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素材17篇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 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 “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文化,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非实亦虚,可有形,也可无形,它能够拥抱全世界。它遍佈全球,散佈各国各地,落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哪,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中国的汉字便是一种肉眼可见且内涵深厚的文化。汉字,无疑是一种文化,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经过长期的演变而成为今天的汉字。它凝聚著中华民族的智慧。随著世纪的变换,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记载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俱现。汉字的结构複杂多变,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诠释著万物生灵的奥妙,生命的美妙。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著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美的满足。
汉字,在作者的手中挥笔成章,一字一句串成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借助汉字,我们尽情地宣洩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长河,流入万丈深渊的大海中,慢慢沉淀于海底。随著时光流逝。积累的愈来愈高,愈来愈丰富……
汉字,寄託著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真情流露、显而易见。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此,人们以身相许,泡在书堆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每天与汉字打交道,彼此与心交流,情感波动随著作者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此起彼伏,跌跌落落,完结后依旧流连忘返,乐不知足。
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土地离不开水的养分,没有了水,土地就会乾裂。汉字,自我们牙牙学语、认字的那刻起,我们看著它,写著它,随著它成长,直到老去,死去。它却经住了时间的磨洗,炼就了不死之躯。历经沧海桑田,依然风采依旧,它的美名流芳百世,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汉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与民族共兴衰,与百姓共存亡。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重担,决不允许汉字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从小,我就喜爱阅读。如今,读书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读书真棒!这是我内心的真切感受。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书阅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畅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得更快。课堂上的一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我爱阅读!
我的课间离不开书。课间我喜欢和同学为了《语文培优》上的题争得面红耳赤。对了,成功的喜悦让我欢笑;错了,失败的教训使我得到经验。学习是艰苦的,可我乐意,因为读书是享受,我爱阅读!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所以我的生活也离不开书。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司马迁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因为课堂上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外的书让我了解,让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读,更让我成熟,让我成长。我爱阅读!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吃完晚餐,照常出去散步,刚下楼,就看见有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谈论动漫,我也想听听这些纯真孩子们的议论,便饶有兴趣地坐在了他们身旁的石凳上。
“昨日夜晚的‘铁臂阿童木’十分精彩,我一直看了很久呢!”那其中最大的孩子发言了。
接着便是一阵议论:
“‘多啦a梦’也很有趣呀!”
“明日动画频道会演‘迪迦奥特曼’,据说宇宙警备队的大队长——奥特之父还会出现啦!”
……
正当这些孩子议论得激烈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说出了一句话“中国动漫一点也没有意思,一点也不受欢迎。”
这一声并非一语道破天机,而是听起来特别的刺耳,想不到这些话会出自于这些孩童之口,听得出他们也并非是童言无忌,是他们对中国动漫,以及日本动漫的客观评价,可他们也是中国人呀,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祖国虽然做得有些不够好,但毕竟是自己祖国,毕竟是自己的家呀!
我喜欢看中国动漫,是因为它并不是剧情简单,却是善恶分明,常常蕴含着中国的传统特色,独具一格。但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日本动漫似乎已经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玩具超市里到处都有日本动漫的图片,无论是“美少女”还是“名侦探柯楠”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其比猫爱吃老鼠还疯狂。中国的动漫因此而被埋没,不被理解,而日本动漫靠着一股时尚的风气紧扣住了中国孩子的心。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水平都等各方面都十分低,但日本埋头苦读,在短时间内将日本变成了一个发达国家,之所以他们能有如此巨大的腾飞的力量,是因为教育为他们改变一切落后状况作了很好的铺垫,从而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展示着自己风采的日本。
如今,不仅仅只是动漫向中国蔓延,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也向中国蔓延伸长,他们想禁锢住中国人的思想,让中国孩子陶醉于日本文化中,埋没中国五千的历史文化。但竟然日本短暂的文化战胜了中国的文化。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日本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了许久,而中国呢?”中国只知道那段与日本敌对的记忆,却从未想过向日本学习。中国人自以为是傲骨,却真正的成了自寻死路的方式!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需要发展,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提升中国只有教育才能促进发展,挽回中国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憎的分明……
中国人要及时治理“沙尘暴”“多植树,少浪费水”,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最终将“破土而出”,将会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式登上世界文化的巅峰!
