ huáng gài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黄盖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孔明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释义】两相情愿。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两相情愿

【近义词】两相情愿

【成语示列】做生意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