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作文800字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6:13:39
篇1:《二战战役全纪录》读后感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是永远说不完、说不够的老话题。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定当珍惜!

篇2:二战那些事读后感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取消空军和装甲军。  

1918年11月11日下士希特勒退伍回到慕尼黑成为警察局的密探。在一次行动中,希特勒加入了德意志工人党【后纳粹党】并成为党魁。他还设计了党旗、党徽和制服。成立了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后来希特勒在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德国开始扩充军备,建立空军和装甲军,完全无视《凡尔赛条约》中的所有限制。  

后来德、意、日法西斯联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并连续进攻丹麦、荷兰、法国。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在大西洋狙杀英国补给船。1944年日军偷袭珍珠港。1944年2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12月1日,德军反攻阿登森林。1945年4月25日苏联进攻柏林。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4分,美军核袭广岛。1945年8月9日,美军核袭长崎。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可如果没有那些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那些侵略者,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呢?如果没有为了捍卫自由的战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那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  

战争是短暂的,生活才是永恒的。

篇3:二战发生的事

  对于二战,大家的印象都是残酷的吧?不过,二战也跟广告差不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趣闻吧!
  坦克带刀,天下无敌!
  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太平洋上进行着大比武。开始时,美军被日军打得团团转,可到了后来,美国的强大工业实力展现出来了。因此,日军又被美军打得团团转。问题来了,日军的防御力量一般是在荒无人烟的地区,日军的防御力量很强大,不用装甲部队是打不下来的。可那里枝叶茂密,利于日军的防御。怎么办呢?一位美军参谋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给坦克装上长刀。砍掉树枝,这下可苦了日军,因为美军的装甲部队又要大显神威了。
  土豆=手雷?
   同样,也是在二战中,也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在二战中,日美双方为了削弱对方的后勤力量,都派出了许多潜艇去打对方的商船。双方也派出了许多护航编队。谁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呢?有一次,日军潜艇和美军驱逐舰相遇了,美军官兵慌忙把土豆当手雷扔到了潜艇甲板上。日军慌忙下潜。最后,日军潜艇触礁沉没了。
                           

篇4:二战的烟火

二战的烟火,侵染历史的车轮,纳粹的屠刀,砍碎世界的和平,特勒的命运,开始变为传奇。

“啤酒馆政变”开始,注定一个奇才的到来。一个纳粹的军官,总揽国家大权。一切,变成了神乎。从这时起,特勒将要背负历史骂名,将要被历史的书写者玩弄。

战争,是希特勒自己的选择。

他心理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他明白,战争,就注定要失败,注定要背负历史骂名。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战争。中国有句成语叫“狗急跳墙”。也许,这个成语恰好用在希特勒的身上。他是一条狗,一条被逼急的狗,而且是一条疯狗。请原谅我这个不恰当的比喻。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希特勒是那条在一战后被美`英`法保护的那条“母疯狗”的产物。他的身上有疯狗的血统。随时随地都可能咬人。但是,美`英`法却用美味把这条狗养着。

一战后,德国战败,战争让他失掉了所有。这时,美`英`法开始压榨他,压榨就压榨吧,却又为何又要救他呢,让他恢复呢?这一切,恐怕与利益有关吧!美`英`法怕这条“疯狗”死去,疯狗死了,他们的利益将何处去寻?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了德国,帮助只有一口气的“疯狗”疗伤。最后,“母疯狗”恢复了,养育了希特勒这条“疯狗”。

于是,希特勒好似明白了什么。他知道自己有强大的主人护着。于是,他便为所欲为。先占捷克,再侵波兰。最后把战火燃向整个欧洲。狗的主人怕了,想用大棒把他打死。但希特勒不是一般的疯狗,而是一条有智慧的疯狗。最中狗性大发,咬了自己的主人。这时主人也没了办法。

这场“狗咬主人的丑戏就这样上演了。狗咬了主人,主人急了,想用大棒打死狗。面对主人的大棒,狗急了,他发狂到了极点,狂到逢人就咬。最后,狗因势力单薄,他不想被主人杀,便自杀了。

希特勒自杀了,战争结束了,创伤留给了人类。主人与“狗”这场战争,是谁的罪呢?玩弄历史者认为是够的罪,大概就是狗的罪吧。那么,狗是主人养的,狗只不过是发狂了,先是主人纵狗咬人,最后连自己也被咬了,这是谁的罪呢……

篇5:二战的老者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者,每当遇到陌生人,都要脱下鞋子,将自己参加二战时失去一个脚趾头的脚展现给别人看。也许,当我们真正遇上这样一个人,我们会不屑一顾,参加过二战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有年轻的资本,足够炫耀。老者却不是。

每当遇见一个老者,与之交谈后若是发生了争执,也许是我们见识更广,可是老者往往会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或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之类的话。没错,老者炫耀的,不是学富五车,不是才高八斗,不是银行存折上的一串数字,而是他满头的白发。它们见证了老者的一生,见证了老者经历过的种种甜蜜和辛酸。

阅历往往是书本上学不来的知识。

还记得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吗?当我们经历了失败,才会懂得如何站起来;当我们尝了荆棘的酸楚,才会明白枣的甘甜;当我们在困难之中,就会想起老者,想起老者说的话,想起老者稀疏的白发。

小时候,很顽皮,爸妈会拉着我,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语气或轻松或严肃,但嘴角都会微微上扬。不明白,为什么爸妈用老人自居。老人日渐消瘦的身体,充满咳嗽声的背影,以及在微风中颤颤行进时的表情,不明白是什么吸引着爸妈。现在明白了,是因为老人渐银渐白的头发中可贵的阅历。

和阅历一起的权威,招徕人们尊敬的目光。明白了以后,老者在湖边小路上彳亍,伴着树影横斜,往往有一种沧桑的味道,或甘或苦,但却充实。

再往后,遇到老者,与之交谈后若是发生了争执,竟渴望听到老者严厉的劝诫,那是比知识还宝贵的财富。

在学政治的时候,解题往往需要写理论依据、现实情况、现实意义。如果只写了理论依据,就会被扣分。而在人生当中,理论依据就是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现实意义就是你的经历。一个没有经历的人生,光只有知识,就会被称为高分低能。