是谁见证了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往事,带来今日的光辉、是谁描绘着祖国富丽山川的美丽,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是你——古诗,你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坚韧的磐石也逃不掉被水滴穿的命运,而你却光辉依旧,啊!古诗,时光匆匆,唯你长存,你是最美的。
不知何时起,我遇见了你,你的优美,让我深深的被你迷住了。你曾带我去领略晋朝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看似清苦的生活,却蕴含着诗人的闲情雅致与及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直品质。如不是你,我们将对他们鲜为人知的过往一无所知。啊!古诗,你是历史的回忆录,你是最美的。
时光飞逝,回首唐朝玄宗时期,在那里,你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古时的莘莘学子每天足不出户,埋头苦读,深夜,凿壁借光,废寝忘食以至拂晓仍听得见朗朗书生。为什么呢?十年寒窗只为创一首千古名诗,中得状元,流芳百世。古时,多少人因你成名。古代着名诗仙李白就是一个典例,李白是一个以浪漫主义着称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千古名诗,因此闻名中外。不仅只是李白,还有以现实主义着称的诗圣杜甫与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古诗你不仅记录着古时的兴衰胜败还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啊!古诗你承载着历史事迹,你是最美的。
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读出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依恋之情。读《登岳阳楼》我读出了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衰败,中国动荡之忧,以及诗人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啊!古诗,你传递着诗人的思想与感情,你是最美的。
百年之前,敦煌经卷被盗运损毁得支离破碎;百年之后,往昔经典被恶搞颠覆得面目全非。历史的车轮不曾辗过同一辙印,文化悲剧却在以惊人的相似重演。
曾有调查表明,现代中学生不知“李杜”者不在少数。脍炙人品的诗词尚且不知何物,更何况是《诗经》,《离骚》那般晦涩的古风呢?
不禁惊问:中国的文化丢了吗?随着王国维,陈寅恪等一代国学大师的离世,今人似乎再也无心无力营造一个像样的汉文化舞台。背惯ABC,看多了日韩剧,如今又有几人还能体味唐诗的铿锵,宋词的婉约?那些长长短短,错错落落的词句,在今人眼里,仅仅是作为它曾经存在的标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渐行渐远渐无声,望着文化远去的背影,最后的眼泪也正在被恶搞文化的烟尘风干。
当今之世,“明星”二字可谓风靡。“明星分子”“明星球员”层出不穷,连一向被认为寂寞的学者也被冠以“明星”二字。“百家讲坛”成就了于丹,纪连海,易中天等人,几人身价一夜暴增。“明星学者”的称谓是文化的幸运,抑或是文化的悲哀?
坦言之,我并不喜欢易中天,因了他身上那种书卷气的缺失。曾宣称“读书人明理,做人不做秀”的“书生”却爆出“周瑜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这般惊世骇俗的言论,不知那大卖《易中天品三国》的背后是不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叹息?
此类言论并不鲜见,北大古代文学博士也因发表《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细想二人做法同出一辙,无一不是在为恶搞文化寻求“卖点”!就文化本身来说,这是一种文化堕落,一种文化危机;就社会影响来说,这种对经典的颠覆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更会造成对历史敬畏之心的消失。经典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典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创作人所构成的文化综合体进而形成的文化遗产是维持民族发展的生命线。一味追求文化的通俗性,追求经济效益,将经典以草率的态度改头换面,都无一不是将传统文化踩在脚下的卑劣行径。
一直有个疑问:为何“百家讲坛”可以如此风行?是否人们已失去了亲历阅读的耐心?诚然,时代在变,文人的那点闲情似乎已是不合时宜。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如果能在汽车笛声和机器轰鸣声中留一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的乐趣,在白炽灯光、霓虹灯光中留一丝缝隙让明月来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不也就够了么?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又岂是讲坛栏目,电子阅读所能比拟?
