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读后感1000字19篇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中文名称: 墨子
又 名: 墨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约480~420
生平简介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你不似孔孟般让人广为流传,我没有见过你的容貌,没有听过你的声音,但我脑海里常有你的身影,是那样的传神真实。
在我脑海里你总是留给我一个略带疲惫的背影。风尘仆仆向楚国赶去,只是听说楚国要发动战争。我很难想象一件与你毫无关系的事,为什么可以让你有如此坚定去阻止的决心?你与楚王斗智斗勇,给宋国带来了和平,你的智慧与胆识使我不得不钦佩。而当时诸侯国间的掠夺之战频繁不已,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这哪里是你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我仿佛看见你站在高高的楼台上,看着国不成国,家不成家,眼中载着浓浓的愁绪。许久,吟道“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字字铿锵有力。我看见了你眼中的无奈,还有一抹璀璨的光芒,那是什么?期盼吧,满对战乱四起,面对逝香残酒,面对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知己,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然后又坚定的踏上说服各家诸侯非攻兼爱的道路。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曾觉得你愚蠢,做事不似儒家高调,你更倾向于默默无闻,然又不求名利,既然对自己没有好处,何必如此坚持?现在想想,你也许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吧。
反观现代,利比亚战争局势胡乱不堪,“基地”组织领导者本拉登被击毙……我们不得不反思,难道所有事情都只能用武力去解决吗?难道为了一己私利真的可以不顾人民死活吗?墨子的思想终究因人们的欲望而被丢弃在了黑暗的角落,我终于明白百姓是何等向往和平,墨子的所作所为又带来了什么,只可以墨子千年之前就明白的道理现代人却不明白,可悲可叹。
你挚起一盏孤灯,试图照亮每个人的心,你煞费一片苦心,试图换来国家的和平人民的幸福。我眼中的你,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守护着这一片盛世空城,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过不去。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不过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给企业的沟通管理一些有益的启示,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获益。
至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尊敬的墨子: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墨子极力主张节俭,反对浪费。他曾经说过:“我们这个社会差不多有一半的财富被浪费掉了。如果这一半节约下来,那社会不就等于多了一倍的财富吗?”孟子和他的弟子们总是穿最朴素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饭菜,住最简陋的房子。墨子不但自己非常节俭,当他听到有人浪费时,也总是毫不客气地指责批评。
当时有一个叫曾的小国,它的国君非常浪费奢侈,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上几百道菜,这些菜有的甚至连尝都没尝过就被倒掉了。他的一顿饭足够一个穷人吃几个月了,可他每次不是嫌菜太少,就是嫌味道不好,经常骂仆人:“就这么点儿菜,让我怎么吃饭,你们是不是想饿死我呀?”墨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别人说“曾国就要灭亡了!”有人问墨子“你凭什么说曾国要灭亡了?难道你听说有哪个大国要攻打它吗?”墨子坚定地说:“我是从它的国君吃饭的习惯中知道的。他这么浪费,大臣们也一定会受他的影响,不知节俭。
他们君臣不知百姓劳作的辛苦,只知一味地剥削百姓,满足自己奢侈浪费的生活,这样只会导致百姓生活越来这样只会导致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一个个挨饿受冻,最终逼得百姓人人都想造反,如果一旦有别国来攻打,百姓没有反抗能力,或者有反抗能力的也不想反抗,这样的国家能不灭亡吗?”果然,没过多久,正像墨子预言的一样,曾国很快就被别的国家灭掉了。勤俭节约是人人应有的美德,墨子是个思想家,地位在当时举足轻重,自然生活条件是很好的,但他仍要做个节约的人,并要求其他国家灭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奢侈浪费有时会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我的家乡滕州自古就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有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等,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科圣—墨子了。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墨子身体力行。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便马上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鲁班面前。见鲁班还在乐悠悠的为楚王找攻云梯,不禁火冒三丈,说鲁班滥杀无辜,鲁班却说他从不杀人,哪来的滥杀无辜? 墨子说:“你为这楚王制造攻城梯,就是要杀无数的生命呀!”鲁班不信,墨子便把他带到了练习场。鲁班看到,自己亲手造出的攻城梯下血流成河,身子颤抖,按下了机关,亲手毁了攻城梯。楚王见此情景,大骂鲁班和墨子,说要杀了他们。于是鲁班和墨子上演了一出“沙盘大战”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围,以木片当攻城的工具,公输班设计了九种攻城的机巧方法,都被墨子九次解破。公输班办法已尽,而墨子守城的办法没有用尽。公输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楚王见自己请来的人都败给了墨子,预想到这次战争必输,于是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一场战争便平息了……
