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作文12篇
夜的静谧总是很容易让人联翩浮想的。
白天是一个难熬的节日,却又不舍得就这么放手让它随风而逝。在车马喧闻繁华绮丽的日子里,每个人总是用尽全力抓住生活所需的每一点经验与信息。红尘滚滚,我们每天都历经着不同的纷纷扰攘。在生活的风袭浪卷日曝雨淋中,人慢慢地磨平了棱角,忘记了生命初始时的美丽格言。“人之初,性本善”这终不过是远古的神话。
沧海浮生,人只是扁舟一叶,万丈红尘,人只不过蜉蝣一生。谁留下了什么?谁带走了什么?在如浮萍逐浪、落叶随波的一生中,有多少人能真正稳抓住自己的舵,任意地把自己的船使向久久向往的远方。生命的悲哀不似飞鸿掠过不着痕迹,它往往让感到泌透心脾刺破骨髓的痛。生死别离纵然无法左右,那属于自己的得失成败就应该紧抓不放,即使手心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辛苦是生命可以承受的伤痛,悲哀却是生命无法承载的愁怀。
鹏飞九万里,身绝云气,背负青天,振羽而飞,御风而行。纵身便可以迁至万里之遥的南溟。那是生命怎样的一种洒脱。翼若垂天之云,我们何尝不想拥有一对托起自己身躯的翼,却总是寻而不获。植根在自己的一方土地,那许是盆栽植物的郁结。明知在自己的脚下就有自己的养分,却无法穿透束缚着自己生命的那个瓦盆。生活像锁链一样总是在羁绊着去向远方的脚,我们迫切需要一对带我们直冲云霄的翼。
李白是一个智者,他用还原本色的眼睛,唱着长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在诗与酒的世界里任逍遥。我们无法比及太白,也无法与其对白,只留青莲独清。但用自己的双手便可以开拓一个自己的诗酒世界,寻找到一个自己的乌托邦。
夜的静谧也总是能让人清醒,用近乎赤裸的思想直面人生的彷徨。做人也许就是期待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让一生的座右铭变成最后的墓志铭。不断的积累与学习也许让我们忘记了生命初始的格言,用最纯真的思想去看待我们的世界。忘记也是一种让现实变成回忆的良药,而这都是为了让人生变得美丽动人。毕竟联翩的浮想并不总是空想,当我们早起的时候它也许就成为了行动的指南。
明天,让我们用渴求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明天,让我们用真诚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明天,让我们用探索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我自逍遥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引子】
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
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
你的眼界到底有多广,你是否有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决定?
我有,因为我知自己。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的数落过。“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装满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我的眼界宽泛,我不愿曲折在这一方小小天地,我有何过错?
后来我知道了鹏。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的话,不如就放过吧。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了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只一人,做好一人,足矣。
【转】
我自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总好像是不一样。小时候曾试过把上好的饭菜喂给自家的大黄狗,面对母亲的责骂只能低下头悄悄的笑;每当夜色降临,小院里的小孩子们总会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那个发着亮发着光的正方体——等待动画片的准时放映。而我却总是拖出一张凉椅,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口的槐树下,看漫天繁星,看云起云落。
我还喜欢一个人快步走在山中。我曾和家人一起爬过家乡一座不知名的山,小孩子们都畏畏缩缩,直唤着要大人抱,而我却一个人自得其乐的快步跑着,看那山山红叶飞。
长大之后,忽的变得些许叛逆。我总是忤逆老师和家人的命令,总是不屑于遵守规矩。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刺猬。只留浑身的刺以面对人们。
后来才明白,许多许多的想法不过都出自爱。
我讨厌聒噪,也讨厌别人聒噪。我愿意自己逍遥在自己的世界里。暑期中曾和父亲坐火车一路北上,车厢中的另两个人像是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吵得我脑仁发疼。
世界好像很小,可是无理由吵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一条新政策出来,总有那么些不和谐却又没有道理的声音出现;当某位明星发生了什么事,总有些人喜欢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世界在飞速发展,可是人们的思想却不一定飞速发展。不请自来的喧嚣,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我不敢说我真的看清了这个世界。毕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不妨多多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是不是每次看的感觉都会不同?我看云,看云卷云舒,看云来云去,看天色苍茫,看我的远方。我们总会天真的以为眼见为实,可有时眼见的还不如耳听的。
我见过外表美丽的女孩,明眸皓齿唇红齿白,打扮十分入时,娇小的身躯挽着男友的手,吐出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脏话,一串一串的话语圈成一团团乌云,围绕在女孩身边,使女孩的光鲜亮丽黯淡了几分。
