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哲学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01:11
篇1:哲学话题

  从语文课本里再到生活中,我们从老师从爸爸妈妈甚至是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类似于经历风雨后便可以见到彩虹的例子。今天的我宛如哲学家附体,不停地思考着关于磨砺这样一个哲学话题。

  譬如生机勃勃的春天是经历的风雪的洗礼和严寒的压迫之后才到来的。七色的彩虹是在经历风雨肆虐之后才出现的。圆润光泽的珍珠是由沙砾在海蚌里挣扎了多久,是海蚌经历了多少痛苦之后才换回来的。我们正处于能吃苦的年纪,又怎么能惧怕能退缩了。人生的磨练如同海啸中的海燕,高傲飞翔。人生如果没有磨练,那又怎能展现出人生的精彩。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痕、牺牲的血雨。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雨点纷至。滚滚的乌云如同一团浓墨,一条条银色毒蛇在其中翻腾,嘶咬着天空;狂风如旷野中受了惊的野牛,势不可挡;雨点如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纷纷而至。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造就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彩虹,闪着绚丽的光芒,散发七彩的高贵气质。

  沙砾钻进蚌中,给蚌带来了痛苦,蚌用身体将沙砾一点点挤出,可沙砾却牢牢地粘在蚌上。于是,蚌将沙砾不停地卷磨,希望将沙砾磨平,以至于不伤害它的身体,但却付出了自己的鲜血,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很久以后,当人们发现它时,在它干枯的体内找到了一颗豆大的,有着晶莹光泽的圆润的珍珠。

  南极大陆周边的沿海如镜面,各种生物在这里快乐生存。突然,乌云迅速聚拢,一条长长的闪电划过这宁静和谐的天空,乌云越压越低,仿佛要塌下来一般,海浪拍击着海岸,越来越猛,海啸来临了。企鹅低声沉吟着,手足无措地走来走去。此刻,乌云滚滚中,波涛翻腾里穿过一个个黑亮的身影,那就是勇敢的海燕。海浪毫不留情地拍击着海岸,砸得浪花四溅,海燕如一支支离弦的箭,飞速穿越,按捺不住的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阵汹涌狂浪袭来,海燕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终于,天空乌云散尽,明净的天空下,留住了海燕高傲无畏的身影。

篇2:《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学哲学用哲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


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

篇3:快乐哲学

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事物感到十分压抑;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烦;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快乐……请快快尝试我的快乐哲学,包您年轻十岁。本哲学的宗旨是:真正的快乐,就在你我的举手之间!

方案一

每天早晨,微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声 :“早上好!”你会立即感到全身变得十分轻松,并且活力十足。

因为快乐的一天需要从早上开始。对自己微笑,其实是对自己的鼓励;对自己的问候,让自己倍感温馨。

快乐的一天就此开始!

方案二

扶老奶奶过街,在公车上让座,都是些古老的作文话题,但又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呢?

去试试吧,虽然它很古老,虽然它微不足道,但你同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但请注意,在帮助老奶奶过街前,请先要确定她是否愿意过街。

方案三

出门在外,给父母捎些问候;常常抽些时间,陪陪爱人;工作在忙,也要同朋友小聚一番……在这些问候与被问候中,也藏着许多快乐的分子,够你久久享用。

别忘了,友情、亲情、爱情是你快乐的源泉。

方案四

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为自己制定一个近期目标,并为此全身心投入,奋力前行。

在挫折与苦难的磨砺中,在迷茫与无助的煎熬中,在这些看似痛苦的挣扎里,其实也会有快乐的存在。并且只有尝尽了人生之苦,方才觉得快乐之甘甜。

特别是当我们完成了一道冥思苦想的的难题,那种让我们心旌荡漾,甚至手舞足蹈的快乐,会让我们幸福得爆炸。

以上只是本哲学的一小部分,想要获得我的《快乐大全》,请立即拨打订购热线。您将有机会获得健康长寿丸以及美丽唤采面膜。

请记住,本哲学的宗旨是:真正的快乐 ,就在你我的举手之间。别看广告,看疗效。

篇4:驴子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温馨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篇5:哲学

