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儿作文500字1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40:14
篇1:我家浓浓的年味儿

每逢春节,年味儿就渐渐地萦绕在我们身边。喜庆的红色成为了春节中的一抹亮色,出现在商店、街边,甚至路灯上。随着春节的到来,年味儿也随着人们的喜悦被大家带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王安石曾经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家家户户把大红色的春联贴在家门上,营造出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

前几年,我们家都是从商店买一幅春联来贴。可是今年,却得由我亲自创作并书写春联。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要求对仗工整,上下联互相对应,就连古代的七言绝句也很难做到这一点。现在,这个重担就压在了我的头上。

我决定用最工整也最方便的楷书在红色的春联纸上书写一联幅七言对联。思来想去,我采取了普遍许多春联的主题:辞旧迎新。所谓“辞旧迎新”,就是羊年离我们远去了,猴年渐渐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了大体的框架,创作春联就显得方便得多了。最终,我创作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瑞羊挈寒乘风去;下联:金猴携暖迎春来;横批:辞旧迎新。意思就是羊年带着寒风离去了,而猴年带着暖气到来,迎接新一年的春天。

接下来,就是写春联了。每一个字,我都写得十分缓慢,生怕写错了一个字。但是,当写到下联的“迎”字时,我却多写了一撇。我赶紧换一张纸继续写。终于,我写下了最后一个字“新”。我欣喜若狂,赶紧把春联贴在了我家的大门上。

完成了春联,我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并且骄傲自得地在家里转了一圈。表姐在帮我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在卷春卷,香味四溢;其他人到哪儿去了?他们都在走亲访友呢。虽然没了鞭炮,但那浓郁的年味儿还是按时飘到了我们的家里。

买来的春联虽然比我写得好看,但我自己写的春联却不知不觉地令我家的年味儿更浓郁了。

篇2:难忘浓浓的年味儿

过年啦,过年啦!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在空气中渐渐飘远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不由自主地回味着……

我们先来到了除夕的新区广场闻年味。“噼里啪啦,呯”年味就在这儿,天空中朵朵盛开的烟花,五彩缤纷,有的如菊花般花瓣垂开,有的如牡丹般娇然怒放,有的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烟花和炮竹是春节家家户户几乎都放的,据说是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经常要吃老百姓家的牛羊,为了驱赶“年”家家户户在春节燃放爆竹以后就有了这个风俗。

大年初一我们去农村的奶奶家闻闻年味。小辈的去长辈那拜岁,奶奶就发大大的红包给我那就是我每年的小金库“压岁钱”。正午时分,远处传来了阵阵的铜锣声和爆竹声,哇!原来是舞龙的队伍来了,远远望去,一条黄灿灿的龙垂着龙须腾云驾雾的从小巷里游了过来。龙忽高忽低,那威武的龙头,穿越自如的龙身,追随着龙珠愈来愈近。到了家门口有两个笑嘻嘻的老伯大声贺着新年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的两旁,龙随即窜进了家门,在院子里自在得遨游起来,时而回首摇摆,时而上下翻滚,一会蛟龙出海,一会龙腾虎跃,那龙就如活了一般,栩栩如生。忽然有人拍我的肩头,回头一个笑容可掬的大头娃娃憨憨地和我道新年呢。

到了晚上,亲戚们相继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烧了一大桌好吃的菜,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又是浓浓的年味。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的风俗,例如北方包饺子,南方舞龙,还有些地方过年还吃发糕呢,但家人团聚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所以年味儿就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篇3:浓浓的年味儿

因为快过年了,所以,今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办年货,顺带也来感受感受十足的年味儿。——题记今天

阴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可是并不能打消我们办年货的兴致,我们拿了两个大的环保袋,一路说说笑笑的走向了超市。

