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作文家乡的味道300字三年级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4:29:23
篇1:家乡的味道

  家乡是美丽的,家乡是亲切的,家乡是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古朴的建筑,还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有美味的夫子庙小吃;更有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最让我难忘的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老城南古朴的建筑。

  家住城南,学校亦在城南,所以对于老城南的建筑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老门东还是夫子庙都弥漫着古朴的味道。或许是被青砖瓦黛所吸引,虽然只是双色的黑白建筑,但却总是那样亲切,也许是小时候住过的原因吧,虽然被风雨侵蚀的白墙上已有了浅黄的印记,黑色的瓦上长了些青绿色的苔藓,更多的是自然、复古。太太家住城南的饮马巷,小时候常去那玩,舅舅家也住那几年了,因为屋子大,我也常常去那住几天。墨绿色的石砖地上长满了毛茸茸的金钱花和青色的苔藓。雨后,夹杂着新鲜泥土的香气,院子里香香的,自然的香,不浓郁、亦不刺鼻,只是淡淡的。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夫子庙风味小吃。

  “糖芋苗!糖芋苗!”叫卖的人又开始推着那辆沾满绣色的三轮车,在小巷中缓缓行驶,听到叫卖声的人,更多的是孩子,从家中冲出来,叽叽喳喳地说:“爷爷,给我一碗!”我也不例外,总是非常兴奋地从家中冲出去,就为了一碗糖芋苗。有时,我们这一大家子都想吃,买个五六碗,围着圆桌吃,边吃边聊,甚是愉快。最多的时候,一家四代人围着圆桌吃,糖芋苗的味道也让人回味:甜而不腻,稠稠的,让人回味无穷。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

  记得一次,我去太太家住了2天。住在太太家后面的一个奶奶包了许多蛋饺,巷前巷后的人都闻到它的香味。奶奶便盛了一大碗,先是送到太太家,太太刚说完谢谢,奶奶又拿着几碗送到别人家,那天,尝了蛋饺的味道饱了口福,更体会到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我爱家乡,家乡景美、物美、人美,我爱家乡的味道。

篇2:家乡的味道

  留香期待着回到那条扬州人都熟知的老街,来到牛肉汤馆前,郑重地踱进店内,准备重拾那一份美味。这里卖的是扬州城里最贵的牛肉,老板足够的底气来自于终年不绝的食客们。没有任何一位食客会免疫一大碗香气扑面的牛肉汤。只要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刚端到面前,年轻人们就立刻放下手中屏幕闪烁的手机,凑上鼻子深吸一口这香气,捧起碗边吹了吹凉,轻轻抿上一小口,咂咂嘴,勾起记忆中最香的味道开始享受着持久不变的美味。带着祖孙来喝牛肉汤的老人们待汤上桌后,咽了口口水,把汤推向孩子。

  老人们还是念着孩子们长大后还能记着这美味,经常留下来,陪伴着他们。一座城因一碗汤而疯狂。外地游客打车,师傅这有什么好吃的?凤凰桥牛肉汤。本地人打车,师傅牛肉汤。师傅便直接奔向凤凰桥。店老板从不在外面做广告,老店的魅力就来自于此。牛肉汤的吸引力是无形的。一旦念到,不去吃一次都觉得生活不够充实。先跟老板要一小块酱牛肉,看着老板已经开始切牛肉,然后到旁边的烧饼店里买上一两块烧饼。待汤上桌,就像吃泡馍一样,将烧饼撕成一块一块的泡汤中。撇开香菜和葱,一口汤一口饼,浓香在唇齿间萦绕,温热蔓延全身,冬日的大灶这样舒舒服服的来一碗汤能让一天的生活都变得更加幸福,充满能量。一碗汤有时不能满足我的胃口,可以直接去厨房,舀上一勺浓浓的牛骨头汤,淋到剩余的牛肉中又是一次绝佳的美食体验。

  吃到微饱,拍拍肚子,满意的走了。心里却告诉自己下次还要再来吃一次。如今凤凰桥已经拆迁了,老店也暂时搬到了别处,留下了牛肉汤的香气,会永远绕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扬州人心里的家乡的味道。

篇3:家乡的味道

  “百年为客老,念爱乡深”

  题记

  童年时,我常一个人走遍故乡的每个角落。忘不了,破旧胡同里飘来的煎饼油条的香味;忘不了,某个拐角泥房里咿咿呀呀的戏声;忘不了,晴日里午后梧桐洒下的树影。长街,青巷。那是我家乡的味道,独一无二。

  家乡的味道,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是夏日里好生聒噪的傍晚蝉鸣,是秋霜中顺风纷飞的枯叶寂寥,是冬夜里予人安稳的清甜暖茶,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连同日出日落,连同浮云清风,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

