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读后感60019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17:25
篇1:名人爱国故事:邓世昌率领的北洋舰队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篇2:关于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

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民族英雄邓世昌血战黄海的爱国故事

甲午战绩: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担任致远舰管带,战中,连连击中日舰。致远舰以一敌四,后撞向日舰吉野号。致远舰被击中后,邓世昌坠海,拒绝相救,以身殉国。

提到甲午海战,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不是挪用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也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而是那位用军舰撞向日舰、惨烈报国的邓世昌。除去后世对邓世昌当时的行为的争议,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只是希冀或许从悲剧中获得些许教训,得到些许警示。

  潜龙入海

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船政局,在福州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厂,后清廷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舰船和海军人才。当时,招收了广东籍通晓英文的学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学堂肄业,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学习目的明确,且又聪颖过人,入学后的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深受沈葆桢的青睐和器重。

然而,尽管表现优异,邓世昌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在以福建学生为主的福州船政学堂,广东籍的邓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挤,如达到条件却因“人才短缺”这样的借口,错失出国学习的机会,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调邓世昌到北洋差遣。随后,邓世昌随丁汝昌赴英国接购新船,期间,他趁机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以弥补未能出国学习的遗憾。

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拟趁机发动战争。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援助,命邓世昌以兵舰护送。邓世昌驾“扬威”,“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舰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事平后,荐保游击,并被赏勃勇巴图鲁勇号。

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邓世昌深知国家处危亡之时,报国的心情殷切,常与身边的人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袵席波涛,不避艰险。”

  碧海丹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淮军增援镇压,日军也借口保护使馆与侨民派兵进驻汉城。日方对战争蓄谋已久,因此不断增兵,最终发动丰岛海战,引发甲午战争。

日本不断增兵的同时,也向清政府抛出要求共同改革朝鲜方案,侵略意图十分明显,清政府令李鸿章备战。而此时,李鸿章仍不主张添兵赴朝,并希冀中日能共同撤兵。直到中日谈判破裂,日本正式发动战争后,李鸿章才不得不应战。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援军入朝,返航时在大东沟遭遇日军袭击,北洋水师仓促应战,黄海海战爆发。

接敌途中,丁汝昌命令将舰队由双纵阵改为横阵,由于向两翼展开需要时间,不待队形完备,旗舰“定远”的管带刘步蟾便擅自下令发动攻击,此时,距离敌阵还有5300米,北洋舰队仅形成了较为散乱的人字形阵型,完全未处于有效的对阵状态。刘步蟾此炮将其紧张的心情暴露无遗,相比较日军在北洋水师发炮后,继续挺进达三分钟之久,直至距离3500米时,才在有利阵型上开炮还击的举动,或许第一炮就已经暗示了战争的胜负。

日军甫一开炮,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定远望台打坏,在望台上督战的丁汝昌受到重伤。丁汝昌的坠舰,给士气带来极大的损伤,进一步也加剧了北洋水师的混乱状态。由于日方舰艇具有快速的优势,很快形成太极阵,裹住北洋水师的人字阵,并渐渐攻入人字阵脚,将致远、经远、济远三舰隔绝于阵外。

邓世昌驾驶致远一舰,由于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故而攻敌最力,两阵甫合,其他船还在后面,致远便独自向前猛驶冲锋直进,开放船首船尾英国制造的十二吨大炮,并施放机器格林炮,先后共百余出击。

此时其他舰艇已在一片混乱之中,无一舰能勇往协助致远,致远显示出孤军深入,无复后继的态势。日舰见有机可乘,便以四舰环攻致远舰,致远多处中弹,船身倾斜,情况十分危急。

在此危急时刻,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他激励将士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这时吉野舰迎面驶来,邓世昌于是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冲去。日军发现了致远的企图,便集中火力,轰击致远,最终,致远在炮火下沉没,邓世昌坠入海中,此时,邓世昌的随从刘忠递给他一根浮木,但他坚决不接,愤然地说:“事已如此,誓不独生!”有义犬见主落水,也跳水相救,邓世昌按犬头入水,最终殉国,年仅45岁。英法各国水师观战者皆感叹世昌之忠勇为不可及。