星期天,完全地松弛了紧绷的神经,一家三口懒散地坐在沙发上,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狂热于工作的激情,消磨时间时,总嫌它过得太慢,苦苦煎熬之中终于迎来了午饭时间,可是我们三人谁也不想在难得的休息时间折磨自己疲惫不堪的身心,于是举家通过,外出吃饭。既然决定,便立即执行。忙着在衣柜里挑选衣服,在镜前梳装打扮,毕竟,出门不同于蜗居在家中,总要拿出些精神来。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时,三人潇洒地关上了门“咣—”随着一声清脆的声响,父亲如梦初醒般地问母亲:“带钥匙了吗?”母亲笑而不语,自信满怀地打开提包,随着翻找的时间加长,母亲笑容凝固了,动作呆滞起来,一时间小小的走廊里笼罩着着不祥的预感,经过了无数次的搜索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没带钥匙。

既然事实已如板上钉钉一般不可更改,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小的回廊上找到了新的讨论话题:究竟是谁的责任,哎,人世间的诸多差错的解决过程大都无法逃避这样一个无聊的程序,其实谁都明白,这样的争论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然而我们仍在面红耳赤的辩论着、推卸着,这无非是想找到一些心理的安慰,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别人的灾难,这其中包涵了太多的人性中某些阴暗的成分。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事实,一家三口早已把吃饭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讨论的重点集中在怎么开锁的问题上来。我家住在三楼,阳台与阳台之间仅仅一墙之隔,然而,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任何把手,因此这样的假设只好作罢。

接下来,一家三口站在楼下,深情地凝望着自家阳台敞开的门,有时想想真是奇怪,世界上用于防卫的措施固然必不可少,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防御频频搞错了对象?这就如同一位身穿铠甲的人,本意是为了防御别人的攻击,可是盔甲太厚,却适得其反,阻隔了自身与外界的沟通,得不偿失。

就像是今天,一扇坚固的房门冷漠的拒绝了它的主人,世间的事总是那么荒谬,可荒谬之余又似乎合乎章法,符合逻辑,实在令人费解。

是的,仅仅一扇门,这其中有着太多的哲学。

篇6:哲学是什么

刚拿到《生活与哲学》时,我有种不知名的高寒感,“哲学”,这个似乎与高中生这一身份极为不相配的词从我手握这本书开始,不再遥远。不知那高寒是否东坡先生所叹的“高处不胜寒”,还是意识到从此我将登高博见而不再是跂而望之的那种参杂良多的兴奋。

作为一门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的科学,哲学的中心必然是关于何为世界本源的问题,而这也正是许多哲学家发动言论战火的目标。对于意识和存在,对于唯心和唯物,更令我沉思的是在深层思想中被导航着的现实。我是一个背包族,每个假期,我的一大计划就是背起背包、架起相机,名山大河、伟人故里、文化遗迹,行走在旅途上就如同在人生道路上一般,而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最令我看不透的就是宗教。我曾去过青海,领略了藏传佛教的虔诚;我曾去过普陀,体验了中原佛土的悠远;我曾去过新疆,感受了伊斯兰教徒的敬重;我曾去过日本,见识了大和民族的矜持;我曾去过新加坡,目睹了基督教堂里神圣的婚礼。宗教,或许在以前的我看来,是一个既令我敬而远之又肃然起敬的神秘世界;但是,哲学武装过后,我对宗教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信徒,但是,当我看到那些香客捧着一个个金灿灿的佛像像虔诚地唱着佛歌、口中念念有词,面对着那个他们心中最崇拜、最神圣的神朝拜的时候,我想,那是一种比敬仰更加深层的信念,是他们每日如是、丝毫不会怠慢的朝圣。他们朝拜,可能为了各种心愿,但更为了追求和顿悟心中的真理、从而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无论多么艰难或辉煌,永远不要忘记以平常心对待世间这一切,自己心中的信条始终是要坚守的。而这些,就是从我的哲学观里迸发出来的喷涌的思绪,或许以前,我只是个孩子,可能更应该说是一个没有思想力的人,因此对于这种需要庞大思考的东西,我避而远之;但是现在,哲学给了我台阶,能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哲学给我了钥匙,能让我打开更多未知的大门、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哲学更给了我一把剑,能让我消除阻碍我前进的荆棘。“高处不胜寒”,那不是因为害怕高处的孤独,而是缺乏思想的充实;“更上一层楼”,那不是靠别人的扶持,而是自己不断开拓的道路。