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社会,于丹、易中天算不得大师,他们只能称为“商人”。在这种以恶搞取代经典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喧嚣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是“明星学者”的钱包,不断贫穷和困乏下去的则是中国人的文化舞台、中国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真正价值。
在娱乐甚至“愚乐”文化的社会行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文化逐渐远去的背影,如此落魄,如此悲伤。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题记
潇潇洒洒地走了回天涯,让山山水水留下了点自己的足迹。你说它苦,它苦中有乐;你说它乐,它乐中带苦。用旅程修饰笔下的文字;用时间磨砺人生的沧桑;用回忆勾勒出最完美的篇章。他说希望笔墨留下的痕迹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他希望如此,可却说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于是,行走在陆地、江海,怀揣着一个缱绻的梦想,诚惶诚恐地开始踏访着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梦境。
像那海滩上一地的细沙,风过,沙动。潮退后,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可留下的,还有海的味道。从敦煌行至阳关,从邈远的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苏州。有过在宁静的三峡下苦苦地冥想,有过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低地自语,更有过行走在苏堤、白堤之上,驻足于雷峰塔废墟之中。他常常笑语,这是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或许,又是还了他儿时的一个陈旧的梦境。走走停停,歇歇走走,走的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或者是疲倦的伏在旅店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他不得不承认他无法不老,但是至少曾经还像这般年轻的大胆。无论是他笔尖之下那扬扬洒洒,绚丽多彩的文字,还是他嘴中不太愉快又略带苦涩的旅途,对我来说,都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和幻想,我尊重他,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
再美的景色也需要有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裹卷,正是如此,才能吞吐千年。也许百转千回中,对历史的多情,总会让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负重。也许那是苦的,但历史的沧桑感总会给人更多,更珍贵的回忆,就是那种苦涩后的回味,在身体里缠绵了千年,只为等那一瞬间,然后无无尽的延绵……也许这整一个,都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个小小的缩影,伴着人的苦,人的思,人的忆,人的记,而后,散发出它无法遮掩的光彩。或宁静,或喧闹,或婉约,或大气。也许浪漫安详是你所爱,又或者高贵浮华才是你所钟情,那又有什么干系呢?你可以坐在莽莽大地之上,站在高山河流之旁,甚至,只需停驻于那些流转了千年的文化之中,静静地听他诉说,诉说这千百年来的滴滴点点。
当你真正融入这山水画、人文画般的大自然之中,你会迷恋上她千种万种的风情。阳关苍茫的白雪,庐山迷蒙的雾霭,苏州精雅的林园,吴江凄冷的落叶,你与它们交融在一起,然后发现自己会无端的动容。交织着老屋的回忆,夹杂着对风景无限的感怀,也许再当你靠在残破的古老城墙之上,你内心里,会少一些对着残垣断壁的悲凉,更多的是,对久远历史的赞叹和对古老文化的敬仰,甚至,是膜拜。
思绪是不止的,我看出来了。每一次临别时的不舍,全都精巧地隐藏在那一句句精短的皆为之中,他是怕再写下去,便很难再收手了吧。一本薄薄的书,怎够抒发他无穷的感怀。我亦知,那些跋涉于山水中的记忆,早已盖过他口中所说,所叹的苦涩。他定亦想像他所欣赏的理查德教授一样,像顽童一样举着双手,引吭高歌。于是,文化的精魂,和着风,和着阳,和着脚印足迹,释放出它无比耀眼的光芒。
文化苦旅,苦了人,甜了心。
有些记忆,从不曾老去……
妈妈的店开在中堡街,这里曾是沙城开发最早的一条街道。过去的繁华自不必说,可随着城镇建设的北移东扩,这里也日渐萧条,近乎被人遗忘了。
可是它却是陪伴着我长大的朋友,我的第二个家。现在,我更将它视作一块宝,因为不知什么原因,越来越多的古董店开在了这条街上。数来多达几十个,一家挨一家,更有人玩笑的说这条街该更名为“古董街”了,而在我的心里觉得它更是一条文化街。
