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故事100字8篇
唐天宝十二年,张继作《枫桥夜泊》。
宋元丰五年,苏轼作《前赤壁赋》。
--------前言
姑苏城外,月凉如水。
木船在水面上颠簸,轻轻靠岸。有人下船,一丝不苟地把船系牢在桥下。泛白的长衫,坚毅的目光,刚刚落第的张继带着满身落寞与怅惘。
一路泛舟沧浪,江风扬起衣裳和愁丝飘摇。此刻,他站在船头,站在寂静的枫桥下,站在迷蒙的夜色里,默默沉思,任凭所有幽微的愁绪,在薄雾中氤氲游离,任凭水汽打湿一身月光。
远处三两点渔火,隐隐绰绰,如坠落水面的孤寂星辰,上下沉浮。
有钟声遥遥飘来,悠长。低低地掠过船舷。
张继心头蓦地一颤,世界沉入一片幽冥。
“这位兄台,何故愣在这里?”
张继被耳边温和的声音唤醒。
眼前站着一位老者,眉目儒雅,衣着简朴,嘴角含笑。
“啊,这里是。。。。。。?”张继环顾四周,满目陌生景象,疑惑难明。
“这是是黄州赤壁之畔。”
“黄州。。。黄州。。。我方才不是在姑苏城外么?”
老者听他兀自叨念,微微一笑,摇着头走了。
少顷,张继回过神来,眼见四下荒凉,了无人烟。心下着慌,急忙追上前去。那老者尚未走远,听得耳后脚步声,回头道:“兄台也无人为伴?老夫正要去船上静候一位客人,你与我同去,饮两杯淡酒可好?”
张继点点头。
轻舟静泊于江面,明月低垂。
两人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两壶清酒。
不时有清风拂过。兴致浓时,老者霍然而起,托着酒杯对月长歌,声音清越。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张继亦扶衣而起,举樽一饮而尽。从怀中掏出一只洞箫,倚歌相和。
清澈的箫音流淌而出,缠绕月光。
半晌,老者停下来,只静静地聆听。四下寂静,惟有箫声飘扬,萦着浓郁不散的哀愁悲凉,飘出江湖,飘向暗云间。
“这样的声音太悲凉。。。”老者肃然而坐,眉宇愀然,“兄台心头,有长久郁积之惆怅。”
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花败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无的香,尘土飞扬间,轻轻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却也终不过是词中一梦罢了。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轻轻地踏过
故事的一开始,他不过是十来岁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门世家,父亲和兄弟都在文学上有颇深的造诣,而他本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壮丽的色彩,经久不衰。
苏轼在年幼时,便表现出超高的文学天赋,他诗、词、书、画皆工,且将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铸造了苏轼在文学上豪放派代表词人的地位。
但苏轼的一生,却并不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也便能从他在红尘中留下的足迹看出来了。苏轼一生有过三个最为特别的女人,从他的生命走过。
第一个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结发夫妻,两人可谓是性情相投,彼时的苏轼,在官场上初露锋芒,而王弗则是那“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精明能干,可以给予苏轼建议性的指导。这时的苏轼可谓是春风得意啊。但好景不长,王弗27岁时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苏轼11年的光景,却在他心头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记。这让十年后的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千古绝唱。
而这时,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个她已然变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闰之。王闰之并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干,但她却最能明白苏轼需要的是什么,她伴他从得意到落魄,又从落魄重新回到顶点。但依旧好景不长,王闰之没来得及坐享繁华,便甩手归西,但这次,她没有只留他一人,她帮她纳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唤朝云。
王朝云可以说是最懂苏轼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离不弃。苏轼这样评价过王朝云:“不合时宜,唯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大概是最爱他的人,最后,朝云却先苏轼而去了。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