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400字作文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7:39:17
篇1:《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三国演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王莽起,三国的时代,正式开始,三国,主要有魏蜀吴三方势力。其中发生的事,更是说都说不清,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战争,民不聊生的年代,各路豪杰的出现,而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刘备,字玄德,刘邦后代。本事身上高贵,可家中遭遇不幸,风云突变,最后沦为卖草鞋为生,可英雄不论出处,刘备聪慧过人,以德服人,而后,因机缘巧合遇到了关于与张飞二人,从此变为结拜兄弟。自此,刘关张三兄弟便想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辅佐刘备,匡扶汉室,为辅佐刘备打下坚实基础。

魏国曹操,字孟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奸臣形象。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总是一个反派角色,虽说他性格奸诈,但他的确是一个有勇有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他不过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而奋斗,他的确有野心,也只怪君主无能,但自己到死都为称帝,也算恪守本分,而他的许多诗也十分能体现他的伟大抱负。例如“短歌行”“龟虽寿”,这些我们都学过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和伟大的人。至于是好是坏,我们无从评价。

吴国孙权,身份尊贵,自小便出生王侯将相之家,更有雄才大略后得用周瑜辅佐,也为吴国的江山打下基础,更掌兵书几十万,可以说是三国志中势力最大的一方,可是最后还是被慢慢瓦解。

三国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头来谁都为赢,而各路英雄豪杰也都消失。最是后面故事被人称道。

篇2:《三国演义》

在我难过的时候,在我失败的时候,在我委屈的时候,有一本书永远在激励着我,那就是四大名著中人人皆知的《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历史已经远去,只留下后人在笑谈古今,批评前人的过错,表扬前人的功劳,吸取前人的教训,学会面对成败,面对人生。

曹操被耻笑为白脸奸臣,刺杀董卓失败;二打张绣险失性命;官渡之战差点被袁绍打败;赤壁之战更是被孙刘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刘备呢?卖草鞋时不知受了多少耻笑,多少白眼;徐州之败,他投靠曹操,每日种菜施肥,为的就是海阔鱼游,天高鸟飞的出头之日。他们虽然受了许多耻辱,但他们从未丧失统一天下的志向和称霸一方的霸气,他们遇到失败时,从不屈服,永不退缩。

相反,如果一个人胆小如鼠、昏庸无能,那他怎能担当什么英雄、霸王呢?即使这样,他们也会被别人打败,甚至被消灭,最后成了别人的阶下囚。《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后主刘阿斗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幸、挫折,也包括我。在几次考试中,我成了一个失败者,在我难过的时候,我想起了韩信有胯下之耻,张良有捡鞋之辱……,与他们相比,我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下决心要把失败当成磨练,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证明自己的价值。我相信,只要在困难挫折面前永不退缩,绝不低头,那就会很快地成功。

篇3:《三国演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曹操“倒履相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吧!曹操听闻许攸来访,喜出望外,连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急着去见许攸,把其收为己用,打迎了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相比之下,刘备更显得求才若渴,不仅是停留在“迎”上,还顶着风雪“三顾”,终于请得“卧龙”出山,为他创下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纵观时下,人才辈出,像许攸、孔明之才并不罕见,但关键是有曹、刘之慧眼的人着实有限。许攸背袁绍而投曹操,致使袁绍大败,这都是由于袁绍不懂发掘人才、重用人才之故。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如硝烟弥漫的战场一般,一个企业会不会被淘汰的关键就在于其领导者是否具有一双慧眼、一颗诚心及求才若渴的精神。此外,还必须礼贤下士,听取忠言。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袁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对属下“不迎”,“不顾”倒也罢了,在紧要关头还“不听”,最终只能导致惨败,还使得贤臣许攸最终弃他而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眼下一个企业或工厂要发展,单有“千里马”还不行,还要有能识马、访马、用马的“伯乐”之才。否则,只能面对千里马而“呜呼!天下无马!”只有具备了曹操刘备这种肯“倒履相迎”、“三顾茅庐”的“伯乐”之才,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篇4:《三国演义》

读书的好处自然是有不少,但是书的类型也有很多,比如诗集、小说等。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学会为人、学会处事,让我们的性格得到陶冶,理性得到升华。

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自然是有原因的,第一:它是根据历史所改编的,记叙了三国时期连绵不休的战乱,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丰富知识;第二:小说的内容充实,里面的故事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让我们陶醉其中,身心愉悦。我想仅仅是这两个原因,就可以让你们动心吧!

