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500字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38:52
篇1:走近伟人周恩来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有幸参观了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这次参观让我深深地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的一生,铭记他为中华崛起而奋发有为的宏伟大志,缅怀他朴实而又崇高的伟大人格。

走近周恩来纪念馆,远远地就看见邓小平爷爷亲笔提写的馆名。纪念馆四面环水,主馆底部是梯形,馆体呈八棱柱形,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端坐着的汉白玉像,只见他手持长卷,面带笑容,塑像高3。2米,在鲜花簇拥下庄严肃穆。沿着楼梯向上便到了瞻仰台,耳畔吹来的习习凉风和人工湖碧波荡漾的湖面,让人不禁心旷神怡。

沿着主轴线向北,来到呈“人”字形的附馆。它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多台电视显示屏,向人们展现了周总理一生,有血雨腥风的倥偬岁月,有废寝忘食的日常生活。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周总理在长征途中用过一条毛毯,泛白的毛毯上除了缝了一块大大的补丁,还有那殷殷血迹。继续向北行,我看到了周总理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一辆总理生前使用过的红旗轿车也吸引许多人合影留念。

此外我还参观了西花苑碑苑,欣赏了周总理和许多名家留下的墨宝手迹。周总理用刚劲有力的字体向后人述说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名家们则赞扬总理的高风亮节。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让我走近伟人周恩来,也走近他不平凡的人生。他是矗立在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去怀念和敬仰。

篇2:谈周恩来

  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少年;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他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年轻少年。小小年纪便喊出了令全国人民震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是周恩来—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少年

  少年的周恩来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往往不拘小节,在南开学校上学的往往是富家子弟,他们常常欺负周恩来,嘲笑他家里贫穷。有一天几个孩子正在争吵俩个人互不相让,都说自己的衣服华贵,对方都不如自己。这时刚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的周恩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相视一笑,朝周恩来走来,他们把身穿补丁衣服的周恩来猛地一推,然后说瞧他的穷酸相,真不配到这里上学。周恩来愣了一下,然后说,一个人不是用衣服来衡量的,倘若有很多钱买衣服,还不如去买书,长大后报效祖国。说完便回到作座位上看书,其他同学都暗暗的为周恩来鼓掌,可见周恩来的气宇间流露出一丝不凡。

  童年的一天,晨鸡刚叫3遍勤奋的周恩来便起床读书了,蒋妈妈劝他再睡会,可是他却说:妈妈您别担心,早晨读书容易记住。说完他便捧起书大声朗读了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粒粒皆辛苦是怎样的辛苦了,他久久的思索着,吃午饭了,他望着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问了蒋妈妈,蒋妈妈笑笑说:孩子农民叔叔们种田是很不容易的。然后给他讲了米饭是怎样形成的,农民叔叔是怎样呵护这些生命的。周恩来听了,低下了头,过了一会他说:妈妈今后我一定要给弟弟们做个榜样,说完傻傻的一笑,有猛的投入到了吃饭中。周恩来从小就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而我们这些被家长们捧在手心的娇子们却总是浪费,真是可耻。我决定一定要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不再浪费粮食,珍惜他们。

  周恩来爷爷,你勤劳朴实,你不与别人攀比,你是我们楚州的骄傲,你是中国的骄傲,你是世界的骄傲。

  

篇3:介绍周恩来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共5人)。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当时中共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为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后,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当时驻在陕西西安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由于反对蒋介石拒绝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反共,发动了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头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对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2年患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着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在20年代与邓颖超结婚,无子女。

篇4:周恩来的启示

周恩来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府总理达26年,为世界上在这样的岗位上连续任职最久的领导人。

周恩来小时侯,鸣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大吃一惊地说。“是呀,这十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灌出耒的。”蒋妈妈深感触地说。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威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年幼的周恩来已经精疲力尽,但他仍要坚持练字。

周恩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得到了启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请教别人。而且要坚持每天的精神。

篇5:走近周恩来

周恩来,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望,他曾经就任过我国的总理,也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

共产党vs国民党时,国民党某位代表因为自己的谬论被周恩来义正词严地反驳而气急败坏的说,“同共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微微一笑接过话茬:“对,牛弹琴!”

