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读后感50011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29:31
篇1:《保卫延安》读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内容,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写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而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写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况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

篇2:读《保卫延安》有感500字

《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书中的周大勇让我无比崇敬,当他听到党中央撤离延安,看到陕北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惨烈的痛苦和愤怒煎熬着他的心”。强烈的爱憎、高度的阶级自觉性成为他为人民奋不顾身、创造惊天动地英雄业绩的强大动力。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在长城线上的突围战中,他身负重伤,带着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山洞里。面临绝境,他想的是怎样“紧张地为自己阶级的事业战斗下去”,终于率领战士闯出险境。诚如团政委李诚所说,周大勇是一个“浑身汗毛孔里都渗透着忠诚”的人。他冲锋陷阵,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龙镇攻坚,他智勇双全,出色地完成诱击敌人的任务;尤其是在长城线上,连队陷入敌军重围,与主力失去联系,他以无比的刚毅和勇猛,无比的机智和沉着,指挥战士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周大勇是在紧张的战斗和严酷的考验中,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英雄。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篇3:《保卫延安》读后感

今年我们学校举行了“阅读红色革命书籍,发扬优良传统的活动。”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杜鹏程写的《保卫延安》这本书。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一本好书。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它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作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的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进程。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激烈,每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一片土地一片血”,胜利的得来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看完《保卫延安》这本书,心中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原来我一直以为共产党打仗没有死伤,节节胜利的呢?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大的牺牲。我们现代富足而缤纷多彩的生活,都是无数人民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呀!。与他们相比,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每天无所事事,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呢?

同学们: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吧!


篇4:读《保卫延安》

这两天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画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受鼓舞,受到了深刻的感化和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写的只是战争场面的一角,但是它涵盖了保卫祖国的全部场面。

作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参加的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的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的历史进程,作品所描写的人民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头绪纷繁,从大的决策到基层生活,大小战斗的组织都有真实正面的描写。

作品更不回避敌强我弱形势下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每次战争都有无数英雄壮烈牺牲,为胜利付出极大的代价。作品还深刻的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我军将士誓死保卫党中央而浴血奋战的革命主义精神,这一切在作品中都有充分而精彩的描写;作品炽热的战斗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战争具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

读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那个动乱的年代:阵阵凄厉的寒风夹杂着雨雪呼啸而过,黑暗的云朵下波涛汹涌的大海里那无情的波浪狠狠地拍打着海岸,让人胆颤和惊恐。在这个时候,中国涌出一大批像“周大勇”他们一样的爱国志士,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勇敢地抗击风雨,毫不畏惧地迎接挑战。因此,当周大勇听到党中央撤离延安,看到陕北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惨烈的痛苦和愤怒煎熬着他的心”。

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在长城线上的突围战中,他身负重伤,带着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山洞里。面临绝境,他想的是怎样“紧张地为自己阶级的事业战斗下去”;在青化砭战斗中,他英勇地冲锋陷阵……“一片土地一片血”,这就是惨烈的战争。每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胜利的得来靠的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读了这本书以后,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记住了历史。

篇5:读《保卫延安》有感

暑假里,我有幸看到了一本书——《保卫延安》,经过认真、仔细地阅读,感触很深。在这本书开头,作者就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深厚情感,对延安的风景——宝塔山、延河水作了引人入胜的描写。接着,笔锋一转,直接写到1947年3月,蒋介石命嫡系胡宗南匪军,进攻延安和陕北解放区的情节。二十五架飞机狂轰滥炸延安市区,并叫嚣“要在三日内占领延安”。我一下就被书中紧张的情节“抓”住了。

小说以解放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全面概括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进程。全书展示的战争场面,规模宏大,且线索迭出,对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基层连队的战斗生活,以及游击队和根据地人民的抗争等内容,都有翔实的描写。 一开始,蒋介石以十倍于解放军的兵力进攻解放区,敌众我寡,战斗空前惨烈。但随后,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来犯之敌,到1948年4月,仅用一年多时间,我军就胜利收复延安。 这本书深刻揭示了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密不可分的骨肉深情。敌人从进入延安地区,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他们走不动路、睡不好觉、吃不上饭,彻底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只剩下被动挨打的份。

