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作文80020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4:32:00
篇1:前浪后浪

朋友问我“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半句是什么?我心里很纳闷,这句名言还有下文,怎么我会不知道,于是虚心请教。不料朋友似笑非笑地说:“前浪死在沙滩上”。

顿时,我哭笑不得。不过,如果你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句“前浪死在沙滩上”,你会有许多感触的。其实也对啦,现在的读书人都满脑子的创新、潮流什么的,对古代文化的精髓都一屑不顾了。我问朋友,老子是一个什么家?不料朋友给了我一个“老子是老人家”的答案。这真的让我无言以对。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名言的本意是想社会上有更多的杰出青年为建设祖国出一分力,让国家更加富强、壮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新血液,是祖国的新力量,是祖国的后浪。可是这些后浪却经常把“贱人”、“老不死”、“猪扒”等如此不雅的语句挂在嘴边,听了让人痛心。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了一幕让人匪夷所思的情景。车子缓缓地开在吵杂的水泥路上,可是车子里更加热闹非凡。坐在最后一排的两个女学生正滔滔不绝地说笑。

“唉!你看,她自己挺了个大肚子就不要来跟人家挤公车了嘛。想别人可怜她,给她让座。好像别人非得这样做不可,让给她是人情,不让给她是道理,小心儿子哪天保不住了。”长头发女生指着一位孕妇说。

“就是就是,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有人跟她讲学雷锋吗?”短头发的女孩说。

“哈哈哈……”短头发和长头发越说越高兴……孕妇只好无奈地摸着肚子,望向窗外,装作什么都听不到。车子里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说啥好,有人咳嗽了几声,只有两个女生还在笑:“哈哈哈……”

这情景一直留在我心里,抹不去。这真让我觉得不是滋味。虽然现在提倡要素质教育,可这素质教到哪去了?

我愿作前浪,留有素质的一面;我更愿作后浪,把素质发扬光大。你呢?愿作前浪?后浪?

篇2:长江后浪推前浪优秀作文

  妈妈总说我爱和她贫。其实我不过是在她给我检查作业时,才说上一两句的。

  老妈检查作业有绝招:总不说错在哪里,老让我自己检查,查不出来不许睡觉。我宝贵的休息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剥夺了。

  你瞧,我刚准备收拾书包,妈妈就出现在身后,说要检查我的数学作业。完了,今晚又要准备熬夜了。我故作镇定,极不情愿的将作业本递过去:“今天全是证明题,不会错的。”老妈像没听见似的,耐心的寻找着她的“猎物”。

  忽然,老妈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我心中一紧,难道有错,不会吧!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老妈似得胜的将军走出房门,丢下一句:“有两处错误,老规矩,自个儿查。”

  “唉!苦命啊……”看着妈妈回房玩起电脑,我仰天长叹。抱怨无济于事,我静下心来,仔细盯着作业本。“AB=DE……△ADC≌△DEF……哟!不对,应该是△ABC。”妈妈常说我粗心,看来还真不细呢。不过检查对于我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嘛,便高兴的唱了起来。“别高兴太早,难的还在后头呢!”妈妈总是喜欢给我泼冷水。

  “才不会呢!我已经遗传了你的‘火眼金睛’了,不久就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啦!”“又和我贫,还不快查,想不想睡觉?”

  一语提醒梦中人。我赶紧使出浑身解数,可错误实在隐藏得太深。一遍……两遍……就是不见它的踪影。黔驴技穷的我只好向老妈投降。“怎么?后浪推不动前浪啦?再积蓄积蓄能量吧。”“老妈最疼我了,还是给指点指点迷津吧。”我跑过去拉着妈妈的手使劲的摇。“好了,好了,别摇了……回去把第5题的题目再读一读。”我溜回书房,拿起作业本,嗨!我证明时怎么把AF写成了AE呢?查了两遍居然都没发现,这心真有碗口那么粗。

  我一边收拾书包,一边对妈妈千恩万谢。“你呀,又和我贫,还不快洗了睡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对此仍信心满满。

篇3:长江后浪推前浪优秀作文

历史的苍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的是生活的遗物。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线索,而遗物是最有力的研究对象,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抱着遗物去研究。遗物的魅力真得很大?以至于我们至今都无法摆脱遗物的影响?

