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什么一直都在500字11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5:17:00
篇1:什么一直都在

温暖如袅袅炊烟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题记

度过硕果累累的金秋,迎来了冬天。那年的冬天很冷,雪花时常在空中飞舞。记得有一天早上,窗外银装素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像一条大银被结结实实的盖在大地上。我望着窗外的景象发愁,爸爸有事不能开车送我,我只能自己走,上学路途中有一处下坡不好走,很容易滑倒。

我背起书包,裹着大袄,走出家门,一阵寒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脚踝感到刺骨的寒冷,我往棉袄里缩了缩,继续走着,身后留下一串脚印和忐忑不安。终于到“危险地带”了,我小心翼翼的正准备扶墙过去时,忽然发现地上的雪不见了,有明显铲过的痕迹。原来旁边堆着个大雪人。头上顶着小蓝桶,眼珠像黑宝石样镶嵌在它脸上,最重要的是--它在微笑,嘴角上扬,露出最动人的微笑。这笑如冬日里的阳光照亮我黑暗的心房,又像一股甘泉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我冻僵的脸在缓和,我也朝它笑了笑,心里不禁想这会是谁堆的呢?是对面小区看门的爷爷吗?还是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因为雪人的出现,我不再滑到,多了一份打动人心的温暖。该上学了,我只好继续向前走,回头看,雪人依旧迎着寒风,微笑着。应该在等待下一位艰难前行的路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温暖不仅在暖洋洋的春天,也不只在有暖气的室内,温暖也在冰天雪地之间,在每一个善良人的心里。

直到现在,我回忆起来,心中还充满温暖。在学校,我会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在社会,我也会帮助其他人,将温暖传递下去,让温暖一直都在。

如袅袅炊烟的温暖,一直都在。

篇2:什么一直都在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纷纷扰扰地下着。房间里的我,思绪已被这小雨打乱。那点点滴滴的思念涌上心头,心中也开始飘向那一场绵绵“相思雨”。


“铃铃铃--”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我匆忙地离开了书桌,找到了铃声的“发源地”。刚接起电话,妈妈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一件残酷的事情。我急急地穿上大衣,风尘仆仆地破门而出。


“姥姥住院了。”我的大脑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播着这一噩耗,这个消息不断地抨击着我。


走在路上,小时候的一幕幕在脑海里上演……


从小父母就特别忙,我就经常去姥姥家。每次去,姥姥总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怀抱。然后神秘地像魔术师一样从背后变出一大堆零食出来。我高兴地又蹦又跳,姥姥这时总是最开心的。到了离别的时候,总是少不了姥姥一句句温暖的叮嘱。“明天就要降温了,多加点衣服!”“这几天咳嗽的人多,多喝点水!”……那时的我听到这些嘱咐总是暖暖的回应:“知道啦!”


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讨厌姥姥了。那个拥抱好像是多余的,那些零食都是我不爱吃的。尤其是那些叮嘱,每次回家我总少不了抱怨。可她好像并不在意,像从前一样,温暖,热情。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叮嘱我。可是,现在……


推开病房,映入眼帘的只有白色。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地板,白色的床单,就连姥姥的脸也变得苍白起来。不知怎的,竟感到一阵的愧疚。走进病床,我才发现姥姥的眉头紧皱,眉宇之间似乎有着藏着一种莫名的情感。


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奶奶的白发,这一缕缕的白发似乎都是为了我而变得苍白。注视着奶奶苍老的面容,握着奶奶布满老茧的双手,心里变得像烈火灼过一样的疼痛……


曾经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


姥姥,剩下的时间就让我来陪伴您吧!


