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穷则独善其身议论文800字7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4:24:17
篇1:达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设想:你独自行走在一个没有其他任何行人车辆、完全没必要担心出交通事故的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你是停下来等红灯熄灭,还是观察情况后继续前行?

  在许多发达国家,公民有等红灯的习惯,即使四周空荡荡的,红灯一亮,老百姓都老老实实地等着。或许按照我们中国人的常规思维,这老外确实呆板傻气,对某些人为的规章制度不知灵活地变通。在自己认为合情合理或四周无人的情况下可以违反规定,这似乎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于是红绿灯常常成为街头的一道华而不实的装饰。

  追溯历史的源头,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有丝路花雨、四大发明、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文明的倩影曾与我们的祖先如影随形,“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曾是世界授予华夏民族的头衔。

  但是,当我们踏着经济腾飞的步伐,尽情享受物质文明带给我们的便利繁华的今天,您可曾留意过国外的公共标语?大部分标语用英文书写,但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便后请立即冲水”等文明告示却用中文书写。许许多多的老外对我们中国人的评价是“脏乱吵不守规则”。面对国人习俗在国际的恶劣影响,我们还能自我陶醉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我们不是太阳,不可能将整个社会照耀,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用微光将自身点亮。我们可以努力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严守个人的道德底线,为转变种种不良行为作出点滴贡献。我们的祖先讲究自我修身,提倡“慎独”,意思是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要时时处处谨慎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能因为无人知晓就放松自我要求,做出有违道义的事情。例如不能因路上无人就随地吐痰丢垃圾闯红灯。

篇2:穷则独善其身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不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乎是中华行事风格的总体概括。前者浪漫隐逸,是道家的内化,后者坚毅仁德,是儒家的外现。儒中有道,外儒内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历久弥新,回荡在中华文化有力的脉搏中。


儒道互补,多少文人骚客达到了崇高。七月赤壁,清风徐来,心怀鸿鹄志的才子苏轼被一贬再贬。他纵观万象,大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吟歌飘荡,才能在这生不逢时的一世最后安详感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寒秋长沙,湘江北去,遥想当年一挫再挫的革命历程,面对层林尽染肃杀凄美的故地,毛泽东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物我合一、胸有大志,才在之后的磨难中一次次使星星之火,燎遍神州。庚子天灾,人心惶惶,全国民众处于茫然时,全真信徒梁兴扬不学他人一味祈福呼喊,第一时间在终南山下筹备、分配物资,不分昼夜奉献自己’,用以往宣传道教文化的视频收入和个人积蓄捐款十五万。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时运不济,道家辩证思想是灵魂的归宿;若有需要,儒家担当风范是行为的指南。


儒道互补,失去了任何一面,另一方就像荷花没了绿叶掩映。魏晋玄学,嵇康一味清高却只有一曲《广陵散》为他送行;楚汉之争,项羽愤慨不堪只选择了刎颈自杀。儒家是治世的学问,可是不完备自己便教化他人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道家是避世的心态,但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自私又不现实。儒阳道阴,外圆内方,答案在两千多年中的诸多风雨后已然呈现,沉淀在华夏亘古的记忆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炎黄子孙,应理解其中儒道结合的微妙意味:洁身自好,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若有时机,为国为民,兼济苍生,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立志于学,不辜负这千年的文化沉淀;修身养性,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变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这或许是在二十世纪对儒道结合的最鲜活诠释与实践。


静,如处子,内心宁静不容外界纷争玷污;动,如脱兔,意志坚定不被困难阻碍退却。它灵活而沉稳,随中国人的呼吸起起伏伏,它在悲伤时抚慰你,在得志时警示你,在壮志未酬、迷茫四顾时引你向前。


美哉!儒道互补,中华文明!


篇3:穷则独善其身

  古语有云:用行舍藏。亦即是在受人垂青之时,当仁不让,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在疾痛惨怛之时,韬光养晦,悠然寄情于天地之间。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真正能够宠辱不惊的又有几个人呢?我已经依稀看见苏轼黯然神伤的背影。

  苏轼之才,高于八斗,富过五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仅样样精通,而且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悠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于今日,则苏轼大概就是中国音协会长,画协会长,围棋九段,作家协会会长,文联主席……然而这样稀世之才,却被腐朽的封建王朝左迁,左迁,再左迁。

  于是就有了“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语,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露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闲,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于是就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只是谁又会去注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呢?