考试的制度从古至今都风靡不败于岁月的变迁。历史中有多少贤士败在科考制度之下?有多少人利用专权来谋私利?太多太多。本来应是为追求平等而采取的方法,在现在看来,却成了历史的悲剧。

现代生活中,对于考试,学生感触尤深。考试前并不可怕,考试时心稳如泰山,再谈考试后的情景真是难以入目。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同学的嘲笑、外人的‘关心’……真是让人苦笑不止。孰知批评指责是对学生的关心,其实这是老师与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的表现。做为学生,我想说,您们给予我们太多了,要回报您们的东西太多,不知道从哪一件开始回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所以就全都背负上,以至幸福却成了我们成长路上的拌脚石。孰不知这只会酿成现代的悲剧,在历史的长卷上被后代“鉴赏”。一只本属于自然的鸟,本应有自由的生活,本应有更广阔的世界去追求,本应有更我的梦想去实现,而今却被还未完全封闭的“鸟笼”消磨掉了会飞的意念。

由此可见,考试的制度在现代已“升华”成了一种接近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从现在起,所有的学生要活回原来的自己,要创新,要丢弃遗物,做21世纪的新生,创造新的生活境界。丢弃遗物就是不要受常规的限制,飞出鸟笼,用自己的经历去看生活中的世界。新时代的人要有新时代的特色,做自由的、不受历史约束的新人!当然,要飞出鸟笼需要我们的团结,也需要狩猎者的“宽容”。受中国封建制度影响太过长久,要想都飞出鸟笼、飞得更高更远,还需要时间。更好的方法是去改变狩猎者的观念。当狩猎者与猎物成为了朋友,当狩猎者与猎物行走的方向不再相反,那时,我们就不会再是逃犯了,新时代自会赋给它新的意义。

相信所有的狩猎者,都有人生来具有的一颗善良的心。

纵然历史车轮留下的印迹再深,为了前进我们也会把它填平!

历史的遗物固然珍贵,但是我想,只拥有观赏价值的,就让它暂且在博物馆里休息一下吧!

篇4: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今天的社会上,涌出了80后,相比90后来说,90后的智商,情商和财商都有所提高,真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啊,不过,为了报效祖国,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做一个好学生,做一名好的小市民,必须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许说这些话有点落伍,但是毛主席的这句话确实是很好的。

有时我也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我也曾经做过一些貌似很伟大的梦,但不付诸行动的事再简单也不会实现。当我拼命的、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妈妈爸爸却没有做到。这确实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生活在小蜜罐里的我们,应该从瓶口努力地爬出来,去看看头顶上方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天空,去看看那永无止尽的社会,要更好的完成“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愿望。

今天的我们,是快乐的90后,要在快乐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各方面的培养,变身“超能战士”,真正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强"。

希望大家可以从我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务必要记住,我们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超能战士”,要努力为国家效力,创造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篇5:长江后浪推前浪

戒尺一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须臾,先生曰:“以一文证诚义胜千金。”学者惊,面面相觑,色似谈虎,唯一不以为然,悠然挥笔,大作文章,未知其文如何?且看下文。

话说,学者挥笔自然,眉目生笑,文采自当风流,字亦走虎飞龙。文章固好,且不说,此文自当有奇特之处。。。。。。瞪眼一看,大呀!

之文曰:已知:商以千金售“诚义”于农,农拒。求证:诚义胜千金。证明:孟子曰:“生亦我所求也,义亦我所求也。”刘备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知刘备、孟子视诚义胜千金矣,是问人平生是否胜于金银,众知,人平生固胜于金银,然圣人孟、刘所云:诚义胜千金,平生胜千金,依数之“传递式”,“诚义”为A,“平生”为B,“千金”为C,B>C,A>B,固A>C,固“诚义”胜于千金也,此为其一;世人常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亦曰:人为诚义而存,不失常理也,人存不为千金,多为诚义,此言又不假,以数之“假设法”得:假设:千金胜诚义,固人更为诚义而存,人之求千金胜诚义也。然富商名人之以诚招人,以义待人,“万贯钱财如粪土,一分诚义胜千金”皆为空话乎?农不应拒之乎?可知,“假设”以“已知”矛盾,以常理、名言矛盾,固推出“诚义胜千金”此为其二;元前三百多年前,政治家商鞅之“立竿取信”言而有信,开诚布公,取信于民,二次变法以强秦,后王安石诗赞之:“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

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便知诚信为重胜千金。话说,赤壁大败,曹操损兵折将望北逃去,关云长领五百兵拦住去路,刀马相对。操危在旦夕,然关羽素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忆操之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赠万金之值赤兔马。云长更以信义为重,放操一马,之逃后大呼:“非义,吾命休矣”正是“云长昔年报恩义,方知诚义胜千金”由以上二“历史公式”推出“诚义”远胜千金矣,此为其三。综上述固“原题得证”文毕又赋一

诗,诗曰:碧玉黄金世常有,仁诚信义谁人知。义诚誓保心间留,纵使金银尽全失。

诗毕,如春风在怀,不胜欢喜。众人视之,以拇指夸之,先生视之,抚须大笑,作诗赞之,诗曰:

青者闹怒出红者,白者新出黄里游。

白黄晶晶一筹高,青红相映也风流。

其是赞文妙、是赞诚义重百金轻,是赞长江后浪推前浪,孰知焉?