还好。陪伴,一直都在。


篇3:什么一直都在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大半的天空,泼墨般的红晕与丝丝缕缕的白云相衬,为大地添上一层暖色。数年过去,我回到故乡,又置身于稻香之中,幸福的感觉在平淡淡的心绪中泛起圈圈涟漪,我不禁忆起那段稻香环绕的时光。

爷爷是个质朴的人,只愿守着那小小的故乡、矮矮的茅屋、窄窄的田地。父母多次提出想把老两口接去城里,就连倔强的奶奶都答应了,爷爷却终究没有松口,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那缕缕稻香。

和煦的朝阳挥洒着惬意,爷爷牵着老牛缓步在阳光下,白发染上了金色,微风拂来,宛如金色的波浪。老牛伴着爷爷稳健的步伐低沉地哞着,白云的婀娜、鸟儿的呢喃、水稻的摇曳……诗情的画卷在眼帘中展开,好似一幅名家之作。但幼年的我并不懂这唯美,只是幼稚地问:“我家有许多现成的大米,爷爷您明明可以直接吃,为什么还一直辛苦地守在这里呢?”爷爷看着老牛,长叹一口气,摇摇头,以为我是替大人们来劝他。“只有我自己种的我才放心。”他这样回答。

每当中午,爷爷唤我回去吃饭,清新的稻香便能轻快我的脚步,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最爱爷爷做的饭,爷爷也喜欢看我大口扒饭,眼里泛着慈爱的光。到了晚上,爷爷会点上一盏昏暗的灯,一边轻拍我的背脊,一边讲些过去的故事,往往我闻着爷爷身上淡然的稻香,便不知不觉安心睡去。我的童年,又怎不是伴着稻香呢?

还记得我走的那天,奶奶红着眼圈,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给我一个装着晒干的稻粒的小口袋,稻香一下子沁入心脾。我回头望了又望,看见爷爷站在老屋前,笑着朝我摆手,可我分明瞧见他脸颊上,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闪着光。

大自然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缓缓前移,不紧不慢,却从不缺席。我慢慢长大的同时,爷爷也在逐渐老去,他深知自己每况愈下,不再种田了。奶奶打来的电话充盈着思念和一股惆怅,我仿佛还能嗅到一点稻谷的淡香,可这淡香也很快消失不见了。我想了想,踏上了返乡之路。

奶奶在村口等我,牵着我的手走向老屋。回屋的路似乎宽了些、平坦了些。遥想当年,被两旁老宅逼仄的泥泞小道,承载了过去多少难忘的记忆,又怎么不是一条通向美好的道路,现在的故乡,变化还是太大了。奶奶见我一脸感伤,告诉我,爷爷知道我会来,去年春天便开垦土地,就为让我吃上一顿我最为钟爱的,他亲手做的饭。我张口想说些什么,可话语因为哽咽硬生生断在了空气中,我好像看到:杂草丛生的土地边爷爷弯腰在清理、遍地的沟壑间爷爷在挑水灌溉、贫瘠的土地上爷爷牵着老牛来施肥……景象被泪水慢慢地模糊了。

爷爷佝偻在老屋下,面色土黄,头发花白,着实令人心疼。细细一嗅,那令我魂牵梦萦的熟悉的稻香再一次氤氲在心中。寒冷的深秋,周身的温度却像是回到了阳春三月,暖融融的心带着微微的水汽,爷爷做的饭还是那样味道。

何事何物都有个结局,稻香终究是消失了。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它就像条细长的纽带,穿过爷爷与我,系住过去与未来,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爷爷,可是,那片温柔的稻香,会一直飘逸在我心中啊!

篇4:什么一直都在

还记得,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原本明亮的天空被几片诺大的乌云遮挡。背上书包的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去学校。乌云迟迟不肯消散,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真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叮铃铃……”铃声似乎慵懒不堪,有气无力地响起。大家都安静地坐着,今天是个沉重的日子,要公布成绩了。我紧握双手,身体一直抖动不安,因为我知道将会发生可怕的事……

果然,班主任黑着脸走上讲台,全班都无一人说话,静待卷纸下发。“砰砰……”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似的。