由此看来,老者说的要听吗?当然可以不听,可是老者褶皱的皮肤中的借鉴意义却不能忽略。

阅读一个老者,就像阅读一本百科全书,并不是说他很全面,而是老者在任何事上的阅历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也许,当时光在我们脸上刻下一道道岁月的疤痕,斑白稀疏了我们的头发时,我们会发现,这是学不来的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永远去炫耀去珍藏。

篇6:有关二战伤亡人数统计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19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2.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5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80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5.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行刑队集体屠杀的,占二战中遭刻意屠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其中苏联死亡2660万人(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死亡约185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不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扩张战争,13世纪的蒙古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便从战前的11000多万降至战后的5000万人(人口减少与死亡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实际非正常死亡人数要比人口减少数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区从768万户降至87万户,南方则从1267万户降至900万户,而当时世界人口不过4亿左右。这场战争所波及地域之广,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难望其项背,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相形见绌,摄影机、照相机等机器的发明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而700年前蒙古战争的血腥和野蛮却只能从白纸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战争永远是平民百姓的噩梦,愿世界再无大战。

各大战场死伤数:苏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德军以及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1.7:1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0:1

总表: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苏联2680万3300万6000万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波兰650万100万750万日本290万400万690万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美国38万150万190万英国40万120万160万意大利20万50万70万法国30万20万50万

篇7:二战期间

由于人类对地球无休止的开发和利用,地球母亲的寿命在急剧下降。为此政府不得不颁布一项紧急预案-----“人类迁往月球”行动倡议草案。

为了保证此项措施的可行性,政府决定先派遣一部分人去月球生活一段时间再来做决定。而已成为硕士生的我,也在这一部分人之内。

我随其他教授一行大约三十人一同坐进“奔月”号飞船。“奔月”号,顾名思义-----它的速度可达每秒800千米,从地球到月球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它的外表由特殊材料构成,具有隐形的作用。他的驾驶员是一个叫“阿尔法”的机器人,“阿尔法”机智过人,头脑聪慧,经常耍点小可爱。你看,现在它懒散的靠在太空座椅上,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拿着一本《机器人的幸福时光》,边看边笑,可真够悠闲自在的啊!

十几分钟后,我们一行人已经站在月球表面,月球表面坑坑洼洼,人走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这时,我们最新研制发明的“超智能手表”就派上用场了!这种“超智能手表”款式众多,你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样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可小窥,它能够起稳定和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只要戴上这种手表,就算人站在垂直于地面的地方,也能和地面保持平行。这样,人在月球表面上行走就和在地球上行走没有什么差别了!

我们留下“阿尔法”看守飞船,其余的人踏上“未知的路途”。忽然,十几栋漂亮的庄园进入我们的视线。庄园里绿草莹莹,树木曲曲折折,枝干连着枝干,构成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图案,许许多多的鸟儿互相鸣叫着,嘤嘤成韵,绿毯般的草地上零零星星的缀着几朵鲜艳的小花,让人心旷神怡。

这美丽的景色竟让我们疑心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们三十多个人,一边用不相信的眼光望着那仙境般美丽的景色,一边瞟一眼脚底下凹凸不平的地面,不约而同的下定一个结论-----月球上也会形成海市蜃楼。

就在我们默认这个结论时,一个人影朝我们走来,嘴里说着叽里呱啦的阿拉伯语。幸好我们通晓各国语言,要不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这个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抖擞的老人热心的邀请我们参观他那座漂亮的大庄园。经过一番交谈,我们才了解到,原来他们是二战期间整个部落离奇失踪的拉达部落。

篇8:秋日旅游之勇者二战

秋风送爽,艳阳高照。我们金都天长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秋游。“今天可是太幸运了!我们去的是极地海洋公园耶!”我自言自语道。我们分成小组,第六小组的同学到齐后,我们便去了勇者第一战——勇敢者的道路。“呵,这可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呀!”

我用自信的眼神望了一下我的同伴杨思辰。在“勇敢者道路”上最难过的一个关卡是:“轮胎通道”,就是用两根铁链把七八个轮胎栓在我们面前。通常大家会往轮胎的中心钻过去,因为轮胎两侧是斜墙。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轮胎通道”面前。这是,我突然想起了在日本动画片《小女神花铃》中的男主角九条和音的绝招——墙上飞。于是我一声不响地学着他的动作:一只手抓住轮胎,另一只手撑着斜墙,用一只脚踩在铁链上,还有一只脚则踏在墙上。

一坎过了以后,我便用同样的方式轻松地“飞”过了这一关。“哇!”有些同学似乎在羡慕我,我心里沾沾自喜。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勇者第二战——秋千飞。我们六个人分别坐在高高低低的秋千上。我一下兴致勃发。我两只脚用力一蹬地,整个身子都往前倾斜。如果换成其他同学,有可能会吓出冷汗。但对于我来说,刺激、爽快的游乐项目可是我最喜爱的游戏。接着,我又把双脚往前一踹,人则向后倾斜下去。我重复做着腿一蹬、一缩的动作,秋千一次比一次高。有几次我的秋千快“飞”到和栏杆平行的高度。好几次,我听见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大声说:“陈忆波!小心点!”“哇,帅爆了,荡那么高!”。我非常喜欢一阵凉风向我迎面拂来,因为这感觉似乎像在天上飞一样爽。除了这些,我们小组还玩了海盗船、碰碰车……今天的秋游有着刺激味和爽的滋味,对我来说,今天过得真快了!