我来给大家讲述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魏、吴三足鼎立,当时曹操的统治面积最大,实力也最强。因此蜀吴两国联盟,一起对抗曹军。交战前,曹操考虑到自己的战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所以把所有的战船用绳索连在一起,以便平稳,曹操认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自然心情愉悦,与部下饮酒赋诗。孙刘联军经过商议,决定让黄盖给曹操写信,假装要去投降,曹操似信非信。一天晚上,黄盖带领十搜战船,顺着东风向曹营驶去,战船上装满了浇油的柴草,外边围着布幔,战船后面系着载士兵的小船。曹操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没有防备,黄盖的战船离曹军较近时,十艘战船同时点火,士兵们全部跳向小船;着火的船顺着风冲向曹军,顿时,曹操的战船生起一片火海,大火延烧到岸上的曹营,曹军烧死的、淹死的有很多。周瑜看到火起,发起攻击,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曹军节节败退。

相信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故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望的“赤壁之战”。此外,《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快快行动起来,走近书籍的神圣殿堂!

篇5:《三国演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典藏更是举不胜举。我喜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常阅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诗宋词”,尤其对情节生动、底蕴深厚的“四大名著”爱不释手,一本《三国演义》总能让我回到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乱世战场。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浴血奋战,他们在魏、蜀、吴三国的明枪暗战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头戴纶巾的诸葛亮轻摇羽扇在隆中为刘备“三分天下”;“草船借箭”气周瑜;一袋锦囊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借东风、苦肉计、赤壁一把大火,烧得魏国丢盔弃甲,烧出蜀国半壁江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挥泪斩马谡,也难挽救蜀国的节节败退,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也让诸葛亮一身才华付之东流,英雄末路,让人无限伤感!

红脸的关羽,手捋长髯,跨赤兔,举长刀,“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那忠肝义胆的一拜,顶天立地男子汉!华容道上艰难抉择,放“曹”归“魏”,只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义,舍忠而取义,有情有义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气短,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吕蒙捉杀,身首异处,令人惋惜!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那个旌旗猎猎的乱世,战争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明白!他用诗歌与战火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中华的抱负,让人民不再遭受战争的疾苦。然而一代枭雄也难料身后世事,“三国归晋”,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长叹!

品味《三国演义》,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站起,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倒下,只留下远去的背影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追念!我爱《三国演义》!


篇6:《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它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改选自文献《三国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罗贯中还是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的徒弟呢!这本书刻画了许许多多具有鲜明形象的人物,其中有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武艺超群、堪称“义绝”的关羽;还有谋略超群、野心勃勃的曹操。

这本书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从时局动乱中崛起,一直到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其中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故事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奇经典。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要数《草船借箭》了。在《草船借箭》这篇故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因此要陷害他,不给他造箭的原料却要他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枝箭。诸葛亮早已想好了对策,只要了三天来造箭。诸葛亮先向鲁肃要了二十只船和一大堆草把子,第三天五更时在擂鼓呐喊下朝曹操水寨划去,曹操见水雾重重,怕有埋伏,只敢放箭。就这样,诸葛亮从曹操手中“借”来了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对诸葛亮的敬佩和仰慕之情,诸葛亮可真是聪明啊!我不禁把这个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早已熟悉,但是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我十分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因为它对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描写,而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很鲜明,描写都很细致。譬如诸葛亮,他有着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七纵等故事;刘备,与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口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狂言的曹操,这些细致的描写不得不使我赞叹。《三国演义》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故事通俗易懂地写了出来,奠定了其“四大名著”之一的位置,它光辉的名字,正在不断地被世人所认可。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篇7:《三国演义》

大家一定读过《三国演义》吧,它是一本历史名著,更是一部振兴中华、鼓舞人心的名作。

这本书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本书里,我非常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真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他上知天文地理,还草船能借箭、人能借东风,巧用空城计,巧布八阵图。

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本领简直让人叹服。和周瑜比起来,诸葛亮睿智、心胸宽阔、顾全大局、从容面对,他简直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很佩服诸葛亮的为人,我要学习他知识渊博、心胸宽广、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好品质,长大做国家的栋梁。

篇8:《三国演义》

今天,我在书房看书时发现,爸爸书架上的《三国演义》是全本的,可我的拼音版的《三国演义》却不是全本的。原来我的书只是记载了几个了不起的故事呀!可我爸爸的书是罗贯中爷爷写的原文,是出版社印刷了上译本啊!我真羡慕罗贯中爷爷呀!他能记载那麽多历史故事和那麽多的文学经典形象,象关云长的刚烈义气,张翼德的勇猛豪爽,周瑜的机智好胜,这都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呀!