篇6:长江后浪推前浪

寒冷的冬天终于轰轰烈烈地与你我擦肩而过,我们又尽情享受过了色彩斑斓的春天。当我们刚刚挥挥衣袖作别夏日滚滚的“热浪”时,转而又匆匆踏入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秋日。

早晨,秋的使者悄悄地降临人间,它在白色浓雾的包围下,挥洒起手中的彩笔。丝丝的秋风一阵紧一阵,淡黄色的稻田像波浪一样,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类的诗句。

篇7:那川流不息的后浪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江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江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长江的河水简直像一匹柔软的蓝缎子。这条江啊!它既不像春水那样浑浊,也不像夏洪那么暴怒,这阵儿,它静悄悄地流淌,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千万只眼波。都在凝视着春天山野的秀色。

春日的夜晚,微风送来了难得的清凉。四周一片寂静,唯有不知名的虫儿在低声吟唱。天空中繁星点点,我们一家在院中仰首观星。星空的华美,引起了我们无限遐想。

江面徒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旋卷着,激荡着。江水像沸腾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啪!一声细微的响声打破了寂静。树干上的老皮剥落了,露出了鲜嫩的新皮。妈妈不由的拾起飘落的树皮,感慨万千:“老树皮在岗位上忠心耿耿,然而在它生命将要结束时,还是离开了,没有一丝遗憾,一点奢求。”妈妈说着,抚摸着老树皮,凝视着。爸爸却说:“新老交替是万物不可抗拒的规律。老树皮固然值得赞叹,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树皮不更值得讴歌吗?它的出现给树带来了新希望,预示着生命的重新开始。那一声清脆的响声不正是生命的赞歌吗?”爸爸激动得涨红了脸。

江声浩荡,万籁俱寂,水声更加宏大了。然而,待它的咆哮静下来了,那才是无限的细语,银铃的低呤,清朗的钟声,儿童的欢笑,曼妙的清歌,回旋缭绕的音乐。

我见他俩越吵越凶,不得不打个圆场:“你们说得都对。希望人间一切有着蓬勃生机与无私奉献,共唱出一首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歌。”

大江东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让我们谛听那川流不息的后浪为我们奏起的那为生命而唱的赞歌吧!

篇8:以《后浪》为题

  今天的青年,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求自身的存在。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神州大地,青年一代成为闪耀的群体。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

  “暂停”后,一位小伙子拿起相机,记录疫情下的城市,对外展现一个真实的战疫侧面;一位“90后”程序员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演示,告诉人们“为什么还不能出门”,直观有趣地科普防疫知识……那些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的发展希望。磨炼是青年最好的“成长礼”,实践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唯有从实践活动中锤炼、从生活养分中汲取、从探索求知中发现,才能在拼搏奋斗的“自我燃烧”中实现向上向善的“自我构筑”,站在奇迹的肩膀上缔造新的奇迹。

  伙伴们,我们赞美青春,也常常会听到鞭策之声。从“莫让青春染暮气”到“精致的利己主义”,从“娱乐的自我消费”到“空心病”“焦虑症”……每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质疑、批评。对于青年,这也是自省、反思的机会。换个角度去理解、去审示,这也可以成为成长的滋养。欣慰的是,每代人都不会让人失望,那些质疑声成了“矫正器”、那些批评声成了“清醒剂”,可爱的年轻人用自己选择的方式为热爱的生活添彩,把人们的期待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相信吧,青年人!你的气质代表着时代气质,你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青年们若不能像山一样静止,就该像风一般飞扬,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作为“人生之王”的你我,迎着绚丽的“人生之春”,一定能在时代年轮上刻下“人生之华”。

  时代的大潮奔涌,后浪推前浪,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我们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也相信,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生气勃发、高歌猛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凝聚起蓬勃力量!

篇9:后浪作文

  不是每一个人从小就能“不惑”,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欧阳娜娜,喜欢音乐就能去伯克利。

  大多数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黄金年龄每天都被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围困在写字桌前。

  如果有些人真的相信了世界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美好,当他看见真正的现实的时候,又会如何怀疑世界呢。

  但其实,不能怪现实。

  现实就是残酷的,从没有那么美好过。

  视频开头一直在强调

  青年人的身体里容得下更多元的价值观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西被限制

  我们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我们并不是激进

  也并不是故意反抗什么

  只是想追求自由和真实

  当鲁迅的文章从课本里一篇篇被剔除,陈胜吴广也从小学课堂中消失,此时我已经上大学了,开始读高中没时间读的王小波。

  我从《沉默的大多数》中看到了一句他引用罗素的话:“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我没有读过罗素,沉默的大多数也还没看完,如果理解错了,那就当我是断章取义吧。

篇10:后浪作文

  今天的青年,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求自身的存在。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神州大地,青年一代成为闪耀的群体。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

  “暂停”后,一位小伙子拿起相机,记录疫情下的城市,对外展现一个真实的战疫侧面;一位“90后”程序员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演示,告诉人们“为什么还不能出门”,直观有趣地科普防疫知识……那些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的发展希望。磨炼是青年最好的“成长礼”,实践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唯有从实践活动中锤炼、从生活养分中汲取、从探索求知中发现,才能在拼搏奋斗的“自我燃烧”中实现向上向善的“自我构筑”,站在奇迹的肩膀上缔造新的奇迹。