篇9:浅谈二战趣闻

二战中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永备工势,充足的弹药,甚至还得到了2门德国人支援的两门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弹药,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象样的重武器都没有,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基本不报有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是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当询问接受投降的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对方竟然气呼呼的说:“我们没有撬棍,没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

一次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军1万五千名联合部队进攻一座日本人占领的小岛,在准备了2个小时的炮击后,美澳联军登陆并在战斗中损失了25名士兵后完全控制了小岛,当然如果岛上确实有日本守军的话,这个伤亡数字应该还要被扩大。

在著名的“狼群”行动中,一艘德国U型潜击中了一艘盟军的运输船,这艘满载军用物资和炸药的运输船被击中后发生了大爆,各种东西被炸的漫天乱飞,兴奋的德军U型潜艇船长命令潜艇上浮观看自己的战绩,不幸的是一辆被炸飞到天上去的M4谢尔曼坦克正好掉下来把潜艇给砸沉了。。。。。。并且这艘潜艇也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坦克给击沉的潜艇。

盟军诺曼底登陆,一个在欧洲战场几乎没有败绩德军王牌坦克营的指挥官可能被冲昏了头脑,直接带领他下属和刚刚装备的新式威力巨大的虎式坦克开上海边的沙滩和盟军的军舰展开对射,其勇气极其可嘉!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在发射过一轮炮弹以后,盟军3万吨级战列舰上的巨炮就把这些新式坦克给直接轰回零件状态。

在一个双方胶着的港口,德军布雷舰每逢星期一。三。五便来布雷,而英军扫雷舰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扫雷,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只到有一天英军指挥官因为别的事而没顾的上例行的扫雷作业,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扫雷舰被自己前天布的**炸沉了。。。。。。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十分气愤的质问英军军官:“你们做为扫雷部队怎么能这样不负责!这在我们的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绅士的英国人对此也一直很过意不去,因此对于这些被救的德军一直给予很好的待遇,直到战争结束把他们送回国。

抗战时,李忠仁手下一支部队有一个新入伍的山东兵,这个山东兵睡觉时他的同伴把他枪给收起来了,他一醒发现枪不见了,(那时丢枪是要杀头的)吓了一身冷汗,于是吓的和谁都没说,直接带了三颗手**天黑的时候摸到日本鬼子的阵地去了,正好一群鬼子都聚在一起烤火,于是三颗手**直接噼里啪啦招呼过去炸倒一大片,然后顺手背起3支**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就往回跑,还扛了一箱子弹,在回跑的过程中竟然还击毙了前来追击的8名日本鬼子,后来统计他这次的私下行动一共伤打死23名日本鬼子,还缴获了三支三八**和一挺机枪,在国军士气低落的当时简直就是奇迹,后来此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奖章,也有人说此人乃是中国特种兵的始祖。

苏联出兵内蒙时,当时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关东军(号称日本陆军的军中之花)某部奉命防守某处要塞,可能是在中国打仗多了,习惯了土八路的小米加**,竟然派出一个骑兵联队将近1000多号人偷袭苏军,想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他们偷袭的那支苏军部队是一支纯机械化部队。但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仍让他们拿起马刀骑着战马冲向对方的坦克和装甲车。。。。。。结果就是这支苏军部队后来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马肉改善伙食。

在一个双方胶着的港口,德军布雷舰每逢星期一。三。五便来布雷,而英军扫雷舰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扫雷,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只到有一天英军指挥官因为别的事而没顾的上例行的扫雷作业,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扫雷舰被自己前天布的**炸沉了。。。。。。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十分气愤的质问英军军官:“你们做为扫雷部队怎么能这样不负责!这在我们的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绅士的英国人对此也一直很过意不去,因此对于这些被救的德军一直给予很好的待遇,直到战争结束把他们送回国。

这个最搞笑~~~~哈哈哈!

这个最悲哀,帝国的黄昏

篇10:我回到二战

一天,我正被堆积如山的暑假作业所淹没。忽然,一团幽绿的光球飘入我的房间。还没等我喊出声来,那团光球就变成了一张鲜血淋漓的脸孔!而且,它还是德国法西斯的头领,夺去600多万犹太人生命的希特勒!只见它哭丧着脸,在我的房间里到处乱飞,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救世主啊!可怜可怜我吧!”我正迷糊着,它一转眼看见了我。“妈呀!”我大喊一声,魂都差点吓没了。那团绿光发现了我,便对我哭诉道:“我令人唾骂憎恨的前世——希特勒,已经被耶稣净化了。可是,后人依然不肯原谅我,把我当成一个疯狂的杀戮者。所以,我请你回到二战,将一切法西斯的罪恶洗刷干净吧!呜呜……”话音刚落,希特勒的亡灵便消失了。

我立刻精神了起来,大喊一声道:“可我怎么回……”我的问题还没问完,周围的东西都飞速向后倒去,不一会儿,我便一屁股坐在了一尊类似国王坐的宝座上。一个斜戴帽子歪扛枪,衣冠不整的军官飞跑上前,喘着野兽般的粗气,欣喜若狂地说:“总司令,我军三支主力炮兵部队已经逼近埃塞尔比亚,攻占埃塞尔比亚已经不是问题了!”我心里一惊。原来,盛产白银黄金的埃塞尔比亚是因为法西斯的侵略才会如此贫困!我心中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命令道:“我命令驻扎在后方和正在进攻的部队统统撤回来!”那个军官被吓了一大跳,还想说什么,我手一挥,离开了王座。我气冲冲地回到高级军事会议部,猛然间发现了几张纸。我拿起一看,啊!原来这就是后来令人称奇的“波兰闪电战”的作战计划。我一把将它们抓起,一把火将它烧毁了。

我找到广播台,一把夺过麦克风,大声吼道:“全体军士注意!我是希特勒,我现在命令你们,停止一切战争!停止一切侵犯!如果谁抢夺百姓一分钱,立地枪决!”突然,一颗子弹从我身后飞来,击中了我。原来,是苏联红军的一对机枪兵潜入了司令部,专门来暗杀希特勒的!

“啊”我从床上一下子嘣了起来。唉,原来是一场梦啊!