今天,我们滕州人也继承了墨子的精神,普施大地,润泽人心,在这个广大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话剧。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里,涌现出了许多的名人,他们的故事直接影响着我们。大家一定知道孔子、孟子,不过,你们认识墨子吗?墨子,名翟,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向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主张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历史上曾有墨子智斗鲁班一事。大约公元四百五十年左右,楚惠王重用了鲁班。鲁班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工具,叫云梯。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特别是宋国。墨子听说鲁班设计云梯一事后,决心阻止楚王发动这场不义之战。墨子要求鲁班带他去见楚王。
墨子对楚王说,宋国虽然小,但是真要打起仗来,楚国是赢不了的。他解下身上系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城墙,再拿小木板当云梯,叫鲁班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鲁班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鲁班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用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高招没有使出来。鲁班呆住了,但是心里还是不服,想把墨子杀掉。不过墨子运用自己的辩才和机智,向楚王和鲁班陈述利害。
楚王听了墨子的一番话,又亲眼看到墨子的守城本领,知道要赢宋国没有希望,于是决定不进攻宋国了。墨子的机智和能言善辩不但救了自己,更救了宋国。墨子还凭着自己研究的守城方法,使鲁班无计可施。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机智和能说会道,因为这能化解许多尴尬的局面,甚至保护人的性命。
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比如,以前我和好友发生了冲突,我肯定会和她继续吵下去,但没有有力证据,只是耍嘴皮子。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我们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
现在,我读了这些故事,就会先道歉,等对方平静下来,再来讨论。我们已经习惯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自己的想法别人就应该知道,就应该理解。跟人打交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我们正为这件事发愁不知所措时,古人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题记正如余秋雨所说,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风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会底层的代表,当然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因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而他自己则是将这个理念带到了那样黑暗的时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还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孔子的名声远超过墨子,可是谁又能将墨子的功绩抹杀呢?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中。其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也正是靠的这种兼爱思想吗?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战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体的智慧。现在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墨子,是他的思想引领着中华名族的复兴。
我们更要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泉涌报,墨子的理念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成功,就算我们不高呼拥护墨子,最起码也要能够记住他。上为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那么从个人呢?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没法比的,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逆子”呢?或许他们就没有感恩的心,父母的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冷眼相对;父母的辛勤浇灌,换来的却是心灵折磨,或许不能这么的武断吧,毕竟还有那么多的有良知的子女,卧冰求鲤,那是多么的让人感动,扇枕温衾,那是多么的让人震惊,鹿乳奉亲,那是怎样的感恩!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或许我们不需要一饭千金,但是我们任然需要学习感恩的精神,人生不过区区八十载,当你步入晚年之时,在想感谢帮助过你的人,也许时间也不允许了。感恩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在心中感恩,不如在行动中恩,不要让感恩只是浮于表面,成为空中楼阁。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间,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混泥土铸成的社会之中,他的兼爱思想我们更应该学习。
随着时间的流逝,兼爱的思想或许已经渐渐淡忘,但是换来的却是感恩。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育。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感恩--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苦涩的情,浓黑的火披着黝黑的斗篷,默默跋涉于历史的河滩上,这坚韧的背影,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到底是怎样深沉的热,凝聚成那浓黑的墨!纵只流传下薄薄一沓纸,也同样让学子们心潮澎湃。苦涩的语言,苦涩的情感,如同岁月的钟声,流荡千年,沉稳而厚重。读过《墨子》,我诧异于他的博学与智慧,更钦佩于他于信念的执着。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的毅力?我想,一个责任,并不能完全说清他的动力。或许,还有志向以及对天道与人世的感恩之心吧。