  乡党与民族

事实上,甲午海战中出现了不少像邓世昌这样英勇献身的英雄,然而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甲午海战惨败的事实。这场改变了中国近代命运的重要战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呢,首先要从乡党说起。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邦观念,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私交和公事无法分开,就很容易形成乡党,从而忽略国家利益,产生恶劣的影响。

上文曾提及,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多为福建人,广东出身的邓世昌在其中受到排挤。在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为主力的北洋海军中,这种情况并未有多少改变。特别是国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被委以重任,在北洋海军中居于高级地位,也进一步加剧了乡党的划分。

即使是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官,提督丁汝昌,也因为非福建人及非海军出身而备受排斥,即《清史稿》所说“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再引黄海战役中擅自开炮的刘步蟾为例,《清史稿》描述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在这种氛围下,邓世昌自不能免,“独世昌以粤人任管驾,非时不登案,闽人咸嫉之”。

乡党意识对于战争的影响不言而喻,最高指挥官起不到本应的统帅作用,造成的群龙无首状态,助长了北洋水师的散漫之风,这从刘步蟾未接到丁汝昌命令的时候擅自开炮就可看出。而在乡党观念指导下的亲疏远近判分,也导致了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围攻时未有后援,受到严重损伤。致使邓世昌最终以身殉国,亦未尝不是被乡党观念所害。

  私兵与国军

乡党观念或许败了一战,而败了一国的,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先从北洋水师说起,北洋水师名义上是清政府的海军国防力量,实际上却是李鸿章淮军的私人武装,以至于清廷想要调动水师,必须经过李鸿章的同意。因此,虽然说甲午战争爆发在日本与清朝之间,但是真正对抗日本举国之力装备的精锐武装的,其实是李鸿章的淮军——由于淮军的失利,清政府才调湘军继续抵抗日军。一国与一军的对战,实力不对等实属正常。另外,李鸿章在战争前和战争中的“避战”也另有深意。

太平天国迅速在南方诸省横行,而清朝的八旗与绿营皆溃不成军。曾国藩、李鸿章趁势而起,用十数年时间平定叛乱,成为“同治中兴”的功臣。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曾国藩、李鸿章所率领的湘、淮二军,能够脱颖而出,力压八旗、绿营。湘淮二军在平定叛乱之后,并没有功成身退,而是渐渐有独立的势头。中央权威虽然已经旁落,但是名分依然还在,国家行政力量依然操控在中央手中。地方势力因不能团结,反而被中央借机操纵、抑扬其间。其中最着者,莫过于推恩左宗棠,任命张之洞,以此平衡湘淮势力。

在甲午战争期间,翁同龢为首的清流鼓噪一战,逼李鸿章出兵,其目的也就在于借日本之手削藩。李鸿章岂不知其用心,然私兵皆军费所养,兵临城下之时,也无法一直躲避。但北洋水师一旦完了,李鸿章也失去了所恃,因此嘱咐丁汝昌等人避战自保。以一私心所养之水师,而敌一国之水军,胜负早已注定。

  结语

邓世昌能以“致远”一舰敌四舰,终难改甲午战局,可知北洋将领非不英勇,非不尽力,实有天亡而非战罪之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考察了北洋水师自身存在的乡党问题,以及北洋水师作为李鸿章私兵,与清政府存在种种微妙的关系,导致无法一心应战,在抗战与求和中首鼠两端,从而最终一败涂地,而国事亦不可挽救。缺乏全局意识,即使英雄辈出,亦乏回天之术。

篇3:读故事《甲午名将邓世昌》有感400字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甲午名将邓世昌》我深有感受,他十分勇敢,敢于和敌人作斗争,虽然他们的经费都被拿去给慈禧做花园了,没有什么较强的武器,大炮里全是沙土,他们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怨言为自己的国家光荣的战死了!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邓世昌从小九以读书应以“精世致用”为重,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他对当时的读书人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功名利益感到反感。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抱着学好本领,拯救祖国的志愿,离开家乡,考入清朝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他学习非常刻苦,英语天文地理以及绘图、测量、驾驶、轰击等课程无一不精,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邓世昌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清军的水师部队,当时,清军的水师部队十分腐败,许多水师军官的生活正在腐化,经常不在舰上,士兵也很少训练,军纪极为散漫。而邓世昌却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常常工作起来就忘记休息,平时也很少回家;他于士兵一起操练,一同生活,他还非常注重对士兵的爱国教育。有人担心他累坏身体,劝他注意休息。邓世昌爽朗的回答说:“你没有读过古书吗?古人常把以身殉国当作至高无上的荣誉。只要对国家有利,牺牲个人声明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作为军人,应该随时准备以身殉国才是。”……