终于卷纸下发,一切都尘埃落定。我皱紧的浓眉也舒展开来。老师叫我去一下,我拿着卷纸高兴地去了。本以为老师会夸我考了第一,但果然“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老师生气地吼道:“这题你也能错?上课去干什么了?”鼻子一阵酸楚,视线也渐趋模糊,之后镜片上面都挂满了水珠。“啪……”教室安静了,我只感到后背一阵疼痛,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火烧火燎的热。老师仍然用大眼珠瞪着我,我的脸火辣辣的,低垂着头,眼泪如喷泉般奔涌而出。

就在那一刻,世界安静了,仿佛那一瞬被永远定格。老师高声说“下去吧!”我被惊得往后退了一步,两腿发软地走下讲台。

忍着疼痛,我一人独思,才明白,老师就是要教我不要将分数看得比知识还重,分数说明不了一切,我所力求的应是知识之丰实,而不是分数的高低。

我想那一“巴掌”不仅打在我身体上,它更会烙在我心里。一巴掌,教会我为人谦虚;一巴掌,教会我淡泊名利;一巴掌,教会我终生学习!

老师,您是那样一朵花,开在我岁月的彼岸;您是那样一阵风,扬起我梦乡的波澜;您是那样一份真,常驻在我心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巴掌”一直都在!

篇5:什么一直都在

指尖凝香的岁月,静听流年;倾吐内心的时光,阑歌犹唱。在心底柔软处如梦缠绕的,是我记忆深处的乡村胡同,沥满青葱岁月。那乡村胡同,一直都在我内心深处。

――题记

胡同给予了我太多的美好,带给了我生活的启迪,是我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不要发挥想象,认为我所说的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走着,会遇见一个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雨水滴答,沿纸伞流下,滴在青石板上。这里没有丁香姑娘,没有青石板,只有水泥地,这个地方我永生难忘。

每至暑假,胡同就热闹起来,不是赶集,而是孩子的欢闹。一大早,我正在酣睡时,邻居小磊和小柯就捏着我的鼻子,让我喘不过气来,我醒来一看到他们就兴奋起来。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把整个胡同的小伙伴都召集起来。

记得胡同口前是村大队办公楼,有一块空地,我们经常在那里玩。那时我们做的游戏丰富多彩,有打卡的,有蹦玻璃珠的,也有玩捉人游戏的,什么“叮当猫”啊,“三个字”啊,都是我们嬉戏的项目。虽然这些游戏十分老套,比不上21世纪高科技,但对于我们却十分有益,孩子们乐此不疲。

玩累了,去胡同里的小卖部买根冰棍,即使是五角钱的小布丁也能含上十分钟。回到家,午饭也快做好了。看看少儿频道,那是我最爱看的《一休哥》“休息休息一下”,带给我许多童年回忆。端着刚出锅的卤面,嚼着奶奶专门为我留下的肉,拿着小椅子来到大门口,与小伙伴一起竞赛。门口老人聊得热火朝天,聊天聊地,聊国家大事,张三李四。小时候感觉这些老人懂得好多,我努力学习,希望也可以懂很多。长大后逐渐学习,发现他们聊的有些是无稽之谈,但我着实喜欢他们聊天的氛围。

如今,胡同拆迁,美好的记忆已成过往。村子里的人几乎都搬走了,我们家也买了套楼房,搬进了城里。夕阳西下,黄昏的阳光洒进曾经神采奕奕的乡村胡同,它已不再发出耀眼的光芒,代替它的是灰秃秃的废墟。而那些在乡村胡同里经历的美好回忆:与伙伴嬉戏,与伙伴竞赛,听老人聊天,这些会一直存在我心底。因为这些画面,都充满我的青葱岁月。

乡村胡同,会一直都在。

篇6:什么一直都在

人生是一场旅行,总要走各种各样的路。有田间小路,有崎岖山路,也有平坦大路。路一直都在,伴我左右。

——题记

小时候,父母带我回老家,总要走过一条田间小路。每次回家,都能看到路旁有大片黄色的花朵。它们仿佛是曼妙的舞者,尽情地舒展着轻盈的身姿,吸引着我好奇的眼球。

“妈妈,那是什么花?”