我见过外表丑陋的老人,身体衰老得如同一段失去水分的枯死的树干,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不干净的,东一块补丁西一个破洞,却一步一步弯下腰来拾起地上的垃圾,脸上依旧是恬淡的笑容。
世界不简单,而世间万物亦然。我不能说我完全地遵守着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我在尽力,也在维持它。以貌取人,是人之本性,我们第一眼所见的,往往是他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正所谓“眼见不为实,耳听不为虚”。若是想要真真正正的看清,又岂是单单靠这一双眼?我的双眼看到的永远只是她的双眼能够看到的内容,若要撇清浮华虚禄,便要用心去探明。遵循本心,独善其身,用心便好。
【结】
我渴望逍遥,可我也希望人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里逍遥,使世界逍遥。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对的词:小与大,多与少,赢与亏,有与无……而祖先们却没有将其划清界限,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真正分清它们,自从读了庄子,我对有与无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这些词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就如物理上的动与静,宇宙万物都是运动的,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这些词亦如此:富人会认为一间三室两厅的舒适的房子过于狭小,而对于一位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一个屋檐下也许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块面包渣如果是人将其掉在地上当然不会捡,但那却是一群蚂蚁的午餐……人生中的有与无也如此,没有谁能真正划清它们的界限,而且有时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时人无求反而会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也会获得老板的赏识;买股票时如果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赚大,反而会亏得很惨,而别无高求的人也许会找对时机。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的,现在的社会人只有有官欲、会做事、会说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进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拥有了吗?有官欲即会失人欲,有野心即会失善心,有地位即会失自由……由此可见古人造词之精妙,“舍得”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会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这便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道理。
“有无”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诞生和湮灭。庄子认为人之初就是一阵风,所以人死后也将化为一阵风仍然飞在人世间,因此世间没有生与死的差别。这种想法也许很荒谬,但这都是因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间万物都是无,也因此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逍遥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万物,然而庄子看淡一切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庄子认为逍遥就是无所待,学习处事亦如此。学无旁贷,心无旁骛,看淡一切成败、悲喜,人生即是无,无中即是有。
他说,如果有来生,要垂钓江边,一竿风月,一蓑雨烟。
他说,他想潮生理棹,潮平系乡览,潮落浩歌归去。
他说,自是无名渔父,怎肯到红尘深处?
----题记
一方净土,一沏香茗。他轻轻握着紫砂壶柄,略微上斜,澄澈的水从长长的壶口涌出,不紧不慢地滴落到杯里,好像时光也就此拉长。
时光在杯中荡------当他把杯中茶沏得满满的,好像这样就能冲淡满怀的苦涩似的。他把唇小心地凑近杯口,一抿,却还是满嘴心酸的苦涩。
他的一生浸泡在鲜血中,也有过美丽相逢,最终却还是孑然一身在寂寥黄昏忍受风吹雨打,面对着现实的残酷冰冷,傲然绽放。
他累了,倦了,只想为一名无名渔父,不谙世事,坐看潮起潮落,云翻云涌。他不用饵,只用垂线,钓的是清贫,钓的是思念,钓的不是碧水中的群鱼,钓的只是青柳水中的疏影。从此只在意清晨草叶上结着薄薄露霜,午后湖面的粼粼微光,忘记那兵戈铁马,忘记那血色刀光,他对自己说。
水慢慢脱离了壶口,化作一股清流又徐徐踱入了杯中。这何尝不像他的一生,有过高潮,却又眼睁睁地落入了束缚中。他早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得第一,却为秦桧所疾,竟遭除名。一生力主北伐,却遭排挤、诬陷。他轻叹,不再去踏"名利"这滩污水,自喻梅花玉洁冰清。他隐去了镜湖之滨,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轻舟八尺,蓬低二户羽,占断萍州烟雨。"
轻舟上,湖光万倾,烟水 苍茫。他咏"镜湖原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可这"一蓑烟雨任平生"终不属于他。即使远在绍兴三山之下的西村,他听见国家只用庸人,终究还是悲愤不已。一口血卡在喉咙里,紧握着扇骨的指隐隐发力,青筋暴出,骨节分明,愤愤道:"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江边渔父。"
暮年,他望着窗边将要落下的夕阳,心里一片苍凉,颤魏魏的手紧紧的握住笔,一笔一画地写下"家祭无忘告乃翁。
时光不够,时光不够,人世那么长,却终不够他在有生之年,看见祖国收复大好河山。
他枯瘦的手,比西风瘦,比黄花瘦,终是再握不住那沉重的笔杆,无力垂下……..