篇11:我解读“二战”

“轰隆隆!”一阵车轮的响声,打破了苏联要地斯大林格勒的寂静。德国法西斯军队向着苏联进军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争也因此拉开了帷幕——这是一个发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一次规模很大的战争。1941年秋天,德国因征服14个国家而著名“战争狂人”——希特勒没有因德国大片大片的领土而满足,而是向着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一块他早已渴望得到的“肥肉”进发了。由于是在冬天,德军吃了不少苦,因为德军还都穿着夏装,有的士兵就被活活冻死。

趁着这个机会,苏联人开始反击,德军便只得撤退回国。可是,冬天很快过去,德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这一次苏军的反抗甚微。苏军在斯大林元帅的统领下,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的郊区展开了大战。斯大林向他的手下崔可夫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斯大林格勒。他想这是一座以他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如果让德国法西斯的那些人占领了,那对他来说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可战争不是随他的意志所掌控的事。1942年夏天,斯大林格勒城的九道防线都已被打不完的德国士兵占领,德军只用了两天,就把最后一道火力最强的防线攻破了,冲进了市区。

工人、妇女、老人、青年......纷纷拿起武器反抗。经过七个月的苦战,德军被打败了,苏联人获得了决定性胜利。看完这本关于二战的书,至今我还心有余悸,激烈的战争,让看着文字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多么惊险的一幕!我不能理解的是德国人自己的国土已经足够大的了,为什么还要侵略别国?试问,人类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和平。人类现在最喜爱的是什么?也是和平。地球好比一个大家庭,各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个小成员。世界和平,和睦相处,定会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篇12:那世界的灾难——“二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人接过了总统席位,从他深邃的眼神中折射出勃勃的野心——他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核心,阿道夫·希特勒。众所周知,一听到这个名姓,便有无数词汇浮想联翩:“纳粹”、“集中营”、“法西斯”……当然,最是那世界的灾难——“二战”。

牢狱中衍生出的那本《我的奋斗》便燃烧起那日耳曼民族内心深处对战争的狂热,他开始走火入魔,变成反法西斯世界里的狂热的“左倾分子”。他曾将侵略的铁蹄踏遍整个欧陆,捷克、波兰,就连“陆军一号”的法国也难免妥协绥靖带来的厄运;他曾联合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三人自诩世界的轴心为“柏林——罗马——东京”;他调教出一批杀戮战争的“机器”,整个蓝绿色的地球,被恐怖阴森的气氛层迭笼罩起来……希特勒便是这般传奇于历史的,然而他客观上仅仅只是历史血脉中,那一处暗红色的缩影罢了。

早先上溯至中世纪的开端,当匈奴王阿提拉大举入侵欧洲,便引起了大批古老民族的迁徙融合,其间,日耳曼民族的扩张便是最璀璨的一点——八世纪便崛起了横纵半个欧陆的查理曼帝国——这便是近代意大利、德意志、法兰西“欧陆三巨头”的雏形;尤其的是,德意志地区千年来浓重的军事色彩,决定了日耳曼民族融在骨子里的斗勇斗狠的个性;从铁锤查理手中分裂出来的德意志,到哈布斯堡家族中世纪末期的崛起,从莱茵河畔松散的邦联,到强大统一的普鲁士联邦——宗教战争感染不了,斯拉夫人摧垮不了;想想千年里到处四分五裂,到处烽火连天。唯有的是日耳曼人民的信仰中,逐渐酿成了一种统一的欲望,一种在蓝天下寻找“德意志梦”、“日耳曼梦”的愿望。而物极必反的是,当这种欲火从星星之火,熊熊然呈燎原之势,反演化成欧洲安定、世界和平的悲剧。

帝国的扩张与分裂,无疑在五百多年里形成尖锐的民族矛盾。扩张的是领土,是军事势力,分裂的也是土地和军备,更是民族的向心力——当日耳曼族冗杂着西亚的犹太族、东欧的斯拉夫族以及高卢民族等,便暗藏着一根致命的导火线,一触即发。而世界大战,只是火药桶中一团最亮眼的火焰,长期在德意志地区,潜滋暗长,丝毫没有幻灭的迹象。正如于《我的奋斗》的字里行间,每一个拉丁字母,便是每一颗血腥的子弹的化身,它们被种族歧视主义,所感染,“熏陶”成煽动日耳曼人心的“杀人机器;杀人为了所谓的排斥一切“值得歧视和排斥之”的非日耳曼而其他的“低劣不堪”的地区民族——歧视和排斥之,又只是为了寻得一个倾国轰动的信服人心的借口,来引爆巴伐利亚高原、莱茵河畔、多瑙河岸编处潜伏着的“火药桶”。毋庸置疑,野心之扩张全球,才是穷兵黩武最好的理由,才是军国政府最终的谋略。

曾有一位政经学家这么说过:“战争拼的是钱,到头来还是为了钱。”诚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作基础的“荒唐之战”,不但出师无名,倘若败北,岂不又贻笑千古世人呢?要懂得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侵略,我们从德意志的“战争游戏”中可见一斑——普鲁士王国,抑或是德意志帝国,是精打细算的国度;日耳曼人民,是精明强干的人民,都是战火烽飞中厮杀胜利、“从商顺利”的“暴发户”。1870年色当一役后,普军长驱直入巴黎,逼迫软弱庸知的法兰西第三帝国政府,赔下整整五十亿法郎,而野心的实质更是垂涎在阿尔萨斯、洛林那两块煤钢工业的黄金地段。普法战争,德意志的第一步蓄谋得逞——这是窥伺了数百年来狠狠

“赚”得的“第一桶金”。从此,德国走上了工业革命和军国主义高度发展之路。

然而利益永远不会得到野心家的一刻满足,更别说是在野心被短暂撕碎的一刹那;那样它繁殖得更快,攒蹙得更紧,更可怕的事不日就到来……

正如当巴黎和会上的欢声笑语还未来得及消散,金融大危机的影响仍旧在资本主义天空盘旋,弹指二十年一晃,华沙的一声炮响,就再次打破了欧陆的岑寂。与此同时,英法的绥靖政策更是在纵容法西斯得寸进尺,而法西斯纳粹德国那为谋求利益的野心欲盖弥彰。一个月,波兰的版图抹去;三个月,法兰西的三色旗在硝烟中黯淡、降落;十二个月,东欧和西欧,英吉利“日不落”的辉煌不再,苏维埃政权濒临摇摇欲坠……故而可以说,千万别轻易咬伤一头秉性疯狂的猛虎,当他伤口恢复好,再在一场代号为“复仇”的梦里苏醒后,对乾坤造物必是毁天灭地的一击。

