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留香开头6篇
助人之香
中午放学,又饿又累的我,骑着车飞快地往家赶,走到半路时就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群人围成一团不知道在干什么,爱凑热闹的我就过去看,结果却是一位老奶奶扭到了脚,正坐在地上痛苦地望着周围那些不为所动的旁观者。我二话不说,上去拉老奶奶的手,将她缓缓地扶起来,可是,因为她的脚被扭伤了,我也无法背动她。我正在思考着要如何送老奶奶回家时,几位面容和善的叔叔走过来,说:“我们来背您回去吧。”说完,又看向我:“小姑娘,我们来帮你吧。”随后,周围又骤然响起了好几声温和的话语:“我们也来!”我们一起把老奶奶送回家。
我又骑上车回家,小路旁传来阵阵桂花香,这是属于我的香气。
感恩之香
小学六年过的十分的快,现在的我都已小学毕业三年之久了,再回忆起那些往事,记得最多的,便是那两位老师了。
小学上学的时候离家远,中午便找了辅导班,辅导班里的两个老师一个像母亲,一个像父亲,他们细心教导了我六年。初中到了城市上中学,那个小县城离自己越来越远,两个老师自己越来越远。一次周末回老家,去看了老师,老师欣喜,留我下来包饺子吃。那些学弟学妹们见了我,说:“学姐,我们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常回来看老师。”后来,我见老师屡次晒出学生去看她的照片。
懂得感恩,是我留的香气。
宽容之香
炎热的午后,我骑车来辅导班。到了辅导班,我发现同桌的桌子上和我的桌子上有很大一滩水,不禁恼火,我刚坐下,同桌随后也过来了,看见桌子上的水与浸湿了的书后,大声叫了起来:“谁那么不长眼,没看到有书么?”我也很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一个女孩走了过来,对我歉意地说:“对不起,今天我的水杯不小心洒了,所以就弄湿了你们的桌子和书,我刚去拿抹布了,你们却过来了。”她说完,一脸的愧疚地看着我,我笑了一下,对她说:“没关系的,你也不是故意的。”说完,她紧皱的眉心展开了。她对着同桌看,欲言又止,同桌看到了她的表情,对她说:“没事了,不就是水么,擦干就好了。”女孩这才松了口气。
宽容是我留的香气。
我为社会留下属于我的香!
拾起一片花瓣,循着时光的馨香,倾听故乡的声音。当雨滴晕染了黑白画卷,点点繁花悄然飘香,刹那间,故乡的景与情就那样浮现在了眼前……
还记得夏日里的花,烟雨朦胧,却拢不住她们缤纷的身影,一朵一朵,在细雨中微微摇曳着。小时,总爱坐在离花不远的绿地,看着天上白云悠悠飘过,享受着时间淡淡流淌,在宁静的岁月里静静感受花儿浅淡的芬芳,是那样清香的,不张扬,不喧闹,却长久地萦绕在鼻间,悠然、绵长……这是岁月的沉淀,同样是故乡花的记忆,在心头荡漾。
还记得,爷爷的茶香。当夕阳余晖照在爷爷的茶几上时,我会好奇地看它们上下起伏,在杯中旋转,如水中的花蕾,盘旋着再次沉入平静。常有人说茶如人生,入口是苦的,但不会苦一辈子,一丝丝,一丝丝地浸入口中后,又是清香的,回味着甘甜,并不突兀,仿佛本应如此,和着花香溜入口中,似故乡的味道,清冽、醇厚、芬芳,与昔日情怀萦绕,在鼻尖下荡漾……
还记得,奶奶的菜肴,炊烟袅袅中的香。记忆中的故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灶锅,用泥土和砖石粗糙地砌成,火灶旁的白砖总是见不到白色。而奶奶总是站在这年老的灶头旁,用她枯老却灵巧的手,向锅里依次倒入各种食材,溅起油花,冒起白雾,渐渐地传出香味,使原来退缩的我再次跑过去见证“奇迹”,迫不及待地将饭菜端到餐桌上,享受着这爱带来的菜香加浓烈的烟味,或许,这就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从此在味蕾中留下了无法抹去气息……
多想念那时的香,能否再次回到过去,倾听故乡的声音,能否再次重温那段记忆,能否……
能否,永远在心中留下那抹香?