最后英勇的牺牲了。

篇4:参观邓世昌纪念馆

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邓世昌纪念馆参观。
登上六级台阶,来到宗祠正门。只见门上贴一幅门神。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邓世昌的画像,大约1米乘1米。画像左右各有一对木匾和一匹飞驰的跑马。在宗祠的左边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右边墙上挂着历代爱国主义英雄的画选,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雄崔去病、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些画面使我们更加缅怀邓世昌这位爱国主义的英雄。
穿过大堂,来到天井。天井四周低树婆娑,灯笼高挂。中间有一只要两个人才抱得起的有40公斤重的大宝鼎,鼎的旁边有一棵红果树盆栽,它有“红果之王”的美称。每当幼叶刚出时,红果树上猩红片片,果实累累,像华灯高照,美丽极了。
穿过天井,来到大厅。大厅中间有一个邓世昌的铜像,他神态凛然,威风八面,铜像四周都是邓世昌的平身图画。邓世昌是清光绪年间的人,他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良,从小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他为清朝水师立下不少的功劳。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驾驶“定远”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夕阳西下,春风抚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邓世昌纪念馆,但他勇于为国捐躯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气节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篇5:《海军将领邓世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就是《海军将领邓世昌》。文章主要讲了在中日的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冲向敌人的“吉野”号,最后被日军的一颗鱼雷击中并沉没,邓世昌英勇捐躯。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当我读到“经过一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击,眼看就要沉没。而邓世昌却登上驾驶台,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见况,立刻冲击火力,轰击‘致远’舰。不久,‘致远’舰就沉没了。”读到这里,我心想:邓世昌肯定活着。真的,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而且还“拒绝”救生,还亲手把自己心爱的饲养的“太阳犬”淹死。这表现出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必死之心,邓世昌是多么的伟大啊!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邓世昌那样,有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祖国。其实,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不止邓世昌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如:张自忠、江姐、赵一曼、刘胡兰……其中,和邓世昌最相似的就是张自忠了。张自忠为国捐躯的精神,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

他们的死扞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6:邓世昌简介100字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篇7:读邓世昌有感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1867年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80年冬天北洋在英国订购的‘杨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船身倾斜。邓世昌决定与敌‘吉野’同归于尽。倭舰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炮弹击中‘致远’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爆炸‘致远’沉没。邓世昌入水后,其爱犬‘太阳’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入水。于舰官兵一同牺牲。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想了许多!邓世昌在死前说过;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加入军队,保卫国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今天这件事,死了也值!我佩服他那种决心,佩服他那种卫国死而无憾的精神。邓世昌是伟大的。年仅45岁。是多么年轻呀!他31岁进入军队。他把35﹪的时间与青春都献给了国家。他愿意与军舰共存亡,愿意卫国牺牲,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这种行为才叫爱国!看看现在的我们天天把爱国挂在嘴边,可真正有谁在爱国呢?乱扔垃圾,砍伐树木,采沙,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爱国吗?不,他们在破坏我们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为国牺牲,但是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连基本的小事都做不了,还能为国争光,为国牺牲吗?

我要向您学习,英勇的邓世昌!