  伙伴们,我们赞美青春,也常常会听到鞭策之声。从“莫让青春染暮气”到“精致的利己主义”,从“娱乐的自我消费”到“空心病”“焦虑症”……每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质疑、批评。对于青年,这也是自省、反思的机会。换个角度去理解、去审示,这也可以成为成长的滋养。欣慰的是,每代人都不会让人失望,那些质疑声成了“矫正器”、那些批评声成了“清醒剂”,可爱的年轻人用自己选择的方式为热爱的生活添彩,把人们的期待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相信吧,青年人!你的气质代表着时代气质,你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青年们若不能像山一样静止,就该像风一般飞扬,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作为“人生之王”的你我,迎着绚丽的“人生之春”,一定能在时代年轮上刻下“人生之华”。

  时代的大潮奔涌,后浪推前浪,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我们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也相信,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生气勃发、高歌猛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凝聚起蓬勃力量!

篇11:长江后浪推前浪

妈妈总说我爱和她贫。其实我不过是在她给我检查作业时,才说上一两句的。

老妈检查作业有绝招:总不说错在哪里,老让我自己检查,查不出来不许睡觉。我宝贵的休息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剥夺了。

你瞧,我刚准备收拾书包,妈妈就出现在身后,说要检查我的数学作业。完了,今晚又要准备熬夜了。我故作镇定,极不情愿的将作业本递过去:“今天全是证明题,不会错的。”老妈像没听见似的,耐心的寻找着她的“猎物”。

忽然,老妈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我心中一紧,难道有错,不会吧!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老妈似得胜的将军走出房门,丢下一句:“有两处错误,老规矩,自个儿查。”

“唉!苦命啊……”看着妈妈回房玩起电脑,我仰天长叹。抱怨无济于事,我静下心来,仔细盯着作业本。“AB=DE……△ADC≌△DEF……哟!不对,应该是△ABC。”妈妈常说我粗心,看来还真不细呢。不过检查对于我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嘛,便高兴的唱了起来。“别高兴太早,难的还在后头呢!”妈妈总是喜欢给我泼冷水。

“才不会呢!我已经遗传了你的‘火眼金睛’了,不久就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啦!”“又和我贫,还不快查,想不想睡觉?”

一语提醒梦中人。我赶紧使出浑身解数,可错误实在隐藏得太深。一遍……两遍……就是不见它的踪影。黔驴技穷的我只好向老妈投降。“怎么?后浪推不动前浪啦?再积蓄积蓄能量吧。”“老妈最疼我了,还是给指点指点迷津吧。”我跑过去拉着妈妈的手使劲的摇。“好了,好了,别摇了……回去把第5题的题目再读一读。”我溜回书房,拿起作业本,嗨!我证明时怎么把AF写成了AE呢?查了两遍居然都没发现,这心真有碗口那么粗。

我一边收拾书包,一边对妈妈千恩万谢。“你呀,又和我贫,还不快洗了睡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对此仍信心满满。


篇12:后浪

奔涌的大江一刻不歇地朝前飞驰,如同历史的脉搏随着时间的轮轴向前滚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后浪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新生力量;后浪是达成文化延续的血脉传承;后浪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希翼。后浪谱写着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我们在抗击疫情中看见前进着的后浪。他们中有疫情的“吹哨人”,他们以医生的敏锐判断,感知到了变化,他们中有“战士”披上白衣、戴上口罩,与病毒抗争、同死神抢人,用生命守护着生命。他们中有科研人员,分离出了毒株,研制出了试剂。他们作为后浪,推进着我们这条奔涌的大江向前,歌唱出浪里最美的音韵。

世界文化千姿百态,我们在音乐舞台上听见演奏着的后浪,他们携着阮、古琴、琵琶、二胡等中国民乐乐器走向世界,让人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富有音韵的中国,他们用民乐演奏《哆啦A梦》的主题曲,中国民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给世界人民一种全新的感受。用民乐歌唱着中国之美,展示着华夏之乐,为后浪中的音符添彩。

我现在是一滴水,努力地积蓄力量成为一朵浪花。我去学习,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拓展多元的文化;我去实践,调查疫情损失,了解世界动向。随着不断地积累,我将拥有更多的本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朵浪花,为这奔涌的大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凝结成浪的过程中,检验让我得到更多的前进动力。在语文测试中,我的阅读理解题目是一块短板,为了补上它,我开始不断练习。一次晚自习的课间,因为上课一直戴着口罩捂着鼻腔,雾气和水气结存一起,待在了口罩里面。我正准备出去透透气,可是那阅读的练习题如同一个大大的警示牌立在了我的眼前,我好似站在了岔路口一般纠结。忽然,成为一朵浪花这一想法冲入我的脑海中,于是,我转身投入习题之中。望着那密密麻麻的答案、更正,有如一串音符歌唱着我青春的汗水,又似一滴滴水珠汇在我身旁向我的目标——成浪,靠近。