他走了,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和无尽遗憾走了。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所有年少轻狂,都在敲灯花中落没,被时间冲刷得干干净净,但他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他姓陆,名游,字放翁,自号渔隐。
不得不说,还真是个逍遥放浪的名字。
“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
人教版第四册所讯《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故“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
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在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指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中的精神漫游,是让心同“道”、“造物者”、天地自然进行的交游、交往,也就是《庄子。天下》中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这样的“游”才“逍遥”。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提到庄子,头脑中便无端地生出这么一幅景象: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依稀几个寒星,遥望无语。西北角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而庄子,必定是盘着腿,腰上别着个葫芦,前额秃顶,焕发异彩,后脑勺上挽着个发髻,发髻与头连在一起,形如葫芦,他缓缓地,朝着月亮靠拢,朝着更大,更广,更寂寥的天空靠拢………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吧,就是逍遥游的境界吧。
庄子是一个逍遥的人。对“逍遥”这个词的含义,我把握不准。这个词本就是庄子首创的,而且,这种人生境界,似乎也只有能独享了。
反正,现代社会的人是谈不上逍遥的。甚至,连自由,都是稀罕物。
放眼四周,凡是能动起来的,那一个人不在为这位那而奔波,又在奔波中错过,在错过后后悔,后悔后更拼命地奔波。于是越奔波越寂寞,越奔波越苦闷。茫茫人海,多少憔悴的脸,多少负累的肩,多少疲惫的心!
物欲横流,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压得人们连稍微幻想一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都没了,何以谈得上逍遥!
生活中来自上级,长辈。同事的有形压力和来自优胜劣汰自然法规的无形生存竞争力使人们恨不能节省了呼吸的那一点时间去工作,去拼命!而实际上我们周围用来呼吸的空气已经很浑浊了,充满着铜臭味!
我们看到,垂暮老人,为了让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更光亮,不惜拿命在拼;中年人头顶父母子女的双重压力,弓下了本应直挺的脊梁:而就连青少年,小孩子也不得不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下,告别童年,告别自由,告别天真,为了老师的期许,同学的艳羡,长辈的夸赞而向社会伸出稚嫩的小手,攫取名,攫取利。
而庄子,庄子会这样吗?他会为了名,为了利,为统治者的逼挟压迫而做违心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曳尾于涂中”的龟仙,这个“日徙九万里”的大鹏鸟绝不会为尘世的芜杂而有所动,更不会因统治者的强硬而改变初衷。
因为实际上庄子是超脱于世的!
因为庄子是真正逍遥世外的!