篇8:介绍爱国人物——邓世昌

邓世昌,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骤然苏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曲壮丽而伟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个令多数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日本的战船驶入了中国的境内进行挑衅,北洋海军迅速出击,同日本的战舰交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战舰燃起了熊熊大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邓世昌依然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命丧黄泉。邓世昌壮烈的牺牲了,无怨无悔的走了,他沉没于波涛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

邓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爱国人物,虽然,黄海海战夺走了他的生命,却使他的名字与精神永远的沉淀在人们心中。

篇9:人民心中的英雄——邓世昌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中央,庄严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正 面镌刻者毛泽东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着8块巨浮汉白玉浮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840年以后的100多年的时间里,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封建统治,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前赴后继,抛头颅、撒热血的斗争历史。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出现了许多英雄,邓世昌就是其中之一。我就为大家讲讲邓世昌的故事吧: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战争”。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任海军司令。战斗打响后,海军将领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猛直冲。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把一发发仇恨炮弹打向敌人。 1个多小时后致远舰不辛中弹起火,船身倾斜。更为严重的是,炮弹打光了,官兵们万分焦急。邓世昌冷静地观察战况后,庄严地向全舰官兵说:“日本战舰依仗‘吉野’横行,如能撞沉它,我方定能取得胜利。”全舰官兵高呼:“撞沉‘吉野’,同归于尽……”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了马力,像一条摇摆的“火龙”直冲“吉野”号。敌舰官兵见此情景,呼天喊地,纷纷跳水逃命。

就在这时,一枚罪恶的鱼雷击中了致远舰。邓世昌落水后,很多官兵都千方百计地营救他。邓世昌决心以死报国,一把推开救生艇,与200多名士兵一起牺牲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邓世昌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呀!他为了与敌人抗争到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为了战斗的胜利,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这是多么令人可歌可泣的精神呀!邓世昌永远活着!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10:英勇的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1867年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80年冬天北洋在英国订购的“杨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船身倾斜。邓世昌决定与敌“吉野”同归于尽。倭舰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炮弹击中“致远”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爆炸“致远”沉没。邓世昌入水后,其爱犬“太阳”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入水。于舰官兵一同牺牲。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想了许多!邓世昌在死前说过;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加入军队,保卫国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今天这件事,死了也值!我佩服他那种决心,佩服他那种卫国死而无憾的精神。邓世昌是伟大的。年仅45岁。是多么年轻呀!他31岁进入军队。他把35﹪的时间与青春都献给了国家。他愿意与军舰共存亡,愿意卫国牺牲,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这种行为才叫爱国!看看现在的我们天天把爱国挂在嘴边,可真正有谁在爱国呢?乱扔垃圾,砍伐树木,采沙,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爱国吗?不,他们在破坏我们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为国牺牲,但是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连基本的小事都做不了,还能为国争光,为国牺牲吗?

我要向您学习,英勇的邓世昌!

篇11:说说海上的一缕军魂——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军人;是着名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的舰长;是一位精忠报国,随舰而去的一缕军魂。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看不惯日本人对中国百姓的侮辱,便开始习武,为报国做准备。后来,他进入了北洋水师,成为了“致远”号的舰长。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开始,着名的“黄海海战”于9月17日打响。战中,“致远”号在邓世昌的带领下奋勇作战,不料被日舰围攻,“致远”号燃起大火。负伤指挥的邓世昌见全舰危在旦夕,便毅然驾驶“致远”号全速向敌方主力“吉野”号撞去:“吾辈从军祖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决意于“吉野”同归于尽。慌张中,狡猾的敌人一发鱼雷飞来,惊天动地的“轰”一声,“致远”号轰然沉入水中,全舰250余人在邓世昌的带领下毫无惧色,誓与军舰共存亡!

邓世昌,您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军人,是中华人民的精神领袖,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您身虽已死,但,您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您将会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篇12: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英勇牺牲的清朝海军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迅速递给他救生圈,可他坚决不接,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一口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快速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想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毅然用手用力地将爱犬的头按入水中。不一会儿,他们就一起沉入了碧波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起壮烈殉国,享年45岁!

邓世昌常与部下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的值!”1894年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做到了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海军壮了威势,也为中华民族壮了威势,更为他自己赢得了尊重。“民族英雄”的称号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一般。当然,他也无愧于这个令全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称号!我敬佩邓世昌,敬佩他的坚强不屈,敬佩他的英勇顽强,更敬佩他的爱国之志!正是因为有邓世昌这样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继承,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够弘扬,民族才得以兴盛,中国才能够富强!

