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商隐2篇
小学四年纪正式接受古文化的熏陶,算算,也将近十年了吧。高中时代,老先生就让我专门研究一位古人,我选择了李商隐。因为我喜欢上了他的那首千年之迷、千年巨作《锦瑟》。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曲折入微。当然也有一些诗篇绮语飞荡,轻薄浮艳,透露出作者沉湎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的心境。他的诗义往往是避真就幻,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宣泄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如雾里看花。后人评价极为分歧。如王渔洋诸人,曾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在冰峰看来,李义山的诗文藻华丽,炼字经典,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不灭的星。据冰峰所知,唐诗三百中,李义山的诗是仅此于李白的,李白号称诗之仙,非常人也,李义山的文章仅此于他,可见李义山此人才华堪称文曲。
可惜,在冰峰看来,李义山不是一个好的士子,他在权利的把握是远不如当代的其他文人。所以他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時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着,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觫,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间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着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沒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旧唐书》说李商隐“恃才诡激,俱无持操”;《新唐书》说李商隐“诡薄无行”这都缘于李商隐一生四次,虽短暂坎坷,但却销魂蚀骨的感情经历。苏雪林女士认为李商隐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总以为李商隐种种均系子虚乌有,野史笔记所记当不得真。其实任何人文科学都离不开这个“情”字,问天下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李商隐那些情动天地,爱撼山岳的吟咏不仅缘于心灵中感动的升华,更是和鸣着宇宙万物本有的共同律动。这才有永恒,这才有真理。抽去了“情”,那些干巴巴的汉字还有什么韵味?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烬,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時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让我们跟着李商隐的'爱情心路,去领悟他曾翻江倒海的心底波澜。
李商隐,一个文笔优美、有情有义的诗人。在闲暇之余,我喜欢喝着茉莉绿茶,细品李商隐的诗,读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时,我会为诗人像“沧海遗珠”那样被埋没而感到惋惜,可当我读到“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时,又为他不能与爱人见面而觉得伤心。他是个“两面派”的人。一方面,他被人埋没,看到自己的祖国民不聊生,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的诗,有一半是关于国家兴亡盛衰的,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这样的名句早已被世人所知。他不仅有忧国忧民的好诗,他还有不能见到爱人而煎熬的情诗。他写下的《锦瑟》、《风雨》和众多无题诗包含的不再是红尘之情,而是连神仙也会羡慕的万古之情,让人看了后不禁为李商隐的爱意感染。与他相爱的女子,一定很幸福,毕竟,商隐常常会挂念着她,虽然不能相见,但爱情永远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隔断。他本来已很幸福,但是命运总是无情的,把他的幸福一一夺走。虽然李商隐在写诗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不幸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是无辜可怜的,他本来可以跟妻子坐船泛游五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由于牛、李两党的迫害,他最终还是失去了他的妻子,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恐怕只是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梦境了。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