“是油菜花。”妈妈微笑着说。

油菜花,我轻念着它的名字。阳光下,看着它们明媚的笑容,还有那摇曳的身姿,仿佛在挥手欢迎我回家,我不禁笑了。

田间小路一直都在,它是甜蜜的,是童年的味道。

长大后,我跟随父母去外地上学,总要经过一条坎坷的山路。由于高速公路还未完全贯通,每次往返,必定经过那段盘山路。那路简直是折磨人,每次路过,头晕、恶心、反胃,各种不适撞向我,我的五脏六腑都在抗议。颠簸的感觉让我昏昏欲睡,而急转弯、急刹车又一次次使我无比清醒!

坎坷的山路一直都在,它是青涩的,是成长的味道。

而现在,往返各个城市,再也不用发愁了,因为有了平坦的大路。以前的山路要走好几个小时,而随着高速公路、跨河隧道的开通,只需打个盹的时间,便可以到达目的地。路边耸立的高楼大厦,整齐的住宅区,错落有致的小院,这些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无不散发着让人舒心的气息。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正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这条路,为各国的友好往来打通了通道,加强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路啊!这条大路上,行驶着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列车,送出真诚,收回合作。

平坦的大路一直都在,它是舒坦的,是发展的味道。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走好自己的小路,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路一直都在,只要你我携起手来,路就会散发出它的魅力。

路一直都在,伴我左右。

篇7:什么一直都在

你给我的目光,是天空对大地的目光 ,是大树对小鸟的目光,是长河对小鱼的目光。那是一份厚爱,一份好重的爱 。

真情不及久伴

从我出生那天起,你就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换尿布,冲奶粉,你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一天天看着我长大。从我会走路的那天起,我就成了你的“跟屁虫”,你也总带着我走南闯北。还记得上幼儿园的那天,我坐在你自行车的后座上,和你一起去学校。路边的每一株花草,都能让我兴奋不已,我不停地叫你回头看,你非常耐心地一次次回头,解答我每一个无知可笑的问题。最终,由于没有控制好方向,我们摔在了路边的花坛中,正当我准备洋洋得意自己没有被摔疼的时候,却发现是你为我挡住了坛中的石子。阳光下,拉长的影子有你有我……

燃灯不必通明

上小学了,你教会了我骑自行车,让我每天在放学的人潮中得意洋洋,飞驰而过。记得那个雨天,骑车飞快的我将一位老人撞倒在地,慌忙之下,我扶起车子就跑,躲在墙角既害怕又内疚。这时,是你在路过时将老人扶起,询问他的伤势,看了看我落在地上的那把花伞,捡起带回家后,却什么都没有说。你的一言一行,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担当、有爱心的少年。那烟雨,长存……

厚爱无需多言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叛逆愈演愈烈。你的声色俱厉,面红耳赤,我的歇斯底里,泪如雨下。倔强的我选择用沉默来对抗压迫,晚自习后你还照常出现在校门口,接我回家,默默地跟在我身后,一路无语。在漫长而幽深的小巷里,你踢踢踏踏的足音,陪我走过那灰色的时光。

亲爱的爸爸,十六年来,你无私地予了我这样一份厚爱。然而时间过得太快,让我与你渐行渐远。我愿倾其所有,换我的大英雄岁月长留。

那份厚爱,一直都在……

篇8:什么一直都在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所拥有的父爱,藏在门前的几级青石阶上。

点点阳光洒在长长的石阶上,依稀的青苔似乎在感谢自然的恩赐,露珠映照着微笑,偶尔滋润着石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小时候,每天都要等到父亲回来才吃饭。所以我和姐姐总是坐在石阶上,望着远方。直到一个疲惫的身体在夕阳中拖着长长的身影走来,我们便会跑过去,又是拿衣服,又是递毛巾,嘴里还乐呵呵地叫到:“开饭喽!”父亲便抱起我们其中一个,朝家走去。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石阶上的青苔就像父亲脸上的皱纹,已经蔓延到嘴角、额头。父亲不再早出晚归了,自然也不再抱我们了,他也抱不动了。

