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500字作文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46:25
篇1:劳动模范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白芳礼出生于1913年5月13日。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13岁时,白芳礼离开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他成为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虽然不识字,他却很喜欢知识,尤其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7年,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

老人一般都是在天津火车站迎送过往的旅客,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困难的人身上。他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红旗,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今年5月,白芳礼老人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于7月初出院回家休养。9月,老人病情再度恶化,高烧的同时神志不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在经历了20多天的深度昏迷后,23日早晨,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我由感动而变为羞愧。我对白芳礼老人了解越多,我的羞愧感越是强烈。我念的书比他多,体魄比他强健,生活比他宽裕,人生道路比他平坦,但是这位从来没有读过书、一辈子靠蹬三轮车谋生的老人,却使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庸俗与卑微。我也知道身边有很多觅食维艰的穷人,这些穷人的孩子由于学费高昂而不得不踯躅于校门之外,我除了写数行闲文、发几句牢骚,几乎未曾想过,还能为这些穷人做些什么。我会为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穿捡来的衣服鞋袜吗?我会为他们吃冷馒头加咸菜吗?我会为他们睡大街住塑料棚吗?我会为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奔劳不息吗?不,不会。我只会站在旁边,振臂一呼:“看哪,这里有很多穷人,你们快来帮帮他们吧!”然后悄然离去,置身事外。

我也为某些官员羞愧。他们出入豪华餐厅、高级宾馆,锦衣玉食,花天酒地,挥人民之金如粪土,撒人民之银若等闲,当此之时可曾为穷人动过一丝一毫的恻隐之心?

我为某些沐浴着“富民政策”的雨露而大发其财、盆满钵满的富商巨贾们羞愧。即便他们的财富是凭着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合法挣来,而不是走歪门邪道甚至是靠欺凌穷人损害穷人利益攫取而来的,我也要问一问:你们住钻石级豪宅,开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吃满汉全席,喝法国人头马苏格兰威士忌,穿华伦天奴路易威登,打高尔夫球,养拉布拉多猎犬……在夜深人静之时,可曾偶尔想过,那些穷得无法上学的孩子,应否过上稍稍体面的生活?

我真的觉得白芳礼老人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心灵与景象,也可以照见我们许多人的鄙俗。衷心祝愿白芳礼老人在邈远的天堂享福,无须再起早贪黑蹬三轮车,无须再啃冷馒头喝凉水。他是该好好歇一歇了。

篇2:劳动模范—雷锋

雷锋,一个在人们心中一直呼唤的名字。他是社会主义时期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楷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0年他入小学读书,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6年小学毕业,担任乡人民政通信员。后调入中国共产党望城县委员会当公务员,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此后相继在望城县沩水工程指挥部、团山湖农场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篇3:劳动模范事迹

**,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民进成员。现任**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济师。

该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先进,道德高尚,作风务实。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企业发展精打细算,忘我奉献。通过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人才技术平台,优化内部创新机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实现了“专家、技术、企业一体化”的研发创新模式,为企业节约资金1.6亿元。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该同志带领技术团队,不畏艰难、考察项目、引进资金,深入开展了铁矿、金矿、房地产、宾馆酒店和商贸行业等转型工作,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动能进一步迸发。企业总资产从创业初的5000万元跃升至目前的35亿元,企业近三年平均年产值达11亿元,连续五年无安全事故,年上缴税费2.2亿元,安排就业3500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同志先后荣获“**市安全生产标兵”、“**省青年贡献奖”、“**省青年管理创新带头人”、“广西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年4月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4:劳动模范事迹




张绍勇于2007年进入混凝土公司,他首先驾驶的是自编号25号搅拌运输车。25号车是自2000年混凝土公司成立开始就为公司服役的老车。使用了近7年的25号车,车辆老化,设备隐患较大,车辆清洁差。到岗接到25号车后,张绍勇坚持每天早到一点、多检查一下、多清洁一下,减少设备隐患,提升设备清洁靓丽度。对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张绍勇勤查细看,防患未然。常年的驾驶生涯,让张绍勇积累了许多保养车辆的好经验,他养成了每次出车返回搅拌机楼装载混凝土就绕车辆转一圈的习惯,仔细检查车辆,看车是否漏油、滴水,轮胎胎压是否正常,听罐体运转是否有异响,摸轮毂等部位温度是否正常……25号老车在张绍勇的精心调理下焕发了新的活力。调整到43号、86号、103号车时,他总能提升所驾车辆的车况与运载效率,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单方油耗、单方综合运输成本总能在同比环比中排在第一。