众多的后浪,推动着大江不息地向前奔涌。我们一路高歌,奋勇向前,用青春唱响祖国,用韶华演奏华夏。

篇13:关于后浪

今年“五四”青年节,B站用一则激情澎湃的演讲视频为自己和这个节日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与B站一同爆火的,还有疯转的一批又一批网红评论文章。

这些文章的作者大都是较为资深的“前浪”们,对B战“一味讨好”年轻人的出圈行为,表示了质疑和愤慨,认为“后浪”们的大好时代不能忘记前辈们的筚路蓝缕。

诚然,前辈们字字都是警醒之语,在愤懑中也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值得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静心思考“我与时代”的关系。但过分自斟句酌,甚至断章取义地将B站的文案、视频、表演形式搬上网络大加批判是否过于苛刻乃至刻薄?

作为“五四”青年节的“献礼”,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用正能量的话语激励青年,用热血易“燃”的剪辑鼓舞青年,这样的初心与作为何错之有?就好比生日时的祝寿、新年时的贺岁,谁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不愿意听句好话?我们不完美,可在这一天,可否让不完美的我们感受多一些认可与爱意?

有人说《后浪》的“爹味”十足,本质上仍是代际间的不平等交流。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完演讲后,虽然有热血沸腾之感,但确实仍觉得前浪们的“看着我们”的样子,还是显得有些遥远;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有时其实更听得进几句振奋人心的由衷赞美。不是因为我们年少轻狂或是虚荣叛逆,而是因为被视为“后浪”的我们听到过太多否定、批判、嘲讽,听到过太多“权威”的不可挑战,经历了太多迷茫与不知所措,才更渴盼,也更需要一句有力的肯定:“奔涌吧,后浪!你很棒,你不需要被我们定义。”至少,当父母一代甚至更远一代愿意放下板着脸说教的架子而微笑着夸赞我们的进步时,这至少是向“平等交流”走近了一步。为何不肯定B站做出的尝试,而要在新的声音萌发之际就苛求其一步登天?

我十分赞同“后浪需要学会感恩前浪”、“青年不以年龄定义”的论断,但我仍想指出的是,《后浪》并没有否认前浪的功绩与奉献,也没有否定中老年人群的年轻生命姿态。无端给《后浪》“加戏”,其实是臆想出了一个埋藏在自己心中的偏见与代际鸿沟。只有真正消除了自己的刻板印象和敌意感,才能更包容与平和地看待《后浪》在新时代想表达的文化语态。

其实从来都没有所谓“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恐怖图景,每一个时代都由前浪和后浪共同构成,时代的洪流中,后浪推着前浪前进,前浪指引着后浪前行,每一朵浪花都有着自己的澎湃。何必带着代际间的裂痕与过分的自尊心去苛责《后浪》?——让前浪与后浪一同静静地欣赏这份“献礼”,最终在这样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尝试里弥合间隙、融为一体,或许才是B站希望探索的“五四”青年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篇14:关于后浪

70后曾被称为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一代,98年长江特大洪水,那些睡在水里,泡在泥里的抗洪人,他们是70后;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08年汶川大地震,那些第一时间冲进灾区,冒着余震危险抗灾的人们,他们是80后;90后被称为非主流的一代,如今新冠肺炎,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是90后。现在,00后又走上了“风口浪尖”。自私、消极、叛逆,我们被贴上无数的负面标签,面临着老几辈的无数唏嘘叹息。可在中国,真的有“垮掉的一代”吗?我认为不然。中国,没有任何一代是垮掉的!

孙悟空这样拥有通天本领的人物,尚且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何况是人呢?每一代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会让前几代人有了陌生感,才会有一种会“垮掉”的错觉。这个世界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永远不能只按照同一种经历去成长。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突破,我们需要创新!

当然,我们也有不变的因素——中国魂。那是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东西!那是情结,情愫,情怀。我敢相信,再过几年,等我们长大,如祖国再次不幸受到损伤迫害,第一时间冲锋陷阵的,一定会是我们00后!到那时,我们能做的一定只会更多却不会少!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0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中国,没有垮掉的一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耳熟能详的,一定不会幻化为泡影,而是永世流传,人人称颂!

