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作文700字20篇
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传统节日,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但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除夕过了,春节也就到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除夕那天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春节的光景与除夕那天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嘭”天空中五颜六色的。原来每年必放的烟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把自家最美的烟花放上了天空,烟花在黑色的夜空中绽开来,一个比一个光彩夺目,天空中似乎正在举行一场选美比赛。美极了!所有人顿时停留在了那一刻,只听到烟花绽放时的惊叹声,大人们脸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美好童年。同时,我们都悄悄许了愿望:希望今年我能以一个优秀的成绩考上一座中学!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希望今年六年级的同学都一齐努力,用一个好成绩来创造自己的未来。
中国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时要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所以我跟爸妈一起回了我们的老家——河南洛阳。
我们都住在奶奶家,旁边就是大伯家。奶奶喜欢跳舞,但是是那种饭后跳一跳的健身舞,每天都跟着一群阿姨大妈奶奶辈分的人一起跳舞。
每逢过年,她们都会大街上跳她们的舞蹈,我奶奶就不用说了,只有看的份。
大年初一很快就到了,也就是他们的舞现世的时候了,我急忙拿上相机跟着奶奶,伯母她们向街路口走去,我到了的时候舞蹈已经开始了。我找了一个相对人少又相对高的地方站了下来,打开相机,将镜头对准正在跳舞的那些人……
伴随着音乐,她们也开始舞动起来,第一首是《好日子》,只见她们将平时学的套路全都使了出来,上摆手,下摆手,转圈,下蹲,弯腰等……动作整整齐齐,没瞧见有一个人出差错的,我的镜头在人群中扫动,一会儿停留在这儿,一会儿停留在那儿,一会又停留在领头的身上,奶奶站在我旁对我说:“照吧,照吧,多照点,让她们也满足满足。”实在让我感到无语!一曲完毕,又换了一首《好运来》我一听,就特么想倒下去,多少年前的歌呀,跳一首就够了,还要跳两首,干嘛不来首high一点歌,让会场都动起来。PS:貌似忙了,这些人的岁数都不年轻,万一闪到腰就不好了。
一首又结束了,在我抱怨的时候,江南style的声音在我身边回荡……“喔……我爸刚弄死他,喔……”听得我一下就high了起来,再把镜头对准了那群舞者,她们似老顽童般的也跳起了骑马舞,周围的观众们也舞动着他们的身躯。一曲过后,观众们都还意然未尽,都吵着说:“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我想:这样主持人应该会很尴尬吧,我又将镜头对向了主持人,竟见她脸上毫无尴尬之色,难道是早有准备?果然如此,耳边又想起了最炫民族风的声音:“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全场又high起来了,我就边举着相机,边唱歌,时不时扭一下,自个儿还挺乐。
结束了,观众们纷纷散去,边走边讨论干刚才哪个舞蹈好看,哪首歌好听,那是谁家的女娃,谁谁又买了新的照相机。这不正是农村里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吗?我喜欢在这里的感觉,不会担心有人看你穿的怎样,也不用可以的去讨好他们,这不正是我们城市人所需要的吗?
每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是不同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说: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就是午夜时饮酒进餐,酒肉剩的越多越好,象征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泉城济南,知道的济南春节传统习俗不少,所以我就来说一说济南的春节传统习俗吧!
和其他地区一样,济南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爷爷曾告诉过我:就是的济南人把小年称之为“辞灶日”。这天济南的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灶王爷”,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大扫除。但是现在,这种迷信已经不复存在了。
过年时,济南人家家都会炸年货:什么炸藕合呀,什么炸丸子、炸麻叶和松肉、炸鱼呀。都是过节的“主菜”,这正是说明济南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特点。爷爷对于这个问题,也对我进行了一番讲解,只有一句话:“—— 重点不在于吃,而在于“年味”。 ”
过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食品,那就是——水饺。这是过年的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济南人在包水饺时,一定要讲究排满整“盖垫”,中间绝对不能留空余,否则,就以为来年会“亏大财”。济南人过年包水饺,还喜好包一枚硬币在其中,据说,吃到这枚硬币的人,来年定会走好运。但这些只是迷信罢了,可现在还是有些人家在保留着这些传统的民俗。
“初二闺女回娘家”,是过年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直到现在我们家也一直在延续着这个传统。这一天,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则要盛情款待。原先济南,闺女回娘家,姑爷所带礼品是有很大讲究的,必须有一刀肉、两条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此谓之“四色礼”。
济南的习俗还有很多,但我就不一一说了,可济南还是一个值得游玩的特色地区。
寒假期间,我们几个同学对中国春节传统的礼仪习俗做了一个综合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人们在这天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这一天大多数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在门上贴春联。到了晚上,人们都在家里边吃饺子边看春晚。
大年初一,人们都出门拜年。拜年时要用左手包住右手,右手握拳。拜年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这天为财神圣日,因此大小店铺都开张,认为这一天开张必将招财进宝。
民间传说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七日为人日。正月初八,传说是谷子的生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正月初十,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恐伤庄稼。