  “车子是公司的脸面,也是我自己的脸面,整洁的仪表是必须的。”“罐车是我们工作的工具,就像战士的枪,不爱惜保养好,临时出故障,影响工作效率不说,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爱车、护车、懂车,是我们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张绍勇说。

  娴熟的技能、对设备的爱护,让他所操作的设备每季度都被评为公司的红旗设备,年年被评为公司的标兵设备。“爱车模范”更是同事们送给张绍勇的“雅号”。


篇5:劳动模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都有自己行内的名人。对于我来说,有成就的人并非名人,对人民、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算名人,如我身边的一位劳动模范、工作标兵呼秀珍。

呼秀珍是位老师,工作30多年来,坚持修改教育之路,向45分钟要质量,变备教案为备学生,让死教材变活,让学生积极参与。

呼秀珍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她的班上有人父母双亡,她便在学习上帮助,在生活上也关心照顾,使学生感到了浓浓的母爱。在1985年冬天,呼秀珍去彬县赛教时,认识了一个叫王昭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两个月后,呼秀珍得知这个女孩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便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安慰她,鼓励她好好学习,从此,她们俩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写信鼓励她发奋学习,走上自强之路,一转眼十年便过去了,王昭去意大利进修时看望呼老师,尽管十年未见,但呼老师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并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是我彬县的女儿王昭。

呼秀珍家里并不富裕,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几件陈旧家具,然而在月工资只有32元时且在有两个孩子的重担下,捐了40元给安康灾区,34年来,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捐了多少线,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字,这是呼秀珍说的,他也这样做了,桃李满天下,把更多的母爱给了学生。呼老师做了那么多奉献的事,是个多么伟大的人啊!

篇6:我心中的劳动模范

门卫,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可今日我介绍的,并不是那些虎背熊腰的中年汉子,也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他,仅仅只是我们城北小学传达室的一位门卫,一位早已有岁月痕迹的老大爷。但,就是这样一个在茫茫人海中平凡且普通的老人,却成了我的榜样,我心中的劳动模范。

还记得我刚转来这所学校读书不久,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也对这所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太清楚,每天一丢下饭碗便直奔学校。面对紧闭的大门,我内心甚至是有些不满的。同其他人一样,又吵又嚷。呼喊声引来了老大爷。他用黑豆似的又小又明亮的眼睛瞪着我们:“吵什么吵,时间还没到,这么急干什么!”脾气古怪,还十分严厉。这是我对他的第一结论,也是第一印象。

可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老人的看法。

有一天,班级轮到我值日。妈妈临时有事来迟了,先是我一个人做值日后来妈妈来了我们大干了很长时间,我和妈妈终于完成了需要做的所有任务。抬头看看天空,已经完全黑透了,不知何时换上了幕布。再望望四周,黑漆漆一片,只有我们教室灯亮着。再问妈妈:“几点了?”“八点!”什么?八点唉,这下惨了,大门肯定已经关闭了,我们出不去了。可是,当我们忐忑地走到楼下,传达室一缕淡淡的灯光引起了我的注意。灯光下的,不是平日古板的老大爷又是谁?大门,依旧敞开着。那一丝灯光恍若照进了我的心里,温暖着我的心房。老大爷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望了望我,略带沙哑的说道:“来啦?”“咔嚓,”我心中的一块冰,刹那间,已然融化。想起以前我对大爷的误解,现在只剩下了愧疚和感动。因为按照学校规定,老大爷已到下班时间,却坚持等着我们。走出校园,不经意间回首一望,灯光不知何时已熄灭,刹时静默的校园仿佛只剩那一抹高大的背影。

周五放学我背着书包从男厕所经过发现了老大爷拿看几个饮料瓶嘀嘀咕咕走出来,我当时疑惑不解,但也不敢多问。星期一班会上从老师口中得知,厕所的下水道被几个调皮男同学扔进去了饮料瓶,堵住了。为了解决这燃眉之急的,老大爷硬是蹲在下水道边用双手疏通,干了一个多小时,可想而知多么脏、多么苦、多么累。老师的话说完,全班一片安静,我的心中突然涌起那个目送我离开校园高大的身影,多么可敬的门卫爷爷啊!