首先喜欢店里的装饰装潢的风格。因为是古董店,必然装修的是古色古香,紫红木的门,上面镂空雕刻着各种图案,琉璃的瓦,靛青的砖,通顶的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各色的牌匾字号,什么“藏宝阁”、“鉴真轩”、“云珍苑”。有些楹联更令人称绝:“京津秦晋交融地,珠宝陶瓷荟萃城”、“玉物易金银纳恩泽四海,前人留后人藏货通三代”。小街处处体现着文化气息与历史韵味。
文化街更让人着迷的是那些古玩玉器陶瓷字画。我不是古董鉴赏专家,对这些物件一窍不通。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它们溶着历史,饱含文化的气息。利用作为街邻的便利,我经常去各个门店品味品味,它们中,有上至唐宋时期的瓷器,青花绕瓷,做工精细;也有宋代明朝时的古琴,虽已陈旧不堪,但仍能拨弦弹奏;还有清末与民国时期的烟杆,似乎在默默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旧事;更有珍藏的各种毛主席像章,石膏像和画像。徜徉其中,想像着它们曾经的故事:精致的玉梳梳过多少宫女的愁鬓,磨光的古砚浸润过多少历史,长满锈渍的铜钱凝结了多少血汗……心也便随着回旋在历史的旋涡中,探索回味。
最让我喜欢的是这里的文化氛围。各家门店没有一般生意人之间的竞争,有的是交流融通。他们相互学习,鉴赏品评。有时一家收得一件真品,整街的店主都会过来道贺鉴赏。平时还有很多的外地人前来“淘宝”,最多的还要数北京人,有时也有老外,带着相机、放大镜在小街上慢慢搜寻,见了中意的物品便与店家讨价还价。最后把淘来的宝贝里三层外三层包好,小心翼翼搬运装车。我很喜欢看他们之间的交易,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喜欢那种气氛吧!
每天的我便生活在这样一条文化街内,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凝聚,时时熏陶着我,古代历史灿烂的文明在这里熠熠闪光。我,爱它!
外公的文文弱弱整个身透露着文化的气息,外公可是有初中的学历哦!外
婆勤劳能干却是个大字不识的一个人,外婆不但是干农活的好手,而且是做针线活的能手。
双抢时节,早稻丰收了,收割早稻采用多劳多得的方法,谁割得多割得快,谁挣得工分就多。天刚亮,外婆与生产队的社员们齐上阵,开始了收割。虽然收割很累,但是为了多拿工分的外婆想起家里的孩子们就幸福极了。外婆拿起镰刀埋头麻利地割起来,只听得“唰唰唰” 割稻声,不一会儿,外婆就把大家抛在了身后。外婆的汗水大滴大滴地流下来,整个人都被汗水湿透了。一阵辛苦的劳动结束了,但是也意味着下一轮激烈的工作拉开了帷幕——插种晚稻。大家站在已经被拖拉机耕过,用铁耙扒平,施过肥的水田里,一字排开,又开始了劳动竞赛。割稻是往前进,插秧是往后退。大家很晚才收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可口的饭菜等着外婆。
桌上放着一桌“丰盛”的菜肴。“打蛋”是用自己家里养的老母鸡生的蛋,再放上点葱花,香喷喷的;“丝瓜干菜汤”的丝瓜刚从小菜园里的架子上摘下来的,很新鲜,很有味道,很的嚼劲,汤很鲜美;“水煮毛豆”是嫩绿的外壳鲜嫩多汁的毛豆吃进口中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鲜!”;油煸四季豆,嫩嫩的,根根又细又短,不放味精照样鲜美无比;“红烧南瓜”粉嫩润口的南瓜邂逅了菜油,抵抗住了红烧的油腻,爽口又火爆。这些蔬菜都是外婆外公自己种的,是他们生活中为可缺少的一部分。
农闲时节,外婆在家,做全家人的鞋,有棉鞋和单鞋。鞋底用二三十层的布叠起来用针线匀称地缝起来,就是像歌中唱到的那样:纳的是千层底。鞋面是可以是非常好看的花布,也可以是纯黑色的。外婆做的鞋可好啦,旁人都羡慕不已,常向外婆请教做鞋方法。
我的外婆外公过着普通的生活,往事一点一滴记载着他们的悠悠岁月。
自有了这个名字后,上学同学老给我起花名,最害怕上课老师用普通话念我的名字,因为啊:一念普通话同学们就会想到“伯伯”。不过译成拼音还好:“BOBO”。和一个明星组合同名,呵呵。
有时总埋怨父母为什么给我取这么个名字,因为读起来就知道是男生的,可我是个女生呀。小时候还老缠着父母要改名字,但一次打开电视的新闻台,看到右下角有一行字:“XXX文博会”(当时小,忘了XXX是什么)。但是特兴奋,跑去问姐姐“文博会”是什么意思,姐姐说:“是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也有指文学博学的意思”。那时小,也不知道姐姐是骗我还是真的。听了就更兴奋。第一次感到骄傲。
也是第一次觉得我的名字富有智慧,现在长大了,每当别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会自信的回答他,对方也会说:“好有文化的名字啊!”这使我更喜欢我的名字了。哈哈~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在我们一初校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东西两边的长廊和草坪了吧!