邓世昌的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他的精神却能够永远在中国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富强土地上得到延续!他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他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才能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篇13:写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9。17)

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

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船驾驶。

1871年,登“建威”练习舰练习航海,远至渤海湾和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后历任“海东云”、“振威”和“飞霆”等舰船管带。

1879年(清光绪五年),调北洋水师任职。

1881年1月,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驾驶“扬威”巡洋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遂任该舰管带。

1887年,以参将管带职衔再次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篇14:邓世昌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甲午名将邓世昌》我深有感受,他十分勇敢,敢于和敌人作斗争,虽然他们的经费都被拿去给慈禧做花园了,没有什么较强的武器,大炮里全是沙土,他们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怨言为自己的国家光荣的战死了!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邓世昌从小九以读书应以“精世致用”为重,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他对当时的读书人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功名利益感到反感。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抱着学好本领,拯救祖国的志愿,离开家乡,考入清朝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他学习非常刻苦,英语天文地理以及绘图、测量、驾驶、轰击等课程无一不精,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邓世昌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清军的水师部队,当时,清军的水师部队十分败,许多水师军官的生活正在腐化,经常不在舰上,士兵也很少训练,军纪极为散漫。而邓世昌却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常常工作起来就忘记休息,平时也很少回家;他于士兵一起操练,一同生活,他还非常注重对士兵的爱国教育。有人担心他累坏身体,劝他注意休息。邓世昌爽朗的回答说:“你没有读过古书吗?古人常把以身殉国当作至高无上的荣誉。只要对国家有利,牺牲个人声明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作为军人,应该随时准备以身殉国才是。”……

最后英勇的牺牲了。

篇15:邓世昌读后感

邓世昌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爱犬“太阳”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情热血沸腾。我从邓世昌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以邓世昌为榜样,从小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勤奋进取,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要想办法去克服它,要有忧国忧民、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遇到事情不能自私的只想到自己,要想到别人,长大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邓世昌魂留大海,血洒故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大英雄,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

篇16:邓世昌读后感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1867年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80年冬天北洋在英国订购的杨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船身倾斜。邓世昌决定与敌吉野同归于尽。倭舰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炮弹击中致远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爆炸致远沉没。邓世昌入水后,其爱犬太阳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入水。于舰官兵一同牺牲。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想了许多!邓世昌在死前说过;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加入军队,保卫国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今天这件事,死了也值!我佩服他那种决心,佩服他那种卫国死而无憾的精神。邓世昌是伟大的。年仅45岁。是多么年轻呀!他31岁进入军队。他把35﹪的时间与青春都献给了国家。他愿意与军舰共存亡,愿意卫国牺牲,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这种行为才叫爱国!看看现在的我们天天把爱国挂在嘴边,可真正有谁在爱国呢?乱扔垃圾,砍伐树木,采沙,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爱国吗?不,他们在破坏我们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为国牺牲,但是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连基本的小事都做不了,还能为国争光,为国牺牲吗?

我要向您学习,英勇的邓世昌!

篇17:邓世昌的北洋舰队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篇18: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60年(清咸丰十年)11岁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18岁

  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学堂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士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1871年(清同治十年)22岁

  驾驶专业学生除学习英语、数学外,还学习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经五年堂课学习后毕业。邓世昌从军后“第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24岁

  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经练习舰的实习。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练船,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纱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眷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经过二年舰课实习后毕业。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5岁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纱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1875年(光绪元年)26岁

  正值日本侵略军窥台湾、澎湖、基隆诸隘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守海口,获升千总。

  1877年(光绪三年)28岁

  2月,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1878年(光绪四年)29岁

  因“海东云”吨位较小,火力较弱,2月,沈葆桢调邓世昌任装备五尊前后膛炮的“振威”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后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他在执行守备任务时坚决果断,用兵有方,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篇19:邓世昌: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

邓世昌(1849~1894.9.17)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船驾驶。

1871年,登“建威”练习舰练习航海,远至渤海湾和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后历任“海东云”、 “振威”和“飞霆”等舰船管带。

1879年(清光绪五年),调北洋水师任职。1881年1月,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驾驶“扬威”巡洋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遂任该舰管带。

1887年,以参将管带职衔再次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