每天传达室都会收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包裹、邮件,老大爷每次会在第一时间去通知收件人,再尽职尽责地交到收件人手中。每天清晨他都会站在校门口,笑脸相迎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每天傍晚,他送走了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再熄灭教室的灯火,默默的打扫厕所楼道……

我与老大爷之间,他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我知道,这位老人,他恪尽职守,默默无闻的精神打动了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我们眼里,在我们心中,他勤劳尽责,他用一颗劳动的心,一腔劳动的热情悄然温暖着身边的人们。他默默撒下一把把果实,让他并不伟岸却高大的形象印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劳动之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篇7:劳动模范的故事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篇8:劳动模范的故事

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险关头,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

同年8月,4号高炉的炉皮烧穿,发生了铁水遇冷却水爆炸事故,孟泰闻声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除了险情,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篇9:劳动模范的故事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篇10:劳动模范的故事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篇11:劳动模范的故事

孙远秀:师带徒传承纺织“薪火”

她是精益求精的技术能手,更是诲人不倦的技能导师。作为纺织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孙远秀立足岗位,将责任、理想、技术、创新一肩挑起。

以生产纺织品用纱为主业的长源纺织是福建省纺织龙头企业之一,来自生产一线的孙远秀,是这条纺织生产线上的工作标兵与技能大师。

在纺织行业,孙远秀已经工作超过20年,作为总教练,孙远秀习惯了起早贪黑的工作节奏,丰富的经验让她把繁忙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篇12:劳动模范的故事

福建省劳模陈加友:以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

陈加友,1969年出生于安溪县龙涓乡,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主任,正高级讲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评茶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0年来,陈加友从事茶叶机械教学、创新、研发和生产,培育了一大批茶机创新能手,并先后获国际发明金奖1项、全国发明金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专利三等奖1项。

发明国家专利37项,参与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项、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13项,出版《茶叶机械》专著1部,发表论文36篇。2018年,他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


篇13: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杨光菊,女,44岁,中共共产党党员,白云乡红云村妇联主任。她出生在武隆县白云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家庭出身非常贫困。

  多年来,他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融资,为贫困家庭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援助,为党分忧、为困难群体解难,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3年在水泥厂被评为优秀工作者。1999年,2007年,2011年被白云乡评为优秀党员。

  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几年如一日。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杨光菊不仅仅助学,关心公益事业,还长期的照顾身边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爱幼的公益事业中,身体力行,为敬老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贫困老人。

  他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大爱情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说大爱无边。让我用自己的一丝微薄之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不光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模范,也是一个孝敬的人。不光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党员的表率,社会的雷锋,是妇女中的佼佼者。


篇14: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李淑霞,朝阳县北沟门子乡黄台子村村民,她积极加入共青团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无私奉献。在村里她家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

  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子、儿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平时李淑霞忙完农活尽量多做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婆婆年老多病,一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对待邻里的关系上,李淑霞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李淑霞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邻里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这却使他们的这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幸福

  她积极支持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她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她那热心助人的事迹,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一颗关心他人、温暖别人、金子般的心肠,构成了她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

  她对女儿疼爱有加,可她婆婆爱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觉得自家条件不错,儿媳妇不生个男娃在邻里面前抬不起头来,希望自己家也能如愿抱个孙子。但是,多次做儿子、儿媳工作,李淑霞夫妻就是不同意,还劝导婆婆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王小英发现自己不足一岁的女儿不知为何不吃饭,老是哭,还发高烧。丈夫又外出打工了,王小英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泪。李淑霞知道后,立即赶到王小英家,抱起孩子说:“走,快送医院,给孩子看病要紧”。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来晚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治疗及时,一周后,孩子康复了。

  正是这点点的爱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的航向。

  李淑霞是北沟门子乡一名优秀的共青团青年志愿者。


篇15: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石光供电所张春海同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安全是基础、效益为核心、服务为宗旨指导思想,按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一手抓营销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有力地促进了石光供电所各项工作开展,双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实行电费储蓄切实减轻农民用电负担