有一抹香,很特别。它在我心中胜过了任何的香,却又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里——那便是,老师身上的那一抹。
那一次,我为了掩盖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不争气地撒了谎。我害怕老师对我的训斥,身子不由自主地有些发抖。
老师把我单独叫到外面,面对面地站着。正是花开的季节,我低着头,斜着眼偷偷飘着,努力躲避她的视线,她没有说话,却比任何一句教训都令人发颤,仿佛她身上的那一抹香也变得浓重而不可捉摸,像是一根根有形的细针,刺激着我的嗅觉,令我有些窒息。她开了口,声音却温和得像是安慰:“没事,我相信你是迫不得已才这样的。以后不说谎了,还好吗?”此时,仿佛所有的花都失了香气,只有老师身上熟悉的那一抹,那么清香淡雅,沁人心脾。我惊讶地抬起头,与她四目相对。她那自然的微笑,比蒙娜丽莎的笑少了一分神秘,却多了一分宽容的爱。
相同的场景,不一样的心情。思绪把我带回到了五年级。
那天,一张考卷定下了我中学的去向。她又一次单独把我叫到了外面。还是那个季节,我想着。教室外的花开得一年胜过一年。那开得旺盛极了的花,却是很快要谢了。就像我们,从曾经的青涩,长成了熟果,却要离开当初哺育它的大树。我们依旧是面对面,离得很近。兴许是事务的繁忙让她劳累,老师身上的香味淡了很多,但我还是捕捉到了那若有若无的一丝,和我们一年级时踏进教室一样。五年了,我们好像从未变过,又好像变了很多。我的身高已经快追上老师,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抬头,只要平视就能望见老师的面容——时间还是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浅浅的皱纹,她的笑却依旧透露出了那分包容和爱。“祝贺你,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啊!”老师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欣慰。“嗯!到中学以后我会好好努力的!”我望着老师的眼睛,竟泛起了一层泪光。
“老师,您的香水味真好闻!”
那一刻,这香味完完全全地占有和拥抱着我,好似玫瑰一般散发出浓烈的馥郁芬芳;又好似荷花一般香远益清;又仿佛八月的桂花,淡雅,沁人心脾。
那一刻,我知道这香已深植我心中,无法忘却了。
文赋、书画,寄托了古人的情感,也成了我们了解古人的一种主要载体。于书中、纸上,可以品味文赋的婉约,亦或是书画的豪迈。与纸张间散出的浅淡芳香,静待我们触及它们。
苏轼曾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开创了“破墨”的技法,创造出简单抒情的意境。《雪溪图》被认为是最接近于史载王维绘画风格的一件作品。一座拱桥,四五间茅屋,树木凋零,人烟稀少。两岸是皑皑的白雪,墨色的小溪中有一叶篷船,由船夫撑篙而行。用墨色所染的溪水,衬出两岸的白雪,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特征。整幅画不加颜色,干净简洁,正如王维所写的诗一样,平淡自然。王维把一生所有情感尽情挥洒于山水之间,诗画同工,似是空谷幽兰,透出一种灵动的淡香。
柳宗元写的文章大多是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所称道者,是那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永州八记》。由于“永贞革新”的失败,柳宗元被贬至永州。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永州山水给了他很大的慰藉与寄托。“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被柳宗元冠以一种精雕细刻的幽深之美。余秋雨曾说:“灾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柳宗元的描绘,让寂寥的永州山水也有了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篇《永州八记》,似雪中傲梅,散出浅浅的暗香。
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很难有人精通各家所长于一身。而有一人与他们不同,他不仅能写诗作文,精通金石,一手书法更令后世所称赞。他,便是米芾。米芾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其中又以草书最为潇洒飞扬。由于他怪异的性格,他的书法也个性独到,没有墨守成规,稳而不俗,险而不怪。在《自叙帖》中他说道:“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由此可见他的书法自然洒脱,一气呵成,决不矫揉造作,他的主要作品之一《草书九帖》笔法流畅,飘逸迅捷,气韵颠放,似林间翠竹,溢出幽幽的清香。