战争开始时,游击队一般只在晚上袭击敌人,到了战争后期,白天也敢打击敌人。在一次战斗中俘虏百十个敌人,成了家常便饭。军民团结如一家,人民战争充分显示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 书中塑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和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在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陈兴允旅长、杨克文政委、赵劲团长、王成德指导员以及各级普通战士、边区人民在这次战争中都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组成了一个形象生动鲜明、令人敬仰的伟大群体。

篇6:读《保卫延安》有感

当我看完《保卫延安》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床上,宁静的夜晚,淡淡的月光从窗户射进了我房间里,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那个革命时代,书本里的情节一幕幕全部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那是一九四七年,我军纵队在延安正东80里的甘谷驿镇待命,突然接到上级传达的决策,我军退出延安。一连的战士全都惊呆了,全场怮哭,百思不解,一时间,延安上空全是悲愤的喊声,“我们打得好为什么还要撤退?”“我们死也要保卫毛主席!”

……是啊,人民解放战争打了八个月,也确实放弃了不少地方,有不少战士眼见着自己的家乡被放弃了却无能为力,可是谁流过泪泥?一营营员张培参加人民解放军十年开外,也没见过战士们这样哭过,后来战士们知道了是党中央让部队撤退是为了保卫延安,退出延安是为了打到西安,打到南京之后,他们便立即举枪发誓: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收复延安!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读到这里,我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战士们以及连长为了撤退延安这个决策那么伤心,那么不舍呢!为什么战士们会那么痛哭、呐喊,甚至喧势呢?

因为这里是延安,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民主的圣地,是当时中国的头脑和象征。十年内战,红军没有得到片刻喘息机会,后来到延安才得到休息,抗日战争后延安又成了红军的总后方,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差不多都在这里学习过,他们对延安有太多的情感了。参加革命后的战士们差不多都是农民工,党中央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家一样啊。在他们受危难危险、饥寒交迫时保护着他们,让他们的心感受到了温暖和亲情。当时全国形势已经在转移,因为反正是蒋介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开始的向全国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已经粉碎的时候,人民已经在八个月中歼灭了敌人七十一万人,敌人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巨大悬殊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变。

敌人这时候开始的重点进攻,即集中力量向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将更快走向灭亡,因为全国各战场上人民军队的力量是在不断上升,而敌人的力量是在不断下降。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这种精神对于当时战局的发展和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实在是非常巨大,十分突出的,这种精神造成了一种非胜利不可的伟大情势。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共产党由原先的几百人发展到后来的几百万,到最后终于战胜国民党的原因了,那就是民心所向啊!许多的劳动人民都在为这次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着!比如李振德老人一样,他为了不暴露红军的位置,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抱着他的小孙子跳下了悬涯深沟,这是何等地伟大!何等的光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革命战士勇敢地顽强地抵搞着敌军的进攻,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牺牲,他们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着!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战士们的努力下,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始终报效祖国!

篇7:读完了《保卫延安》这本书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保卫延安》这本书。

《保卫延安》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是一部只属于中国的红色经典。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这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他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1947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守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次战争的辉煌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战局的正确分析和估计以及对于战争的英明指示和领导,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英勇的作战,陕北解放区的忠诚团结之下取得的;也是在无数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民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之下取得的。 从书中,我认识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彭德怀将军。彭德怀将军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是毛主席始终共患难同甘苦的亲密战友之一,是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最忠实同时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际指挥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禁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开它。彭德怀将军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并且也这样地教育他的同志们。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这种革命精神才会在人们心中永驻,才会被后世发扬光大。

从书中,我认识了周大勇。他是一个连长,一个指挥员,同时也是普通战士中的一员。他很普通然而却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长正体现着一个普通的勇敢的战士是怎样成为一个坚强不摧的革命战士的过程。艰苦斗争的锤炼使得他意志坚强,而对他来说,只有党、祖国和人民才最重要。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荣、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斗,而奉献。这样的战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战士和民主英雄;这样的英雄,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出卖党、出卖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周大勇正是这样一个战士,真样一个英雄,平凡而伟大。 从书中,我认识了李诚。他是一个干部,是那些不知辛苦、不知疲倦地惊人地工作着的政治工作人员的一个生动的灵魂,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中政治干部的艰苦卓绝的精神,看到了他们忧国忧民、废寝忘食工作的高尚品质。有的人也许会认为李诚是可敬可畏、严肃苛刻的人,然而我觉得他不仅是个可敬可畏的人,更是一个可亲可爱的人。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人,时时刻刻都会指出他人的缺点并加以批评,不允许战士们有一点马虎或是偷懒的行为。然而正是他这样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他人的态度,才提高了自己和其他战士的工作效率和成效,才促使党的伟大事业得以快速发展。他的严格是对工作、对革命的负责,是对战士们的爱和热情,更是对人民和祖国的爱。李诚的严格、热情让我从心底敬佩。