篇9:《三国演义》

我正在看着《三国演义》,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使人开怀大笑,有的使人激动万分。看着看着,我也想加入到这里面去。。。。。。

我骑着一匹毛色金黄的马,手握长矛并带有倒刺,正在与敌人拼杀。我向敌人的脸部刺去,可他用大刀挡住了,此时我往后一拉,倒刺便勾住了敌人的武器,并将它甩出去好远!我在乘机一刺,敌方的将领就被我K了。

我挥舞着倒刺长矛,我军冲了上去,敌军虽然损失了大将,但仍然不甘示弱,也冲了上来,一场厮杀开始了。。。。。。

我一马当先,刺中敌方的一个骑兵,便倒在了地上。我军气势增高,人人都变得骁勇善战,冲上去战斗。

最后,我军胜利,赢了。。。。。。

这要是在现实多刺激呀!!!

篇10:读《三国演义》

读过名著《三国演义》,有着说不尽的感受。《三国演义》中,有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着重情重义的关羽,有着勇猛如虎的张飞……一个个人物鲜活生动。他们中令我最敬佩的还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识人性,神机妙算。诸葛亮的机智在许多地方都有体现,赤壁之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诸葛亮带领周瑜的几万人马和曹操的号称八十万人马在赤壁决一死战,硬是将曹操打得全军覆没、血本无归。诸葛亮并不会武功,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是无限大的。我不喜欢的一个人是周瑜,他阴险狡诈,而且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更印证了他的自大!读完《三国演义》,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平时做人要谨慎,不要不懂装懂;有问题及时请教,就像刘备问诸葛亮兵法似的。另外,要学习关羽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张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篇11:《三国演义》有感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将紫色的灵魂袒露于那广袤的天地,为自己交上无悔的答卷;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让明媚的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和煦的春风吹过没有褶皱的心,便可享受心灵永久的平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悠悠《三国》之中,千万般绵绵愁肠,絮絮情思,尽收其中,感恩,这一人间至真之情定然也不例外。《三国》之中,谈及感恩,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关羽。人们常常只记得关云长那份“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多少忽略了他那份至真至切的感恩之情。起初,曹营之中,孟德赐美酒,赠佳肴,千金豪宅,荣华富贵,甚至世人景仰,武将皆梦寐以求的赤兔马也不惜赠于关羽。孟德之于云长,可谓是恩重如山,感同再造。云长也深知孟德对他的情义,云长发誓,孟德之大恩,今生必报。而后,在面对袁绍的军事行动中,关羽用那柄青龙偃月刀书写了“诛颜良斩文丑”的千古美谈,一点也不逊于当年“杯酒斩华雄”的壮举。

当曹阵中响起雷鸣般的胜利的战鼓声时,世人皆觉,孟德之恩,云长已报。然而,数年之后,当曹操兵败赤壁,败走到华容道之时,在此据守的关羽迎面阻击。当将士们嘶吼着“曹贼将灭,大汉可兴”之时,当青龙偃月刀发出嗜血的长鸣时,当赤兔马嘶鸣着欲踏破千军万马之时,关羽却一声震吼——“你们谁也不许动!让他走!”这必是关云长心中曹孟德扎下的那份恩情久久不能逝去。为了感恩昔日的恩人,关羽不惜承担如山的军令,面对世人的指责,面对他对大哥玄德一生的忠义。关云长终究是这么做了,不论当时的人们怎么看待,然而,千年之后,我为之敬佩。感恩之心就是支撑起我们人生大厦的栋梁啊,如果一个人连感恩都做不到,那么,这座人生的大厦还如何屹立于人林之中啊。关云长在使命面前尚且把感恩放在首位,何况是我们呢。然而,《三国》之感恩,还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吕布。天下美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奉先在当时是多么的英姿飒爽,所向披靡。