我们也可以从国内政党阶级斗争的角度来分析战与不战、冲突与不冲突的历史现象。随着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领域的冲击,予欧美在量的方向实现飞越般的进化,然而,这逐渐地形成资产和无产方面质的矛盾。从资本主义工业型经济的源头——英国,欧洲奠定了近现代化,可在更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领域,哲学思想的溯源——德国,欧洲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纵观一百五十年多年来社会主义理论,从创立到付诸实践、圆满实现,不仅是峥嵘的历程,更是地区与地区、国与国、阶级与阶级间的摩擦、成火、爆发。而德意志,这块不寻常的地区,先是初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洗礼,再是铁血帝国的瓦解,帝制和共和制的交锋。1933年,日耳曼民族史上最为“顶尖”的人物,阿道夫·希特勒以一场蓄谋已久的国会纵火案,了结了共产政党在德意志的残生;而取代之的,则是美其名曰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法西斯纳粹党——党卫军亦即国防军,“铁血二战”中俨然血雨腥风了6个多年头,俨然欺哄着好战成性的德意志男性6个多年头,俨然从金融危机中走出,坦然走进红色雄鹰与美洲虎的利爪尖牙的坟墓中,整整六个年头!

世界格局从十五世纪的世界大发现而来,一直都在变,日新月异,没有哪天是一成不变地停歇着的。

显然,就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达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言,于促成和平世界和经济政治平稳健康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其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对德国人民、对日耳曼民族苛刻之至的强迫——而强迫恰是软弱的体现。欧洲的绝大多数君主制国家都尝尽了战争的苦头:工厂减产停产乃至倒闭,青年、贵族、能征惯战的士兵将军都在炮火中付之一炬……如此,“一战”便潜滋暗长了妥协性的绥靖方针;而对于德国这头受了伤的猛虎,英法选择的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先是把他关在笼子里喂饱,有朝一日就不得不放出了——不让拥有空军,无妨,国内大小飞行俱乐部里的万千成员,有朝一日配上军服徽章,便是王牌飞行员;陆军减员裁员,无妨,国内至少还有一千万成年男子,日耳曼民族本是“全民皆兵”;不允海军的训练,无妨,在民国政府的港口,可以秘密训练,哪怕又只能暗暗地在多瑙河中下游操作,二十年时间,同样足够炼成千百名一等一的舰长……德意志就是如此的无坚不摧,就是用钢铁炼铸的——“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如此“意志”的力量举世殊见,比起英法各国在一享受用“血肉盛宴”之后,自甘堕落、一蹶不振。

由此,不但可以看出“一战”世界格局的不稳定性,受欧美政治经济波动和战争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德国这个最活跃的因子——翻天覆地、改天换地的世界格局是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必然的结果——二战,到底也只是颠覆的过程。

如果又说二战仅仅是一个希特勒的缘故,那只能是大错特错了。至少,德意志不只是一个或两三个“希特勒”。

而就狭义而言,就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阿道夫·希特勒,究竟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又是一位怎么样的大独裁者呢?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曾经绝对是一个怀揣着理想的有志青年。有人说,为什么不换而言之,说他是个优秀的德国青年呢?其一,希特勒出生于一个低层的奥地利家庭,的确,在德奥解体的那段时间内,他实际上只能算是“一条流亡于德意志的丧家之犬“。其二,希特勒在对于当初自己理想的方面,表现得“志大才疏”,实无优秀之处可褒。少年时代,他的“艺术画家梦”,终在父亲及这个专制色彩别样浓厚的家庭的阴影笼罩下,付诸东流;青年时代,他渴望为自己的帝国报效出力,运气尚好,在4年东线战场上苟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的最黄金的年段被挥霍在监狱里,不幸而幸的是,为“法西斯主义”,为“欲雪二十年之耻”的日耳曼同胞留下了《我的奋斗》——不光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奋斗,还有千万在蓝天下“寻梦”的人民。

的确,他的种种志向被无情地摧毁,可以说是受够了“天妒英才”的惩罚,因而他开始“变态”,开始仇视一切可仇视的对象。

或许,他认为,日耳曼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然而事实呢?先不再提起千百年来德意志的分分裂裂,希特勒“看透”了:共产党没有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一筹莫展,任经济倒退到十九世纪末的水平;国防军都是一些“酒囊饭袋”,在普法大胜过后,一天比一天颓废,“施里芬计划”没能奏效,小毛奇和法尔根汉下野,数百万亡魂幽幽地浮游在东欧、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

希特勒,他心中一团欲火愈烧愈烈:他要代表德意志,用他取代德意志,他便是德国的意志——成就一个千秋不倒的帝国;他要培植羽翼,千千万万——用以种族屠杀、国防战争、科技革新、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二战的爆发,本质就是帝国元首野心的急剧膨胀;与其说它是“施里芬计划”的回光返照,还不如说是直接体现希特勒是一位“大独裁者”和背后三千万更疯狂的战争狂人——一波又一群的“希特勒”,惟帝国的元首马首是瞻!

“二战”是如此地传奇,如此地脍炙人口——的确,这多亏了阿道夫·希特勒这位神秘而传奇的人物,更多亏了这世上有像日耳曼这样历史悠久、命途多舛,而又有着钢铁意志的民族。

“二战”带来的是空前的影响。也许现在我们还可能会在私底下有事没事地议论“希特勒”、“法西斯”、“集中营”、“纳粹”之类的话题吧。和平的向往、“世界大同”的世界梦,真正地、一天一天地深入到地球千家万户,渗入到每个人心中。

有人说,“是希特勒成就了二战,二战成就的是死亡的希特勒”,我想过:如果二者,真是有种神秘叵测的缘分的话……正如拿破仑·波拿巴,他成就了法国大革命,但其英名也在滑铁卢一役挥之不再了。

篇13:读《二战》有感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原子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法西斯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

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篇14:二战德国赋诗歌

帝国浮沉几辉煌,十二载,忆兴亡。

雄师百万,欧陆逞豪强。

铁蹄西越凯旋门,雪前耻,头高昂。

巴巴罗萨悲成殇,寒雪肆,阴风狂。

折翼雄鹰,再难任凭翔。

篇15:二战启发

二战时期,美国进攻日本本土时,一些与我们同龄的孩子们,在提前半年的训练里,就是为了为祖国甘愿赴死,他们并不学习一些高难度的飞行技巧,只学习一些基本的飞行,然后这些少年们冒着必死的决心用飞机去撞击航母,这种以“一机换一舰”的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所缺失的么?