从本源到状态,从唯物史观到社会前进的方向,从矛盾走向发展,同样,90后的我们也迎来了站在社会风头浪尖的时代。

以前,我埋在学校、家、羽毛球场的三点一线的生活里,不懂“火星文”;不是“哈哈族”“草莓族”,更不是“腐女”;没有一柜子的新潮衣服和装扮一身的Ipod和PSP,对于常常被标上鲜明特征符号的90后,常常被认为是“入学装备几万”“没有责任感”“天天喊着要自由”的懵懂小孩,幼稚的我经常认为我与他们是有着完全不同想法和生活的人,那时的我,真的是一个懵懂的、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朋友。慢慢我发现自己的生活空间狭隘得可怜,完全割裂了与外界的联系,一个人的世界很机械、很孤立。翻开书,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一个对理想滔滔不绝的人却是一个独行侠,真的很苦闷。但是,那已是历史,巨大的转变、焕然一新的形象、充实的生活、享受的人生,现在已成为我的主旋律。现在的我,出门不再只有练球,而是与同学、朋友多姿多彩的节目;上网不再只有听歌,而是与朋友聊天、看小说、写博客……而这,也是赖于哲学带给我的思考令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世界是联系的,因此我也要关心周围的事和人;世界是发展的,因此我也要去改变、去创新;发展是需要否定的,因此我也要抛弃以往的高傲;前路是光明的,因此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学哲学,其实并没有原本认为的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难以掌控,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是一份哲学的点心,只需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斟酌,而这点点滴滴,经过思想的沉淀和升华,便成为了我们高远的志向和追逐的明天。

篇7:了解哲学

人对世界的对话——题记

哲学,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思考方式,从宇宙宏观到万物微观;从人生路程到生死轮回;又从时间的开始到空间的大小。仿佛一切人能感知到、人生活在其中的事情都是思考的对象。

我认为,这个世界在一开始既没有真理也没有谎言,只有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世界上的万物只会把有利于自己的一面看作是真理。

比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生与死是世界上乃至宇宙中最平常的一件事。虽然人们惧怕死亡,但是死亡会让这个生命更有意义,我认为生与死也是相对的。当一个人的肉体虽没有化作尘埃,但精神上早已空虚,那么这个人与行尸走肉的僵尸有何区别!反之,当一个人虽已埋没与黄土之下,但他的精神与思想影响着一代与一代的后人,这个人被称为贤者。在电影《头号玩家》中早已把这种事实狠狠地甩到我们面前。当一群人拿着VR设备沉迷于幻想的“绿洲”中享受着如同天堂一样的生活,但是他们永远忘记了,那凌乱、满是狼藉的现实生活一直在等着他们。他们逃避着、逃避着,只在那虚拟的世界中苟活于世。

电影中真的只是夸张吗?不,不是,它就是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同时出现了更多的直男、直女。他们无助于现实,只能依赖于网络。现在谁还有时间在漆黑的夜里探索着人生价值与自我起源?取而代之的只有打游戏与看直播。