路上,我们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有好多车的车牌上写的都不是以“豫K”开头的,这一定是回家过年的游子们,看着这些,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老人看到孩子回来了的喜悦,看到了那些老人们特意准备的团圆饭,看到了孩子向父母说最近自己的工作顺不顺利,问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总之,因为牵挂。

走到了超市,我们彻底惊异了,车棚里的车子停的满满的,很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外走,我们被这浓浓的年味儿吸引着,随着人流涌进了超市。

刚刚迈进大门,一片火红的颜色就在我们的眼前绽放了,原来了那些灯笼和新年挂坠展览,任顾客选购,走进展览区,头上是一个个灯笼,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挂坠,有鱼挂坠(年年有余——年年有鱼)还有鞭炮样式的,还有大大的“福”字,中间的柜台上当然少不了春联和窗花咯,总之,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走到食品区,只见一片人山人海,各个柜台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想找一辆手推车都甭想,全部被人们抢走了,我们只好垫了个篮子笨手笨脚的挤来挤去,偶儿碰撞了,也不会发生口角,大家互相相视一笑,一句年货办齐了吗?办齐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温暖人心,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呵呵,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这是一种拥挤的年味儿。走进服装区,这里也是人山人海,看来大家都在买新衣呀!

看着一个个小朋友缠着妈妈要买走自己喜欢的那一件衣服,甚至流下眼泪,看着有的想小朋友眼睛上还挂着泪珠,但是脸上却笑眯眯的,手上抱着自己跟父母磨了好长时间才得到的衣服,心里只想笑,这些小朋友还是天真,不懂事儿呀!

今天,我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感受到了浓浓中国情,那种拥挤的感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那种团圆的味道,那种穿新衣的喜悦,这不都是年味儿吗?同志们,你们感受到这些年味儿了吗?

篇4:浓浓的年味儿

今年,是年味最浓的一年。大年初二那天,我们老解家来了一个大团圆,刚进家门儿,我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刚换完鞋,一声声拜年声就响起了,大家互相拜年,不管男女老少,即使是生人,也会拜上两句。我拜完爷爷拜奶奶,拜完叔叔拜大爷,就连年龄相差不多的孩子们,也互相拜了又拜。那份欢乐真是说不完!拜过年,大人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人人喜气洋洋的,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半卧着的,你看谁不是?打开电视,屋里显得更热闹,电视声、笑声、吃东西的“吧唧”声、说话声、拍手声,总结起来两个字:热闹!一眨眼,吃饭了。桌上有水晶肘子、酱牛肉、红烧鱼,油焖虾……每一盘菜都散发着无限的年味儿,浓浓的。

大人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说个不停,好像要把这二零一一年没说的话全吐出来! 吃完饭,年味越来越浓了。“来,一人一百。”发压岁钱啦!压岁钱就铺天卷地而来,小孩子们欢喜得不得了,我也一样,不仅仅为了压岁钱,还有外面的烟火勾着我的魂呢!拿着压岁钱,我跑到窗前,看,那边的两个小孩,小一点的,捂起耳朵,面孔紧张,害怕得不得了。大一点的,拍着手,跳着,笑着,高兴的不得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火花伴着音乐的节奏,起舞着……放完了,地母果然穿了一层红大衣,难怪叫大地红呢!浓浓的年味儿,还在一点一点地加浓……

篇5:祖国大地的浓浓的年味儿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看到王安石的千古绝句,我的兴奋与激动总是莫名地涌动。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百元大钞的压岁钱;那满天绚烂的烟火;那一桌桌丰盛温暖的年夜饭;那一对对寄托来年美好愿望的春联;那挤进祖国大地的浓浓的年味儿。