  家乡的味道,是黏牙的麦芽糖,那总是一位老者挑着长长的扁担,两头放用竹篾装着的成块麦芽糖手里的功夫则是一把锤子两把刀,一下一下的敲击,发出“叮叮”的金属声这是卖麦芽糖的标志。麦芽糖甜而粘,孩子们十分喜欢,由于使用天然原料(即麦芽)手工熬制,所以长辈也放心给孩子食用。后来这种手艺逐渐失传,我再也未曾听过如此令人兴奋的“叮叮”声响。时隔多年,我仍会童心大发尝遍超市里所有的麦芽糖以缅怀记忆,可是那声,那味儿却再也寻不回。

  家乡的味道,匙地道的乡音方言。很明显,乡音永远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标志,更是最贴近名众生活的首要语种。从买菜还价到见面的问候,随处可赏方言的韵味。对于在外漂泊的人而言,方言便是一枚来自梦里的邮票,即使不在家乡多年,偶然听见一句家乡话,也会倍感亲切。虽然如今年青人渐渐形成多数,普通话也越来越普及,但在人们说的普通话里依旧可以听出或有或无的本地口音,改也改不掉。我想,这就是方言、将乡韵刻进了灵魂吧?

  家乡的味道,是老城区的白墙黑瓦。那一栋栋黯淡的房屋,都为这城市蒙上了一层灰扑扑的色调。它不同于江南水城的青瓷石板,更不同于苍茫高原的黄土窑坡,它的美,是集结了历史沧桑后发自内心的美,不柔不糙,无可复制。如今城区里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一层层地将原来的风貌逐渐围住、盖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选择离开故居搬到漂亮的新居甚至去向外地,旧城区里的住户搬来搬去换了好几代,使得从前如同亲人秀的“街坊队伍”支离破十碎。由于楼上楼下信的都是陌生人,防盗意识渐渐深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铁纱门换成了防盗门。也许某天你想要将一个好消息与你的邻居分享,正当你兴高采烈地跑下楼,面对的却是一扇紧闭的防盗门抑或一张冷漠的面孔,会不会有些失望呢?如今人们来来住住还是会与熟识的新邻居互相问候,只不过那声问候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例如亲昵。

  家乡的味道,是故居的阳台。小时个我常常趴在阳台上看天,可以一下午就只看一朵一朵的云飘来飘去,不根据它们的形状编各种各样的故事。清风习习,吹到身上柔柔的暖暖的,很舒服。如今我依旧能趴在窗口看去,可是我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看云时的欣悦感,同时也失去了那份耐心与科和。故居的阳台斑斑驳驳,母亲在上面摆了一盆又一盆的花,而我却再也不能同从前那秀尽兴地看天,因为新建的楼房越来越高,越来越密,挡住了一角的天空,挡住了我的视野,也挡住了那阵吹进我心里的风。

  我在这块宝地上生活了十四年,窗外的那排不知名的树由不及屋顶的高度到后来停滞大概也是十余年,我与家乡的树一起成长。长街、青巷。岁月沧桑。家乡的味道将用我一生的时间细细品尝。

篇4:家乡的味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读到这句流芳百世的诗时,嘴里总会涌上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略带苦涩的味道,来自我的故乡,源自我的童年……

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平凡的地方,或许说是一个小山城——武义。依山傍水的环境造就了武义人对饮食美味的追求。美食小吃数不胜数,对于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清明时节,散发着山野气息的,一个个绿馃子……

这种绿馃子,在我们这边,称作“清明馃”。绿馃子之所以称之为“清明”馃,主要是由于这种馃子本是为祭奠祖先而做的祭祀品,再加上其主要的原料茼蒿(一种野菜),也正是在清明这段时期抽出嫩叶。所以,久而久之,“清明馃”就在如此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如果要再进一步地讲,“清明馃”也只是指那种小小的,饼状的,甜的馃子。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种类似包子,但做工却远比包子繁杂,味道也绝不逊色于某一种包子的传统咸味小面食——蒿馃。

蒿馃,顾名思义,就是用茼蒿做的馃。由于其做工繁杂,现如今大数家庭都不再动手制作,而是从小吃店或超市买现成的蒿馃了。但是,大伙儿心里清楚得很:外头买的哪能有自家做的馃子香?正因如此,我们家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蒿馃制作方法,一是为了品尝祖辈留下的味道,二是为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吧!