使得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令众人无不佩服其口才。

1954年4月,日内瓦招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讨论。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挺不服气,坚决不承认和敌视中国,他还命令他的团员决对不许同中国代表团握手。

和他们不同,我们是为了缓和争端,促进和平而来的,所以当他们捣乱会议时,周总理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但当他们愿意继续谈判时,周总理立即表示欢迎。他的睿智豁达同杜勒斯的傲慢狭隘成了鲜明的对比,世界各国的代表被他的外交风度所折服了,我们的周总理让世界都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的形象。

他的一言一行都反映着新中国的形象,所以为了顾全大局,他不会冒然地将自己的情绪夹杂在其中;而是做出有象征意义的让步,也许,高风亮节也是一中斗争吧!

1976年,77岁的他与世长辞了。

联合国为他降了半旗,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民币多的数不完,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分存款;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而她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可是这个简单,哪一位领导人能胜任呢?

周恩来,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的出色外交家,他的光芒闪耀在中国,闪耀在全世界!


篇6:走近周恩来

  周恩来,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望,他曾经就任过我国的总理,也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共产党VS国民党时,国民党某位代表因为自己的谬论被周恩来义正词严地反驳而气急败坏的说,“同共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微微一笑接过话茬:“对,牛弹琴!”

  使得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令众人无不佩服其口才。

  1954年4月,日内瓦招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讨论。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挺不服气,坚决不承认和敌视中国,他还命令他的团员决对不许同中国代表团握手。

  和他们不同,我们是为了缓和争端,促进和平而来的,所以当他们捣乱会议时,周总理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但当他们愿意继续谈判时,周总理立即表示欢迎。他的睿智豁达同杜勒斯的傲慢狭隘成了鲜明的对比,世界各国的代表被他的外交风度所折服了,我们的周总理让世界都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的形象。

  他的一言一行都反映着新中国的形象,所以为了顾全大局,他不会冒然地将自己的情绪夹杂在其中;而是做出有象征意义的让步,也许,高风亮节也是一中斗争吧!

  1976年,77岁的他与世长辞了。

  联合国为他降了半旗,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民币多的数不完,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分存款;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而她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可是这个简单,哪一位领导人能胜任呢?

  周恩来,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的出色外交家,他的光芒闪耀在中国,闪耀在全世界!

篇7:周恩来总理

纵观历史,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黄继光等等,现在我就说说敬佩的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是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的弟子,受足了家里长辈们封建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热爱革命的心却没有改变。他这种立场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周恩来总理早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身为长子的他只好出面处理家事。由于他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又没有多少钱可以养活他和两个弟弟,所以,他只好向街坊、亲戚借钱。可是,原来与他家很好的一些亲戚却翻脸不认人,世态炎凉呀!而且,他家族里有封建思想的长辈也出面干涉,要他把谁第几天借了多少钱写在一张纸上,改天还得给那一家人磕头,拜圣人,在人家有节庆时,还得再借债给人家买礼物。周恩来在这样的境遇里,硬是把两个弟弟拉扯大了,他自立坚强的意志让我敬佩。

周恩来在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到大伯居住的东北地区学习,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帐,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惟有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这句“为中华之崛起!”令我折服!

1911年10月10日,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周恩来倍受鼓舞。他找来一把剪刀,带头剪断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表示同清政府决裂,他成学校里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他这种革命大无畏精神,让我钦佩。

1994年,周恩来当上中央总理时,他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没有改变。有次,周恩来和一些中央委员出差,在一家饭店吃午饭,吃完午饭后,服务员想把吃剩的豆腐脑倒掉,被周总理看到了,他阻止服务员说:“我们中国刚成立,财力不够,不应该这么浪费,你把它拿去包好,今晚还可以吃。”周总理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使我敬佩。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夜的工作》篇课文吗?里面的周总理工作是多么认真刻苦呀,他的办公室多么简陋: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可见,他是多么勤俭。他每天都要批阅许许多多的文件,但他又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审阅,他工作是多么认真。他这种认真勤俭、敬业的精神让我敬佩。

周恩来总理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深深的敬佩,他在广州起义时的领袖风范,他在万隆会议谈判时的英姿飒爽,想到他一生的勤检,想到他因为废寝忘食地工作而病逝,想到十里长街送总理,他是那么的完美。我一直认为周总理是中国最伟大,也最值得人敬佩的人之一。

1976年1月8日,这位伟大的领导人,这个我敬佩的人,在北京去世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地方,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篇8:周恩来中队

在我们的班级里又许多的好学生,如:杨欣怡、林慈宁、景诗宣、费雯伶……他们都是多才多艺。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

杨欣怡,我们的语文学习委员。手风琴可是她的独家本领。她代表我班级参加文艺展示呢!另外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是我们数一数二的“万王之王”。

林慈宁,我们的副班长。他虽然没有杨欣怡那么多才多艺,可他已经可以和班长一比高下呢!另外几次考试也是都在前五名,每年都是三好学生,真是著名的“百里挑一”

景诗宣,我们的班长。她虽然没有林慈宁那么出众,也不象杨欣怡有才有艺,但她的数学可是拔尖,有几次数学考核,她都毫不在意,若无其事,但看她的神态和心情我明白她是认真复习的,只

不过在表面没容易那么发现她的用功,最终结果得了满分(100分),全班第一名,是我们班最厉害的“数学大王。”

我们班还得过做操比赛一等奖、合唱比赛二等奖、体舞比赛创艺奖、文艺展示二!