盼啊,盼啊,衣柜里那套崭新的衣服,想穿,又恋恋不舍地放了回去。这衣服无论如何要等到大年初一穿。盼啊,望啊,终于等到了除夕夜。

杀鱼、宰肉、洗菜、敲蛋……外婆家的厨房乒乒乓乓,敲锣打鼓似地忙活起来,终于诞生出一桌喜洋洋的年夜饭。瞧这色香味呀,我的口水都流了一桶了。开吃!爸爸给我夹了只虾。“多吃虾,吃虾聪明。”我也给老爸夹只红辣椒,“祝老爸的事业红红火火。”大家卯足了劲儿吃,吃得嘴巴只冒油,肚子圆滚,个个象企鹅似地挺着肚子。

吃饱喝足,可别睡呀!看春晚呀!王菲的歌声分外妖娆,宋祖英的音域激情高昂,刘谦的魔术奇迹连连。别说亮点不断,即使平平淡淡,咱也不在乎,我看的不是春晚,要的是那年味儿。

“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那爆竹声就像洪水般冲击而来,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一个个彩球频频升空,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此消彼绽”、“此逝彼放”,连星月也黯然失色。

抱着枕头,我渐入梦境,数着那崭新的压岁钱,一张,两张……憧憬着新的希望,计划着新的一年,愿福满人间!

篇6:浓浓的年味儿

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首先是不时听到了爆竹声,或远或近,此起彼伏,人们一听到爆竹声,就会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脸上洋溢着过节的欢乐。

再就是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现在人们都富裕了,因此在置办年货舍得花钱,买鱼、割肉、买蔬菜,买上后用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往家里带。家家户户的储藏室里塞的满满的。

那些奶奶和大婶大妈们,则忙着在家里蒸馒头,蒸年糕,还有的在炸鱼、炸肉、炸丸子。满街上飘着香味。

还有些人家,已经把大红灯笼高高挂了出来,红红的灯笼映着大家的笑脸,真是热闹。

还没过年,年味已经浓浓的了。

篇7:浓浓的年味儿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的春节挺有特色的。虽说与别处无多大差异,可特点,却更突出。

除夕前一天

在这个时候,外婆总是早早地起床,拿起抹布干了起来。许久未擦的家具早已积了一层厚的灰,却在外婆的巧手下“重获新生”。待大家都起床后,外婆就将床单,被单洗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实在无聊的我率先找到了活儿拿出几张红纸,毛笔在墨水中一蘸,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一挥而就,一副对联就写好了。将它贴在大门上,邻居纷纷夸我有才。妈妈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玻璃上,心满意足地点点头。爸爸和爷爷也不甘示弱,一个拿拖把,一个拿扫帚,加入了“净化地板”的行列。

除夕

一大早,大家驱车赶往老家,在那儿要待一天。还没到目的地呢。周边的村庄就已显现出浓浓的年味儿。

晚上,大家坐在大桌上吃团圆饭,饭菜特别丰盛,且色、香、味俱全。

首先是小辈向长辈祝福,接着长辈再晚辈陈述他们的期望。总算等到爷爷“开始吃”这一命令,早已按捺不住的我操起筷子便大吃特吃起来。

团圆饭过后,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

小品,相声让我捧腹大笑,歌曲舞蹈赏心悦目。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好不容易熬过十二点,早已困倦的我倒头便睡,也算是圆满地迎来新年了吧。

大年初一

新年的阳光冉冉升起,耳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好奇的我穿上新衣,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

原来,这是咱们这儿传统的春节习俗打年糕。新奇,脑中只蹦出了这个词。于是,我也跃跃欲试地打起了年糕。

首先,将糯米磨成糯米粉,并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会影响口感。其次,等糯米粉吸收了水分,过筛。接着把过好筛的糯米粉放入蒸笼蒸熟,并放入石臼。终于打年糕啦,可我空有一身好力气,却无技巧,总是打在石臼上,后来,积累了经验,才步入正轨。打到软硬适宜后,出臼,做年糕。将一长条年糕切条,吃个年糕头,预示新年节节高!自己打的虽没机器精致,可毕竟是自己打的,吃起来喜滋的!