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后,按照传统,我家都会做蒿馃。制作蒿馃的第一步,先是去到小河边寻一种名为“茼蒿”的野菜,并剪下它的新叶。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剪茼蒿也是一样。过了最好的时机,新叶就老了,掺进面团里,做出的蒿馃子也就不好吃了。刚剪下的茼蒿叶上带有少量的灰尘和细菌,所以,要先在清水中冲洗几遍,沥干。再开锅,加水,直至锅内水沸腾之时,将苘蒿叶投入沸水中焯一下,立刻捞出。

处理好了制作蒿馃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茼蒿叶后,开始第二步——揉面团。这一步也是相当重要!完成得好与不好可是直接影响到这整个蒿馃的品质。将糯米粉和普通面粉按1:1的比例加上焯水后放凉切碎的蒿叶调和。糯米粉最好选用水磨的,这种糯米粉更加细腻,吃上去会比较软和。在揉面团时,因为蒿叶本身就含有水,所以不能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水,只能慢慢的加。水太多,面会很稀;太少,蒸出来外皮会很硬。所以说控制好面团的软硬程度、揉匀揉透,也是一项考验制作者力气和技术的工作。待整个面团变成翠绿或墨绿后,盖上湿布备用,这和面的活就算告一段落。

接着就该准备蒿馃的馅料了。传统的蒿馃大多为咸馅的。馅料里包括豆腐、春笋、萝卜、五花肉、雪菜。至于辣椒那些调料,就看个人喜好了。你可别看这蒿馃的馅料内容屈指可数,它们的工序可还麻烦着呢:豆腐得用盐卤点成的,那味道才可谓是正宗;而且还不能用刀切,得用手拈,把整块的豆腐拈碎,揉、拈、挤,充满了乐趣。有趣的事儿干完了,讲究技术的活儿可就登场了。清明时节的春笋经历了几场春雨,正处最鲜、最嫩的时候;而水灵灵的新鲜白萝卜,也是制作茼馃馅料的不二之选。清洗干净的新鲜春笋、白萝卜分别剥壳、去皮,切成丁,备用。

全是时鲜素菜的蒿馃乡野气十足,既纯朴又不失味美。若想进一步“锦上添花”,家乡人一般会在拌好的馅料中再加入些炸过的五花肉,为的是提香。起初,我格外介意这肥肉,但一品尝,却也无任何感觉——这肥肉与豆腐“融合”在了一起。蒸熟后的蒿馃,一口咬去,茼蒿那种清新朴实的香气满口都是。细细品味,先是那可口略带甜味的春笋,再是爽口的萝卜,豆腐和雪菜,有一股豆汁的清香,衬着各种普通食材的甜味­——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篇5:家乡的味道

五一来了,出去旅游的人不少,可是他们偏偏忘了,自己的家乡也是一处旅游胜地。在我的家乡西塘可不只有千年古镇的美丽风景,还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特产。比如:那皮薄味鲜的陆式馄饨,那切片均匀如口即化的八珍糕,还有那有着千年老字号的五芳斋粽,当然让我来想的话也许就不是这些了,而是那臭中带香的臭豆腐了。

说到臭豆腐那就先说说它特殊的也是最让人喜欢的地方吧!臭豆腐最特别的就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的让许多人都不能接受,可是它的味道又让人流连忘返。小的时候,在大街小巷中跑来跑去总是闻到那臭豆腐那熟悉的味道,就忍不住跑去看看。我们一帮小孩子总是跑去看路口的老婆婆炸臭豆腐,每当看着老婆婆把一块块臭豆腐放入油锅,我们总是偷偷的咽一下口水,臭豆腐经过油里一炸之后就会像一个个穿着金袍的胖娃娃,肚子挺的高高的,老婆婆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当老婆婆把一块块臭豆腐夹起来,总会细心地帮我们放在铁网架上凉一下,然后再帮我们放在盒子里。然后对我们说: “慢慢吃别咽着”。没等她说完,我们就早已偷偷地塞一块在嘴里。当时只记得吃的很快,应该很好吃,长大了以后,我又去尝了尝,味道没什么变化。还是那样好吃,第一口咬下去吱——满口都是豆腐鲜嫩的汤汁。虽然这次不是那位老婆婆,而是她的儿子炸的,可是从他的身上还能找到那位老婆婆的热情。我想以后我再也不会忘记这种味道和这种属于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也许过了多年以后我还会再次去吃,然后再次被这特殊的味道感动,因为对于我来说这就是

家乡的味道——带给我特殊情感的味道。

闭上眼睛,细细地回味。

篇6: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没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没有精美无比的外表,有的只是乡野间朴华无实的味道。虽平凡清淡,却令人心驰神往,浸透着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无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乡的小吃令我铭记在心。记得小时候,每次舅舅载我回老家,我二姥爷都会准备我最爱吃的蔬菜香菇干。鲜嫩翠绿的蔬菜上缀着晶莹剔透的水滴,被炸至金灿灿的香菇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拌杂在一起,即便还远在十里之外,也可以闻到夹杂在风中吹来的香气,有时还会有闻到香气的邻居从窗口探出头,向二姥爷家喊到:“呦!你家囡囡回来喽?”这时,爷爷总会扬起灿烂的笑容:“嘿嘿,对哟!”