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们班是周恩来中队呢!你们看!我们班有这么多评学兼优的好学生,厉等奖、运动会第二名等重大比赛的奖状。



篇9:周恩来的智慧

说起周恩来,中国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可是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刻了解一下他的智慧吧.

第一件: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第二件: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第三件: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相信通过以上的这些事迹,你对周总理这位伟人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吧.虽然有人曾经妄想陷害他,但他的功绩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相信那些想要陷害他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得逞的.

篇10:周恩来爷爷

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少年;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他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年轻少年。小小年纪便喊出了令全国人民震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是周恩来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少年

少年的周恩来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往往不拘小节,在南开学校上学的往往是富家子弟,他们常常欺负周恩来,嘲笑他家里贫穷。有一天几个孩子正在争吵俩个人互不相让,都说自己的衣服华贵,对方都不如自己。这时刚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的周恩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相视一笑,朝周恩来走来,他们把身穿补丁衣服的周恩来猛地一推,然后说瞧他的穷酸相,真不配到这里上学。周恩来愣了一下,然后说,一个人不是用衣服来衡量的,倘若有很多钱买衣服,还不如去买书,长大后报效祖国。说完便回到作座位上看书,其他同学都暗暗的为周恩来鼓掌,可见周恩来的气宇间流露出一丝不凡。

童年的一天,晨鸡刚叫3遍勤奋的周恩来便起床读书了,蒋妈妈劝他再睡会,可是他却说:妈妈您别担心,早晨读书容易记住。说完他便捧起书大声朗读了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粒粒皆辛苦是怎样的辛苦了,他久久的思索着,吃午饭了,他望着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问了蒋妈妈,蒋妈妈笑笑说:孩子农民叔叔们种田是很不容易的。然后给他讲了米饭是怎样形成的,农民叔叔是怎样呵护这些生命的。周恩来听了,低下了头,过了一会他说:妈妈今后我一定要给弟弟们做个榜样,说完傻傻的一笑,有猛的投入到了吃饭中。周恩来从小就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而我们这些被家长们捧在手心的娇子们却总是浪费,真是可耻。我决定一定要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不再浪费粮食,珍惜他们。

周恩来爷爷,你勤劳朴实,你不与别人攀比,你是我们楚州的骄傲,你是中国的骄傲,你是世界的骄傲。

篇11:周恩来的故事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所以,他的知识丰 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 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大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篇12:提起周恩来

提起周恩来,我们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无比的敬仰和无比的自豪,他是受世人崇敬的好总理,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和膜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大精神,从思想领域证明了伟人的伟大。我们无法用更多的笔墨去描写他的光辉形象,只有摘取其中四个以表述一代伟人的崇高精神。

精神之一、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从爱国到倾向革命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执着精神。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精神之二、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投身革命后虽肩负重任,但一刻也不放松学习,无论是革命战备的戎马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繁忙时期,他都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哪怕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也是手不释卷。为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精神之三、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一生节俭,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精神之四、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死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周恩来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1976年,弥留之际的他从昏迷中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永远不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再次向伟大的周总理致敬。

篇13:周恩来勤奋苦学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大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篇14:周恩来