  农村用电三电三乱,过去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多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密切关注的一项工作。多年来,传统的电费收缴方式,使电力职工陷于繁琐复杂的结算业务之中,既容易造成三电三乱和电费流失现象,又不利于电力职工为群众服务。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三电三乱现象回头,2009年4月,根据公司关于改革电费收费方式的要求,本着便利于民的指导思想,张春海同志带领供电所全体员工完成了电费邮政储蓄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全镇15个行政村全部实行电费储蓄,参加银行代付电费客户达9636户,户储蓄率达到90%以上,代扣成功率达到94%,位居全公司供电所前列。实行电费储蓄一方面能够保证电费的及时、足额收缴,杜绝电费流失,另一方面能够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杜绝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现象,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用电负担。


  二、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供电所人员的整体素质,张春海同志经常对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在供电所内部定期举行技术大比武、岗位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业务的积极性。2009年在公司组织第二届农村电工知识竞赛活动中,石光所代表队由于成绩显著,公司推荐李万功等三位同志代表供电公司参加市组织的竞赛活动,由于刻苦努力、出色发挥,最终荣获市团体第一名,为供电公司争得了荣誉。


  三、改变观念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体改结束后,由于打破了原有的属地界限,大部分职工出村管理。


  如何对没有电工的行政村进行管理、如何搞好优质服务,以及怎样让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是摆在全所员工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全所职工知难而上、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所内先后组织全体职工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办法,比如:给没有电工的村发放便民服务卡,写明服务人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举报电话等让客户一目了然。从而缓解了供用电矛盾,密切了电群关系,真正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得到充分体现,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如今的石光供电所各项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全所员工,上下一心、扑下身子干工作、爱岗敬业讲奉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全所员工的责任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16: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魏江涛,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1990年甘肃煤校毕业,先后在马矿掘进队工作6年、销售科6年、销售公司马矿营业室3年,20xx年起,担任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23年来,他目睹过煤矿工人承受的生命风险,为多出一吨煤所付出的艰辛;经历过市场竞争、发展用户的心酸,见证过保电煤、保重点用户时的焦虑,更体会过市场“过山车”般的变化,用户的冷眼和难堪。但这一切,都是每一位销售人成长必经的风雨洗礼,为了华煤的发展,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销售人的职责和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初次涉足调度工作,他纯粹是一个全然不知的门外汉,真正担当起这付重担时,才发现调度工作与以前从事岗位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他有时也会困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时刻铭记这些古训和鞭策,树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他一有时间,就跑矿井、跑站点、跑用户,掌握情况、熟悉业务。在对调度工作有了一定掌握后,就从各矿井的煤质特性、生产能力、赋存情况以及市场声誉等方面入手,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配煤技术,通过配煤销售、优劣互补的办法,力求资源合理配置,做到了质量协同、供需协同,保持了集团公司各矿井产销协同;根据公司当月销量安排,结合用户需求数量、品种、生产、库存等情况,统筹协调铁路计划提报、装车站点安排、公路运力调配,实现以运促销、以运保产,确保销售各环节顺畅运行。

  风雨造就人生路。“煤炭市场好转了,搞销售的更难了”。这句话,对外行来说也许是“笑话”,但其中滋味,只能由营销人员自己品尝。20xx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销售运输工作十分紧张,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产品资源和运输资源,保证电煤、冬季供暖煤、重点用户、化工用煤,给谁供,怎么供,给销售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保电煤、保民生、保发展的调度指令,省发改委、工信委还派人到华煤蹲点,督导集团公司落实调度令。1月9日晚8时,集团公司召开了保电煤专题工作紧急会议,做出了停止窗口销售,全力以赴保电煤的决定。会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为了不延误指令的传达,他同运输部门其他同事立即驱车前往各营业窗口,发送电煤调运单、现场协调资源量、安排电煤装车、监督停止窗口销售。面对客户的不解、指责、谩骂,他一身担当。由于工作细致、周到、及时,赢得了用户的理解和信任;直到各环节顺畅进行,他才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家,打个盹、吃个早点,又匆忙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一转眼又到了2012年。进入5月份以后,煤炭市场逆转的信号越来越强烈,集团公司周边几个重点用户耗煤量锐减、煤价一降再降、各矿井库存爆满、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重重压力之下,调度协调工作又处在了既保销售,又保生产的风口浪尖。为了保证山寨煤矿的出矿量,他会同地销部的人员多次跑煤制甲醇公司,协调增加进煤量;为了保证马矿和东峡的正常生产,他协同外销部的领导跑平凉电厂,商量增加进煤量。7月份,公司开展了为期30天的电煤转运销售,再一次启动了长距离公路运输销售工作。为了解燃眉之急,他按照领导安排,组织专门车辆,现场指挥运作,为设备运输打开通道;大柳煤矿存放的6万吨掘进煤,出现了自燃着火的苗头,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损失,他积极安排运输车辆、努力协调上站空间,现场蹲点督促出矿,在7日内完成了突击拉运任务。