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这一天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我们要让这些春节习俗保留下来。
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
2、春饼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调鼎集》一书中曾记载了春饼的制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食用,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3、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4、萝卜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萝卜还有祛痰、通气、止咳等药用价值。这或许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
现在,吃春饼、春盘之俗已很少见,一般吃饺子和面条,谓之迎春饺子打春面。立春日,还有不少习俗。在鲁北和鲁西一带,立春这天,母亲会用彩色碎布头缝制成春公鸡、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给孩子作为节日礼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没有种牛痘的儿童,春公鸡的嘴上还要叼一串黄豆粒,几岁叼几粒,意为鸡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宋朝诗人王安石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为这个年画上圆满的句号让春风冲刷一切的不愉快,这就是春节,我们中华民族历久而不衰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习俗,跟我来看看吧。
习俗一:贴对联,放鞭炮
春节将近,人们总喜欢去买对联,回来贴在门上。除夕那天,又喜欢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因为传说有一只凶兽叫“夕”,它每年正月三十都会出做恶,可它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声。所以,人们每年就会贴对联,放鞭炮来预防“夕”出来做恶。
习俗二:吃年夜饭,守年
年夜饭,年夜饭,一听就知道是过年那天夜里吃的饭。一般人会吃饺子。饺子里要包上钱、枣、年糕与豆腐。吃到钱就说明明年财运连连;吃到枣就说明明年蜜蜜甜甜;吃到年糕就说明明年步步升高;吃到豆腐就说明明年福气冲天。每年除夕,我们都会吃着饺子,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因为守年,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习俗三:拜年,要压岁钱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带着一家老小走亲访友,成为“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实我很喜欢过年,因为我能收到一张接着一张的压岁钱!说起压岁钱,在我国古代,压岁钱是给孩子们压惊的,可现在的压岁钱是表达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的!
现在,我正对着一桌好菜,不由得想起了奶奶说的话:“在我小时候,那是盼年;现在生活好了,那时天天过年。记得以前,每天能吃上野菜算好的了,穿破的衣服用布条儿贴贴继续穿。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鱼肉,穿上新衣服,以前怎么能与盼年?现在,每天吃大鱼大肉,穿旧了的衣服就扔,真是时代不同了呀!”是呀,如果没有劳动者的辛勤,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富贵贱,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啊!好好珍惜现在吧!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马到成功!
“噼噼啪啪……”这个声音把正在做美梦的我惊醒了。怎么了?哦!我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突然,一阵香味飘到了我的房间里,诱人的香味吸引着我,像一只小馋猫闻着香味来到厨房门外。
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汗水淋漓。走进一看,哇!妈妈正在做一年难得吃一次的年菜之一,也是我最爱吃的“红烧猪腿。”
首先,妈妈用滚烫的热水把它煮一遍,把它放进盆里,抹上金黄的蜂蜜。然后放进热油锅里炸,白嫩嫩的猪腿变成了金灿灿的黄色。现在都这么香了,待会儿还用说吗?最后,妈妈把八角、麻椒、酱油、草果、姜等食材和猪腿一起熬制。猪腿变成了好看的棕色,让人看了想吃,吃了还想吃,口水流不停。
盼呀盼……都吃完饭了,怎么还不发红包?突然出现一个红包在我眼前晃悠,对我这个小财迷,两眼都发光了。原来是叔叔向我发红包了,手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祝福着:“祝乖侄女学习更上一层楼,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我回敬道:“也祝叔叔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这天,每个人都互相对对方说着祝福语,年味十足!
午夜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天空上的烟花眼花缭乱、绚丽多彩。家家户户伴随着鞭炮声、祝福声、欢笑声过完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春节!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关于剪纸的作业,我起初并不是特别了解它,于是就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网上是这么说的: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看到这里,我顿时便来了兴致,于是拿来剪刀、彩纸、铅笔,也开始做了起来。首先我拿铅笔在纸上画下了一只蝴蝶,然后我就用剪刀开始一点点小心翼翼的剪起来,可是等到要剪翅膀上的花纹的时候,我犯难了,这可怎么剪呢,迟迟不敢下手生怕把翅膀剪破。
这时候奶奶走了过来,看到我一脸犯难的样子,笑眯眯地说:“奶奶小时候也剪过这些个玩意儿,小细节的部分你用刀刻就好了嘛,这样就不怕剪子剪坏了。”我一拍脑袋,说到:“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于是我跑去拿来小刀,一点一点慢慢地刻画,最终完成啦!我好开心,还献宝似的拿去给奶奶看,奶奶夸我做的剪纸真好看!后来,奶奶帮我把它贴到了挂历纸上,做成了简易的相片。
就这样我在奶奶的帮助下学会了剪纸,这是多么漂亮的手工工艺啊
新的一年扑面而来,去年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即将迎来的就是隆重的春节了。
腊月二十九,家家都要去准备年货,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台那儿大排长龙。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吃团圆饭,那团圆饭可真丰盛啊!有腊肉,有香喷喷的烤鸭,还有绿油油的蔬菜,当然,鸡鸭鱼肉是少不了的。在吃团圆饭时,我和表妹狼吞虎咽地吃着烤鸭。吃完团圆饭,我和表姐她们又去买烟花放,真是有趣啊!