  苏子的可爱与哀伤尽然跃于纸上,令我心痛,令我扼腕。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轻轻走进苏子的世界,告诉他,别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不识英才而郁结,寄情于山水,纵情于傲物而无所待。用时则行,舍时则藏,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我的话苏子不曾听到,然而苏轼就已明白地纵情于山水之间了。他像每一个古人一样,尊崇而艳羡陶潜。然而我却因此而为他感到更多的悲伤。因为我知道。

  因为我知道,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徘徊。苏子想到了出世,就会增加犹豫与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渊明,我从来都质疑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来都质疑于他的“欲辩已忘言”,我总想在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面,加上一句,你会不为六斗米折腰吗?六斗不够,八斗呢?这总是有种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钟爱的苏子啊!你怎能以此为效呢?

  果然当苏子自以为毫无外物可阻,悠然无所累之时,山中的寺僧说了一句“放屁!”苏子愤而上山寻僧,却只寻来一句“八风吹不动,一屁已来之”。我现在还能想像苏子当时的面红耳赤。

  所以我说,对苏子说,对柳咏,李白,辛弃疾等一并说,学习庄子吧。乘天地之正,以御六气之辩,物物而不物以物。请你们不要再痛苦,不要再悲伤,用行舍藏,摒弃那句“达则兼济天下”而引起的无限忧愁,安安心心地“穷时独善其身”,为千万中华儿女留下不朽的篇章吧。


篇4:穷则独善其身

  古语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确,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时,我们应该心系天下,兼济天下,但困苦不得志时,我们就可以独善其身,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顾了吗?古人的话有其时代局限性,就现代,并非完全为真理。佛曾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不论是与我, 朝夕相处的亲人,亦或是远隔天边、或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是与我们有缘之人。我们就算“穷”,也要做一个穷得只剩下系天下之心的穷人,做一个不悔于今生,无愧于前世的人。

  观读《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尚算不得时代的勇士,他还缺少一种穷则兼济天下的大爱之心。他说他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面对官场的恶秽污浊,他无奈,他选择躲避。若他心系天下苍生,拥有一颗大爱之心,便不会去寻找那只可他一人拥有的田园之乐了。

  品阅《爱莲说》,周敦颐其实也有瑕疵,他也缺少穷也得兼济天下的宽广之心。他表示他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为何不把这一份坚贞与清正普及于天下呢?为何不竭尽全力去净化淤泥呢?

  杜甫,即便是在“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人生暮年,也不忘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丽歌谣;诸葛亮,就算“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其一生,他始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忠实于蜀国;范仲淹,纵使在庆历新政无力挽救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下,依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苍生。

  这三位,正如鲁迅口中的“真的猛士”,是中国的脊梁。

  还记得汶川地震后的捐款情节吗?一位年过七旬的拾荒老人,含泪将自己多月的积蓄投入捐款箱。在物欲横飞的时代,他却拥有着一颗心系天下的热心,这正是我们应学习的中国脊梁。

  还有退休干部杨善训,四十年如一日地为苍生默默耕种着常青的山林;还有拾荒老人郭明义,他几十年来无论风雨,坚持为希望小学捐款,资助了一批批贫困学生。他们的贡献尽管不是最大,却大过任何的施舍,他们所贡献的是一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达,则兼济天下,穷,也得兼济天下。让我们用一颗紧系天下苍生的心,去点亮黑夜的明星,驱散沉重的黑暗。

篇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这样说。作为新一代弄潮儿的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注重自我的发展,独善其身;也应以己之才担当大义,中流击水,兼济天下。实现人格理想和伦理责任的融合,是时代对我辈的呼唤与要求。

锤炼自身的修养,推动个体的发展,是兼济天下的必由之路。正如熊培云所说,“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解构,没有建构。”每一个发展自我的你,都是社会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周国平“让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思考自我和存在的奥秘;抑或是蒋勋用“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凝塑成一种雕塑般的美”,都体现了他们与自我发展的交锋与博弈。正是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构建了社会的有序安定。

而兼济天下更应该是我们发展自我的最终目标。倘若人人皆为在天下苦难面前卷而怀之,闭目养神的隐君子,是鲁迅笔下“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无闻”的扁平看客,又何来碧波荡漾,水晏河清的时代让我们得以安稳发展?正如孔庆东多说,“学者应当具备人文情怀,把人间情怀压在纸脊,方为第一流的学术。”在遭遇黑色政治旋风席卷却甘愿肝胆相照,抛颅洒血,不放过一个“吃人的魑魅魍魉”的五四先贤身上;在以笔为椽,著《1984》剖开社会极权的阴暗面的乔治·奥威尔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担当与“修之于天下”的人类情怀熠熠闪光,那是对“对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的关怀,那是叩经问史,朝山谒水,以发展之我兼济天下的担当。