可是,他却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忘恩负义之徒,一个在翼德口中的“三姓家奴”。吕布先后拜丁原、董卓、王允为义父,三人都待其甚恩,前两者被其因利益所嗜,后者间接亡于其手。他不但不懂得感恩,却丧尽天良,这种人的下场,可想而知。最后,他为部将所出卖,惨死于曹操剑下。要知道,曹操是个如此爱才之人,之于吕奉先,只能惜而杀之了。之于吕布,只有一句话,不懂得感恩之人,世间虽大,而无立足之处。除此以外《三国》之中,还有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在许都终生不为曹操出一谋划一策,诸葛孔明为抱刘玄德三顾茅庐之恩,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出《三国》,仰望苍穹,身受嘲讽和不屑的安徒生,却写出了人间最美的童话,而从未体会过生活甘甜的贝多芬,奏出的却是生命的礼赞……也许生活没有给予他们多少快乐和幸福,然而他们却充满了感恩。感恩,始终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品质。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英雄传记,无不渲染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不彰显着“恩重如山,当以死相许”,无不斥诉着“忘恩负义之人,让其无地自容”。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要的——感恩。

篇12:《三国演义》有感

借着感恩的力量作为一个男孩儿,我感觉《三国演义》是一部百读不厌的作品。激烈的战斗场面,充满智慧的奇谋妙计,千军万马的宏伟气势,着一切都能在人心中激起英雄的情怀。最近,新版电视剧《三国》正在热播,着有使我想起了那本《三国演义》,急着赶着将它读完,又感受了一遍大国的兴衰,感受了英雄的豪气。但品味经典是多角度的,我们也可以从感恩的角度来品味一下《三国演义》。可以看出,在三国前期的人才积累阶段,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武将,谋士大多是因为报恩而去投奔某君主的。而且感恩也使君臣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从袁绍那逃出的许攸竟让正在洗脚的曹操赤脚跑出帐外迎接,着份礼遇、这份恩情,拉近了这两位的关系,使许攸死心塌地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而在放送恩情方面,刘备算是做得最好的。赵云本不是刘备的武将。但刘备非常赏识他,只要一有和他出征的机会,这种赏识就流露出来。分别时,刘备也要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送出这么多恩情,赵云也看在心里。到后来单骑救主时,着恩情就化作勇气、力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刘备三顾茅庐,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还没成功。到了第三次,好不容易诸葛亮在家了,可他偏偏又在睡觉。

刘备三兄弟只好立在门外干等着。张飞首先熬不住了,要去把他捆来,被刘备和关羽及时制止。这一招还真有效,诸葛亮翻了个身,却没下床,而是又睡了。张飞心里那个气呀,又要放火烧茅庐,又被刘备和关羽及时制止。估计诸葛亮正在想:就让你们再忍忍吧,看你们还能忍多久。就着样在门外等着。到了连关羽也有些不耐烦时,诸葛亮躺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时候差不多了,我该起来了。于是,房里传出了“大梦谁先觉……”的吟诵。就这样,刘备送出了当时世上最大、最有分量的恩情,而与刘备有着相同抱负的诸葛亮选择接受这份恩情。借着感恩的力量,在刘备第一个困难时期,诸葛亮挺身而出;在刘备第二个困难时期,诸葛亮没有离去;在无能的刘禅时期,作为丞相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了感恩的力量,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强的力量?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真正能做到“当涌泉相报”的恩情一定是大的恩情。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一支军队,需要一个像刘备这样的英雄。而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需要诸葛亮着样的人才。刘备给了诸葛亮大的恩情,所以诸葛亮报恩时才会如泉涌般激烈。

篇13:读《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不能不看赤壁之战,其中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皆称赞关羽讲义气,其实细细地想,却又不然。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曹操已占有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又新得荆州,声势非常浩大,连孙权帐下着名谋士张昭都劝孙权投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能捉住曹操,则刘备声望大可提高。此时刘备若引兵北上,那么鹿死谁手,尚不得知。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又奉衣带昭讨伐曹操。关羽既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则应助刘备讨伐曹操,可关羽却为了当初一点小小恩惠,就不顾兄长所托,放走了曹操,岂不是舍大义就小义吗?关羽付汉献帝所托,岂可为“忠”?关羽又因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遂放走曹操,此真大错特错!岂不闻“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之言吗?关羽只为一念之仁,而导致后来一连串恶果,以此看来,关羽又如何可以被后人所称赞呢?