想象一下,除了我们所在的宇宙,还有没有仙界与地狱等多维度?再想想,是否真正有一种叫做魔法的东西,只是另一个维度的一个普通常量?在浩瀚的宇宙外,或许有另一个领域,它创造了宇宙?虽然这些答案无法知晓,但是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所在的地方太渺小了。

每天在黑夜时,照照镜子,问一问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要干什么。或许做这种事情会被无情的过路人嘲笑是一名十足的白痴。但是真正的答案,虽然没一个人知道,但是天地看在眼里知道谁到底是真正的白痴。是问自己是谁并且一直在做学术研究的人还是自己只会嘲弄他人但自己却漏洞百出的人?上天自然知道。

或许有人会说不管你生前再有学问或者目不识丁,反正都会化作尘埃离开这个世界,这些事又有什么大不了。我认为这些人的思想真是愚昧又麻木。人生一世,虽然短暂,但要活出自我;活出洒脱;活出人生无憾。人生中要么做一枝绚烂的昙花,虽然生命短暂,但绽放自我美丽、精彩的一面给这个世界欣赏,要么做一条朝生暮死的蜉蝣,糊里糊涂过完一生,也算凑合了。

当美丽的蝴蝶横空出世前,谁也无法想到它曾是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当一只蝉终于爬上树绽放自己的歌喉时,它熬过了在寂寞的黄土里等待了三年;当老鹰终于有一天在烈日中展翅翱翔并发出一声声的嘶鸣时,之前练习飞翔失败时的伤疤是它最好的勋章。平庸与卓越,就在那弹指一瞬间。

佛教中,最高的境界是进入涅槃,超脱生与死;道教认为最高境界是观望人间,两者虽然交教义不同,但是本意却是相同:离开凡尘,去修行净化。出世,看看更辽阔的天地;入世,体验人间百味。

哲学上认为,看一个问题可以使用多角度、多方面也可以形而上学地看法,因为看法取决于人心。

了解哲学,不仅是可以增加知识或者与他人如何互相交流。

了解哲学,不仅是学习看待事物的方法与追求内心最纯真的看法。

了解哲学,更是猜想宇宙的运作与自己和世界的一次真诚地对话。

篇8:哲学与人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买的,那时没钱买正版书,就到旧书店淘盗版书,正巧,就碰着了这本封面写着《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的书。周国平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以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举获得我们的亲睐,他睿智、理性、深刻,是我的偶像。可这本书买回来我还来得及看,就高中毕业了,读大学时偶尔翻翻,觉得理论东西太多,淡然无味。直到去年寒假回家又发现了这本一直没读的书,才开始阅读。说来好笑,读这本书时的感受跟读周国平其他作品的感受很不一样,但是因为这是周国平老师的书,是我偶像的书,所以一直就耐着性子读下去,居然也有所得。直到有一天,大概看到一半左右,实在太疑惑了,就翻开前言,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目的和思路。结果发现,这本书封面是《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内容却是《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周国平还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我哑然失笑。

  其实单单这个过程,就给我一个启示。正如同低年级的孩子崇拜老师一样,我们崇拜着比我们智慧的人。当孩子从心底里佩服你,崇拜你时,你才有可能将知识灌输于他,将智慧传授于他。所以,当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佩服你,崇拜你。就如同周国平之对于我们。

  但是崇拜是容易让人盲目,让人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一味地接受。一旦这种盲目崇拜某一天被打破,那么后果就是怀疑,加倍的怀疑,直至成为一种反叛式的怀疑。就像孩子正在经历叛逆期。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他的崇拜者出现叛逆,因为他知道,被人崇拜并不是他想要的,成为思想的引导者,智慧的领路人,才是他想要的。就像傅佩荣老师,在书中多次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不断地怀疑。他小心翼翼地培育萌发出来的怀疑,直到他的崇拜者能够独立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越走越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就扮演着这样的一位“智者”,不断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疑问,要思考,直到将孩子领到求知的路上。