而庄子教给我们的,是那种超脱于世,心外无物的人生态度!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能像庄子一样,占到世外,用冷眼细看一下我们的生活,用心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问一下自己:我现在做的真是非做不可的吗?我现在追求的。真的就是我最终想要的吗?这样不断地质疑,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荒谬,而庄子的“无端涯之辞”又多么贴切!只有这样子坚持下去,你才能摆脱束缚你的功利境界,进入道德境界,继而无限接近庄子所在的天地境界。
其实,人生在世无外乎追求一种真正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在我看来,在冯友兰先所说的四种人生境界中,只有两者是可以真正得到心的快乐的:一种是自然境界,一种则是庄子所在的天地境界。这两种境界的人之所以能够快乐在于他们无所求,无所欲,自然没有恼人的俗念,自然能逍遥。而功利境界的人为功利所累,把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而人类无穷尽的欲望让他们从一个快乐很快陷入更深的苦闷当中。道德境界的人为道德所束缚,快乐也就成了装在笼中的小鸟,叫声凄惶而非悠扬。这就是为什么庄子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原因。
哪一天我们能无所求了,我们也便能驾一叶扁舟,徜徉于无边月色中而“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了。
真正的逍遥来自内心的接通哦。但现在的我们似乎更倾向于建造更多的樊笼束缚早已疲惫的心。殊不知,这些樊笼,再给你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剥夺了你最重要的东西——自由。
我们为什么不打开心的枷锁,挣脱脚镣,穿过欲望的迷雾,跟庄子一起去精神的领地里自由翱翔呢?
逍遥游教案《庄子》是难懂的,《逍遥游》是《庄子》之首,代表了庄子核心的哲学思想、世界观和人生观,更是难之难懂者。
这种“难”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的艰深,一是叙述的独特性,一是文本蕴含的多义性,一是哲理思想的玄妙。越难的文章就要求我们越要以精细的阅读方法,必须遵循“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理”,在细咀慢嚼中去品味,去把握文章的要旨。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设想以第一段为例,与学生一起解读文本,在解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分析全文。
蝴蝶想要飞舞,可雨点打湿了他的翅膀,天空成了他永久的幻影;沙棘想要驻足,可风暴卷袭了他的身躯,土地成了他蒙昧的温床。世间就是这样,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羁绊。多少人,多少事,其中有多少无法把握的人,多少迫不得已的事。
拜金
“钱不是万能,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相信太多的人听说过这句话。不过我想大多数人的心中在意的还是后半句。所以,就有了拜金。为了钱,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放弃一切,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灵魂。“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是这类人心中的座右铭。想想,也真是可怜,人作为最高等的动物,作为拥有最高智慧的生灵,竟这样轻而易举地在几张纸币下迷失了自我。
整容
“手术有风险,整容需谨慎。”在整容预备期的人们,大多情况下都能听到过这句警示语。可是,大多数人有着爱美冲动的人,都还是冒着风险去动了刀。
其实想想看,外表有那么重要吗?外表的最基本的作用不过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区别的表示而已 。人们相互之间讨论容貌好坏的问题,也就是解闷的的话题而已,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怎没会在意这些呢?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柔弱的、不自信的,原本他们也很希望安逸,希望保持本色,可是当荣华富贵与平凡贫贱相对到来时,他们已经不能自持了。他们毅然走向了手术台,无怨无悔的让人宰割。过去的凌迟才能享受到的挨千刀的待遇,他们有幸享受到了,何苦呢?人,软弱的了连自己的脸皮都不能正视,逍遥不得的心哟。
当人们个个都身心疲惫着,老庄的逍遥不禁成了人们梦幻中的礼花。确实,正如老庄说的人应当不受任何的拘束,摆脱现实的影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
可是,当人们津津有味的咀嚼《逍遥游》时,现实还依旧是现实,所以他们只能长叹:“逍遥游!”