这美味的小吃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温暖。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约定一起去玩,时间临近中午,但因为家乡地理位置特殊,冬天温度很低,当我在约定地点等待时,狂风无情的刮过,刮的我的手和脸生疼,这时,店中的一个大伯却走了出来,对我道:“童家小妮,这是我刚熬的鸡汤,热乎着呢!快过来喝了!”我接过,缓缓喝了下去,这鸡汤温暖了我的身体,也温暖着我的心底。一个素未识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农家人淳朴,大方的品质感染着我,我爱这种单纯的善心。

这浓浓的鸡汤是家乡的人情味,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古建筑,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家乡的老街区,仍旧保留着许多古时建筑物,暗红色的土砖,黛色瓦片覆盖其上,古朴的大厅里四根柱子伫立在中,古朴的大厅,弥漫着一股子木香,或许是沉寂太久的原因,构成复杂的“迷宫”。只是在里面走一圈,也会晕头转向,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坚持一下,转一转,总会有出路的。这浅浅的木香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就是一种情怀,有它独特的特色。

篇7:家乡的味道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尝过无数种味道,但有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想念起家乡的味道。在远离家乡后再次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你都活欢喜,都会感到亲切,任何人应该都会喜欢家乡的味道。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是一个有名的美食家,身为四川内江人的他喜好味重的川菜,也就是家乡菜。当有朋友来做客时他也会做几道朋友家乡的菜来使他们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他还曾列过一张菜单,上面基本上都是川菜,可见他对家乡味道的喜爱。

当我们身处客乡时,突然见听到了家乡的语言,关于家长的故事总会异常的激动,很想过去与他们交谈。从前有一位老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在他的记忆中家乡有一条小河和几户人家。有一次他遇到了以为老乡当他听到他所熟悉的声音时他很激动的走过去与他们交谈,对他们诉说家长的事情,但他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他对他说:“老人家,你说的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现在大不一样了。”说完便散去了,老人感到很好看,他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他买了一张火车票踏上了回家乡的道路,途中他惊叹着沿途地方的变化,当他真正的踏上了回家乡的道路,途中他惊叹着沿线地方的变化,当他真正踏上故土时他感到无比的亲切,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尽管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去品尝了几道地道的家乡菜感叹到:又回到了小时候,所以无论家乡怎么变,家乡的味道永远不会变。

有一句话说:落叶归根,所以无论你走多远最终都会回旧故乡,因为家乡的味道永远牵扯着你的心。

篇8:家乡的味道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无际碧蓝的海,忘不了那又红又大,又脆又甜的红富士苹果,我忘不了,那是家乡的味道。

  我忘不了,烟台的海——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想象着收获时一筐筐新鲜的海鲜。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鲜,心里既温馨又感动,(吃得多了我也不会长痘痘,哈哈)而那各种各样的美味海鲜印证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觉海里不管什么东西,经过我们的一番处理,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

  我忘不了,烟台的水果——

  每到秋天的收获季节,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由于烟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各种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很留恋家乡的水果,我们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水果。虽然上海也盛产许多美味的水果,但是,这些水果却缺少了家乡的气息……

  我忘不了,烟台的小吃——

  烟台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烟台焖子,就是独具特色的家乡风味小吃。每次爸爸要回老家,我都会让他帮我带上几盘,拿饭盒盛着,每次爸爸一回来,我就跑出来,吸吸鼻子,说道:“嗯!家乡的味道!一点都没变!”爸爸则欣喜地看着我,看我风卷残云地将满满一盒吃完,让后抹抹嘴,再说一遍:“嗯!家乡的味道!真好吃!”

  我忘不了,烟台的一切,一辈子都忘不了。每当我,便涌起“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的思乡情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家乡的味道总萦绕在我身边,因为——那是我的家乡,烟台!

篇9:家乡的味道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篇10: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香港,那里有数不尽的美食,比如车仔面、蛋挞、干炒牛河等。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美食。

香港的主食各式各样,其中最出名的要属烧味饭了。烧味饭的品种不止一个,有叉烧配米饭、盐焗鸡配米饭、烧鸭配米饭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口味就是烧肉,烧肉的上面是一层薄薄的脆皮,脆皮咬下去香酥可口,吃在嘴里回味无穷,非常美味。

脆皮的下面是非常松软的肉,把它们配起来,虽然是用火烤的,但吃起来一点也不油腻,而且还很好吃。虽然大家在北京也能看到一些烧味餐厅,但香港的烧味才是最正宗的味道,所以如果有机会,要到香港来吃烧味才最好呢!