华容道之事,关羽固然有错,但军事诸葛亮只因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亡,便“留这人情,与云长做了”。诸葛亮五伐中原时,便说:“天道变易无常,岂可拘执?”为何他这次却要顺从天意放走曹操?以诸葛之才不会不知捉住曹操对刘备之作用,如果诸葛令刘封,关平,周仓等将守华容,也未必捉不到曹操。三处埋伏中以华容为最重要,操兵远行到此,必然人困马乏。以张飞赵云之勇,必能捉住曹操,何不将三人埋伏之处略加调整,令关羽守乌林,张飞把守北彝陵,赵云埋伏在华容。而诸葛亮却等关羽放走曹操之后,才欲斩关羽,经过刘备说情后,方权且记过。既知今日,何必当初?诸葛亮是不是因为关羽是刘备之弟,又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无可奈何,便派关羽守华容,为逃避责任,遂假托天象呢?我们并不清楚,只能做个猜测。

由此看来,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不能因为个人而使整个集体承受损失。特别是关键时刻,更要谨慎小心,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篇14:《三国演义》有感

在暑假中,我除了正常的学习,体育锻炼外,还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同学,更应该好好读一读。

这部书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还可以了解平时常说的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更让我们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它还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如我最崇拜的神机妙算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对他人的错误要宽容;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失利而心灰意冷,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趾高气扬,天外有天,仔细想想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会有不同感受,愿《三国演义》成为伴你成长的一本好书。

篇15:《三国演义》有感

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书,使人类摄取知识的途径;书,是人类遨游文海的帆船;书,是人类迈向希望的脚步。令我陶醉的一本好书就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由罗贯中写成,书中讲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最终被晋国统一的故事。书中内容丰富多彩,刻画了许多传神的人物,有威风凛凛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便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看着看着,我好像就融入了那个战火的世界,跟随他们南征北战,分享胜利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每当看这本书时,我就会被许多地方感动,如关羽誓死不降、刘备率兵为兄弟报仇……有时,我的心情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关羽水淹七军时,我会为他喝彩欢呼;当张飞被贼人刺杀时,我会为他伤心落泪;当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我会赞叹他的足智多谋……

这本书不光让我的心情复杂多样,也使我从失败中看到了希望。

再一次考试中我没有考好,我很伤心,拿起《三国演义》随便翻了一页,没想到却翻到了赤壁大战的时候,书中的曹操吃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败仗,但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元气,使得魏国长盛不衰。读完这,我顿时充满信心,找到了方向,开始改正错误,果然在下次考试中考到了优异的成绩。

一本好书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令人增长斗志。《三国演义》伴我成长,伴我进步。

篇16:《三国演义》有感

过来人告诉我,好读书,读好书,最后能体会到读书好。例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闻鸡起舞”的祖逖经历一番刻苦勤读后都终有所成。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我从小就喜欢读,从儿童版、青少版到原著,都让我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的魏、蜀、吴三国之争,最终三国归晋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天下之势会分合轮回?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人有贪念,某帝王强大以后,就想着吞并别国,其他帝王亦然,于是国家之间就引发了战争,然后那个统一的帝王会因欲望膨胀而腐化而逐渐衰败,最后又造成分裂——历史车轮这样不断循环转动着。

这部著作中的诸多人物,都得到生动形象的刻画,可以说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例如,曹操的生性多疑、孔明的神机妙算、张飞的莽撞冲动、刘备的擅用贤才等等。我想他的目的是想借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而那些人可能就代表了当时的某些人了吧。文中也揭示了许多对我们有用的道理,例如,轻敌必败、兵不厌诈、尔虞我诈、忠义两全、精忠报国等等。

随着阅读对书中人物的认识,我不免产生复杂的感情。我怜惜“凤雏”先生庞统亡于落凤坡,也怜惜如此强大的蜀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我憎恨那反叛的魏延、乐不思蜀的阿斗;我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的孔明、重忠义的关羽、文武双全的赵云。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也存在着,有些才华横溢的人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有人命运多舛,比如霍金就是明显的例子。魏延、阿斗之流的人则是那些忘恩负义、沉迷于某种欲望的小人;而孔明则是那些孜孜不倦、手不释卷的人才,比如邓稼先、李大钊、闻一多等。这本书于己于人都很有借鉴意义,可见读书的好处。

当然,一个人的学识并非一蹴而就,不是读一本两本书就能立竿见影,而是靠日积月累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类的进步亦然,让书籍中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不断地认识世界,才能对其改变,然后人类才能进步。

书籍,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人类的营养品;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读的书越多,知识就越渊博,正如古语云:开卷有益。