篇15:关于后浪

古罗马哲学家塞万涅卡说过:“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浪朵,同一棵大树的枝叶”,站在一整个地球前是如此,站在历史的长轴上亦是如此。因此,《后浪》中所谓的‘后浪前浪’本就共享着这个时代的伟大与机遇。在这片大海里,我们一同拥抱礁石,托举海上初升之阳。

应“五四”青年节诞生的《后浪》虽有着‘我们是同一条河流奔涌的浪潮’这样的语句,‘前浪’何冰‘自甘拱手让山河’的口吻仍有意无意中透露着代际间的隔膜。‘代际’成了二元命题,其批判的‘一代不如一代强’固已被扫进时代角落,却也不自觉走向‘一代更比一代高’的片面。

事实上,每一代自有其时代使命,并无高下之分。当我们回望,彼时的颓丧混乱亦可孕育新的生机。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大盛,避世成了主流选择,其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滋养出盛唐的大气蓬勃、积极进取。动乱后的伤痕文学是迷惘破碎的,依然让后代在深切反思后更坚定地启程。前浪肩住了黑暗的闸,光明才开始孕育,这样的使命,亦是崇高。

再者,当前浪以艳羡口吻谈着自己和后浪共同身处的时代,是否已将自己排除在时代机遇之门以外?21世纪,是前浪后浪共同奔涌、齐心协力的时代。后浪,或许有更多青春年华,却也必经受前浪那般从痛苦挫折中成长的经历,也必经受从惑到不惑的艰难探索,因为这是从古至今的人类共同面对的人生之题。时代只给了‘条件’,而非一份‘标准答案’。前浪作为引路人,自有其独特优势,当看着后浪时,又何须‘仰视’、‘俯视’?

我们需要的,始终是平视。只有真诚的平视,彼此才不会昧住双眼,才得以发现、承认,乃至利用差异。这份勇气,前浪后浪都该拥有。不只是前浪‘我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去设想你们的未来’,后浪又怎么能完全洞悉前浪的过去?时代是变化发展的,唯有人人承认有‘不可知’,而非‘自以为知’,不再用预设、套版框住他人的生命,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理解。前浪最好的态度,是对未知之物‘拭目以待’,它不一定就是辉煌,却也绝非‘垮掉的’‘脑残的’那么糟。只有求真求实,把所谓标签化的"代际"的不同拉回到个体差异的程度,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对视,在变化中觅得‘真实’的不变。

既然前浪后浪有诸多共同之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代际差异’一词。代际差异讨论的,真正是年龄殊几吗?1992年的中国,耄耋老者邓小平仍能一语石破天惊,破除"姓社姓资"思想迷雾;年方十二的初中生,亦能破解困扰众多数学大拿的难题。思想与时代同频共振者,从不忧虑身体的年轻或衰老。代际的隔膜,从来只在抱残守缺者与维新变法者之间。走向理解、合作,正是在打破代际概念的玻璃天花板,让时代英才,济济一堂。

因此,我们不妨再看看“五四”青年节。它赞美青年,更赞美青年之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回到1919年的街头,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旗帜而过的各色人群,实则都是我们的前浪,我们也都是‘青年’,凡有独立自由之精神者,都该在这个日子里举杯互敬。

当然,也许将只是B站广告片的《后浪》视作‘和解、共享’的起点而非一个既定结果更为合适。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时代的一朵浪潮,它淹过"一代不如一代"的陈旧陋见,却也未能企及打破狭隘定义的高度。而观看它的前浪后浪们,都应合力将其推向更高处,这才是诸多批评应达到的高度。

篇16:关于后浪

那时大考的失利,与那篇名为“后浪”的演讲,深深撕扯着我的内心:我是不是“后浪”?

为此,我将自己锁在房里,纠结万分。父亲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直到那个天气刚放晴的下午。父亲一言不发,叩开房门,将我带到一座山脚下。我怔怔地望着身穿运动装,精神抖擞的父亲,眼里满是不解。

“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登顶。”父亲淡淡地说道,:“不登顶就不回去。”

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我还是不情不愿地同父亲踏上了旅途。一路上,父亲自顾自地向前走。昨日的大雨,早已将山路浇得泥泞不堪,向前走一步都费劲。再加上山路的陡峭,就连我这个运动细胞还算发达的人都觉得难办。再看看父亲,则是更为艰难。一双运动鞋沾满了污泥,后背的衣服湿的几乎可以淌出一条小溪。父亲本就身体差。爬这种山,不是为难他吗?我停下脚步,回身向父亲走去,想要劝他回家。

“你先爬到顶,我等会就来。”即使如此疲惫,父亲的声音仍是那么沉稳有力,不疾不徐。“在那里,你会明白,你是否是那“后浪”。”

我顿了顿,狠下心来,头也不回地向山顶冲去。前路更是艰难。横生的枝蔓挡住去路,钩住衣服;泥泞几乎铺满前行的路,使人迈不出脚,似有一双顽皮的手正攀着鞋子一般。

几近傍晚时,我才迈着酸疼沉重的步子,踏上了山顶,站定后,抬眼望去。那风景,如今想起依旧清晰震撼——金黄的耀阳即将隐去自己的光辉,落入那漫长的地平线,只余下漫天的酡红色云彩,染红了整片天空。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夕阳。

身后传来一阵响动。我回头一看,是父亲。他原本崭新的运动服是伤痕累累,运动鞋也是破烂不堪。他费了很大力气,挪到我身边。“景色美吗?”他问。“美”。父亲轻轻地笑了,笑得那么地灿烂。“孩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若你未经那满是磨难的登山路途,又怎能见证这美好夕阳?”