说完主食,该说小吃了。香港的小吃有很多,也很好吃,我最喜欢的小吃是鸡蛋仔。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机器烘焙而成的,外皮酥脆,里面软弹。如果不把刚做好的鸡蛋仔晾一下的话,它的外皮就不会那么酥脆,整个鸡蛋仔吃起来软榻榻地,一点儿也不好吃。鸡蛋仔还有几种别的口味,如巧克力味和混合味,可还是原味的最正宗。

虽然我在北京上学,但是我经常想念家乡的美食,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篇11: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山东龙口市,那里有很多特色美食,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奶奶独家秘制的毛豆腐。虽然它的名字听上去让人觉得毫无食欲,但请相信,听完我介绍,你绝对会垂涎三尺,想立刻领略它独特的风味。

毛豆腐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我奶奶年轻时学会后被告知只可以传给自家下一代,而我,便也有幸看到这独家秘制的菜品的做法。

我们先拿出几块大豆腐,而且必须是自制的绿豆腐。然后,把那翠色欲滴的豆腐放进白色的如乳汁般的菌类中。经过七天七夜的低温发酵,豆腐在以细微的速度膨胀。再次拿出时,原本半盆的分量已经变成了一盆,而且豆腐表面也都是毛毛的。我想:这应该是制作失败了吧?如果不是,我也一定不会吃!奶奶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人不可貌相,物也不可貌相,等你尝一口,一定不会这么说。”我半信半疑。

随后,奶奶便拿剪刀开始剪豆腐,一刀下去,令我震惊。看起来硬梆梆的豆腐,却如丝一样柔软。豆腐被剪断了,丝却比较难剪,真是“腐断丝连”啊。剪开后,里面呈现出的是淡黄色。我想:豆腐不应该是白色吗?随后,奶奶便把切好的豆腐串成串,放在锅上煎。那毛,在不经意间化了。煎好后,奶奶让我尝,我犹豫不决地尝了一口,这……这太好吃了,入口即化,十分绵软,我想象中那种毛毛的感觉并没有“闻讯而来”,而是与豆腐的顺滑融为一体。

这味道让我毕生难忘!我真怕奶奶会很快忘了它的做法,便立刻要求奶奶将做法教给我,成为下一代传人,让这道美食,永远传承下去。

篇12:家乡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新年就是热闹的、喜庆的。尽管千家万户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但是过年时的欢喜与期待总是一致的。

每到年节,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春联、贺新春、祈新福,我家也不例外,长辈们早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一进腊月,奶奶就在院子里挂满了她亲手腌制的青鱼、猪头肉、鸡鸭鹅等。青鱼有我半人高,猪头肉越晒越油亮,我缠着奶奶想要品尝品尝,奶奶总说:“再等等,再等等,到过年,让你吃个够!”这样,我就更期盼“年”早点到来。

除夕这天,下午天晴,爸爸妈妈带我贴春联。听大人讲,贴春联大有讲究,春联要从左往右贴,“福”字要倒过来贴,象征“福到”。裁,剪,贴,我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

当我们贴好春联进屋时,七大姑八大爷们正在厨房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很讲究彩头,整条的鱼和鸡肉是必不可少的,其寓意是“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吃完年夜饭,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边,边看春晚边守岁。看到有趣的小品时,我那没牙的老太太瘪着嘴笑得前仰后合。随着节目的推进,2018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戊戌狗年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猪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年味越来越“佩奇”了,这时候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家乡的味道、思念的味道,以及爱的味道。

篇13:家乡的味道

雪白的淀粉在老旧的白瓷碗中快速搅动,似浊浪翻滚。青花在碗边招摇,似是从这平凡的粉质中生长出来的。一只苍老的手娴熟地将发酵好的面粉挑起些许,只轻轻一舞,这看似黏着的“液体”便已服帖地趴在了铁片上。葱花、肉丝、榨菜,一样样食材被轻快地“啄”起,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被放在了花白的“地毯”上。小铲向前一推一按,一个饱和的白包已呈现在了人们面前,锅内热油早已“噼啪”地鼓起了掌,似在期待,似在欢迎它的到来。

只见那苍手一翻,顿有“翻手为云”之感,白色的淀粉似一朵轻云,一声不响地就跳入了滚油。翻入油锅,在那“饱经风霜”的铲子熟练地挤压下,它原本雪白的身躯渐渐变得微黄。铲子没有动作了,任它浮沉,似要看它能翻出个什么花样来。油锅外,老板娘在与食客聊天,熟悉的乡音,与锅中袅袅升起的香味一起和入空中,成了一种勾人回忆的乡味来。铲子在最后再次按压几下,等到油鼓再次鼓起,表皮也已被炸得酥脆金黄,用漏勺一捞,再往铁丝网上一扣,香味四溢。金黄的表皮在白色塑料袋中闪着油光,下面还包着报纸。

从老板娘手中接过油鼓,初入手仍有些烫,用烫红的指尖轮番捧着它,用力吹去那上面挥之不去的热气。

等到不是很烫了,外边稍厚的淀粉层在口腔中形成一种粮米特有的清甜,被包裹着的瘦肉不油不腻,与淀粉粘连,鲜嫩多汁,再加上榨菜的咸味,那脆脆的口感与软糯的淀粉相结合,口感丰富,一层一层地深入人心,实是人间美味!