  1911年的一天,沈阳东关模范学堂一个教室的讲台前,站着魏校长。他在向学生提问:“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啊?”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说:“家里穷,上了学,将来好找事做。”另一个小同学说:“现在读书将来能过好日子。”这时,只见一个浓眉大眼、红润脸庞的学生,笔直地站起来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先是没听清楚,又问一遍,只见这个学生不慌不忙地说:“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英俊的少年人是谁呢?他就是只有十三岁的周恩来同志啊!
  周恩来同志说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其意思就是上学读书,是为了让祖国富强起来。那时,腐败的清朝政府,投降卖国,出卖民族利益,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周恩来曾在一个同学的爷爷带领下,到日本鬼子和俄国沙皇军队在魏家楼村打仗和屠杀中国人的地方参观过。同学的老爷爷是个爱国的老人,他激愤地向孩子们讲了日本鬼子和俄国兵犯下的罪行,并讲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故事。周恩来看到、听到这些,恨透了日本鬼子和俄国沙皇,恨透了反动的清朝政府。这些,更加激发了他好好读书,长大救中国的志气。
  不久,周恩来在学校写了一篇作文。文中写道:学生上学读书正是为了将来肩负国家重任!作文里还谈到希望学校要为国家造就人材。
  一九一三年八月,周恩来离开沈阳,又进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
  后来,他为了寻找救国的真理,还去日本留学。在去日本之前,他又回到沈阳的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留下的临别赠言是:“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再一次表达了他献身给亲爱的祖国的宏伟志愿。
  周恩来同志一生都在实践着少年时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志愿。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勤勤恳恳工作,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无私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他是多么值得我们崇敬与学习的啊!

篇15:周恩来名言警句

  1、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2、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3、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4、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5、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6、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

  7、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8、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9、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0、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11、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12、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13、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14、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5、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16、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17、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18、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19、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0、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21、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22、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3、周恩来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一丝不苟地对"各种学科"加以"深究而悉讨",告戒自己不可"一知半解"。

  24、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2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应该更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26、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2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28、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2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30、"写书,就写自己一生中的错误";"有错误逢人便讲",这是多么坦白的襟怀,多么高尚的品格。

 

篇16:名人故事:周恩来

  总理英灵在光焰万丈长

  昔天安门诗抄脍炙人口,悼周恩来祭词遍及天下。待京都忽传除“四害”,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惟总理遗诗憾缺。周公近侧者曾道是,当年或问平时何不吟诗,答曰每日工作皆严谨求实,诗词则需浪漫之气,实无此雅兴。后查青年周恩来旧作,方知亦曾好文艺,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生平

  ■早期的黄埔生后来见到他,都以“周主任”、“周老师”相称并执弟子礼

  ■斯大林曾希望他担任中共最高领导,周恩来却自认为不适合当第一把手

  ■如今档案馆留存的转战陕北时的指示电,基本都是毛、周二人的笔迹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据说与鲁迅(周树人)是本家。少年时便随家南北飘泊,见识广博。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思想界空前活跃的这一时期,他开始思考社会革命问题,并阅读了幸德秋水等人所著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1919年春,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设大学部,便返回天津,入南开大学文科。在五四运动中,他是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遇到越籍法共负责人胡志明,听他介绍了共产主义思想。翌年他由李大钊派去的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发起组织中共旅欧党团组织。

  周恩来于1924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并兼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他根据法、俄革命经验,在国民革命军中创建了许多全新的制度,成为中国军队中革命政治工作的最早开拓者。作为蒋介石嫡系的国民党早期黄埔生,也都属于周恩来的学生,后来见面还都以“周主任”、“周老师”相称并执弟子礼。

  在1927年夏的紧要关头,周恩来组织中共能掌握的2万军队于南昌起义,并担任前委书记,他当之无愧地是人民军队最早的创始人。

  1927年至1931年,周恩来实际上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他是党的白区工作的政策制定者、秘密保卫工作的创建者。顾顺章叛变事件后,周恩来转移到中央苏区,任中央局书记。斯大林曾希望他担任中共最高领导,周恩来却自认为不适合当第一把手。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他拥护毛泽东领导全党,自己此后几十年间一直自愿担任辅佐。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主持统战工作,并兼管秘密战线的斗争。1946年回延安后,他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伴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并协助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如今档案馆中留存的当时军委的指示电,基本都是毛、周二人的笔迹。

  全国解放后,“周副主席”的称呼改为“周总理”,是共和国的总管家,担子之重,事务之繁,无人能比。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理万机,尤其是在“文革”的动乱中独撑大局。1976年1月去世时,亿万人闻哀乐而泪下,自发悼念之隆重,应叹古今无双。

  背景

  ■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周恩来少年时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青年时又走向东洋和西欧,在那里看到了先进的社会管理方式并学习了革命思想。近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矛盾的地位―――为救亡需要驱除外来侵略势力于国门外,为自强又要引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入域中,周恩来恰恰是把这二者有机结合的典范。

  曾有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您更多的是中国人还是共产主义者?”回答是:“我更多的是中国人。”周恩来的品格向人证明,共产党人的标准与中国传统的勤俭、谦恭、友爱等美德并不矛盾。正是由于有这种品格风范,也才反衬出那些走极端的极“左”狂热恰恰是对真正共产主义要求的异化。