长大后,石阶上已不是黄昏中的等待。父亲的爱也愈加明显。每当我做错了什么或考试失利时,总会一个人坐在石阶上沉默。父亲也会坐过来,但他既不打我也不骂我,而是默默地点燃一支烟,那板起的脸就像冰冷的石阶。我们就这样坐着、沉默着。

藏在石阶里的精彩,是父亲无语却厚重的爱。中考前的几个星期,我们每天晚上要很迟才放学。那天晚上,我十一点才回家,当走到家门口时,我看到父亲正坐在石阶上,手中的半支烟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他佝偻的身子在微风中愈发显得苍老,暗淡的灯光下,仿佛一尊雕塑。我走过去,就在他的背后叫了一声“爸”。他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被岁月刻画的伤痕累累的脸上泛起一丝笑容,一丝满足。“走,进屋吧。”同样是粗糙,石阶给我的是冰冷的触感,可父亲的手传给我的,却是一股暖流和力量。

阳光依旧,时间飞逝,石阶默然。父亲的爱就像石阶那样,虽然沉默,却暗藏精彩。他,一直默默守候在我的身边,从未离去。

父爱,其实一直都在。

篇9:什么一直都在

陪伴是是寒冬里的一把烈火,也是早春里的一场润雨;

那个风和丽日的早上,在办公室门口,不经意映入我眼前的是一位身穿长裙的年轻女教师。阳光照进窗户,轻风让那裙摆飘荡出一阵阵涟漪,在我的脑海闪现。迈着悠闲的步伐回到班级,班级里压抑的气氛让人不自觉压抑“要换老师了!”同桌的轻语。次日,新老师踏着早晨阳光进入教室,那阳光身影与那刻脑海身影重合。再一次映入我眼前的是那渲染人心而又如沐春风的笑容和闪耀光芒的眼睛。时光流逝,日复一日的交流和了解中。我们的关系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般,这或许就叫亦师亦友。

考试中,开场就是语文,难免会有紧张心理。手心不由自主的湿润了,面上强装镇定。望向窗外,急切搜寻那个让我安心的身影。轻微的脚步声传入我的耳旁,再抬头是她,她的手握紧拳头向我挥了挥,轻声喊了一句“加油!我在陪伴着你!”那个笑容和声音就像寒冬里的烈火,照耀了前方的黑暗道路。定了定心神,照着考试这条“道路”迈进。出了考场,扬起笑容,脑中浮现的是那一句陪伴。成绩出来了,她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时刻记住我一直在!”顿时办公室里充斥着活跃的和谐因子。

暑假她因一些原因不能继续教我们的消息传入我的耳朵,大脑顿时停滞,眼睛湿润出一片眼红。离别在时光的河流里流下了一道痕迹,又像是一道在我心里埋不完的坑。她和我时常在网络上联系,好像两地相隔并没有疏远我们之间的关系。在每一次考试中,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句“我一直在陪伴你!”给我手中的笔充满力量一般,陪伴一直都在!

篇10:什么一直都在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于平淡中,于微小中,让梦想萌芽,舒展,无论梦想是多么的遥不可及,但我要奔跑在逐梦的路上,迎来春意盎然。梦想一直都在。

梦想的萌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梦想萌芽,因为梦想,是放飞自由的风筝;梦想,是照亮成才之路的灯塔;梦想,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小时候,在夏夜的月光下,妈妈常常一边拿着故事书,一边给我讲《牛郎织女》、《司马光砸缸》、《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故事。我总是颇有兴趣,也常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妈妈总是对我说:“孩子,到书里探索吧”!在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奔进书的怀抱,如饥似渴地寻找我那梦寐以求的答案。于是,一颗叫做“为梦想而奋斗”的种子悄然无声地落在我的心上,它让我发愤图强,促使我一直努力奋斗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妈妈教我的第一首古诗,她常常对我说:“孩子,生活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梦想,努力奋斗啊”!这是我总是似非似懂的点点头,心里想着树立一个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