  接下来就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自己编写的一本哲学教材。因为是教材,所以本书的体例非常清楚,共十四章,概括来说,分别阐释了什么是哲学,哲学指导下的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西方哲学起源、发展和哲学代表思潮,中国哲学起源、发展和代表思潮,哲学与宗教、艺术、教育、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每一章里,作者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如书名那样,这本书紧密结合人生实际,用哲学指导人生,又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哲学。

  哲学原意为“爱智”,亦即爱好智慧。作者解释道: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而是代表一种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都是日新月异。正是如此,才出现两代人之间的不合,青少年愈演愈烈的叛逆,以及同代人、不同代人之间的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代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心灵的开放,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很佩服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老人们,佩服一生追求知识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并适应他们新的事物,是他们的智慧,是对生活的积极热情,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局限,被一时的欢愉和利益蒙蔽双眼。这就要求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分析。作者告诉我们,不停地追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该是什么样子?”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自我,确定人生路该怎么走。当然,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在不断地体验中印证价值,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

  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何谓哲学: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呢?

  首先,培养思考的习惯。有思考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很多人容易受外界情况变化而影响自己心情,天气好就心情好事事都好,天气不好就心情不好事事不好,这就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也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有思考的人则表现出理性和冷静。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习惯呢?作者举了牛顿的例子。苹果如果掉在我们头上,我们只会习以为常,心态不好的骂一句,心态好的吃之大吉;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定律。如果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对任何情况都能够加以考虑,就会发现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也不是事情会一直如此,这样就会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掌握整体观点。这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更加圆融。年轻人都喜欢有棱有角,不喜欢圆融,我自己也是。有棱有角的个性适合辩论,也适合钻牛角尖;容易彰显与众不同,也容易闭门造车,听不进别人的合理建议。还好的是,圆融和棱角并不完全对立,个性和听从别人建议也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有些人崇拜偶像,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反映出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是盲目崇拜。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


篇9:痛苦哲学

  人活着还是痛苦的好。

  痛苦比快乐更普遍的充斥着人生,痛苦比快乐更能体现人生。快乐是短暂的,甚至是虚构的,而痛苦则更为现实和持久地存在着。痛苦更能使人感悟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诞生,就意味着痛苦的伴生。小时候痛苦着要长大,长大了痛苦是要成熟,成熟后又痛苦着年轻的拼搏无惧,而老年人则痛苦着倾向于童年,常做出儿童的举动。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小欲望产生小痛苦,大欲望产生大痛苦,欲望不止则痛苦不止。而人是有欲望的动物,没有欲望则人不成其为人。所以人是充满痛苦的,没有痛苦的人也就不成其为人。少小离家是痛苦,情场失意是痛苦,功名无望是痛苦,买卖不利是痛苦,知已难遇是痛苦,老来丧子更痛苦。“问君能有几多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宫絮,梅子黄时雨。就连珍珠也是痛苦围绕沙粒建造的殿宇。往者尚未谏,来者还要追。彼情可待成追忆,直到今日仍惘然……最终无论是谁,他都不得不承认,人生的所有存在都是痛苦。

  那么快乐呢?钱钟书先生的比喻是:快乐在人生里好比是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是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快乐只不过是人生的诱饵而已,它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生的主角。我们常说的“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的不能实现,而且荒谬的不能成立。快乐的绝不会永恒。说永远快乐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一样自相矛盾。要永久就向痛苦里去找吧。

  但是人生虽然充满痛苦,却并不悲观。正是因为有了这受之不尽的痛苦,人的精神才最大范围的得以解放。痛苦磨练人的意志,痛苦解放人的心灵,痛苦激发人的生机,痛苦增强人的生命力。而人正是在痛苦以及征服痛苦的战斗中,才最高限度的享受了生命。

  人的生命力取决于人所承受的痛苦的份量。生命力强盛的人正是在大痛苦来袭时显得格外的振作和欢快。英雄气概就是敢于面对最高痛苦和最高希望。热爱生命的人会比别人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生命之欢歌。因此尼采说:与痛苦对抗是最有趣的事情。  人活一世,谁也不愿白走一遭。因此基于休悟生命之意义,实现生命之价值,人活着是痛苦好!