墨子年少便大巧,手艺精湛。这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基调,扎根于民间,也回报于百姓。“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正所谓尽力“利天下而为之”。细细品味,这不也就是大禹治水于九州的追求吗?是的,他也曾因追求“仁”进学儒者之业,但却看穿孔学礼烦忧的虚伪,也看清了厚葬敛的靡费。连亚圣乃至三千年来无数人认为是真理的话语,在他面前陡然失去伪装。墨子终究是墨子,命运的主宰要让中国迷失两千年,却偏偏留下墨子一个让人够不到的希望。可墨子是怎么看穿的呢?他只是想:假若如此,我的父母呢?我的族人呢?我的朋友,乃至九州的平民百姓呢?这经书上所言,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所有奴隶主的妄想于此不攻自破。墨子是怀着感恩的心去思考。
而这种情感,也来源于他的身世、他的阶级、它背后的象征。源自劳苦人民的苦与爱,让他选择了弃周道而从夏政。好像被大众哺育的孩童,又要拯救大众。大禹笑了。或许大禹早就料到自己的传承者。不是伯益,不是诸夏后氏,不是商周之士,而是墨子。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不正是禹道的表现吗?感念于万千民众,自苦而乐,即使是启蒙者极力推崇的斯多亚学派,又怎能与墨家比拟呢?或许,感恩也只是一时的执念,却让墨子十日十夜裂裳裹足至郢,与公输盘擂沙而阵。大概他根本没去考虑去楚的危险,以至让后人认为,楚王与他说话时会是笑的!更有可能,他只自言自语地说了与孟子在后来要说的一句相同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而回宋都时,天雨而不能入城。
他却与贫民同居避雨于郊外。仿佛所为功德,真能只记载了沙上。但他却曾说过,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真想不出那黝黑的脸,何时少却了平静。如果说孔子之道如不时之麒麟,纵欲为祥却终不能行;那么,墨家的信念便像是一只凤凰,感恩于世人,兼爱于世人,直欲集恶于一身,浴火而后生。而夏的象征是凤凰,与墨子之名翟所指相同。这一切,都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墨家的一切,随岁月之尘而远逝。而留下的,也只有那感恩于万民的一生与那浓黑的火一样的热情。
我新交了两个朋友,它们是 我 妈妈刚买的两只小鸟,一只是鱼鹰,因为它调皮,总是飞来飞去,所以取名“飞飞”;另一只是八哥,因为全身都是黑色的羽毛,所以取名“墨子”。
这两只小鸟都会鸣叫,听说八哥还会学说话,但是想象我们人这样说话并不简单,要训练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说两个字的话比如:“你好”,“再见”等,想让它多说话,就要天天跟它交流呢! 它们都有着尖尖的嘴和细长的爪子。它们黑得发亮的羽毛,晶亮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可爱!但是这些小鸟的性情各有不同。飞飞倔强、好动,墨子温顺、听话。飞飞爱吃鱼,墨子爱吃肉。
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到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身于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只是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等不利国民生计的主张不适合他,才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
“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级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此观点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为人民着想。。
治理国家,墨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不亏人自利和人不关己则为“兼爱”。他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只知爱己,利己,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与人之间才相互敌对。如今的我,对此也颇有感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的视野却在不断地缩小。当社会把宣传好人好事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的社会风尚由此可窥知一二。梦君为了有朝一日实现“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理想,我们就要向墨子学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呼吁天下所有人都相亲相爱。不为了“贪伐胜是名及所得之利”对他国发动战争则为“非攻”。墨子强谴“不义”之战,指出这种行为的实质也是一种无耻的“亏人自利”行为。为了消弭战争,他带领弟子从事实际的防御战争的研究。墨子的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
《墨子》一书,文字通俗平易,却内涵有许多丰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现代,它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推荐大家去读墨子这本书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墨子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还是一个由许多诸侯国组成的国家。其中楚国是一个大国,宋国是一个小国。
当时,一个着名的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称为云梯的新式兵器,这种武器又高又大,用于攻打敌国的墙门,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性武器。云梯造成后,楚国就准备攻打宋国了,以便检验这种新式武器的效用。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拜见了公输般,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战争。墨子见到公输般后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杀死他”。公输般不知是计,听了很不高兴,也没有任何表示。墨子接着说:“我可以给你很多钱,作为你杀人的报酬。”公输般回答说:“我讲道义,不会因为报酬去杀人。”墨子说:“楚国是大国,人口不多而土地辽阔,可是它却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这是非正义战争,你口头上说不杀人,可是一旦发生战争,有多少无辜的平民会因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这跟你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呢?”