心中的阴云陡然散去。是啊,不经努力,只凭着现状,又怎能说明,自己不是那“后浪”?

其实,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下,处处是创新,处处有机遇,努力过后,谁都可以成为“后浪”,成为那有才干,有理想,有力量的年轻人。

乾坤未定,你我何尝不可为“后浪”?

篇17:关于后浪

2020,庚子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好比一场突击考试,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每日急剧上涨的红色数据线也好似一只利箭,直逼人们心脏。

战况愈来愈激烈。就在中国危难时,一张张震人心魄的“请战书”出现了!中国的90后青年们站出来了!他们穿着洁白如圣衣的防护服,通红着双眼却又异常坚定地在一张承载着他们生命的生死状上签下自己的姓名。

置己身于生死外,民众生命放心头。90后,二十多岁的年纪啊,美丽的像怒放的花朵,蓬勃的像初升的太阳!在疫情到来前,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巨大的保护伞里,不愁吃、不愁穿,活得恣意美好。快乐的笑容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担起社会重任的能力。

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亘古不变。纵然我们有钟南山、李兰娟等权威人士,但在巨大如车轮的疫情面前,他们的力量也只是螳臂当车。于是,社会的接班人——90后、00后青年们抬起重担,自觉将其放至肩头。在特别的春节里,他们为我们的团聚而战斗,为我们的笑颜而洒泪。

犹记零二年的非典,那也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彼时的90后还是懵懂少年,而00后的孩子更是被裹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以及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一一年的玉树大地震,那时的他们,尚且被社会保护,被70后、80后的人们悉心照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孩子们也长大了,作为他们的成年礼,历史赠送了一场名叫“新冠疫情”的考核,90后的后生一改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揭掉了身上“自我”、“幼稚”、“缺少责任感”。的字条,向社会、向中国、向世界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此次战役中,国内的青年奋力抗争,远在国外的中国青年们亦不忘祖国,有的漂洋渡海回国战斗,有的则在国外呼吁海外人士对中国进行援助。每个人都在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中国。

记得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90后医生发了一句话“莫扎特曾经说过,大胆的踏上旅途吧,我不知道路途的前方有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迈出了步伐,我们仍在旅途中。”90后的青年啊,洋溢着激情,散发着力量,他们这种乐观的天性感染了整个中国,在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下,中国逐渐迈向胜利,一步,一步。虽然缓慢,但又是如此的坚定。

中国的前程一片光明,一如青年们的前程,明亮而美好,如花似锦。我们身为时代的接班人,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而时代却说,更有幸的,是遇到这样的我们。

待到春来樱满山,你我共同沐春风!

篇18:后浪

奔涌的大江一刻不歇地朝前飞驰,如同历史的脉搏随着时间的轮轴向前滚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后浪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新生力量;后浪是达成文化延续的血脉传承;后浪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希翼。后浪谱写着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我们在抗击疫情中看见前进着的后浪。他们中有疫情的“吹哨人”,他们以医生的敏锐判断,感知到了变化,他们中有“战士”披上白衣、戴上口罩,与病毒抗争、同死神抢人,用生命守护着生命。他们中有科研人员,分离出了毒株,研制出了试剂。他们作为后浪,推进着我们这条奔涌的大江向前,歌唱出浪里最美的音韵。

世界文化千姿百态,我们在音乐舞台上听见演奏着的后浪,他们携着阮、古琴、琵琶、二胡等中国民乐乐器走向世界,让人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富有音韵的中国,他们用民乐演奏《哆啦A梦》的主题曲,中国民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给世界人民一种全新的感受。用民乐歌唱着中国之美,展示着华夏之乐,为后浪中的音符添彩。

我现在是一滴水,努力地积蓄力量成为一朵浪花。我去学习,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拓展多元的文化;我去实践,调查疫情损失,了解世界动向。随着不断地积累,我将拥有更多的本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朵浪花,为这奔涌的大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凝结成浪的过程中,检验让我得到更多的前进动力。在语文测试中,我的阅读理解题目是一块短板,为了补上它,我开始不断练习。一次晚自习的课间,因为上课一直戴着口罩捂着鼻腔,雾气和水气结存一起,待在了口罩里面。我正准备出去透透气,可是那阅读的练习题如同一个大大的警示牌立在了我的眼前,我好似站在了岔路口一般纠结。忽然,成为一朵浪花这一想法冲入我的脑海中,于是,我转身投入习题之中。望着那密密麻麻的答案、更正,有如一串音符歌唱着我青春的汗水,又似一滴滴水珠汇在我身旁向我的目标——成浪,靠近。

众多的后浪,推动着大江不息地向前奔涌。我们一路高歌,奋勇向前,用青春唱响祖国,用韶华演奏华夏。

篇19:后浪

70后曾被称为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一代,98年长江特大洪水,那些睡在水里,泡在泥里的抗洪人,他们是70后;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08年汶川大地震,那些第一时间冲进灾区,冒着余震危险抗灾的人们,他们是80后;90后被称为非主流的一代,如今新冠肺炎,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是90后。现在,00后又走上了“风口浪尖”。自私、消极、叛逆,我们被贴上无数的负面标签,面临着老几辈的无数唏嘘叹息。可在中国,真的有“垮掉的一代”吗?我认为不然。中国,没有任何一代是垮掉的!

