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夏天的古诗9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07-29 14:26:32
篇1:描写夏天的古诗,关于夏天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3、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4、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5、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7、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11、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

1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13、阴阴夏木啭黄鹂。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1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

1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1、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2、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2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2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25、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26、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8、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29、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30、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1、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32、绿槐高柳咽新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33、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34、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35、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6、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37、石榴半吐红巾蹙。 —— 苏轼《贺新郎·夏景》

38、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3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40、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41、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苏舜钦《夏意》

4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44、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45、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

4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47、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8、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49、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0、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

51、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52、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 陈文述《夏日杂诗》

5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杜甫《为农》

54、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55、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 卢照邻《曲池荷》

56、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57、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苏舜钦《夏意》

5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白居易《采莲曲》

59、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李商隐《赠荷花》

60、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 杜甫《夏夜叹》

61、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62、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 杜甫《夏夜叹》

63、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渌水曲》

64、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5、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66、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67、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 陆游《幽居初夏》

68、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 苏轼《贺新郎·夏景》

69、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 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7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 李白《西施 》

71、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72、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73、一片笙歌醉里归。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74、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 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

75、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 苏轼《贺新郎·夏景》

76、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 杜甫《夏夜叹》

77、玉盆纤手弄清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78、莲子已成荷叶老。 ——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79、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篇2: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1.《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2.《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3.《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4.《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经典诗句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10.《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11.《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2.《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3.《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4.《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5.《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6.《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篇3: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大热》

  作者: 杜甫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赏析

  天太热了。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瓷窑,太阳像炭火一般,在酷暑的六月燃烧。万物好比被烧制的陶具。人何必埋怨天热呢。你看秋天的硕果,也是在炎热的夏天孕育的。农夫在这种天气耕耘,田里热的可怕,浇灌的水像是沸腾了一半,农夫背上的汗如同有人泼了一盆水上去一样多。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岂敢安心坐着吃饭。

  田水一句用了夸张手法。


篇4: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观刈麦》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岁末。晏,尽。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篇5: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初夏游张园》

  作者: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注释

  1、题原作“初夏”,作者原作“戴石屏”,据《宋诗钞?东皋集》改。

  2、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3、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色。味甜,可食。

  译文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夏载酒游园的诗。这种事情,是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他们在风日晴和时节,载酒遨游,酣醉而归,这固然是赏心乐事,但没有什么社会意义。诗的首句写园中小鸭戏水,第二句写天气时雨时晴。后两句说载酒到东园,后来又到西园醉了一场,把那一树金黄色的枇杷也摘下来下酒了。语言通俗明畅,形象生动。

篇6: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观刈麦》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岁末。晏,尽。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篇7: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夏日登车盖亭》

  作者: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赏析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二十许时,家苦贫,衣服垢蔽。”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官位骤升,后来突遭横祸,谪居此州,这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篇8:描写夏天的古诗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篇9: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宴散》

  作者: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赏析

  青年时代曾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白居易,慷慨创作了大量为民请命,使权贵显臣“变色”、“切齿”、“扼腕”的新乐府诗。因触动了权贵的利益,在仕途上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他被迫选择了全身避害、乐天安命的“中隐”之路。公元824年(穆宗长庆四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开始谋求分司东都的闲职。到公元829年(文宗大和三年),终于如愿以偿,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诏令颁发了。省分知足的白居易自此不再以政事为念,终日以诗酒弦歌为乐。在洛阳度过了他的晚年。于是大量“皆寄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游乐不暇”的闲适诗代替了讽喻诗。《宴散》一诗正作于这个时期。白居易分司东都后,在洛阳的履道里和新昌坊购置了私宅,并有园林胜景,过着闲适的生活。在《自题小园》一诗中说:“亲宾有时会,琴酒连夜开。”可见家居小宴接连不断。《宴散》诗写的就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宴会。“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这次小宴,正值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宴会之时,残暑未尽。宴散之后,诗人送走客人,信步庭园,踏着月色,身受着习习的凉风,分外怡人。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不然,错过了此时此刻的良宵美景,岂不是太可惜了。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然而这一夜的小宴又是十分成功的,气氛是融洽而热烈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因此诗人在平桥闲步时,宴会的盛况、宴会结束时“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动人情景,不断地浮现在诗人的脑海里。白居易十分爱好音乐,他曾亲手谱制过不少乐曲,包括《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大型乐章,同时还能弹琴吹笙,指挥乐队。分司东都后,他蓄养有不少的乐妓,组成一支不小的乐队。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其家乐直可与宰相、留守比赛精美。”可见白居易的家乐是十分有名的,这夜的小宴必定也是笙歌缭绕、灯辉煌,气氛热烈,宴在酒酣宴足、尽兴而散的时候,笙歌虽然结束了,但它的余音似乎还回旋散落在院落之中,不绝如缕;仆人们举着灯火,送客人步下楼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诗人没有正面描绘宴会酒筵之丰盛,笙歌之优美,而是抓住宴散时的两个镜头,加以烘衬,宴会的盛况尽在其中了。欧阳修《归田录》载:“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可见这一联不愧为诗歌史上描绘富贵气象的典范,它尽弃金玉锦绣一类的庸俗字句,而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了身居高位的白居易的富贵气象和赏心乐事。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诗名《宴散》,全诗就紧紧扣紧这个“散”字运笔,写宴散后的平桥步月,宴散的情景,宴散后置身于新秋凉爽之夜里的感受,宴散后临睡前的独酌,由“散”字始,以“散”字终。以极平淡的语言,从极平常的生活场景里,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极为闲适的心情,亲切自然,娓娓动人。


阅读全文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