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推诿说攻打宋国的计划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国国王。见了楚国国王,墨子并没有先说战争。他对国王说:“我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楚王问他是什么问题。墨子说:“现在有人放着自己漂亮的车子不要,却想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的漂亮华贵衣服不要,却想偷邻居的旧衣服,这是怎样一种人啊?”楚王不知是计,马上说:“这人有偷窃的毛病。”墨子抓子时机,马上说:“楚国有广阔的土地,而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这就如同一辆漂亮的车与一辆破车的对比;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物产贫乏,这如同漂亮衣服和旧衣服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攻打宋国,跟那个犯了偷窃病的人正是一类人。”
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国的。”墨子不慌不忙地说:“云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厉害,不信我可以与公输般模拟作战。”楚王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道具,包括城墙,守城的器械,云梯及其它攻城的兵器。公输般模拟攻打宋国的城墙,结果任由他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都被墨子抵挡住了,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余。
公输般不甘心失败,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你,我不说。”墨子也说:“我也知道如何对付你,我也不说。”楚王问墨子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般的意图,不过是杀了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来防守楚国的攻打了。可是,我已经把我的方法教给了我的徒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攻入宋国的城门。”
楚王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地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这样,墨子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解除了宋国的一场灾难。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着。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了着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的主要版本有:①汉秘府藏简原本七十一篇(今不存);②汉魏间改写古卷本(今不存);③隋唐卷子本(今藏于日本宫内省);④宋刊本;⑤明正统十年刊道藏本(五十三篇,今藏于北京白云观);⑥明唐尧臣刊本;⑦清毕沅乾隆四十八年校刊本。《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决不可能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订,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二十四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着述,《耕柱》等篇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经上》、《经下》等六篇是墨家后学着作,《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街于进一步考证。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一)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这无异于给那些企图通过攻战来开疆拓土吞并天下的人以当头棒喝。所以墨子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在墨子眼里,兼爱可以止攻,可以去乱。兼爱是非攻的伦理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墨子还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①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②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③残害无辜,掠民为奴。墨子指出,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民之格者,则迳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二)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墨子》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概言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胜利。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结合。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备城门》等篇,墨子通过禽滑厘的询问,对十二种攻城方法一一对以有效防御。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当时颇为先进的攻城术,墨子对以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人是墨子的学生。他谨遵师诲,墨守成规,然而买鞋的事却惹出了大笑话。在众人的讥笑声中郑人百思不得其解,是老师错了?还是自己有问题?最后他只好向自己的老师求解。
墨子问明了原委,连连摇头。郑人问:老师,我宁信度,不信足,有什么错吗?
墨子思索了片刻:宁信度,不信足。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但是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郑人疑惑了:当时我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现在
你当时就不是这么认为的。墨子断然否定了他的说法:宁信度,不信足。说明度比足更重要,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你到集市上去的时候为什么带着足,却没有带度?你把度忘了,说明你并不重视度,如果你真的带了度就不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其实我觉得度是不需要的,我自己带着足不就够了吗?郑人不解。
墨子仰天长叹:我追求的是天下之度啊!凡事皆有度,我们的任务是去制定度,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去遵守它,这才是我们墨家的精髓。你带着一枚度去买鞋,这显得很不方便,也没必要,可是如果你让别人帮你买鞋,度的作用可就大了。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将天下人之足皆一一测量,然后按其大小分成若干等次度,以甲乙丙丁名之,然后使人人皆知自己之度,这样一来以后买鞋只需记得自己的度名就够了,用不着每次买鞋都要测量一次。这样才能从复杂走向简单。人人有度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广而言之:我们要做到宁信度,不信人。
1、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兼相爱,交相利。
4、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5、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6、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8、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0、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11、万事莫贵于义。
12、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1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14、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15、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1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7、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18、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19、备者,国之重也。
20、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1、重不为不义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