孙悟空这样拥有通天本领的人物,尚且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何况是人呢?每一代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会让前几代人有了陌生感,才会有一种会“垮掉”的错觉。这个世界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永远不能只按照同一种经历去成长。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突破,我们需要创新!

当然,我们也有不变的因素——中国魂。那是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东西!那是情结,情愫,情怀。我敢相信,再过几年,等我们长大,如祖国再次不幸受到损伤迫害,第一时间冲锋陷阵的,一定会是我们00后!到那时,我们能做的一定只会更多却不会少!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0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中国,没有垮掉的一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耳熟能详的,一定不会幻化为泡影,而是永世流传,人人称颂!

篇20:后浪

古罗马哲学家塞万涅卡说过:“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浪朵,同一棵大树的枝叶”,站在一整个地球前是如此,站在历史的长轴上亦是如此。因此,《后浪》中所谓的‘后浪前浪’本就共享着这个时代的伟大与机遇。在这片大海里,我们一同拥抱礁石,托举海上初升之阳。

应“五四”青年节诞生的《后浪》虽有着‘我们是同一条河流奔涌的浪潮’这样的语句,‘前浪’何冰‘自甘拱手让山河’的口吻仍有意无意中透露着代际间的隔膜。‘代际’成了二元命题,其批判的‘一代不如一代强’固已被扫进时代角落,却也不自觉走向‘一代更比一代高’的片面。

事实上,每一代自有其时代使命,并无高下之分。当我们回望,彼时的颓丧混乱亦可孕育新的生机。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大盛,避世成了主流选择,其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滋养出盛唐的大气蓬勃、积极进取。动乱后的伤痕文学是迷惘破碎的,依然让后代在深切反思后更坚定地启程。前浪肩住了黑暗的闸,光明才开始孕育,这样的使命,亦是崇高。

再者,当前浪以艳羡口吻谈着自己和后浪共同身处的时代,是否已将自己排除在时代机遇之门以外?21世纪,是前浪后浪共同奔涌、齐心协力的时代。后浪,或许有更多青春年华,却也必经受前浪那般从痛苦挫折中成长的经历,也必经受从惑到不惑的艰难探索,因为这是从古至今的人类共同面对的人生之题。时代只给了‘条件’,而非一份‘标准答案’。前浪作为引路人,自有其独特优势,当看着后浪时,又何须‘仰视’、‘俯视’?

我们需要的,始终是平视。只有真诚的平视,彼此才不会昧住双眼,才得以发现、承认,乃至利用差异。这份勇气,前浪后浪都该拥有。不只是前浪‘我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去设想你们的未来’,后浪又怎么能完全洞悉前浪的过去?时代是变化发展的,唯有人人承认有‘不可知’,而非‘自以为知’,不再用预设、套版框住他人的生命,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理解。前浪最好的态度,是对未知之物‘拭目以待’,它不一定就是辉煌,却也绝非‘垮掉的’‘脑残的’那么糟。只有求真求实,把所谓标签化的"代际"的不同拉回到个体差异的程度,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对视,在变化中觅得‘真实’的不变。

既然前浪后浪有诸多共同之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代际差异’一词。代际差异讨论的,真正是年龄殊几吗?1992年的中国,耄耋老者邓小平仍能一语石破天惊,破除"姓社姓资"思想迷雾;年方十二的初中生,亦能破解困扰众多数学大拿的难题。思想与时代同频共振者,从不忧虑身体的年轻或衰老。代际的隔膜,从来只在抱残守缺者与维新变法者之间。走向理解、合作,正是在打破代际概念的玻璃天花板,让时代英才,济济一堂。

因此,我们不妨再看看“五四”青年节。它赞美青年,更赞美青年之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回到1919年的街头,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旗帜而过的各色人群,实则都是我们的前浪,我们也都是‘青年’,凡有独立自由之精神者,都该在这个日子里举杯互敬。

当然,也许将只是B站广告片的《后浪》视作‘和解、共享’的起点而非一个既定结果更为合适。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时代的一朵浪潮,它淹过"一代不如一代"的陈旧陋见,却也未能企及打破狭隘定义的高度。而观看它的前浪后浪们,都应合力将其推向更高处,这才是诸多批评应达到的高度。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