长廊叫“劝学亭”,是首选的休息的地,每当下课,我总爱去那坐一坐。长廊由好几十根白色珠子支撑,有着大理石做的长椅和地板。长廊两端由两棵葡萄树,葡萄顺着柱往上爬,叶子一片盖着一片,密密的,偶尔也会有星星点点的阳光,那晶莹剔透的葡萄总是吸引着我们。
坐在长椅上,凉凉的,然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绿绿的草坪。在东边的草坪,木槿正在努力的开着花,不过它边开边落,花儿飘下来就像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漂亮极了。因此在木槿树的下面,总是会有许多花瓣。这些花都是完整,颜色由浅到深,由深至浅,均匀且细腻,恐怕最好的画家也画不出着花来吧!
在木槿的旁边是紫薇,它没有像木槿那样艳丽的花儿,它只有它细长的枝条,风一吹,它便摆动着它柔软的身躯。在接近篮球场的那一边,大叶女贞正在茂盛的生长着,现在树上已经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据说这棵树已经由一定的历史了,所以我们都不能随意碰它。在长廊另外一边的草坪上有一块大石,上面刻着两个鲜红的大字—“明理”。这块大石有着独特的纹理。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呈波纹,有的呈旋涡。在草坪的最旁边,还有紫玉兰和棕榈高高的立着,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草坪。
这就是东边的草坪,让我们再去看看西边的草坪吧!
西边草坪的植物相比东边草坪的植物要多一些。夹竹桃在草坪上伸展着腰肢,它的花十分娇艳。看,紫玉兰在与夹竹桃比美呢!夹竹桃娇艳,紫玉兰淡雅,可真是不上分下。在它们的不远处,有一颗银杏,在那里默默叹息,叹息自己的平凡。
西边长廊相比东边长廊要冷清得多,但我仍爱在这里玩。有少数人和我一样,也爱在这里玩耍。有的人在这里追追打打,也有人坐在葡萄架下面乘凉,谈笑风生。而我最爱躺在长椅上,沐浴着柔和的阳光。或许是因为阳光很舒服,或许是因为阳光很暖和,总之阳光浴很令人心旷神怡的,特别是在长廊里。长廊一侧有着天然的遮伞,坐在下面很凉快。而在旁边则是阳光直射的地方。所以,我在受了阳光的恩泽后,也去葡萄架下吹一下风。长廊在我眼里可是冰火两重天呢!这美丽,文化的长廊,使我能够惬意的在里面放松心情,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这文化长廊和绿色草坪带给我们欢乐,也为一初校园增添了几分色彩!
自家做点小生意,身边也有不少同学、朋友家里是做生意的。这些家庭中有卖保健品的、有开饭店的、有养车的、有做中介的、有炒股票、做期货的、有做外贸的……家庭条件大多数比较宽裕。
朋友们聚在一起玩,最没人提的话题就是家庭,大家也都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提。班里有一对龙凤胎,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有一个稍有些规模的汽修厂,平日里我们关系都不错,时不时的谈谈心。
且称哥哥为a,妹妹为b,我为c.
上初中的朋友都知道老师对谁都不会深管,看你有些潜力自然会提提你,看你就是块朽木,一定不雕你。班里有一行特殊的位子,有一条潜规则,一点也不可雕的学生都聚集在那一行,其中就有我的一席之地,当然也有a.b.
