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500字作文7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41:11
篇1:从“伯牙鼓琴谢知音”引发的感想

听到古筝如高山流水的声音,我的心情激荡着,想起了那个众所皆知的故事:《伯牙摔琴,子期知音》。古往今来,如伯牙那样感慨世间险恶,知音稀少的人数不胜数。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过:”知音世所稀” 的感叹;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也写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其他古人也留下:”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诚然,在尔虞我诈的旧社会,古人由于受到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寻觅真正的知音确实有些困难。

然而,知己变成了身边不可缺少的灵魂。但是从“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方面我看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表明他忠于友情的可贵精神。但从另一个角度,我看出了伯牙不善于交往、视野狭窄,自以为清高的一面。他把知己与挚友看成极个别的人,把友谊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并认为,除了钟子期就再无知音而言了吗?难道舍此一人,就一生无友可交了吗?其实生活或者网络中,都有过这样的感叹,只因为他们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不懂得去与身边的人交流,不懂得去感受生活。

生活中,我也深有感触。一次,在学习这篇《伯牙绝弦》时,老师让我们去讨论“知音”这个话题。而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却在教室里独自地坐着,面对着四面空荡的墙,而自己却渗入了沉思……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知道后,去了解了情况,才得知那位同学觉得身边没有一个能谈得上知己和挚友的同学,而感到郁闷。

因此,老师借此在课堂上为我们强调了:“其实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是广阔了,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的同道之人并不为稀。不过这取决于人对知己良朋的理解与标准而已。而那位同学,你可能觉得身边的同学对你冷漠,不会去理解你、体谅你,但你也要知道,知己要从身边中挖掘,更要去观察事物,要使自己的视野扩宽,不能限制到一个制度,这会压抑你的……”那个同学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他好像也懂得了什么……

从那以后,我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知己,在广阔的视野中寻觅。而且也学会用深远的目光去审视,用更明悟的思想去理解,才会发现,生活充满阳光,志趣相投,品行相近的知己良朋并不缺乏。以更平和的心境来面对生活与网络,对于知己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篇2:伯牙鼓琴读后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德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篇3:伯牙鼓琴改写的故事

一天,伯牙出去玩,想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新曲子该怎么写。走着走着,伯牙和他的随从们在山里迷路了,伯牙让随从们去周围找找人,问问路,自己拿出携带的瑶琴,坐在石头上弹了起来。琴声时高时低,时慢时缓,时低沉时高扬。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下来,好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融进琴声里了。忽然,伯牙发现远处站着一个人,心不由得一惊,吓的弹错了许多音符,那人一看,忙道歉:“先生您别怕,我只是一砍柴的,停下来欣赏而已。”


“那么,请问您是......”


“在下锺子期,敢问先生大名?”


“我是俞伯牙。”


“先生刚刚弹得真好!我好像看到了高俊的山,还有浩浩荡荡的水......妙,太妙了!”


伯牙欣喜若狂,自己终于有知音了!


两人交谈甚欢,一直聊到太阳落山才依依惜别,约定以后见面。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年后,锺子期病逝了。伯牙在他的坟前痛哭了一场,为他弹了最后一首曲子,此生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在这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把自己的瑶琴毁了。从此,他没有再弹过琴。


篇4:伯牙鼓琴改写的故事

一天,锺子期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旁屋中传来阵阵优美的琴声。这琴声十分动听,时快时缓,时重时轻。锺子期不禁听得入了神,倚在床边,静静的陶醉其中。一曲终了,他拍手叫好:“妙啊!妙啊!这琴弹得仿佛已将我置身于雄伟高峻的太山,这节奏紧张急促,跌宕起伏,多像那陡峭的山坡啊!”“是谁在屋外?”锺子期赶忙回过神来,连声答道:“鄙人姓锺,名子期。刚刚听见先生屋内传来如此美妙的音乐,便驻足倾听,还望没有打搅了您。”“哪里哪里,既然您爱听,请到屋里来吧,我再给您弹一首。”说话的人叫伯牙,他弹琴的技艺十分高超,但因为弹出的曲子都是阳春白雪,所以经常没有人欣赏,只能自己弹一弹消愁。方才听锺子期这么一说,伯牙心潮澎湃:“终于有人懂我了!知音难觅啊!”他将锺子期请到屋中,又弹起琴来。此曲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时而又像水花蹦出水面。锺子期闭上眼睛,直到曲子已经结束,还久久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过一会儿,猛然睁开眼,拍起手来:“好!好!此曲情志在于流水,浩浩荡荡,水花飞溅,有时像小溪,有时像大海,高啊!”伯牙一听,激动起来,紧紧握住锺子期的手:“您可真是我的知音啊!”

篇5:伯牙鼓琴改写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为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一天,伯牙弹琴给钟子期听。伯牙小时候曾拜名师学琴,琴艺原本就很棒,长大后,他开始自己作曲,琴艺又大大提升。凡是听 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叹不绝。但是很少有人能每次都准确地道出伯牙弹琴的心意,而唯独钟子期可以做到这点。伯牙弹《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时,心中想到了挺拔的高山,琴声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陶醉在其中,听后拍手赞叹道:“伯牙,你弹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巍峨挺拔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琴声犹如一条翻滚着的江水流进了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高兴地说道:“真是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他们俩融融洽洽,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连游人也赞叹道:“钟子期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呀!”可惜,这件事过去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这世上唯一的知音去世了日。伯牙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篇6:伯牙鼓琴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篇7:伯牙鼓琴读后感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 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伯牙绝弦》让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无价,知音难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