  进入20xx年,安新片几矿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矿井的正常生产。他身先士卒,带领调度员和其他部门领导,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矿井之间,落实调运指令、安排车辆运输,协调矿井、联系用户,连续作战10多天,完成了出矿量40多万吨,为矿井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春节期间,华矿、砚北等主要矿井停产、列车到达集中,装车站点少、机力配备不足、重车积压、排空困难,各种因素给铁路运输造成障碍,他深知责任重大,毅然决定到砚北站和集配站现场蹲点,及时与矿井、铁运处、安口南站沟通,加大上站量、加快装车频率,最多完成过一天装车14列的好成绩,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日发运记录。

  平凡的岗位塑造人生,涛涛江水涤荡生命,这是他姓名的寓意,也是他追求的境界和奋斗的目标。当前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销售人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面对困境,魏江涛一定会肩负起使命,继续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销售运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7:劳动模范事迹范文

  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地处江苏省优质花生基地八集乡八集村。当地农民种植花生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小花生被孔子称之为“长生果”。李xx2001年回乡后看到了这一丰富的资源,心中暗暗高兴。当时,她在南京卫岗乳品有限公司驻无锡办事处任销售部经理。她的丈夫在卫岗总公司给领导开小车,夫妻俩当时月工资收入大概在x元左右。但是,李xx一心想着回乡创业,夫妻之间发生了争执。她丈夫对她说:“夫妻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顾,你一个人回到家乡一切从头开始,多么不容易……”可是,她已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她于2002年只身一人回到家乡——xx县八集乡。当时,一无厂房,二无资金,只有花生这一资源。怎样才能将这小花生变出更多的“钱”呢?她凭借着自己在外地的市场销售经验,找准公司发展的着力点。首先搞好基层建设,打造多种经营模式,与县润农连锁、苏果等商超长年签订销售合同。除了往江、浙、沪一带销售原材料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精包装,包装上了档次,普通的小花生经过包装后摇身一变,真的变成了消费者所需求的养生保健“长生果”。

  她于2002年6月创建了苏花食品有限公司,打造“苏花”牌小花生,其中有咸干花生、五香花生、黑花生、酒鬼花生、小花生油等系列产品。在“苏花”小花生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之后,她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收益,决定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她采取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模式,与当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依托了苏北农产品深加工的地域优势。

  她于2008年牵头成立了xx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2009年2月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入社成员达125户,她本人出资x万元,生产基地遍布xx县八集乡、众兴镇、新袁镇以及准安市的吴集镇等区域,占地面积达x亩,标准化生产基地x余亩,带动周边农户累计x余户,销售额至2010年达x余万元,帮助成员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

  她坚持“两手抓”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手抓创建标准的达标,按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巩固、完善、提高;一手抓规模、效益,立足本县各乡镇,向周边相邻市乡镇发展,使合作社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提高江苏省优质花生的生产能力。

  现在,花生合作社已实现规模化经营,现有员工x余人,固定资产x余万元,合作社的生产场地占地x余平方,年销售额x余万元,年创税收x万元,成员户年收入3万元左右。


篇18:劳动模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读过背过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悯农》吧?我也不例外”诗中告诉我们吃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挥洒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不知哪一天,我去了一个美丽的水乡,那里有很多勤劳的农民,我独自一人走在金黄色的田边,其他同学则随着老师在路边小吃摊吃西瓜避暑,乘凉。走了许久,不远处有一个农民伯伯在干活,他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中拿着一杆锄头在他的地里干活儿,他除了很多的草,头上已满头大汗。有一首诗歌“是农民写的一首诗歌,发表在大地上。风儿带来颜料,为他调色。浅绿变得金黄,布谷鸟飞来谱曲‘布谷,布谷’唱起催促收获的歌子,农民伯伯挥舞着镰刀和我比文弄墨,挥洒自如。我站在田头,模仿农民的动作,跟着农民学写作卖的丰收了,诗歌爬满乡村肩头。”——《五月》

我喜欢这些很质朴的小诗,执意的农民伯伯,憨厚朴实像是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让你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可又少不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一个个年轻的模样,这种辛劳不用只在《悯农》中挥发。虽然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现在都不曾种田,但他们曾经劳累的身躯却依稀可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啊!