篇17:《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说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比自己聪明,想谋害诸葛亮。于是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造不好就要杀了他。诸葛亮经过精心的准备,用了三天就用草船到敌营成功地“借”了十万只箭,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草船借箭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第一,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第二,做人要宽宏大量:不能因小事和同学闹矛盾,更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产生妒忌之心。第三,只有克服“小心眼儿”、“小肚鸡肠”的毛病,长大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篇18:《三国演义》有感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英雄人物,有浪里白条张顺;有心胸窄狭的周瑜;还有斩妖除魔的孙悟空……如果你问我最喜欢谁,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他足智多谋,帮助刘备恢复汉室,便让蜀国大军轻而易举地攻下许多城池。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最精彩的就是《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了。

先说说《草船借箭》吧,这个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出山后不久。当时诸葛亮正和周瑜等谋士商量破曹大计,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去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后来叫鲁肃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两旁排好草把子,忠厚老实的鲁肃照办了。第三天晚上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叫到船里,一起去曹营“借箭”,最后箭如期交付,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好了天气、人和受箭方法,真是无所不知呀!

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最能体现他这个特点的,就是《借东风》。周瑜为了以少胜多,特地装出很生气的样子,把曹操派来的老友蒋干安排在一间茅屋里,蒋干巧幸遇到了周瑜安排的庞统,便把他带回曹营,庞统要曹操把船连在一起,就不会晕船了,曹操上了当。周瑜因刮西南风而昏倒,诸葛亮深知需要东风才能治好周瑜的病,便告诉周瑜自己能呼风唤雨,周瑜一下子好了,他按诸葛亮的吩咐在南屏山上建起七星坛。到了进攻那天,半夜,果真刮起了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蜀吴大军纷纷出击,以少胜多,曹军大败。诸葛亮读的书很多,看了今天的天气,就知道后几天的天气,令人尊敬。

兴致勃勃地读着《三国演义》,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仿佛站在我面前,他对我说:“你若想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只能好好读书,加油呀!”

篇19:《三国演义》有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暑假里,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沐浴在书的芳香中,重温旧书,与书中的人物再一次近距离接触,重新感受其经典名著的魅力。

手中重温的这本正是中国四大名著之—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是由明代的罗贯中写的,他以浩瀚长篇,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

书中,勾勒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忠心不二的虎将关羽;有骁勇善战的马超,一身是胆、二次护主的赵云;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注: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的一代枭雄曹操等等。战争场面浩大,英雄气概豪情万丈,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正是我对此书爱不释手的原因。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曹操把持朝政,控制了东汉的朝中大权。孙策和刘备先后建立了吴国、蜀国,并和曹操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赤壁之战,曹操损兵折将,一把大火烧得他焦头烂额,几十万大军顷刻瓦解。曹操顾不上收拾残军,在张辽、徐晃等大将的掩护下,好不容易仓皇冲出了重围。这时,由封建割据的形势,变成了三国鼎立的情形。

后来,曹操的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把魏国皇帝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国号“大晋”。同时,他派兵消灭了蜀国,接着又攻下了吴国,西晋王朝终于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关云长水淹七军》这一段,它讲了:关羽先调兵遣将夺取了襄阳,又领兵攻打樊城,用计谋,水淹曹军,却中了毒箭,请来名医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

我很惊讶关羽在刮骨疗毒的时候竟然还能视死如归、谈笑风生,难怪华佗称他为“天神”啊!

我佩服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手提青龙偃月刀,足跨嘶风赤兔马,所向无敌,锐不可当,忠心跟随刘备鞍前马后打天下,为刘备的建功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连曹操都十分敬重关羽的人品和武艺,始终想把他纳入麾下,甚至还在关羽死后厚葬并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为他送葬,可见曹操是多么厚待与敬重关羽啊!

关羽的忠勇无敌令我非常钦佩,,但他的重情重义更令我钦佩,他重臣子间的情义,朋友间的情义,更重兄弟间的情义。

篇20:有感《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江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体会到“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众多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掩卷长思……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再说说诸葛亮,盖世奇谋,三顾茅庐请出山,博望一火初立功,舌战群儒无人辩,火烧赤壁用奇谋。计取荆州献主公,三气周郎迎吴妹,挥师西进取成都,大败曹军占汉中。拥立玄德继大统,受重任于白帝城,五月渡泸南平叛,七擒六纵从未闻。巧设空城退仲达,六出祁山北伐魏,上方谷烧司马军,五丈原上卧龙殒。你大力发展丝绸织业,使蜀锦畅销天下,开发中国大西南,加强和西南少数民族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丝织业最为发达的——蜀。后《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出师表》两篇正如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读经典,讲三国,无数的乱世英雄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奇故事……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