现在那些动不动就说退学,不想读书了的学生,此时不觉得汗颜吗?也许有人会说:“你赞美日本人,是不是卖国呀?”我要说:“只有正视对手的优点,深刻反省自己缺点,并勇于改正的人,才能最终战胜对手!”

篇16:《二战风云》有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听起来读书好象很有用,事实上的确如此。不过要想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这对于有些人来说就不太容易了。

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本叫《二战风云》的书,读起来津津有味。后来和他聊天时总会偶尔听到他说几句二战的精典战役。时间地点人物都很清楚,有条有理。我一翻书,嗨!他说的全对。我问他你是怎样把如此长的战役名称记住时,他好象很惊讶。“我就是老看老看,最后就记住了。”我相信,这些东西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因为他真的是记住了。而且要死记硬背是根本背不下来的。谁会刻意去记这些东西呢?你在不经意间就记住了。

你可能会说,天啊!这太难了。这要记多少遍啊!我可没时间。你错了。你不需要刻意去记它,你只要有兴趣就行。如果你还认为这有多难,没关系,问一个很可笑的问题,如果我让你把你最喜欢看的动漫中的人物说出来,如果这是你最喜欢的话,你会不加思索的把一串名字说出来。50个不在话下。而且与你谈到这个话题时,你会很兴奋,那么这50个你是如何记住的?无非是三点。一、你对它很感兴趣;二、你总是反复的看,或者这些人物总是反复的出现,你要想看懂就不得不记住它;三、这些是你在不经意间做到的,不是你去刻意做的,这三个道理同样可以用于诸如你最爱玩的电子游戏上。

你再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如果你在读一本名着呢?或者是在读课本呢?也许你对它们的热情没有动漫或游戏浓烈,不过如果你真做到了那三点,你会发现读书其实很简单,它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而且会让你变得比别人看起来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而你对电子游戏懂得再多,也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低俗罢了。

篇17:为什么会爆发二战呢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已胜利60周年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二战中,交战双方总兵力多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五千万,其中中国军民伤亡就多达三千五百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爆发二战呢?最后我总结出了这么几点:

首先,德国作为最大的法西斯国家,其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影响最大,危害也最大,而希特勒作为德国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的权力与一身,他理所当然是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策划者。而且从希特勒个人素养上来讲,他原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他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混乱,才得以迅速提升其地位,最后竟在1993年德国大选中被任命总理!就这样,一个充满野心又心狠手辣的痞子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计划。他蔑视犹太人和黄种人,于是建立集中营,专门屠杀犹太人,还禁止德意志人与犹太人通婚,等等。总之,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英法推进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势力发展,催化二战爆发。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为了保住既得利益,非常惧怕战争,面对法西斯国家日益嚣张的侵略势头处处退让,企图牺牲小国利益,满足法西斯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阴谋“,强行把捷克斯洛代克的苏台地区割给德国,严重损害了捷克斯洛代克的利益,也使德国更加肆无忌惮,加速了扩张步伐,也加速了二战爆发。

再次,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严重危胁了苏联的安全。出于自保,办联在1939年8月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的自保心理不利于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而且使德国免去了连线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对西欧各国各个击破。法国首当其冲,在强大的德国面前迅速灭亡。至此,二战才真正爆发。

第四,30年代的经济危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各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像德国,日本由于改革不彻底,有封建残余,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两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最后德国成了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出现畸形,除了英法美等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外,还出现法西期国家;此外,由于德日等法西30年代已超过英法等国,因此他们开始不满于凡尔赛体系,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而战争是他们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

二战的原因是明朗的,但我的心并不明朗,并且害怕起来。我担心如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出现不平衡了将会怎样,难道又要出现第三次世界战争吗?所以不得不让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又对未来产生担忧。我的脑子里有一个问号,那就是世界将来会怎么样?

篇18:二战观后感

  昨天晚上中央六台放《珍珠港》,三个小时的大片23:00才开始,中间还插了30分钟的广告,害我一看看到凌晨两点。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珍珠港》。几年前刚刚播映时,我就借过D版看,还一看就是好几遍。

  但是那时候还小,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里面的大场面去看的,可以说无论影片叙述的感情故事还是战争背景,都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的时间都花在期待和欣赏那些爆炸场面上了。

  昨天晚上再看,我却第一次发现了这部片子的一大特点美国与中国一样,都曾经与日本为敌、与日本交战,但是在这部片子中反映出来的日本军人,并非如同中国的抗日战争影片中那般狰狞可怕、丑陋不堪,相反地,看片的人会不由地赞赏他们精妙的战略部署,以及面对战争时忘我的牺牲精神。

  反观中国的抗日战争影片,我们都是从小看到大的了。片中的反角日本人的典型形象,就是留着两撇八字小胡须,嘴里叫着“八格牙鲁”,动作粗鲁、形象猥琐,最后被我们神勇的八路军战士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窜。

  小时候的我愚昧无知,还真以为日本人都这副德行。现在想想,先不说抗战八年有几场像摸象样的仗是八路军新四军打出来的(他们不就是在那儿游击么?),就说日本军人要真是那么一副猥琐像,真是那么没有纪律随意散漫,这么大一片东亚、东南亚,凭他一小小日本岛,能打得下来吗?

  二站期间的欧洲战场,德国是最强,要不是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外加希特勒令人难以置信的瞎指挥,最后鹿死谁手还指不定呢。

  同样的道理在亚洲,要不是最后美国丢的那两颗原子弹,还有苏联出兵东北,这东亚、东南亚地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吗?难道还真以为那小米加步枪能打得过大炮铁骑了?这又不是魔幻故事!

  可是直到今天啊,中国人还是不愿正视这个问题。一拍电影就把日本军队塑造成一副窝囊像,把我军塑造成不怕枪林弹雨的“仙人”!

