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500字6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38:49
篇1:爱的想象——《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爱的想象——《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我希望那个被我爱的人能够以他自己的方式并为了他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为我服务。如果我爱一个人,我就会感到和他是一样的,而且愿意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变成我希望的样子,以便能让我将他当做可以使用的对象。——弗洛姆《爱的艺术》

很高兴群主推荐了这本我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读的书,看题目就觉得很鸡汤。但是,看完之后,还是觉得,我们真的很不会爱。如果大家都看看这本书,或许感情质量会好很多。

长久以来,我们渐渐把爱情当做了一场谈判,或者是一种交易。且不提你的房子可以换回我的车子,但是从看起来平等的相爱中,我们依旧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变得更为完美、优雅,于是就会“为你好”地督促他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变成你希望的样子,而这份希望也许与他所想的完全相反。

但事实上你会惊骇地发现你爱的其实并不是他,而是你所幻想的他可能成为的样子。因为永远无法做到,所以,你爱的只是想象中的那个绝对完美。于是,感情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会感叹《铁达尼号》里的Rose和Jack,但你会发现Rose之所以永远爱着Jack,不正是因为这份想象吗。如果真的财米油盐下去,这份爱又会有多少的持久呢。


真正的爱是放手让那个人用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要求他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那样的话,他就不是你的爱人,而是可以让你随意塑造、使用的对象。爱一个人就是要接受他的本来面目。“我爱你”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能够成为你自己,并且你也欣喜于这样的自我成就;“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你一直是你所是。爱情是一种想象,一种疯狂,无药可救的毫无节制的想象。开始想象了就开始动心了,开始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了,那就开始爱了,当然也开始受折磨了。

《诗经·氓》中的女子感叹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千百年前先人们就将这种爱的想象描绘的深刻无比。

女人和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有很大的区别。爱情对于女人来说,一旦遇上了、动心了,就像吸上了鸦片,总是希望能永远沉醉其中,感受它飘飘然的浪漫,轻易不愿()摆脱,也摆脱不了;而对男人来说,在遇到心仪的女子时,就像品着一壶优质的美酒,知道浅尝辄止才最迷人,若是暴饮,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酒醉后的痛苦,所以男人对爱情不像女人那样全身心的投入。

若真能做到如佛洛姆所言的那种爱恋,估计如国产电视剧《和平饭店》里唐淩对陈佳影的成全和保护,但是哪有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有了想象,爱才如此迷人;失去了想象,爱才得以永恒。

篇2:《爱的艺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艺术》 的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第一章,讲了爱是一门艺术吗?我最喜欢上面的一句是: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被人爱。我觉得这句话让很多人都想明白了,因为我觉得爱情就像一道盲点题,很多人都是那两种中的第一种,他们都只想着别人会爱我,因此,那些人会在爱情这一方面失败。

第二章讲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其中,母爱是无私的,而父爱却是有条件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会有消极的一面。母爱消极的一面是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去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感,而父爱消极的一面是因为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比如说,很多家庭都是由爸爸来掌管孩子的学习,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态就会表现出来,使孩子会拥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胜负感,而妈妈却让孩子拥有爱心,这两者结合,就能让孩子去感悟这个美妙的世界,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总而言之,爱就是一门艺术,一门真正的艺术。

篇3:爱的艺术读后感

“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儿是没有价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儿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对事物本质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钟爱……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也就对葡萄一无所知”

在本书的开篇,弗洛姆引用了帕拉塞萨斯(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的这句看似与爱情无关的古话,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的观点,若想获得爱,则需了解爱。

弗洛姆是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试图保存两者的真理,用对方的原理修正进行另一方的理论,得出最后的综合体。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这本《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自20xx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20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本书的开始,弗洛姆即指出,爱是一门艺术,就像生活中的其他艺术一样,要学习如何爱就像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先需了解爱的理论,再探讨爱的实践。弗洛姆所讲的爱的实践,绝非一般畅销书中的夫妻情侣“相处之道”,而是就个人自身行为进行的探讨。

可是长久以来,为什么多数人认为爱是不需要学习呢?弗洛姆在书中阐述道,大部分人认为爱不需要学习的前提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人们不断付出努力获得大众的认可,使自己变的“可爱”,这样迫使男性取得成就,获得他自己所处的社会条件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财富,女性通过修饰仪表健美等来吸引男性;第二,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第三,把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久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这三点真是字字珠玑,就拿第一点来说,现在的八零九零后都是独生子女,多少有些“自私”,常更渴望被关注被爱,而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去关心对方,熟不知,“握紧拳头,里面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持有“被爱比爱更幸福”这种言论的人,多数是不成熟的。而提到第二点,强调爱的对象就像在中国强调“缘分”。不少书中的“爱情警句”不断地告诉大家,“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其实不少任性的年轻人不懂得爱,总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对的人”。