我们这一行与沉闷的学习环境相比显得异常活跃,我们自身也倍感快活。倒数三个桌子就是我还有ab的位子, b坐a前头,我坐a后头,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吧,我们三个经常会一起冒出一股劲想学习,可一定是半途而废。
昨天,和ab待着,b突然严肃的说:“下半学期我想好好学习了。我突然不想上中专了,我妈说到时候买个高中,我觉得那样到高中也是受拉拉。我可不受那气。”
“你从什么时候就嚷嚷着好好学习了?就嘴儿能。”a说。
“比某些心里没数的人强不得了呗。我现在每天晚上看书,早就有实际行动了。”b反驳道。
a、b家里有钱不假,但是父母年龄也的确大了,五十左右了吧。b说 “我爸我妈可输不起了,厂子万一倒了,他们这个岁数很难东山再起。我妈那天跟我说‘闺女,你要是能自己考上高中妈保证无论再忙也一定天天开车接你去,你说,你到时候就上个中专,那时我可能都快60了,我给你拿几千块钱去,你忍心伸手接么?’我妈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心里也不好受。”
是啊,父母年龄大了,输不起了。现在很多人都很现实,家里有点底儿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人把家里的铜子儿当做一生的保障,对于这种人,不能说是看不起人家,但是多多少少有些鄙视。自己有才是真的有。我爸说过一段话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 “你要是没能耐,家里的钱一分也不给你,我跟你妈也不用你养,有扶助你的钱我跟你妈就去旅游,再留下点儿,等动不了了去敬老院。你也不用惦记,房子给你。你要是有能耐呢,我跟你妈也都会给你尽些力。别拿你老子的钱当做你不好好学习的资本,你忍心拿我们的钱对不住我们,我们肯定不会让你觉得我们对得住你。”
这么说来,我也输不起。要说生活是一场赌博,此刻的我连赌资都没有,何谈输赢?
提一个问题,一定要学习么?学习不好,干成大事业的人多了去了,我怎么就不是下一个呢?答案是一定要学习,学习才能让人眼界更加宽阔,洞悉事物更加冷静、清楚,对待情绪才能从容不迫,懂得自我调节,有了知识才能问鼎人生之巅。你放心,那些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事业有成的人中的大多数一定不是你我这样,整日晃晃荡荡,胸无大志,脑无远见的人,那些人虽然心不完全在学习上,但是他们一定有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俗。
那,你我为什么不是下一个?因为你我比别人缺呗。
都说人生如戏,大家都在玩,只不过分玩的好坏,当不了主角,就努力做好配角,做不了英雄,就争取成为一个有文化的流氓。不管怎样,不努力的人永远也输不起,即使就真的是在演戏。
人生入戏,吭了多少沉迷其中,自以为现实,实际上一点也不懂现实的人。
心中,那个月亮弯,停泊着历史的古船,沉淀着文化的靛蓝,静静地,为你守盼,那份真实的灿烂。 ——题记很喜欢一个人捧着茶杯品茶的感觉。渐渐西斜的残阳,一抹霞红穿透剔亮的玻璃,掩映着书房里一排排古色发黄的线装书。一腾热气冲淡了黄昏,凝缩的那份脆干的青绿在热水中翻跃,升腾,一旦浸润了湿,就贪婪地吮吸久违的甘露,伸伸懒腰,缓缓的,蹬蹬腿,在古铜色的花杯中舒展开久封的筋骨。于是,脉胳渐显了,青绿在热水中延散了,一片片风干的茶叶在浸润中寻到了绿的真实,回到了曾在树枝上招摇的青春与真实,清清的,露珠,泥土的味道弥漫在小屋,一份还真带来的醉香荡漾在心头。因为品茶,因为爱真,谈及历史,谈及文化,也守着不变的概念——真。
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明刻本,线装书,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不管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捧起一本原版古书,放在心头,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从一页页几欲风干的书页中,我品到了一份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从未想过要为文化说点什么,只到昨天,同学凌到我家,对着这一排排原版古旧的陈书而大笑,“你真傻,何不买几张电脑光盘,既不需像你这样旧书堆得似山高,又不需捧着文言实虚词嚼半日却难,竟还翻译成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我不敢想,我不知道“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解其内容。”
我先是惊愕,继而苦笑。莫名中有丝淡淡的哀愁,名著古书融注于光盘似喜非喜含情目”该怎样翻译,我不知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用时髦的白话文该怎么讲,我不知道“冷雨敲碎吟上心”的心情用白话文如何描绘,又如何让读者真正领会?古典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又怎能用一两句干巴浅显的白话文阐释得清?还记得余秋雨写在《藏书》中的那句话,当学生问他为何藏如此多明刻线装书,藏这些原版发黄的记忆时,他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是的,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百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我们需要真实,需要那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而非简单的故事情节,浅显的内容。永远为“真”守盼。
手捧一卷关于仁的大书,眉头微微紧锁,时而俯瞻堂下三千弟子,时而伫足举目,望着远方,望着这看似空灵澄澈却又漂浮着些许的乌丝的天宇.他在思索,思索着关于人类,国家,民族最深刻的课题.他在凝望,一颗黑洞般不见其底的深邃的眼珠似要击破这寂静,辽阔的空间,直奔无止境的时间洪流。