  一个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弱点与缺点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进步,因为他没有办法认识真正的自己!

  同理,一个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过去事实的民族,也不可能进步,因为他们只会自我吹嘘自以为是!

  在《珍珠港》片尾,罗斯福总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自负和骄傲带给我们多么惨痛的代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认识到真的不足;而勇于正视对手的强大,并且给予对方客观正确的评价与表现,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取世界尊重的基础!


篇19:二战观后感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原子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法西斯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

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篇20:二战名将蒙哥马利

  一个真正的将军,一个大写的人。

  他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对亡妻的极度痴情让首相丘吉尔也感动得向他敬礼;他总是戴一顶坦克贝雷帽混在士兵当中;他喜欢跟部队官兵打赌,一次竟赢了美军一架轰炸机包括全部机组人员的支配权;他统帅盟军,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他为自己的士兵泪流满面;他在冷战时期率先两次访华,非要送刘少奇主席一包香烟……他就是二战时期盟军名将蒙哥马利大元帅。

  一场没有眼泪的葬礼与两个军礼

  1937年,英国滨海伯纳姆公墓正在举行着一场葬礼,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同。一位49岁的妻子因为败血症与世长辞,她生前的亲朋好友都在黯然神伤。而她的丈夫作为一个军人并没有表露出什么悲痛之情。在妻子的葬礼上,他没有流泪,只是行了一个长久的军礼。众人都感到诧异,曾经的他对妻子百般恩爱。难道这份爱这么快,就已经随着她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了吗?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位军人当时有多么的伤心欲绝。多年以后,这个丈夫成为一代名将,在自传中他提到自己生命中那一段唯一又短暂的爱情,在谈起妻子的去世时,将军写道:“眼泪不是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忠诚才是爱情的最好证明。爱上一个女人就不能再爱上另外一个,就像我手中的枪,只能有一个准星!”将军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在丧妻后一直独身,连丘吉尔都劝他再找一个心爱的人共度余生。将军却严肃地回答道:“作为一个军人,我忠于我的祖国;作为一个男人,我不会背叛我的爱情。”丘吉尔为之动容,向他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阿拉曼一战成名

  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家庭,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比利时服役。战后,蒙哥马利先后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奎塔参谋学院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哥马利进入法国作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担任英格兰东南军区司令。由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不断进攻,英军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德军已经挺进到了阿拉曼地区,形势十分紧迫。丘吉尔临阵换将,任命戈特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前往北非战场。然而,或许这片北非沙漠命中注定属于蒙哥马利,戈特的座机在他上任途中被德军击落。至此,丘吉尔将重任授予蒙哥马利。1942年8月,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出征北非战场。蒙哥马利就任之后,遵照自己所崇拜的古罗马将军安东尼的为将之道,整顿军队、提升士兵士气,使得整个集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此时,由于德军补给线过长、士兵疲惫不堪,再加上英国情报机关破译了德军密码,形势正在朝有利于英军的方向发展。蒙哥马利抓住时机,向德军发动攻势,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1000门火炮、500辆坦克,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辉煌胜利,从而扭转了北非战局。蒙哥马利从此声名大振,成为一名上将,被誉为“沙漠之鼠”。

  生只为你而爱

  蒙哥马利青年时期讨厌社交生活和宴会,全身心地扑在了事业上,因此他认识的女性寥寥无几,到了38岁仍然没有结婚。有人开玩笑说:“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然而,这只是因为蒙哥马利没有遇到一生的真爱,这一切在1926年改变了。正如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那样,“这里我必须转而谈一个比我军事生涯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短暂的十年婚姻生活”。

  1926年1月,时年38岁仍然单身的蒙哥马利来到风光旖旎的瑞士度假。在伯尔尼阿尔卑斯山区的伦科,蒙哥马利遇到了卡弗夫人和她的两个十多岁的儿子。很快,蒙哥马利就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假期也过得十分愉快。回到英国后,蒙哥马利对那次邂逅始终难以忘怀。一年以后,蒙哥马利再次来到瑞士科伦,也许是天赐姻缘,他与卡弗夫人一家再次相遇。这次,蒙哥马利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她名叫贝蒂,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利波里战役中阵亡,留下两个孩子。蒙哥马利对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时又为她温柔的性格、端庄大方的举止和纯真、善良的品质所倾倒。蒙哥马利曾这样写道:“假期结束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她,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1927年7月27日,40岁的蒙哥马利与39岁的贝蒂喜结良缘。

  结婚以后,蒙哥马利与贝蒂相亲相爱。第二年,蒙哥马利喜得贵子,取名叫戴维。除了1931年蒙哥马利去巴勒斯坦,以及1935年奎答地震的两次短暂分离,不管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他们夫妻全都在一起。然而贝蒂自从生了戴维,或许因为是高龄产妇的原因,身体一直不太好。1937年的一天,贝蒂在陪儿子在海边玩耍时不慎被一只虫子叮了一下,当时她并没有在意,谁知当晚贝蒂的腿就开始肿痛,不得不被紧急送到当地的乡村医院就诊。诊断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她竟然得了败血症。蒙哥马利闻讯后心如刀割,此后他尽可能多地呆在医院。蒙哥马利经常在大半夜接到通知,然后开着车赶到滨海伯纳姆。蒙哥马利给妻子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感情支持,但她的病情却日益严重,毒素逐渐蔓延。在征求蒙哥马利的意见后,医生给贝蒂做了截肢手术,但病情仍未好转。蒙哥马利知道妻子将不久于人世,尽管内心无限悲伤,但他仍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陪伴着贝蒂。在最后的时光中,蒙哥马利经常读书给贝蒂听,朗诵最多的是《圣经》。就在她咽气的几分钟前,蒙哥马利用哽咽的声音,为爱妻最后朗诵了《赞美诗》第二十三首。然而,上帝的力量最终没能为蒙哥马利挽回爱妻的生命,1937年10月19日,贝蒂安然地死在蒙哥马利怀中。