  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周恩来甘当副手,不仅是出于谦逊,同时也是气质使然。他与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和治国中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熟悉二人性格的斯诺就评价说:“周喜欢抓每个计划的具体执行,问题越复杂越好,而毛对此感到厌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则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故事

  ■南开创办者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婉拒

  ■卫立煌对周恩来如此廉洁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加入共产党

  周恩来从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视富贵享乐。他在南开大学时才华出众,该校创办者、社会名流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却说自己是穷学生,如果攀此高亲,日后人生道路就要受严家支配,因而婉拒。后来他到黄埔军校任要职,国民党一个月发给几百银元的工资,他除了留几十块钱维持生活,其余全部交党费,自己身无余财。

  三十年代初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领导人中后起的王明为保安全,花钱租下疗养院一层楼以防外人进入。老资格且功劳很大的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岳母三人只租一个小亭子间。1937年周恩来从山西去石家庄同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卫立煌联络,只坐三等车(相当于硬座),使迎接者在软卧车厢旁久等空劳。卫立煌对中共高级领导如此廉洁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也想加入共产党。

  建国后周总理所到之处,干部们都知道他从不收礼,也无人敢送礼。他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平房年久破旧,却以国家仍贫困为理由坚持不许装修。一次记者来采访时遇到下雨,看见秘书正拿旧脸盆在漏处接水,对一国总理竟住这样的地方感到真难以置信。

  ■他酒量很大,但在国内他仅有一次喝醉,是在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的宴会上

  周恩来饮食简单,唯一的喜好是喝点酒。因长期做统战工作需要应酬,他酒量很大,却一向自我节制。访问苏联时一次因赫鲁晓夫等众多领导人劝酒,喝醉呕吐,他事后为这件事还向中央做了检讨。在国内人们看到他仅有一次喝醉,便是在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的宴会上。想来也可以理解―――为抗美援朝他费过多少心血,对胜利自然最感欣慰。

  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投身革命后他长期日理万机,在重大历史关头经常多少天日夜不眠。1931年4月,负责保卫的特科领导顾顺章叛变,为了安排上海的中央几十处机关和几百人迅速转移到新秘密住址,周恩来连续几个日夜奔忙,眼睛熬得通红。过去他从不抽烟,这次也破例向身边的陈养山要了一支,只抽了几口就呛得直咳嗽。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篇17: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篇18:童年周恩来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只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才12岁的周恩来就答道: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

  青年时的周恩来先后去了几个国家,最后认定: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他加入了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发起组之一,周恩来成为党的创建人之一。从此,周恩来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后来他又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周恩来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功劳越大,他越是虚怀若谷。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最令人敬佩的是周恩来始终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病中,他对关心他的亲属讲:“这有什么着急的?共产党员要唯物主义嘛!人生的规律都有这么一天,应该相信规律。”他确实对自己个人离开人世没有丝毫挂虑。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同邓颖超同声吟唱《国际歌》。

  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微睁双眼,对病床前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

  这是周恩来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一代伟人周恩来溘然长逝,终年78岁。“巨星殒落,人们相告不成声,欲言泪复垂。”亿万人民和国际友人沉痛悼念周恩来。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目标。

    周恩来是多么的伟大,我们应该学习他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到周恩来同志生前提出的“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如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其中一点的话,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篇19:童年周恩来

电影《童年周恩来》故事富有层次,情感质朴动人,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处展现周恩来高尚的品格、有胆识有担当的行为做派。无论是与家人的情感,还是在家境艰难时不卑不亢、勇于担当,都展现出其榜样的力量。

周恩来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正如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所说:“电影《童年周恩来》为广大党员学习传承‘周恩来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童年周恩来》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也是意义非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电影《童年周恩来》正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人生礼物。周恩来总理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誉为 “人民的好总理”,而他的精神更是一座宝矿。在建党百年之际,“周恩来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铭记于心,一起走进电影院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学习红色文化。

篇20:童年周恩来

电影《童年周恩来》故事富有层次,情感质朴动人,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处展现周恩来高尚的品格、有胆识有担当的行为做派。无论是与家人的情感,还是在家境艰难时不卑不亢、勇于担当,都展现出其榜样的力量。

周恩来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正如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所说:“电影《童年周恩来》为广大党员学习传承‘周恩来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童年周恩来》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也是意义非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电影《童年周恩来》正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人生礼物。周恩来总理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誉为 “人民的好总理”,而他的精神更是一座宝矿。在建党百年之际,“周恩来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铭记于心,一起走进电影院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学习红色文化。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