篇10:电梯哲学

  没有总在高位的人,也没有只上不下的电梯。所以,哪怕你职位再高,做人也应该保持低调,不要总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人就是应该能上能下,尽量把心态放得平稳一些。

  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关键是你遇到困境的时候能不能处变不惊;电梯难免会出现故障,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沉着地求助,冷静地等待救援。

  人生在乎的永远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人生是无趣也毫无意义的;电梯在意的永远是重量,一旦超重,它就宁愿选择熄火罢工。

  做人要厚道,这样别人都会对你报之以好感;电梯一定要厚实,这样人才会感到有安全感。

  人的信念:没有爬不上去的高山;电梯格言:没有上不去的高楼。

  做人难免会说假话,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区分;电梯绝对不会说假话,超出了承载的重量,它一定会立马“指出”,让你整改。

  做人总是会想方设法地拉关系,找方便,开后门。电梯绝对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无论你官多大,也无论你多有钱,电梯都会刚正不阿地秉公办事,该上的人准会让你上,该下的人准会让你下。

  如果人能够像按时维护电梯一样维护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有很多人是狭隘的,他们的眼里根本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电梯的胸怀是宽广的,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也无论你是高官,还是普通平民百姓,它都会十分愉快地接纳你。

  飞机有头等舱、经济舱,动车有软卧、硬卧和硬座,人为地划出了等级;电梯一视同仁,没有卧铺,也没有软座,全部都是站着,绝对公平。

  做人就应该坦诚一些,就像电梯一样,总是直来直去,绝不拐弯抹角。

  做老板的都希望自己手下的员工有着超强的领悟能力和执行能力,就像电梯一样,你按下六楼的按键,它绝对不会带你去七楼,真正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


篇11:驴的哲学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温馨提示: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篇12:老鹰哲学

  南太平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司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战争中的“诱敌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正也是一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了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几十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

  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篇13:“傻瓜”哲学

  纽约琼斯服装公司总裁西德尼·金摩的第一份工作是货运管理员,当时才17岁,工资则为周薪75美元。从货运管理员干到机器修理员,再到董事们的清洁工,20年后,西德尼·金摩成为琼斯服装公司的总裁,年薪几千万美金。

  琼斯服装公司的前任总裁是迈克尔·泰勒,与他合股的董事有数十位之多,为何接替总裁位置的不是那些董事们,而是一位不起眼的清洁工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西德尼·金摩是一个极其憨厚的人,用琼斯服装公司员工们的话说,他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傻瓜”。关于西德尼·金摩所做的傻事,就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虽然西德尼·金摩的职务是货运管理员,但全公司的人都可以吩咐他做事。一位车工如果觉得累了,便请西德尼·金摩去为自己顶上十几分钟的工;一位经理如果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也可以让西德尼·金摩帮忙接几个电话,写一份文件。

  有一次,一位经理和数名员工同时喊了西德尼·金摩的名字,西德尼·金摩因为同时要应付那么多人而在车间与写字楼之间摔了好几跤,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那一幕刚好被一位路过的董事看到,便将西德尼·金摩要了去,他需要西德尼·金摩去为董事们的办公室打扫卫生。谁都不愿意给董事们打扫办公室,董事们的眼睛太挑剔了!只有西德尼·金摩这样的傻瓜才愿意干。从此,西德尼·金摩便落下了“十分可爱的傻瓜”的名号。