不知不觉中,春节已悄悄溜走,在欢声笑语中完美收场。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8:浓浓的年味儿

轻快的声音从手机上传来,我打开一看,是发来的短信,全是关于新年的祝福。哈,新年到了。

年味儿在哪里呢?马路边的彩旗迎风招展,中间还挂着一盏盏小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我找到了,它在马路边。

年味儿在哪里呢?超市里多了许多年货,品种繁多,都是给大家过年时享用的。我找到了,它在年货中。

年味儿在哪里呢?山西路、新街口人山人海,都是去购物的,迎接新年呢。我找到了,它在人群中。

年味儿在哪里呢?透过玻璃,橱窗里摆放着的都是可爱的老鼠玩具,仿佛在提醒着人们今年是XX,鼠年。我找到了,它在玩具店里。

年味儿在哪里呢?幸福的鞭炮噼噼啪啪的响起,接连不断的响声,似乎从来没有要停下。天空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鲜艳的颜色,把天空都照亮了。我找到了年味儿,它在爆竹烟花中。

年味儿在哪里呢?男女老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我找到了,原来它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篇9:浓浓的年味儿

过了腊八,年味儿就重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起了年货:新衣服,爆竹,对联……大伙儿都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最盼着过年了,不仅能穿上新衣服,拿上红包,更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在新年里,无论怎么皮,怎么闹,爸妈都不会责怪,都能挨到年后一并盘算。

还没到年三十儿,大街上就充满了年味儿——大红灯笼挂满了街市,店门上贴着喜气的春联与倒福,走进一家,里面还挂着充满年味儿的中国结和红辣椒,就连孩子的手上也提着小小的红灯笼。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而这“年”最怕爆竹与红色,于是,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如今,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年三十晚上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互相寒暄,还边看着春晚,真是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过了年三十,就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的清晨,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预祝这一年的日子和和美美。小孩子总是最兴奋的,在一旁点起了小鞭炮,不时拍起手来欢呼。无论是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燃完爆竹,梳洗梳洗,人们就开始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大家手里都带着年货,嘴里都说着祝福的话。小孩子则是边拜年边伸手要红包,你若是没有准备,必会十分尴尬。

年味儿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那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过了这一天,年就要结束了。

回味这浓浓的年味儿……

篇10:浓浓的年味儿

“穿新衣,过新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大街小巷浓浓的年味,让我雀跃,使我沉醉。

春节前夕,是我们家最忙的时候——全家齐上阵蒸馒头。家乡的馒头可有特色了。各式各样的馅儿,肉馅、豆沙馅、萝卜丝馅,甜咸都有。加水和面后,把它们盖在被子里长“胖”。奶奶说这就是“发酵”。睡醒后的面团被分捏搓圆,塞进馅儿,然后上笼蒸。蒸笼一层层高高堆叠起来,被锅炉蒸出袅袅白烟,蒸出浓浓馒头香。边说笑边忙碌的长辈们,穿梭在白色的烟雾里,额间、眉梢、嘴角都溢出满满的幸福。

大年三十贴“福”字,这是大江南北都不能少的年俗。这还不简单?我一口承包下来。刚要贴上一个,妈妈拦下我说:“‘福’字要反过来贴!”“啊?”“妞妞,这是为了取美好的寓意‘福到了’!”原来,小小的“福”字,还有这样的讲究。

大年初一,最热闹的莫过于走家串户去拜年。一年没有见面的大爷大伯更加精神了,叔叔阿姨更加时髦了,小弟小妹更加高了。我跟在爸爸妈妈后面,甜甜地向长辈们拜年问好,口袋里、手掌间,乃至帽子里,都被色彩鲜艳的各式糖果,塞得满满当当。剥一颗糖尝一尝,甜甜的,美好味道融在口中,甜到心里。

也许,年味儿就是这样,是一份温馨的回忆,一份团圆的喜悦,一份祝福的真诚。浓浓的年味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永不忘怀。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