良久,他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眼神如沧桑老人般的安详而平和,隐约间嘴角轻轻地上扬,构成人世间至美的弧线。
孔子,儒家至圣之先师者也.其年少官场荆棘,举步维艰.徒有满腹经纶而无以施展.然而,深知文化力量的伟大是孔子最大的智慧.他知道一切的不得志,一切的阴影都只暂时的.现存空间里的黑暗迟早要被更为强大的时间所吞噬.于是,他兴办教育.教育,其本质就是人类文明在精神层面的代代相传.他办教育,为的是把他的思想,政治抱负托付给更为强大,更为深远,更富生命力的时间.在此同时,孔子的人格再次得到升华,他领悟到了精神文化与时空的某种深刻层次上的隐然而又相伴相随的联系,懂得了文明必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战胜世俗的野蛮与愚昧,就象柔软的舌头总比坚硬的石头更长久那样.
公元5世纪上演于神州大地的一出改革戏,再次证实了那段真理.
北方民族终于于439年,以武力,暴力,野蛮的方式打垮了汉人建的城池,折断了汉人造的战戟,统一了北方.按理说,免去了兵荒马乱之苦,妻离子散之忧.本可坐享太平盛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时,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为何?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统治方式无法适应形势.往深里说就是落后的文明无法统治先进的文明.
这使得统治者不得不展开思考,不得不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便有了:迁都洛阳,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诚然,北方民族在武力上完全可以凌驾于汉族之上,然而在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层面上,他们却不得不低下他们那高傲而倔强的头颅,转而对汉族文化俯首称臣。
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奴役于刀枪之下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的血液里还淌着民族的精神文化,骨子里还有一股民族的傲然正气,那么我们就还有希望,还有未来.可怕的是连民族文化都连根拔起,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未来的地址,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等待它的只能是枯萎,凋零,和败落。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是早在千年前孔老圣人为我们植下儒家文化的根之后,我们就一直悉心呵护,精心照料,保存的异常完好,即使在昨天洋枪洋炮的轰炸下也未曾丢弃过!
孔子的学说在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取得独尊的地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了所有仁人志士研读的主课,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之道和社会道德规范.假如世界上存在永恒的真理,那么中国人是在孔子的学说里找到的.
孔子的天下大同的梦想终究没有实现,可是推崇儒家思想的中国竟获得长期的安宁。
纵观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来突出,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无论是日本的卡通文化还是美国的餐饮文化无不显示出文化与经济政治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联系。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人民已经开始走进我伟大的中华文明.比如:世界各地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办起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儒家学院;世界汉语热的高潮层层叠涌;中餐文化在世界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中华文化圈正以惊人地速度扩展着是的,今天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收获天下大同的盛宴吧!
此时,我似乎能体会到千年前那早已预示着一切的微笑的深刻含义.脑海里浮现起了国家,民族,文明,复兴,昌盛,腾飞.等一系列带着闪耀光辉的词组来。
天空,更加空灵而澄澈,连这些许的乌丝也消失不见了。
阳光,正在潺潺地流动着。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1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12、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13、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4、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1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16、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17、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8、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20、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