如果你身边有农民,就因为他喝采,也应该用手绢为他们擦去辛劳的汗水,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会永垂不朽!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

篇19:劳动模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集团东本4S店市场部田,十分荣幸这天能有机会坐在那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学习好的工作经验及工作方法,在此我十分感谢集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

我是2005年8月份加入集团的,在加入集团后我被集团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在那里我学到了自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在那里我懂得了自我以前不懂得的东西。从一名普通的信息员到销售助理,再到此刻的市场部负责人,我十分感谢集团领导给我的平台,也十分感激公司领导给我的机会,以及同事对我的支持。

2014年我带着领导对我的期望,同事对我的信任,站在了集团劳模颁奖大会的舞台上,当我从集团领导手中接过这份奖项,这份荣誉的时候,我明白那是我背后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做为一名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我,没有社会关系,没有高深的学历,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更没有出众的长像。但是我明白自我有着一颗踏实工作,为公司付出的心;有着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热爱的感情;

做为劳模我时刻要求自我,提醒着自我,那不是一份荣誉,那是一份职责。在工作中我每时每刻都要求自我做到,起到带头作用。记得有一次公司展厅钢结构卫生清理,公司行政部向各部门下发清理要求,那时有的同事理解不了,多数人因为恐高不愿上去,为了能带动起大家,我抛去自我女孩子的身份站在了展厅钢结构上,我的举动也带动起了大家。

曾记还有一回,刚接手市场工作的自我,对于展厅物料的更换是最害怕和头疼的事了,因为我们的展厅比较高,每次更换都要用4层架子才可能挂上,如果要广告公司给挂,就需要每平方里面多支付3元费用,为此我鼓动大家借来设备,自我悬挂,但是因为架子过高,很多同事都不敢往上攀登,为了把工作完成我便站到了架顶。虽然每一项平凡的工作都是不值得提起的,但是我却感觉这每迈出的一步都让我感触很深,启发也很大。因为以前恐高的我,此刻已经不再恐高了。

虽然在每项工作中我都在踏实的干着,但是我明白自我离一个真正的劳模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为了跟上集团公司的发展步伐,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奠定好自身的各项素质、技能的基础。

2015年也是我在集团公司新开始的一年,因为2015年1月份我公司正式成立市场部门,并由我负责。这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于市场工作没有经验的人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挑战。我将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也将虚心的向各兄弟店前辈们学习,紧紧围绕集团“以和谐促发展,以管理创效益——全力打造2015和谐管理效益年”的工作主题开展工作,使2008年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成为集团不平凡的一年,也将成为我自身不平凡的一年,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努力工作,踏实的干好每一项工作,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好头,做好事,让领导放心,为集团公司的发展贡献一份自我微薄的力量!

篇20:劳动模范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增城各级劳模源于广大劳动大众,在他们当中,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及脚踏实地、勤奋劳动的一线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攻克艰难,获多项科技成果的技术能手;有农村带头人和专业户,立志耕山,开展种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视培养新一代为已任、用爱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灵的出色教师;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严惩刑事犯罪分子、确保一方平安的忠诚卫士;有呵护患者、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呕心沥血、当好群众贴心人的机关干部;有把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荣立奇功的军之英才;还有堪称“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他们正是增城各行各业的“工匠”。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是对事业、职业应有的态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敬业;一个人只有始终敬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首先要爱岗敬业,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实践,增强能力,从而塑造劳模形象。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严谨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匠的成长必须有一种老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甘愿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承认,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成就。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传承传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艺高超的工匠层出不穷,豪杰辈出,英雄横空,从鲁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从墨子探行求规到张衡观天测地,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树立了不垂的丰碑。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要立足于出色的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高深的智慧。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不断创新。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劳动模范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决不能满足于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技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理手、时代先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目标,积极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为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