手中只剩下最后一口,没有了其他填料,一口吞下,早已被肉汁渗透的淀粉有着一种独特的香味,不会喧宾夺主地覆盖那甜味,却又能恰好烘托那份味道。

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拍拍手,手中还有些许油鼓的油渍和香味。老婆婆仍在泡着油鼓,嘴上与客人话着家常,笑容填满了一道道皱纹。我想这就是乡味。

篇14:家乡的味道

梦中,转动着那温暖的空气,洒下那皎洁的月光,流淌着那清凌的溪水,飘过那甜美的果香……这一切美景都在我的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

故乡的夜晚,是如此宁静。我的故乡在台南县玉井乡,那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令人神往。大多数夜晚,故乡黑幕一般的天上总是缀满了闪烁的星星,让整个小镇都被笼罩在一种梦幻般的气息中。小时候,常常抬头看着满天繁星,仿佛它们离我很近似的,看得出神时,还会伸出手,想碰一碰那些宝石般的星星……记得小时候也很喜欢到故乡那条安静的小路上散步。小路不宽,两旁都是果田,种满了芒果树。夏天,芒果成熟时,阵阵果香会飘散在路上,当然还伴着那流水一般倾泻在身上的银白月光,声声清脆的虫鸣和微微从脸上拂过的徐徐夜风……而如今我在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中,似乎失去了那美好的宁静……?

故乡的歌谣,是如此亲切。我的故乡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闽南歌谣,每一首都那么动听,那么醉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阿麽教我唱的童谣《大胖子》:“大胖子,炒锅菜,熊熊的火炉烧起来,问我,我不要……”那是,阿麽抱着小小的我,用那熟悉的闽南语轻轻唱着。至今,那亲切的歌声还在我回忆里流转,显得弥足珍贵。而如今,我在这繁闹的城市中,似乎再也无法听到这亲切的歌谣……

故乡的人们,是如此淳朴。我的故乡是一个充满民俗气息的小镇,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庙宇。这些庙成了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每天夜幕降临,大人们工作完,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们到庙前的空地,沏几壶茶,坐下聊聊天,而小孩子们就高兴地玩耍着。庙里透出的黄色烛光,香炉前飘过的淡淡燃香味,挂在庙宇上空摇曳的彩色灯笼,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大人们脸上绽开的笑容,都构成了一幅淳朴却又快乐和谐的画面。而如今,我在这充满了利益的城市中,似乎再很少看见像故乡的人们那种发自内心,淳朴的笑容……

也许,一切关于故乡美好的片段,都只能在梦中找寻,可我的心却始终依偎在故乡身边;也许,现在的繁华世事很容易教人遗忘最初的美好,可是每晚我闭上双眼,陪伴我的,仍是那甜甜的、暖暖的美好,我知道,那是家乡的味道……

篇15:家乡的味道

如果你问我家乡的味道是怎样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家乡的味道是甜甜的、是快乐的、是美丽的、是……。

家乡的味道藏在美味的佳肴里。比如像我喜欢的:糖醋排骨、玉米炖排骨、鱼肉、鸡肉、青椒炒肉……这种甜甜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家乡的味道藏在那快乐的时光里。每当我回到家乡,都有几个好朋友来陪我玩,我们玩我们喜欢的游戏。那一刻快乐的时光,我永远无法忘记。

家乡的味道藏在那美丽的景色里。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挺拔的松树,还有一棵是美丽的桂花树。桂花的香味和松树的顽强的精神,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爱家乡。

篇16:家乡的味道

别人的家乡,是充满炊烟、泥土的味道,而我的家乡,弥漫着各种小吃,暖暖的人情,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筑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小吃令我回味无穷。小的时候,爷爷载我回家,总会冒出一份惊喜。这味道是我所熟悉的——“猪肠胀糯米”。喷香的糯米,爆炒过的香菇,无一不在挑逗着我舌尖上的味蕾。吃了一次便上瘾,怎么吃都吃不腻。还有一种小吃,虽然外形简陋,但制作工序复杂,味道却是很好的——咸水粿。这个小吃,外形如同一个小碗,里面盛着少许萝卜干,小巧玲珑,美味可口。每天家乡的小吃味道都萦绕着我,我眷恋这种味道。

家乡的人情味令我铭记在心。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午休,铃声响后,我刚刚睡醒,准备回到班里,但因为双腿有一段时间没有动过,所以有些麻痹,迷迷糊糊的我刚一迈出脚,整个人就摔倒了下去,旁边的学姐刚走出座位没几步,看见我摔倒了,便走过来扶我,说:“你没事儿吧?”我笑着站了起来,跟她道谢。还有一次,我顶着寒风站在马路边等朋友,冷风刮得我生疼,手和脸都刮红了,就像一只烤熟的鸭子。突然一个阿伯从他的小店里走了出来,手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和蔼地对我说:“孩子,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多穿几件?冷死了吧?我刚刚煮了一锅鸡汤,看你冷成这样,来,喝口鸡汤暖暖身子吧。”我很是感激,跟他道谢后,接过这碗陌生人给的鸡汤。鸡汤入口后,我的身子也渐渐暖和了过来,心也跟着暖了起来。这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让我感激,也让我体会到家乡人暖暖的人情味。我眷恋这种味道。