梦想的舒展

我一直坚信:唯努力学习,才能成就梦想。因此,我总是孜孜不倦地读,焚膏继晷地写,渴望让我的梦想舒展。

“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引用这句名言激励我学习,让我持续进步。我爱那古典优雅的唐诗宋词,我沉醉于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的清新,缠绵的雨丝,撩拨人的心弦。我要努力学习,我要坚持穿过风吹雨打,我想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梦想坚定着我的行动,使我更加刻苦,我要让梦想舒展,实现。

学习正如走路一样,追梦之路漫漫无际,走得越多,感悟越多。学习亦是如此,唯有学的越多,梦想才会更加坚定,才会一直存在我的心中。

篇11:什么一直都在

记忆深处的那朵花,虽然没有娇艳美丽的花瓣,没有光鲜亮丽的颜色,也没有芬芳扑鼻的香气,是那么的朴素,但那坚强的精神,却植根于我心中,一直都在。

那年夏天,父亲带我去爬山。目的是想让我感受山里的新鲜空气,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天气晴朗,天空被染成湛蓝色,找不到一丝丝的白。偶尔有几只淘气的麻雀欢呼着从我们头顶上方飞过。阳光透过树枝,碎金迸溅,斑驳地散落在山路上。我的心情随之明朗起来。开始爬山了,我跃跃欲试,背着装有零食和水的背包蹦蹦跳跳地往前走。我走在最前面,后面是弟弟,然后是爸爸。

过了不久,天空中的太阳正在散发无限的热量,树上的蝉开始欢快地高歌,宣告着天气的燥热。我脱掉穿在身上的薄外套。又走了一会儿,我顶着脸上豆大的汗珠,停了下来。我弯下腰,手撑着膝盖,气喘吁吁地说:“这里有个亭子,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我在亭子里眺望远处的景色,又俯视山底,心想:原来我们都爬到这么高了,绝不能放弃,我暗暗给自己打气。休息完毕,我咕嘟咕嘟喝了差不多半瓶水,便又开始出发。这时,最前面的变成了爸爸,接着是弟弟,最后是我。奈何我越走越累,再加上天气炎热,全然没有刚开始爬山的那种轻松。我两只手插着腰,艰难地走着路,那姿势,真像个年迈的老奶奶在过马路。我的腿像灌了铅,迈一步都费力得很,终于不受控制地停了下来。汗水不知不觉布满额头,像小溪般不断地流下来,我也不断地用手擦拭。爸爸看到此番情景,开始鼓励我:“别放弃,再加把劲儿就到山顶了!再咬着牙坚持坚持!”我揉着酸痛的胳膊和腿,艰难地说:“不行!我的腿好痛,上不去了!”爸爸说:“不,再坚持一把,肯定行!我相信你!”听了这番话,我仍然不敢迈出第一步。

刹那间,一朵花闯入了我的眼帘。花瓣是白色,茎是绿色,只是一朵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花,是那么的不起眼。我又仔细看了看,原来,它生长在一节枯木里。它那么的渺小,却又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花在枯树干里都能绝境逢生,这是多么顽强的精神!我能想象它在这里生长有多不容易,它终不忘自己是一朵花的使命,永不放弃地吸收着阳光和雨露,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生长,汲取不多的养料。连这朵花都这么努力的生长,我又有什么理由在此刻放弃?我的心中顿时有了信念,一口气冲上了山顶。

这朵花早已植根于我心中,每当我处于困顿艰难而想放弃时,便会想起它。那朵花,一直都在,我的人生之路,有你相伴。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