在本书里,弗洛姆也谈到,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质财富为首要价值的资本主义文明中,人类爱的关系遵循统治商品交换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同规律,以“互利交换”的思想为基础,估计自己和对方在社会中的价值,力图做一个交易,此交易即称之为爱情。

弗洛姆认为,以上提到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马克思曾强调过知识和成熟在爱情里的重要性,也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你应该考虑在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观点类似,成熟的人格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基础,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险的能力、有勇气,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成熟的爱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拥有创造性的爱,具备爱的能力,愿意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做积极的奋斗,愿意为赢得他所爱的东西而劳作,真诚地爱一个人,就是关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潜力和他自身。这样的爱,是一种“给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双方都因此而充满快乐。弗洛姆认将“给”认为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通过“给”,个人才能体验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

而与之最为相反的是,极端的自私主义。极端的自私主义者,他们不是真诚地爱对方,而是为了爱自我才爱他人,找到爱的对象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幸福”。这种爱,在对象能满足他们需要时,还可以维持平静的生活,而一旦对象无法满足,或者他们自己产生怀疑、动摇,或是自我空虚,他们的爱就会碎裂,熄灭。所以,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部分,主要强调了爱需要具备耐心、专心、勇气、信仰,这些词看似简单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只有身体力行,付出行动,才能收获爱。在实践部分,弗洛姆特意写到,在开始爱别人之前,个人应具备“独立的能力”,学会与自己相处。这倒是跟我们当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学观点相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写到这里,谈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及如何获得爱后,那我们为什么需要爱?为什么爱情是人生永远的话题?因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人最深切的需求即克服分离,从孤独中抽身。而爱情是人类克服孤独的唯一方法,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分享彼此的秘密,人与人结合,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也切记爱情与生活并不是脱离的,爱情依附于生活。鲁迅曾谆谆告诫:“不要只为了爱而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意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

篇4:爱的艺术

爱是一个艺术,爱心需要有个度。真正的爱,是情感与理智的共同投入。

父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父爱是一条奔涌的江河,父爱是一片辽阔的草地,父爱是一轮燃烧的太阳,父爱是一片春天的温暖,父爱是一种深沉的威严,父爱是厚重的抚摸,父爱是深情的凝望。父爱是一本书,需要你畅开心灵认真欣赏;父爱是一杯酒,需要你放松身心陶然品尝。花落花开,岁月如水,从跟父亲积年累月的精神交流中,你会不自觉得体会到父亲的沧桑老辣。

篇5:充满大爱的艺术良心

赈灾义演,明星捐款,反映了演艺界的爱心。与唱一首歌10万元、出场费可达30万元的“大腕”们相比,令我感动的是87岁的秦怡。因为她捐的20万元,几乎就是这位退休老人的全部积蓄! 秦怡有个重病的儿子需要抚养。还有一个90多岁的姐姐,也要靠她照顾。家里离不开人,秦怡自然不能参加多少演出和活动,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基本就是她的全部收入。

这样的经济负担,使她平时很节俭。为了省下给儿子打胰岛素要付的30元注射费, ,秦怡就自己学着注射。平时她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虽然日子过得紧,秦怡在这次赈灾捐款时,还是捐出了20万元。她说,去年儿子已经病逝了,现在没有太多牵挂了,愿意把些钱拿出来,去帮助灾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这件事让我想起几年前与她的一次交谈。那天我见到秦怡时,她正在一针一线地补袜子。想到如今一些年轻女演员带着保姆带着保镖带着经纪人去拍戏,再看看这位从影70年的艺术家,我只有尊敬。

那次我主要是想请她谈谈“艺德”。她告诉我,中国艺术家的品德“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对中华民族悲惨历史命运的切身体验。”讲到这里,秦怡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好像在探视着时光隧道:“日本鬼子打上海时,谢晋元团长带着八百壮士拼命抵抗。我那时还和同学老师到‘四行仓库’慰问前方将士呢!经过八年抗战、经过三年内战的中国人,谁能不珍惜新中国、谁能不热爱祖国不热爱人民不热爱为老百姓打江山的人呢?这就是我一切创作表演的基础。像我这样饱经风雨的人,不会飘浮、更不会愧对自己的艺术良心。”“品德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对中华民族悲惨历史命运的切身体验”“ 像我这样饱经风雨的人,不会愧对自己的艺术良心”,老人家的话说到了点子上。这些话大概可以解释她为什么会把自己不多的积蓄献给灾区,因为她是一个懂得苦难的人;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这位87岁的老太太仍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端庄的美丽,因为她有一颗充满大爱的艺术良心。

篇6:《爱的艺术》读后感

按谱做菜,按流程工作,项目管理等等任何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按理想进行,人行走的一路,必然是磕磕绊绊,任何一个小的挫折,都可能使我们放弃走不下去。

爱的艺术,难以理解,知了行难,而且还理想主义,能完全践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能努力朝着那个境界努力,要相信对生活幸福会有很好的作用。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