从书中,我认识了卫毅,他坚强,不畏强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认识了陈兴允旅长,他是一个能干、坚决、勇敢的指挥员;认识了孙金厚,他是部队中炊事员、饲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的感动人的无名英雄之一;认识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据地不屈不挠,压不倒、折不弯、顶得住的一个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还认识了马全有、李江国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以及其他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让人激动、崇敬、感叹的画面。 随着“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的落幕,我万分不舍地合上书,平整了思绪,安抚了激动而又紧张的心。环顾四周的这份和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些人民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而与他们相比,我是如此的自惭形秽,如此的渺小。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坎坷,充满了不确定,然而我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往往选择了逃避,甚至选择了放弃。但是现在,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在我认识了这些人民英雄后,我顿悟:那些障碍,那些坎坷,那些失败都不算什么,它们都是纸老虎。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则强,你强它则弱,那么既是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自己变强呢?是的,我们应该选择变强,我们要战胜困难,我们要开拓一条属于自己人生的解放之路,走向胜利的彼岸,去迎接那只属于我们的黎明

篇8:保卫延安读后感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西北战场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除撤出延安外,还写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战役。在这些战役中,我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然后再次向延安进军。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作者还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

“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

作者还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军战士和指战员的种种精神深深敬佩,还感受到了我军的无限智慧。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和战略转移的巧妙做法,《保卫延安》就表现了这种智慧。正因这种智慧,才使我军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它,红军主力可能已经在湘西全军覆没,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重读此书,心生感慨。没有解放军,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怎么有港澳的回归,飞天的成功,怎么有入世的伟大创举,举办奥运的成功突破,怎么有民生工作的大力开展,扶贫低保的大面积覆盖,怎么有“三个代表” 思想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怎么有今天的小康生活?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功臣的智慧和精神,吸取历史的教训,好好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9:保卫延安读后感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都烙印着那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在那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受尽了屈辱。然而悲愤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勇士们的精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美好的和平生活。在清明期间,我们总会伴着“上帝的眼泪”,在无数座烈士的墓碑前纪念他们。而这次,我还阅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让我不禁再次感叹烈士们的英勇顽强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保卫延安》一书中,作者以一个连队为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抗战时期烈士们的艰辛与奋勇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为之敬畏。

在书中,周大勇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在中央宣布撤离延安中,周大勇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人民,胸中燃起愤怒与正义之火,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坚守在延安,保护着百姓们的生命。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就像一匹拉不住绳的牛,可他又充满了智谋,渡过了一次次危机。他是我们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英勇,令人赞叹,他的爱国,令人敬佩。在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也与周大勇一样,而他们就是历史上无畏英雄的象征,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二字。

《保卫延安》中用严谨的文字刻画的那些英勇人物令人钦佩,我们要向烈士学习,虽不一定能上战场拼搏,却要时刻怀着一颗爱国、爱党的赤诚之心!

篇10:保卫延安读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内容,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写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而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写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况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

篇11:《保卫延安》读后感

在民间,在祖辈的话语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保卫延安》这部小说就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革命战争的英明领导和指挥,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小说中的周大勇、王老虎、李诚、卫毅等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周大勇、王老虎、李诚、卫毅他们都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这样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英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保卫延安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新中国。

难忘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开始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想到这儿,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激动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她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由“东亚病夫”变成体育强国!我为党欢呼,更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自豪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再次成功举办,她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已改旧颜,成为世界强国!这都是党的功劳。我为党欢呼,更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再看看祖国大地:以前的破屋,早已被一座座高楼大厦代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桃红柳绿的春天,是春姑娘对党的祝福;硕果累累的秋天,是对党最热烈的回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次遇到爷爷,他都会对我说:“孩子啊!我们以前吃都吃不饱,哪像你们现在这样幸福啊!你们要谢谢共产党!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回报党啊!”每次我都会调皮地说:“知道了,知道了。”读了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我才真正了解,党为我们付出了一切。党如春风一样吹拂着我们,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茁壮成长;在党的阳光下,我们将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读着小说《保卫延安》,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情不自禁的高呼:敬爱的党啊,我们永远爱你!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