家乡的古建筑的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市区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当时清朝的风格。暗红色的土砖,深灰色的瓦片,古朴的大厅,撑着房顶的柱子,这里的一砖一瓦,蕴含着家乡人的智慧和结晶。这些建筑弥漫着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我眷恋这种味道。

家乡的味道独一无二,它或许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变得有些不讨喜,但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令我沉醉。我喜欢这种味道,这便是家乡的味道。

篇17:家乡的味道

家乡,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是无论身在何处,心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地方。

我的家乡是一个郊区小镇,赶上大好时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全面开发建设。我出生的老家,是一栋山脚下的两层小楼,那里暂时还未拆迁,虽然房子还在,但周围都已变迁,偶尔回去,以前的羊肠小道早已不见踪影,变成了宽敞而干净的水泥路,上山的小径也披上了一段段整齐的阶梯。虽然现在路好走了,但总感觉少了些许亲切感,一路过来,也闻不着花香,听不着鸟鸣,看不着绿幽幽的树木了。过往的车辆,喧嚣的人群,多了恼人的嘈杂少了一份宁静与祥和。原来老家周围那几颗茂盛葱郁的万年青树,也已经被砍伐,记忆中的样子也已面目全非。

家乡熟悉的味道变了。

以前,一到夏天,不论太阳有多么毒辣,总想趁着大人不注意冲出去玩,今天去你家,明天来我家,玩到大人叫吃饭的声音响起几遍还依依不舍。就连晚上大家都不待在家里,聚在一处,大人们扇着扇子,小孩吃着雪糕,谈天说地,嬉戏玩耍,最安逸不过了。可现在,自从空调介入大家的生活,太阳似乎变得比以前更毒,人们享受于空调带来的舒适而逐渐淡忘了交流。

家乡纯朴的味道淡了。

还记得那时候,无论哪里有演出,唱歌跳舞或是杂耍之类,或是露天电影,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兴致勃勃的前去捧场,管它好看或是不好看,大家似乎都津津乐道。而现在这一类节目就算有,去看的人也不如以前那么积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一步步强化,各式各类的网络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大家都愿意在家看,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找个舒服的姿势,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吃着小零食,足不出户也能得知天下事,那感觉别提多享受了。信息时代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让人们的激情沉没了,电视里丰富多彩的节目自由转换,手机上各种游戏令人流连忘返,就连一个两岁的小毛孩都会刷抖音了……可我怎么感觉有些东西它离我们愈来愈远了呢?

属于家乡独特的味道没了。

以前我的家乡是一个绿树掩映充满欢笑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它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这一代人也慢慢长大,现在也搬进了设施齐全的小区,那些记忆中属于我们童年的味道正在慢慢变化,淡忘,和消失。虽然心境变了,环境变了,但不管怎样变,养育我们成长的这个地方——家乡,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篇18:家乡的味道

暗夜和细雨在寒冷的空气中交织,在车窗上嘀嗒。从窗外吹来的冷空气如同毒素,流及血管,遍及全身。

即使是在半睡半醒中我也深深感到寂寞低落……

“快点快点!上车。”爸爸催促着我们。才刚刚开出江西服务区离贵州还有千多公里呢!

我飞速跑上了车,这可是我第一次回自己的家乡。自幼在他乡出生的我,连外公外婆的脸庞也十分陌生的呢。我还有着一点点期待:“开车开车!”

“那有什么好吃的,不过是两片面包加个肉饼罢了。真怀念妈妈的羊肉粉呢。”妈妈对我说,“羊肉粉那个香啊,那个汤啊,不提了……”尽管她说不提了,可她还是滔滔不绝的讲着,我也听得神魂颠倒。

我只得更加向往了,究竟是“何方神圣”?……

车开到贵州时,由于爸爸下错了高速,迷了路。“我们已经开了一天一夜了呢!”小孩子耐心已经磨完了,整天在狭小的车厢里待着,无所玩具自然是不高兴的。

我只好悻悻地躺睡在后排。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即使躺在后排不看窗户也感觉的出来。

我生气:车开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到!下次我再也不来了!

在小雨黑夜的颠簸中,我累的不行睡着了……

突然眼前一片光明,我在半睡半醒中听到了外婆温和的笑声。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舌尖,滑进我的心头……不!是真的暖流!在在零下温度的家乡,外婆笑眯了眼:“听说你嚷着要外婆的羊肉粉,这不是正喂你吗。”

篇19:家乡的味道

休息的日子里妈妈说给我们做一个家乡的特色菜:毛豆炖小鸡!我高兴坏了,准备仔细观察一番妈妈是怎么做这道菜的!

