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怎么写元宵节11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4:30:04
篇1: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到处都张灯结彩,而在我的家乡——湖南衡阳,也不例外,过元宵节时要比大城市里过得还热闹多了。
  元宵节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着自己一年都会勤奋。起床后,穿衣服也是有讲究的,得穿的一身红,代表着红红火火。衣服穿好后,事情就轻松了。老人们在家中包元宵;大人们要大扫除;小孩子们就是到家外面去闹元宵了。
  先说说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每人包十二个,十二个是由两个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顺。元宵的馅儿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几个元宵里包糖,谁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里包硬币,谁吃到就会走财运;有的往元宵里包苹果碎儿,谁吃到就会平平安安。
  虽然这样包并不一定会实现这些祝愿,但是这一种种包法却透露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大人们大扫除是为了把家中所遗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统统赶走,辞旧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闹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他们都穿着红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红的海洋,美丽极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元宵节:有的在舞龙灯,希望自己能飞黄腾达;有的在踩高跷,希望自己步步高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贩们支起小摊,一边跟街上的人们庆祝,一边卖元宵和各种元宵节的纪念品。大家都尽情地玩着,欢快地笑着。
  这一天晚上还必须得吃元宵呢!是多么快乐、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乡的元宵节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有着喜庆的节日气氛。这是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的。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元宵节。

篇2: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卖汤圆,卖汤圆喽!”一阵阵叫卖声传入耳际。没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到了。
  一大早,秧歌队就在横山中学的大门口聚集了。我最为期待的是十九支队伍中的教育系统秧歌队,那清一色是横山二小的学生组成的一支秧歌队。
  中午两点半左右,所有的秧歌队都过来了,在一阵锣鼓喧天的响声之后,教育系统秧歌队过来了。他们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强的阵容,还有整齐的动作、设计新颖的服装和道具。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看究竟,逆着秧歌队行进的方向,几开人群、冲了过去。
  终于找到了。呀!就是不同凡响,所有的演员在导演变换的哨子声中变换着队形,各种花式的彩绸、花伞,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气场非同一般。接着就是腰鼓队,横山老腰鼓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的头巾,皇家的服饰,襟飘带舞,舞出了二小人的风采,舞出了横山老腰鼓独特的魅力。最惹人喜爱的是狗狗队,他们滑稽、可爱,扮演了今年的生肖——狗,开心、喜庆,特别招人喜欢。
  晚上,我们吃外公做的汤圆。饭后,我和爸爸去了中心广场猜灯谜。广场上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前来猜灯谜的人络绎不绝。“助产士”三个字打两个数学名词,可把我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旁边的老大爷告诉我,谜底是分子和分母。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总是过得很快,它是凝结了许多中国文化的一块结晶。我相信,随着祖国科技的发展,明年的元宵佳节会办的更加丰富多彩。

篇3: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据说早在西汉就已出现,可谓历史悠久。在我的家乡溧阳,元宵节又赋予新时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风俗。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去燕山公园观赏灯会。这里正在举办宋团城观灯节,灯光璨璨,造型各异,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元宵节去燕山公园赏灯会,已成了家乡的新习俗。


这里的灯大多是用铁架子搭出形状,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里面放上灯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园,正对学校的大门上,早已架起了长方形的门。亮光四射,隔着几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门后有两条路,一出一进。在两条路的中间,总会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花灯。灯的种类极多,五颜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样。你看,孙悟空手握定海神针,满身金光似乎随时会跳起来,翻个筋斗去斩妖除魔。和谐号亮光四射,似乎会嗖的飞出去,无影无踪。马似乎活了,一声令下,就开始狂奔,令人望尘莫及。除了这些制造难度较高的各型各色的灯以外,普通的灯笼也是有的。颜色或红或黄或白或紫,五彩缤纷,位置或放地上或挂树上或者漂在水上,无处不在。


在往里走,右边是游乐场,左边是一个巨大的草坪,因为范围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灯是每次灯会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国成立之后,每年的发展为主题的2019是一队军人,用上了电动设备,会左右旋转。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条街,这里可能是灯会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墙灯笼屋顶没有一个不是红色的,尽显着元宵节的热闹。


下面有两条路,一是从美食一条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继续往前走。继续走下去是……


去年的灯会真棒!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就没有赏成,只能期待疫情过后再弥补了,否则会觉得万分遗憾。

篇4: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能出去上班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把花生、核桃、芝麻,还有红糖混合碾碎,包进糯米团,下锅,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在锅里翻滚,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去,犹如一个小精灵在水中嬉戏。此情此景,谁能不馋得流下口水呢?

每年元宵节这天,奶奶都会煮一大锅汤圆。正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忙着包汤圆了。奶奶先用煮的滚烫的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揉面,揉到有弹性还不粘手,才算和好。随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揉成圆形,压扁,包上美味的馅儿。一会儿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列队呈现在案板上,像等侯检阅的仪仗队。我看到这里,也忍不住动手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大小不一,形状怪异,但奶奶还是表扬了我。

水开了,我们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没过多久,锅中传出浓郁的香味,掀开锅盖,汤圆全都浮在水面上,好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汤圆,心里甭提有多甜了!奶奶乐呵呵地说:“元宵节吃汤圆,我们的日子永远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孩子们都要多吃些!”在奶奶的招呼下,我们一个个都把肚子吃成了大汤圆!