乐逍遥 忽听门外人咬狗,举起门来拉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着轿子抬着马,吹着皮鼓打喇嘛。从来不说颠倒话,门外口袋把驴驮。
当我背着沉重的行囊
踏上未知的旅途时
我却在疑惑
自己该何去何从
我不愿身负重担
只愿与自然为伴
体味自然之美
才不枉此生
后来我才知道
心也能遨游于天地间
让心去远航
体味"逍遥游"
让心去远航
其实是净化我们的心灵
使我们在繁忙的现实生活中
体味自然之乐
让心去远航
可以让我们体验最原始的快乐
不需要任何工具
也不需要任何费用
只需要
一颗纯洁的心
当一颗小草破土而出时
可以感受自然的伟大
不必因心中的不快而荒废一生
让心去远航
体味人生的精彩
逍遥,似乎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仰慕的词语,它似乎是象征了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又或是灵魂上升到了俯视他人的地步,以来显示自己鹤立鸡群。这种观点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故作惊人语的方式来显示自己“逍遥”的事例不计其数,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仅以庸俗的方式来“反衬”自己灵魂的浅陋罢了。
那对我们来说,是否还有逍遥一说?实际上是有的。学校生活也堪比一处小型社会,也有难以言语的烦心事,每到这种时候,在我们摆脱不了的时候,我们都会自然地想到要做个逍遥的人,想要脱离这些“世俗的枷锁”。在遭受误会之后,在身陷囹圄之后,或在困于风口浪尖上时,逍遥,总是那么神圣而美好。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能拥有的这种逍遥,是超然,但绝不脱俗。于我而言,逍遥是释放灵魂的行为,在苦于学习或生活时,我会自己游于湖边,在宁静安和的湖风里,释放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穿着莲衣,赤脚立于无边浩瀚的冰面上,寒风中,白茫茫的世界里,内心的苦郁无处遁隐。在内心像湖一样平静后,逍遥缘于苦困,苦困则生于尘世,在逍遥之后,我们必将继续面对那些烦忧,绝不可能也不可能逃避,所以对我们来说,逍遥是给我被拘禁的灵魂一个抚慰自己的旅店,绝不是一处前往他乡的车站。
就像《逍遥游》中所暗示的一样,我们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我想,庄子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逍遥者,因为真正的逍遥者不会屑于留下这篇文章,也就是说,庄子也并非超然于世,在他蝶游之后,他仍得继续身体力行,以宣扬思想和价值观来引导,救济那个混乱年代饱受灾苦的灵魂。所以说,逍遥赋予我们的是自然、坦然、超然的权力,让我们能在苦难中让灵魂羽化成仙。但事实是,我们仍是继续面对现实,因为绝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不能仅以逍遥一说可以规避。只有认清现实,但不为之所苦,所忧,并勇于去解决它,才能得到那种“无所困”、“无所忧”,那种让你陷入俗尘的黑手抓不住你的自由逍遥。
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必担忧自己面对不了什么而恐惧。尘世、苦困、逍遥这过程,我们将重复面对很多次,而每一次经历,我们却将有灵魂上的愈加纯净和自由。终有一天,当你觉得生活中接下来的只有阳光,没有能让你烦心的事情时,那才是上天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逍遥。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对的词:小与大,多与少,赢与亏,有与无……而祖先们却没有将其划清界限,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真正分清它们,自从读了庄子,我对有与无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这些词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就如物理上的动与静,宇宙万物都是运动的,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这些词亦如此:富人会认为一间三室两厅的舒适的房子过于狭小,而对于一位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一个屋檐下也许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块面包渣如果是人将其掉在地上当然不会捡,但那却是一群蚂蚁的午餐……人生中的有与无也如此,没有谁能真正划清它们的界限,而且有时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时人无求反而会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也会获得老板的赏识;买股票时如果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赚大,反而会亏得很惨,而别无高求的人也许会找对时机。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的,现在的社会人只有有官欲、会做事、会说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进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拥有了吗?有官欲即会失人欲,有野心即会失善心,有地位即会失自由……由此可见古人造词之精妙,“舍得”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会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这便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道理。
“有无”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诞生和湮灭。庄子认为人之初就是一阵风,所以人死后也将化为一阵风仍然飞在人世间,因此世间没有生与死的差别。这种想法也许很荒谬,但这都是因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间万物都是无,也因此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逍遥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万物,然而庄子看淡一切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庄子认为逍遥就是无所待,学习处事亦如此。学无旁贷,心无旁骛,看淡一切成败、悲喜,人生即是无,无中即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