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主题的征文4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6:11:52
篇1:粮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课题

粮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课题,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今天能说的只是作为一个人对粮食应该有的态度,必须端正的态度。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粮食养了我18年,把我养大了也养成熟了,开始懂得拥有粮食并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那是一分弥足珍贵的幸福。学习爱惜粮食不是一条规定,而是应该树立的信仰,对粮食的信仰。

还是幼儿园时候的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启蒙了我对粮食的爱惜观念。那时候幼儿园有个放兔子小菜园,教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被赶到那园子里折腾了一个上午,记得的只是背顶红日面朝黄土的一片混沌,一身的嫩皮肤惹一身的红痱子,哭睡到半夜还狠命地抓。

十几年后去学农,仍然是惹了一脖子的痱子。有了这些种地的痛苦经历,加上小时父亲唬我不把饭吃干净,剩下的饭粒就会长到脸上变个“豆皮脸”,我自小就是个珍惜粮食的人。(长到18岁我可以发誓我没有亏待过任何粮食,所以我有资格写这篇文章。)家中有剩菜盖着明天吃,我一直以为是必循的规律,饭锅饭碗是一定不会有一粒剩饭的,那是家规。这种在我脑中形成的吃饭定式在我六年级到饭堂搭食的时候被打破,我新鲜地发现原来饭是可以大碗地倒的,学校甚至还准备了很大的铁桶给学生倒饭。

当我嘴里还含着一个不舍得吞的牛肉丸从饭堂走出来,却看见一群老师和学生簇拥着铁桶倒饭,白浪一样的米饭很多的牛肉丸,甚至还有连壳也没有剥的煮鸡蛋,我看见那只鸡蛋掉进桶里的一瞬间想到的竟是:如果那只母鸡知道了一定会哭的。我也甚至有些为那只母鸡眼红了。

在那所很多有钱人子弟的小学里,我有时候会想,倒饭是一种有钱人的象征,是需要资格的,什么时候我也尝试当富人的感觉。只是每次看见那盒喜欢的饭菜联想起那只母鸡,我也没有一次提得起当富人的狠心。 出来吃了5、6年的大锅饭,就算心疼别人倒饭也不能守在饭堂门口天天宣传吧!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班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中午吃完饭我来了兴致总会绕课室走一圈叫:一定不可以吃剩D饭送家。(广州方言)大家玩味着像动画片《隐者乱太郎》里的饭堂靓姑,从此我又多了一个花名,但他们似乎还不明白我是真心希望他们不要倒饭的。

再缩小范围吧,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一个天天一起吃饭的女孩,说是饭太多,每天必倒饭,于是每顿我都帮她分一半饭吃,她还是倒。一次我帮她打饭,只买了菜没买饭,然后从我的碗里分几勺饭给她,差不多就是她平时倒掉的分量,结果那天中午她还是照平时分量倒了饭。原来无论多少她是一定要倒的,现在的女孩子怕胖,所以每天倒掉一定的饭告诉自己我吃的并不多,籍此来寻找心理安慰。人家的心里有自己的算盘,我凭什么管人家的饭呢?

在这个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的进步国度,粮食的价钱在他们的账单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目,更不会有谁去可怜那只哭泣的母鸡,那个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我真的找不到什么和他们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理由要求别人爱护粮食,即使说中国还有很多人吃不饱,但闹粮荒的时候挨饿的也绝对不会是她们。 如果说懂得爱惜粮食的人和奢侈浪费的人有区别,有的也只是一种观念,就像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可自弃一样根深蒂固的观念,是父母教的,是家里养的,叫做教养。

爱惜粮食是一种美德,把它提升到教养的范围也一点不过分。我们的父母都是伴着新中国出生成长的人,是那种“该长身体的时候碰上3年自然灾害,该念书的时候遇上文革,该创事业的年纪撞上了下岗。”的人群,懂得捧稳一碗饭需经历的坎坷,如果在下一代这段历史就被轻易遗忘了,那么要不就是父母没有教育好,要不就是儿女没有自己培养好。这种生活上的观念只有在长辈长期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才能形成的,课本里这东西是学不到的。

我不敢说浪费的人就一定没有教养,但我敢肯定爱惜粮食的人肯定是个有教养的人,至少也是一个做事有原则的人,能在这浪费成风的环境里守着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即使不被人发现,即使会被人冷嘲也安然自适;面对有多的食物,想到的不仅是它花了几角钱,而是它背后的那只母鸡和那个农民,为的不是那个价钱而是那份劳动。

篇2:浅谈民生的底线

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毒大米……这些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楼脆脆,楼跪跪,楼滚滚,楼歪歪,这些豆腐渣工程的“昵称”掩盖不住其背后的惊心。

凤姐,芙蓉姐,拜金女,富二代,网络时代的红人们,究竟是因何而大红大紫?

站在2011年的开端回望过去的几年,在一声掩面长叹后,我们赫然发现,对于他们来说,行动似乎早已没有了原则,丢失了底线。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与荣耀。

我们的民生如何保证?我们的社会应何去何从?这需要我们心中有着底线,社会有着底线。

底线是什么?底线是一个人行动的最低限度,也是行动的最高准则,任何行为都只在与准则不冲突情况下进行。但是如果一个人行动没有了底线,或是其底线低到可怜,低到仅仅是保证自己本身的生命不受侵犯,那便出现了上面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果连底线都没有了,我们又从何谈起民生,谈起心愿?

对于每个人来说,底线都会不一样。

陶渊明官场不顺,那污浊的空气使他窒息,侵犯了他的底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官场。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回到了自然地怀抱中,开始了“种豆南山下”的经历。魏征是心直口快的人,他肯定知道自己的进谏早已触怒了皇帝那可威严的心,但他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肯退却,为了国家,为了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必须说出自己所想。也正因此,他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谏臣。孙中山,革命的导师,他的底线是什么呢?或许是他一直所坚持的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由此他可以放弃个人安危,为了民主事业而摇旗呐喊,为了革命事业而四处奔波。

而反观那些放弃自身底线,甚至于卖国求荣的人,他们有原则么?

周幽王,或许他的底线便是美人的一笑?为此,他可以让各个诸侯兴师动众前来护驾,当他做这一切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抗日时的汉奸们,他们或许走上这条不归路也是被逼的,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妻儿子女,就这一点来看,我们无法评论他们的价值取向,但是与千千万万死在战争前线的爱国军人相比,他们的底线无疑是低得多了。

患病有所医,是一个人生命的底线;居者有其所,是一个人生存的底线;教育有保障,是一个人发展的底线;生活更有尊严,是一个作为“人”的底线;财富合理分配,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现在的社会,道德地线往往是常被热议的一个词儿。而唯有人们缺失什么的时候,什么才会被经常提起。看看层出不穷的“碰瓷儿”时间,想象媒体上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便可知道我们现在为什么早呼唤道德底线的回归。

幸好,我们还有法律。法律虽是一条很低的底线,但却是最坚固的一条,任何人胆敢越过,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毒奶粉事件的涉案人员得到了应有的结果;大发国难财的投机商人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底线,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全体成员的道德底线提高,才可以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才可以使我们的民生更有保障!

篇3:民生的名言

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2、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5、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6、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7、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8、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9、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0、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11、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 

12、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1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1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15、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1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17、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18、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19、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2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21、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洪应明 

22、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2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 

24、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牛刀 

25、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 

26、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篇4:关于民生的古代名言

1、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 

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4、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6、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7、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8、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10、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1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 

12、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1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 

15、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王安石 

1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17、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8、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19、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 

20、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2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2、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 

2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