篇5: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篇6: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亚细亚超市的门口有两条龙,龙头上戴一颗珠子,两边顶着白色的龙角,黑亮的大眼睛,锋利的牙齿,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今年是鼠年,龙身上站着几只神气十足的老鼠,大大的耳朵,在向我们招手呢……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趣!

篇7: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卖汤圆,卖汤圆喽!”一阵阵叫卖声传入耳际。没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到了。

一大早,秧歌队就在横山中学的大门口聚集了。我最为期待的是十九支队伍中的教育系统秧歌队,那清一色是横山二小的学生组成的一支秧歌队。

中午两点半左右,所有的秧歌队都过来了,在一阵锣鼓喧天的响声之后,教育系统秧歌队过来了。他们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强的阵容,还有整齐的动作、设计新颖的服装和道具。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看究竟,逆着秧歌队行进的方向,几开人群、冲了过去。

终于找到了。呀!就是不同凡响,所有的演员在导演变换的哨子声中变换着队形,各种花式的彩绸、花伞,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气场非同一般。接着就是腰鼓队,横山老腰鼓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的头巾,皇家的服饰,襟飘带舞,舞出了二小人的风采,舞出了横山老腰鼓独特的魅力。最惹人喜爱的是狗狗队,他们滑稽、可爱,扮演了今年的生肖——狗,开心、喜庆,特别招人喜欢。

晚上,我们吃外公做的汤圆。饭后,我和爸爸去了中心广场猜灯谜。广场上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前来猜灯谜的人络绎不绝。“助产士”三个字打两个数学名词,可把我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旁边的老大爷告诉我,谜底是分子和分母。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总是过得很快,它是凝结了许多中国文化的一块结晶。我相信,随着祖国科技的发展,明年的元宵佳节会办的更加丰富多彩。

篇8: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游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有威武的古代衙役,可爱的金童玉女,还有恐怖的黑白无常,最后才是微笑地俯视着人们的“娘娘……”

我们跟在队伍的后面,走街串户,放鞭炮,吃供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日子是我们的日子,因为有着娘娘的庇佑,我们就是犯了错,大人也不会责罚小孩的。

正月里雨经常会淋淋沥沥地下着,天阴沉沉的,很是讨厌,可是十五这一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天是最蓝的。

篇9: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在元宵节的时候我很开心,不只是玩得开心,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老姑开了一家烧烤店,元宵节晚上,我去店里玩。

我拎起一壶水,哪桌客人要水,随叫随到,不一会儿,我便忙得脸红红的,头上汗水淋淋,真是不亦乐乎。有的客人还直言夸奖我,说小小年纪,能帮大人做事,真了不起!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呀!姑姑家的小表弟看见了,也来凑热闹,但他只能拿餐巾纸给客人,太小嘛,只有四岁。一次,我端了一盆豆腐汤,上楼给客人送去,盆子慢慢变得很烫,但我坚持着,不一会儿,我手都麻了,已不知道烫了。

后来,有一桌客人因着急,走了,而这时肉串才刚刚烤好,他们还没结帐。看到后,姑姑很生气,但也没办法,现在是过节要和和气气的。后来姑姑看我表现不错,就奖励我肉串吃,我也享受了客人的待遇,真是高兴极了。

我在这次干活中知道了,大人也不容易,挣钱这么难啊!

这个元霄节,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吃元霄看彩花,而是在姑姑的小店里忙了一晚,不过我的收获真多。

篇10: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元宵节到了,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在这个举家欢庆的日子里有吃元宵、观灯等习俗。

在中国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即“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在福建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春,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相掷石的习俗。

说到这,我们的元宵节也快来临了,那喜气从早晨开始便洋溢在空气中,7点钟开始,就有了喜气洋洋的鞭炮声。到了学校大家都在说元宵节,听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阵阵锣鼓喧天的秧歌声,我们好想出去看一眼。

到了晚上,玉盘似的月亮高高的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和玉珠似的的元宵一起营造出节日的气氛,使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元宵晚会开始了,节日的气氛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小品、舞蹈还是歌曲,所表达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团圆”。

与我而言,元宵节应该是一个为团圆所设立的节日,这是多么幸福啊!

篇11: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很重要的,在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学先组织了一个关于元宵节有趣的活动!

活动还没开始,我便来到写对联的活动现场等待,瞧!选手们一个个面露笑容,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你一句我一句交流着书写的内容。我不慌不忙地来到书写台前,拿出精心准备好的毛笔,驾轻熟路地认真书写起来,不一会儿端端正正的几个大字就出来了。

紧接着,我又快速加入到热闹非凡的包汤圆活动中。揉面是包汤圆的第一步,也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倒入面盆里,倒入些水,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揉出了个大面团,而后等分的分配给每个成员。大家各思奇想,往面团里加了各色果汁,揉搓后成了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只听“汤圆馅来了……”大家你争我抢地开始包汤圆。我先把面团捏在手掌心里,拍成饼状,再手掌微微合拢,往里面加馅,后悔极了!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搓成了几个汤圆。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聚在一起拍班级合影,我虽然站在最边上的位置,但我笑得却很灿烂,格外开心。这就是今年的元宵节——一个热闹的节日!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