王维、柳宗元、米芾只是历代名家中的一些代表,而那些千古名家所留笔墨数不胜数。那些墨宝只是于纸张间静静等候着,等候我们发掘出其中的芳香,让它们得以留传百世。
一缕茶烟在空气中弥漫开,那淡雅隽永的香气钻入我的鼻中,一股暖意遍布全身,在心中永远留存……
记得第一次喝茶是在小学的时候。面对考试的失利,我变得一蹶不振、穷途末路。眼中的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常、杂乱无章。
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爷爷带着我去一家茶馆喝茶。先是一股浓郁的茶味扑面而来,爷爷拖着一脸消极的我在一张茶桌前坐下并把刚沏好的茶端给我,我一饮而尽,似是为了解心中之愁,可茶入口的苦涩却令我不禁皱起眉头,此时心中的不快又增添了几分。
这时爷爷告诉我,再一口一口地喝茶试试。又端起一小碟,我一脸不耐烦地一口一口喝,一小口茶逗留在嘴角,舌尖渐触及到一阵清新的香气。正在惊讶之时,爷爷又叫我抿一口。这次,我更加用心地去品味,那阵清香愈加浓烈,宜人的清凉,遍布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那一刻,所有的忧愁仿佛都烟消云散,唯有那茶香留在心中。爷爷这才开口道:“许多不会品茶人都难以忍受茶的苦涩,但如果他们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茶,不难发现这茶背后的甜。正如读书也是如此,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静下心来勇敢地审视面对它,终会尝到那阵清香。但若是一个劲儿地退缩,那么尝到的永远就只剩下苦味了。”
茶香仍留在口中,收起往日的颓废,我重振旗鼓,信心复燃,更加努力、更加仔细,前途也变得更加明亮了。
茶教会了我先苦后甜的道理,教会了我在面对挫折时要有不言放弃、勇于面对的精神。
如今,我坐在阳台上,喝上一口清茶,眺望远方的天空,杂乱的锁事被云儿带去,只有茶香荡漾在心怀,永远留在心间……
梦里,凉风拂面,花香弥漫,我似乎真在回到了故乡,那个记忆中一个又一个盈满桂花香的秋日。
每至夏末秋初,一夜凉风后的清晨,儿时儿我总循着风带来的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奔向故乡家门前的那棵桂花树,望见那平时极不起眼的粗黑健壮在的树干,墨绿色的树枝上仿佛在一夜间抽出一片片翠绿油亮的叶子,很小,层层叠叠,浓浓密密,满眼的翠绿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淡黄色花朵,恰似漫天的繁星,一团团,一簇簇,朵朵相依。仔细一瞧,每朵桂花有四片花瓣,十字形的排列,从花蕊到花瓣,由金色逐渐变为淡黄,几乎是半透明的。凑近一闻,浓郁的幽香扑鼻而来,让我仿佛坠入一片花香的宁静世界,那抹香气伴着微风,一阵又一阵,弥散开来,飘向远方,依旧留香。
桂花香满城之时,那时的我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吃香气四溢的桂花糕,大街小巷都热热闹闹的,弥漫着熟悉在香气,路边叫卖声此起彼伏,悠扬回荡,那桂花糕品种多得让我有些眼花缭乱。不过,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品尝着外婆亲手制作的桂花糕,那是我心中最美味的食物。
外婆知道我喜欢,便未待花熟,就用纸铺在桂花树下,等着花零零落落地飘下来,很快凑得二、三两后,外婆把它们集起来压进罐头用蜂蜜腌制,不出几日,打开盖,扑鼻而来的桂花依旧留香,品尝一口更是甜蜜。
外婆将那桂花浆一起和进糯米粉中做成糕,切成一块又一块有规则的菱形,放进蒸锅,那时的我已无心再做其他任何事,只是静静地坐在炉子前,不时在蒸锅前来回走动,双眼紧盯着蒸锅中在桂花糕,心中不由得想象着桂花糕的美丽诱人。锅里开始冒蒸汽时,屋子里就氤氲着桂花浓郁的香味,终等屡屡白烟带着丝丝香甜不断冒出,雪白的年糕嵌着点点棕黄色的蜜桂如一方碎花丝巾般典雅地被外婆布满皱纹的双手托出。我早已迫不及待,立刻抓起一块,那白白的糯米蘸上嫩黄的色彩,清香和着白烟回荡飘散,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糯米裹着甜甜的蜜桂,唇齿留香,令我暂不绝口。
外婆充满疼爱的眼神注视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盈盈地说:“喜欢就多吃点,外婆每年都给你做!”我满足地点了点头,外婆对我的爱包含在这年年秋日为我忙碌、为我做的小小的桂花糕里,清香浓烈,爱如故,永远留香。
顷刻间,梦醒了,梦里在一切都烟消云散,唯有故乡秋日的桂花与外婆的爱,在我心中永远留香,不曾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