首先妈妈在菜市场上买来了一只新鲜的小鸡。用开水拔毛洗净,放到粘菜板上,用力地跺成大小一致的块状装在碗里。并在锅里倒上油,开上小火,用来预热。几秒钟油就预热完成,把切好的生姜、大蒜、八角放进锅里,它们在锅里欢乐的舞蹈着⋯⋯等它们差不多跳累了把鸡块到进锅里,用铲子不停的翻炒。然后妈妈又从上面的盐壶里挖出来一勺盐,像雪花一样撒在鸡块上,盐刚倒下去就和鸡块溶解在一起了。快速地搅拌几下后妈妈倒出一勺鲜酱油慢慢地均匀的倒下去。又倒了两勺老抽酱油放进油锅里。继续不断地翻炒着,鸡块发出诱人的香味,色泽也变得鲜亮起来。仔细嗅一下一阵阵浓郁的香味飘进鼻孔,瞬间勾起我的食欲。此时妈妈又用大碗接了两碗水,倒入油锅盖上盖子,不一会儿,锅里就翻起了快乐的泡泡。接着妈妈又把这道菜转移进了砂锅,等到锅里冒泡时,又把火势调小,转为小火,盖上盖子,慢慢的炖。这时整个厨房香气四溢。

在鸡块被炖熟时候了,妈妈又放了些毛豆进去。不一会儿美味可口的毛豆小鸡就炖熟了。

开饭喽……随着妈妈一声叫唤,我们像一阵旋风似的奔到餐桌前面,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篇20:家乡的味道

怀念家乡的味道,若酸,若甜,若苦,若辣。

家乡的味道伴随着我度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如今的我躺卧床头,拉开抽屉,不经意间,看见那发黄的老照片,思绪开始飞转,灵动。畅游在那记忆模糊的家乡,潸然泪下。似乎又闻到了那令人兴奋不已的味道。

潮汕人逢年过节必得买鸡、鹅、鸭、鱼肉,新年头一天要祭拜公祖,答谢神明,当然更得“三牲”齐全。再添制些新衣饰、新家具、器皿等,有“去旧迎新”之意,再选购春联,贴于门前,辟邪之用;尤其要买柑桔、橄榄,柑桔意为“大吉大利”,象征吉祥如意。

懵懂时,最爱的莫过于逢年过节拜神时,人们齐聚一堂,共同聊着过去一年发生的趣事,此起彼伏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大堂。宴席上摆着各样的佳肴美味,色泽鲜艳的韭菜粿,芳香逼人;名扬海内外的牛肉丸更不必说,嚼劲足,个头大,汤汁多,鲜味浓,尝过后,齿唇留香,欲罢不得。而我最爱的是红桃粿,其外形如桃状,因其为桃状,有长寿之寓意,其整体通红,色泽均匀,表面印着各式花纹,栩栩如生,见其便食欲大增,垂涎三尺。

小时候,每当奶奶说要做红桃粿,我便激动不已,只见奶奶熟练地将馅料(一般是糯米)蒸成香饭或甜饭。还有芋头和一种叫不上名的香甜的馅,当皮馅包大功告成后,还须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为本就动人的红桃粿,增添了几分姿色,再入蒸笼蒸熟即成,我总是迫不及待。有次,奶奶将蒸成的红桃粿摆在桌上,吩咐我说,这些等等要拜神,要拜完才能吃。说罢,转身又进去厨房忙碌了。

我看得眼花缭乱,心花怒放。心想:又有得吃了。我的内心不断在作斗争,正方说:不能吃,奶奶不是说过了吗,偷吃不是好孩子。反方说:偷吃一个没关系的,反正迟早都要吃的啊!经一番唇枪舌战,反方占了上风,我迟疑了会儿,咽了咽口水。但终究抵不过诱惑,拿起一个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吃的很快,生怕被奶奶发现,还将装红桃粿的蒸笼重新摆了下位置,本以为天衣无缝,但终究百密一疏,这时,奶奶从厨房中走出来,一下就发现我偷吃了,我正郁闷奶奶是怎么发现的,不料奶奶说道:“这孩子,偷吃都不抹嘴,嘴上还红红一片呢,来,我给你擦擦,下次不准这样了,知不知道?”原来在制作红桃粿时添加了少量玫瑰红的色素,一下就被奶奶看出了端倪,真失败。

阵阵闹钟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又望着那我与奶奶发黄的老照片。然,如今我常年离乡,难以尝到着家乡的味道了,红桃粿,那似能勾魂的,沁人心扉的味道常使我念念不忘。如今,该去何处追寻这味道呢?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