  可是,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给了西德尼·金摩一个登上总裁宝座的机会。198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琼斯服装公司的总裁迈克尔·泰勒在连续几次投资失利后,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引发心脏病猝然去世。迈克尔·泰勒的妻子早已去世,而且他们没有后代,所以近百亿美元的资产无人继承。美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总裁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言的话,可以经选举在公司里产生新的总裁。本来,新总裁首先应该在董事们中间产生的,可是经过近半个月的讨论,董事们也没确定一个合适的人选。董事们平日里总是你争我夺,积怨很深,谁当选都无法得到全体通过。最后,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让清洁工西德尼·金摩来当这个总裁。没想到这个提议竟然得到了董事们的一致通过。

  人生中,很多人都瞧不起那些憨厚朴实甚至有点傻的人,一旦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须交给另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宁愿交给“傻瓜”,也不会交给聪明人。所以,人傻一点,并不总是坏事。  

篇14:冰上哲学

  课堂上,教授问:“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呀?”学生回答:一是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二是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教授根据学员们的回答,做出总结: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让人生之路走得更稳健、更顺畅。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冰面上滑行,能加快行进的速度,却也容易摔倒。有时候,阻力可以变成动力,让一个人走得更稳、更好!所以,我们要感谢挫折和失败,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篇15:生活“哲学”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优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感悟: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感悟: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头。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篇16:乡村哲学

  1

  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生吃掉。

  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

  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包括,那些坏掉了的良心。

  2

  浮躁的时候,就回一趟乡下。

  看一看低低的屋檐,听一听矮矮的乡语,踩一踩自己的影子,摸一摸镰刀、犁以及牛车,追着一只蚂蚁奔走,为一条虫子指路,躺在地垄上看看云,坐在院落里数数星星。

  乡村没有别的。风敲叶响,云动鸟惊,一声驴叫,几句狗吠。蝉不叫了,就躲在阴凉里。鱼热了,就在水面冒个泡泡。你可以拔下一棵毛毛草,伸到耳朵眼里,痒痒一下。也可以扔几颗石子,打几个漂亮的水漂。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在风里发一会儿呆。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得失权衡,没有欲望纠缠,乡村低低的,没有扰心动魄的东西。

  乡村真的什么也没有,乡村只有地气。

  3

  回到乡下,动不动就会有人喊你一嗓子。

  是喊你的小名。而且,还高声大气的,仿佛不是喊向你,而是向山喊了一嗓子,向水喊了一嗓子。你一回头,山上是你的名字,水里是你的名字,到处都是你的名字。

  这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有人情味,有尘世香。

  城里人不会这么温暖地喊你。他们把每一个名字都扔在陌生的地方。然后,彼此无言,冷漠走过。

  4

  有一个本家的老奶奶,90多了,耳不聋眼不花。她所关心的,是天下不下雨,粮食够不够吃,鸡下不下蛋。老人家没听说过王菲,也没听过任何时尚的东西。但她爱唱。你若爱听,可以为你唱整本整本的山西梆子。

  还有一个邻居,年轻的时候下煤窑砸断了一条腿,在村小学看门司钟。久在村学,耳濡目染,也有了“学问”。哪个老师临时有事,他就顶上去,给孩子们上课。

  跟他同龄的,以及比他小的,都在城里打工,也有混得人模人样的。但他从来不打听,也从不艳羡。他只和孩子们混得最熟。若是听说谁家的孩子最后出息了,他总会喝点酒,说,这孩子,我教过,是挺好的。然后,满面红光。

  他们远离尘世喧嚣,只关心离自己最近的东西。他们活得很平静,也很快乐。

  5

  有一个人跋山涉水,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

  他来赎罪。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就因为他,一个干部,被关了牛棚,又差一点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夜里总是睡不好,噩梦连连。他必须赎罪,否则,他活不下去。