  蒙哥马利没有让儿子戴维参加贝蒂的葬礼,事实上,在爱妻遭受极大病痛,一点点走向死亡的时候,蒙哥马利也未让儿子看到他的母亲。他认为儿子只有九岁,应该有快乐的生活,即使这样做是不对的,他身为一个父亲,也要这么做。爱妻的病逝对蒙哥马利是一个沉重打击,使他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回到了位于朴茨茅斯的家,不愿意见任何人。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本应成为我们的家的。我彻底绝望了。我开始在脑海中搜寻,想知道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才会遭到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我就是不明白,我的灵魂在痛苦中哭泣,控诉着这明显的不公。我仿佛被彻底的黑暗包围了,万念俱灰。”过了一段时间,蒙哥马利将他把对妻子的深爱转到了儿子身上,并且用主要精力专心研究战争,投身于军人的事业上。“过去我常常是一个人生活,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妻子去世后,这种集中注意力,从一堆烦琐细节中挑出精髓的能力,对我来说比之前更强烈,因为我变成了孤身一人,我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贝蒂去世后,蒙哥马利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他继续抚养妻子与她的亡夫所生的两个儿子,并视如己出。

  为士兵痛哭的将军

  除去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深爱,蒙哥马利对士兵也是关心备至。他要求军官经常到前线去,体恤士兵的疾苦,并且提出了战地伤兵救援四原则,把战士的生命和尊严放在首要位置。让人感动的是,蒙哥马利从来没有带过钢盔,他一直带着那顶有两个帽徽的坦克贝雷帽。这两个帽徽一个是将军的标志,另一个则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记,他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一名士兵。蒙哥马利曾这样说:“带两个帽徽的帽子,是为了要让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心。我和他们在一起。”而这顶一直追随蒙哥马利的贝雷帽,也成为他的象征。

  蒙哥马利是一个不外露感情的人,但我们仍能从一些不为人注意的事情上窥探他的情感世界。有这么一个故事,展现了蒙哥马利的另一面。二战结束后,蒙哥马利在开罗为敬献给英国第八集团军士兵的一面彩色玻璃窗揭幕。发表完演讲之后,他没有按原先的计划去主持宗教集会,却消失不见了。主教去寻找蒙哥马利,看到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坐在祈祷室里,脸上热泪滚滚。一个几乎从不流泪的军人,此刻想到那些曾经浴血奋战、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年轻战士,禁不住潸然泪下。此刻的蒙哥马利,不再是那个叱咤战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统帅,而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大写的将军。

  一个特立独行、真实的人

  丘吉尔曾经写道:“早年生活逆境的磨难、奚落与轻视的刺激使一个人的目标更加坚定,意志更加顽强。而没有这些磨炼,就很难成就丰厚建树。”蒙哥马利从小就没有享受到母爱,成为他人生的一大缺憾。青年时代,由于身体瘦弱,在军校也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是,也许正因为少年时期的情感挫折,才使得他深刻理解爱的意义与重要,对家人和士兵倾注自己所有的爱。同时,也造就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有个性的人相遇,往往容易擦出火花。蒙哥马利在二战时,就与另一位极具个性的盟军将领巴顿上演了一出恩怨情仇。蒙哥马利喜欢和军官就战役结果打赌,一次他与美军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就第八集团军是否可以在六周内结束北非战场而打赌。结果蒙哥马利获胜,美方也只好兑现了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以及机组人员归蒙哥马利使用到战争结束时的赌注。在美国国内媒体获知这一消息之后,巴顿受到猛烈抨击,成了‘替罪羔羊’。当然,以巴顿的性格,心中也是一百个不服气。后来,他终于找准机会实行‘报复’。西西里战役后,蒙哥马利乘坐那架美军的“空中堡垒”轰炸机去巴勒莫见巴顿。事先知情的巴顿,并没有告诉蒙哥马利机场的跑道十分狭小,险些酿成惨祸,这给本想炫耀一番的蒙哥马利一个下马威,巴顿成功“复仇”。

  蒙哥马利特立独行的性格,还体现在他对中国的两次访问。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对峙的局面,冷战格局形成。蒙哥马利作为西方阵营的将领,两次访华,在当时可谓是个异类。蒙哥马利于1960年5月访华之后,感到在华停留时间过短,提出在1961年再次访华。这一次,蒙哥马利实现了心愿,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问。他9月6日到达北京,在9月9日至20日先后访问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以及武汉。在华期间,蒙哥马利与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进行了会谈。从会谈记录上看,蒙哥马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提出了很多问题和自己的看法,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话题,从中显示出他的直率和纯真。蒙哥马利一见到刘少奇,就说:“我愿意送你一包英国的三五牌香烟。”当刘少奇回答比较喜欢抽自己的香烟时,蒙哥马利就回应道:“那你可以把它送给别人。”在与周恩来的会晤中,他问道:“你多大岁数?你看上去很年青。那刘少奇多大岁数?”蒙哥马利似乎对中国领导人的年龄十分感兴趣,历史记录下来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蒙哥马利简称为“蒙”,毛泽东主席简称为“毛”)

  蒙:“主席今年多大岁数了?”

  毛:“六十八了,你呢?”

  蒙:“七十四。”

  毛:“我比你小六岁。”

  蒙:“我在上海见到了刘少奇主席,他同周总理同岁,头发都白了,比周总理显得老些。他非常聪明,是一个思想家。为什么他会显得比周总理老?是不是因为他过去的生活更艰苦呢?”

  毛:“差不多。个人的特点不同。少奇的白头发比我还多。”

  蒙:“你的头发不算白。刘少奇主席看上去一头白发。我既不吸烟也不喝酒。”

  毛:“我不喝酒,只吸烟。”

  蒙:“我愿送你一盒英国三五牌香烟。”

  功成名就高寿善终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一战成名,翌年不仅荣升元帅,而且受封阿拉曼子爵。此后,蒙哥马利又在1943年5月迫使德军在突尼斯投降,使盟军顺利攻入西西里。1944年他统帅盟军,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也再一次战胜了冤家宿敌隆美尔。在1945年5月4日,蒙哥马利以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名义接受了柏林残余部队的投降。二战结束后,他先后出任英军总参谋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统帅,仍然活跃在军事和政治舞台,出访了很多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76年3月24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8岁。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