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二年级作文4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42:36
篇1:老马识途经典成语故事及译文

  老马识途的故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的计谋,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天亮了。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老马识途原文

  “管仲、隰(xi 二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25.乃:于是

  老马识途译文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篇2:老马识途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

篇3:老马识途的故事

我刚刚读了一则寓言故事《老马识途》,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有一年,丞相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军队出发的时候是春天,等到凯旋归来的时候,已经是严寒的冬季了。四周的草木都变了样,大队人马在山谷里迷了路。这时,管仲说,老马是能认路的,可以利于老马识路的本领来找到回去的路。于是,大家放开老马,让它们自由走动,军队跟在后面,果然找到了来时的路。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

我还试着造句了呢:小白兔在森林里迷了路,护林员山羊爷爷对森林里的环境最熟悉,它真是老马识途,一下子就帮小白兔找到了回家的路。


篇4: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