  当年的干部,回到了乡下,现在已经成了老头。看到他,先是一惊。然后,平静地为他煮茶,然后,谈现在,谈过往,就是不谈那些曾经痛苦的事情。

  临走,他握住老人的手,眼里满是泪水。说,谢谢你,你不记仇。

  老人笑笑说,我不记仇,不是你不可恨,也不是过往没给过我痛苦,只是,我不想让仇恨累死我。


篇17:0.8哲学

  “0。8哲学”是开始悄悄流行的新词汇。

  “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

  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机会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永远处于神经线被绷至极限的高度紧张状态,不给自己喘息的空间,不给自己转圈的余地,那么,一旦不能成功,则无可选择必须成仁。承受的是成功的希望与失败的现实间巨大的落空。代价惨烈。即使成功了,付出的成本也许是生理或心理健康永久受损。那么多人处亚健康状态,早该促使现代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了。

  “0。8”不是不进取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点空莘,像水墨画的留白。吃饭八分饱,让胃部吸收理更好;做事出十分力气,推迟八分期望;爱一个人,留两分自由呼吸的空间给对方,而不是困空在两个人的狭小空间,把对方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当作生活元素来消耗。

  这儿,用“0。8哲学”跟大家共勉,凡事留一点力,我们才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


篇18:手指哲学

  闲时审视自己的手指,发现手指也是一个小社会,且高低贵贱界限分明,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性情。

  拇指是王者,虽模样笨拙,站的位置又最低,但因其随和中庸,和任何一个手指都合得来,所以自然受到拥戴。王者毕竟有王者的威严,虽和每个手指都保持亲密关系,却从不和别的手指站在一列,独处一隅,保持几分神秘。当然王者的身价也尊贵,同样是手指,倘若受了伤害,伤害拇指的伤残级别就要高一级,如同王侯的葬礼要隆重于士大夫一样。

  食指是谋士良臣,在四个手指中和拇指交往最多,关系最近,大凡是精细活计,都由食指同拇指搞定,只有粗活重活才动用其他手指。食指聪明智慧,但有重大决策,皆由食指开动脑筋指明方向,等大功告成,方由拇指郑重按下指印;若遇违法乱纪之事,往往由食指出面指手画脚,等风平浪静再由拇指出面表示嘉奖。

  中指是文人高士,长身玉立,孤高自傲,除了与笔墨丝竹打交道时显得风流倜傥,平日郁郁寡欢,像个失意的诗人。但中指代表了一双手的美感和精神,唯有完美的中指才能成就一双纤纤玉手。中指最长,因此碰壁时就受伤最重,如同历代的文人一样。

  无名指是一个世俗者,它不像中指那样要求名分,却非常注重实惠。无名指是爱和财富的象征,由它来戴上戒指见证一个人的婚姻和荣誉。连名字都没有的无名指,像一个披金戴银的贵夫人,慵懒地享受着一生。

  小拇指是女人,娇小,矫情,虚荣,喧闹,时不时跷成兰花状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小拇指虽派不上大用场,但却能干一些诸如挖鼻孔掏耳朵的体贴活儿,因而备受宠爱;倘若男人只能留一个长指甲或女人只能留一个红指甲,便必定是小拇指。但是,如同女人在男权社会里没有地位一样,遇到生死关头,首先作为牺牲的便是女人。古语云: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十指,这一指,定是小拇指无疑。

  五个手指中,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互不合作,颇像中国人善于搞内讧。但遇到外敌入侵时,五个指头便会紧紧握成拳头,毕竟,五个手指还是长在一个手上。


篇19:哲学的名言

1. 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泰勒斯 

2.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黑格尔 我正在说谎。 ——罗素

3. 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 ——萨特

4.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叔本华

5.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维特根斯坦

6. 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弗兰茨.卡夫卡

7. 我手中的灯笼 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 ——泰戈尔

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0.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11.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13.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14.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15.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16.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17.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托马斯.阿奎那

18.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

19.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

20.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

2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22. 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23. 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柏拉图

24. 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篇20:给糖哲学

  自从多年前成立,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赢余竟大幅滑落。这决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的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让多年来以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  
  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帐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象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那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尾牙的鸡头,只怕一桌一只都不够。”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 “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