然而,如今却有部分人只为自我的发展不择手段,却毫无兼济天下的伦理责任意识,最终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毫不羞愧。我仿佛听到鲁迅在风雨如晦中呐喊“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约翰·多恩疾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又仿佛看到熊培云感慨“真正的慈悲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是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注重自我的发展的确无可厚非,当若个体被过分放大,我们终将会如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横态木偶”般,毫无敬畏,毫无热忱,毫无神圣与崇高,以致失去了大先生笔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热血与责任感。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既要有独善其身的清醒修为,更应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傲骨铮铮,牢记责任。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篇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不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乎是中华行事风格的总体概括。前者浪漫隐逸,是道家的内化,后者坚毅仁德,是儒家的外现。儒中有道,外儒内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历久弥新,回荡在中华文化有力的脉搏中。

儒道互补,多少文人骚客达到了崇高。七月赤壁,清风徐来,心怀鸿鹄志的才子苏轼被一贬再贬。他纵观万象,大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吟歌飘荡,才能在这生不逢时的一世最后安详感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寒秋长沙,湘江北去,遥想当年一挫再挫的革命历程,面对层林尽染肃杀凄美的故地,毛泽东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物我合一、胸有大志,才在之后的磨难中一次次使星星之火,燎遍神州。庚子天灾,人心惶惶,全国民众处于茫然时,全真信徒梁兴扬不学他人一味祈福呼喊,第一时间在终南山下筹备、分配物资,不分昼夜奉献自己’,用以往宣传道教文化的视频收入和个人积蓄捐款十五万。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时运不济,道家辩证思想是灵魂的归宿;若有需要,儒家担当风范是行为的指南。

儒道互补,失去了任何一面,另一方就像荷花没了绿叶掩映。魏晋玄学,嵇康一味清高却只有一曲《广陵散》为他送行;楚汉之争,项羽愤慨不堪只选择了刎颈自杀。儒家是治世的学问,可是不完备自己便教化他人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道家是避世的心态,但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自私又不现实。儒阳道阴,外圆内方,答案在两千多年中的诸多风雨后已然呈现,沉淀在华夏亘古的记忆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炎黄子孙,应理解其中儒道结合的微妙意味:洁身自好,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若有时机,为国为民,兼济苍生,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立志于学,不辜负这千年的文化沉淀;修身养性,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变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这或许是在二十世纪对儒道结合的最鲜活诠释与实践。

静,如处子,内心宁静不容外界纷争玷污;动,如脱兔,意志坚定不被困难阻碍退却。它灵活而沉稳,随中国人的呼吸起起伏伏,它在悲伤时抚慰你,在得志时警示你,在壮志未酬、迷茫四顾时引你向前。

美哉!儒道互补,中华文明!

篇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往事越千年,斯人虽已逝,其言独留存。那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士子为之穷尽一生的理想与追求。是的,我们崇尚英雄,我们渴望站在风口浪尖大展抱负,兼济天下。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卧龙的经天纬地之才,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可统率千军万马。梦想一天天在生活的坎坷中磨掉了色彩,淡褪了光华,于是到最后,平凡成了大多数人的归宿。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毕竟,高处不胜寒哪!在如今这个浮躁冒进的年代里,不谈兼济天下,能独善其身已属难得;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若人人独善其身,这天下就无须谁来兼济。

兼济天下的沸腾理想是从独善其身开始升温的。

对于慷慨赠予我们一切的自然,我们怎能不心存感激?我们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预订过阳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纳过税吗?我们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如果花香要付钱,如果年年换新的草原和地毯等价,奥纳西斯的遗产够付吗?

爱护自然,不需要在所有人面前伪装热情;不需要哪一个人保护好世界上所有角落使之不受污染。自然需要的,只是每个人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爱护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政府大力倡导的提高公民素质,建设文明城市,实际上也就是呼吁每一个“我”独善其身,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影响到周围的人,那么兼济天下便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终将水到渠成。

对于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对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独善其身,就是坚定自己的道德准则,无愧于心,用一种内心饱满鲜活的力量支撑自己挺立于天地之间。

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所说:“我们通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些平凡的小事。”她本人就对此践行了一生。她的独善其身,是灵魂燃烧后的舍利,如火熄而炭犹暖,花谢而风仍香。

独善其身是一种本分,正是这种本分,让我们在天地和五谷面前谦逊起来,在草木和儿童面前善良起来,在歌声和微笑面前虔诚起来。独善其身,对内,是支撑起人格硬度的骨骼;对外,则是社会人文架构。给独善其身一个支点,它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独善其身—先人跨越时空的叮咛,成了我们可以输出的价值观,让我们用阳光般灿烂的心灵去经营属于我们的一方小天地,你终究会发现,从那小天地里升华出的美丽,将是我们不朽的传奇。

独善其身,这样的人不致溃败,因为他们的心底回响着土地的脉搏和河流的呼吸。朴素者生生不息,虽然他们与我们所见过的人一样平凡无奇。

独善其身,心底澄明,上路时不再迟疑。

如此,生活就在这独善其身的过程中展开并获得了自由。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