正月初二到初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戚,正月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吃饭,正月初三,我和他们去二姨三姨家吃饭,还在她们那儿住了两天,因为她们家在宣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八,我们又去了大姑、二姑、小姑……家。我吃到了许多好吃的,也玩了许多好玩的。这次走亲戚,我体会到了春节应有的气氛。
到了正月初九,许多亲戚来我们家吃饭,那菜跟除夕夜里的没什么两样,但是,依然是那么的好吃,到了晚上,我和表姐们又放了烟花,还有爆竹呢!
……
正月十五到了,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又放了鞭炮。
春节,在噼里啪啦中走来,又在噼里啪啦中离去!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过年,一想到以往连续几年在海南过年时的海中畅游、沙滩玩乐……还真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否则就只能伴着雾霾,拿着手机,看看电视了。所以,我决定拿上爸爸刚送我的索尼相机,运用上学期学会的一些摄影知识,准备大显身手了。
“咔嚓,咔嚓……”也不知过年期间我拍了多少张,肯定过百了。我把全部照片都传到电脑里,精挑细选了十三张,我一一起了名字,准备做一个台历,送给爸爸妈妈。其中有小猫闹闹偷吃鱼、全家一起看春晚、年夜聚餐大合影……,我最喜欢的一张是“妈妈脸上的面粉”这张照片了。
那是大年三十下午,我们全家包饺子,姥姥和面,爸爸擀皮,就连怀着弟弟的妈妈也忙着包馅,我的工作也很“重要”,那就是---摆饺子。一会儿,我发现妈妈双手都是面粉,不经意间,妈妈抹了一下鼻子,弄得脸上有几块白。我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相机,喊了声“妈妈!看这里。”“咔嚓”一张精彩绝伦的照片诞生了,大家看着照片笑作一团,妈妈笑得直捂肚子,爸爸用手指着我说:“你瞧,妈妈肚子里的小弟弟也在笑呢!”
“年夜聚餐大合影”这张照片我也喜欢。
在全家准备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觉着运用我刚学会的延时摄影,展示我实力的机会来了。我架上三脚架,胸有成竹的指挥着大家摆好姿势,“3,2,1,干杯!”咦,照片中我怎么只有半个身子,原来我按完快门还没来得及跑回来就照了。我遗憾的说:“对不起,演砸了。”“没关系,麻烦摄影师再拍一次吧。”妈妈安慰我说。我赶紧调好相机,把这次延时拍照的时间调长一点,按好快门,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去,大家举起杯,等了一小会儿,姥姥问:“怎么还没照啊?”,我心里也泛起了嘀咕,“呀,是不是出问题了。”“我去看一下”我边说边跑到相机前面,“咔嚓”拍成了我的一张大头照。我心里不甘心,但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大家说“让我再试一次行吗?”。“没问题,今天高兴,我们再喝一杯!”爸爸笑着对我说。我长出了一口气,镇定了一下心情,心想“这次不成功便成仁!”
“干杯!”一张全家福大合影终于成功了。
看着自己一张张充满欢乐的作品,我想:“无论是在海南过年,还是在北京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宝贵的是珍惜爱你的人。”下学期,我又报了摄影课,我会努力掌握摄影本领和技巧,不久一定会拍出更好更有意义的照片,请大家拭目以待,看我的吧!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不禁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乐乐迎新春!每年看到那种充满年味的装饰,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可能是因为太温暖了,可能是自己还存着那份久违的童心。
大人们都忙着采购各种蔬菜、水果等食品,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拎,忙得不亦乐乎。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可能是因为性格的改变,又或者这真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发现以前的春节与现在的截然不同,虽然都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吃年夜饭、拜年之类的,但总觉得比以往少了些温馨。在这个高科技产品普级的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更优越,但是人与人的沟通却渐渐少了。在年夜饭的饭桌上,随处可见低头族们盯牢了手机、电脑,忙得两耳不闻身边事。
曾几何时,过年最有意思的就是除夕夜。离晚上还早,但家人们却早早的开始准备了。快被放满的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堪称满汉全席了。餐桌上,大家畅谈着这一年的喜怒哀乐,边吃边聊,真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啊!除夕夜,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天空,五彩缤纷的烟花把黑夜照亮,好似白昼。各种各样的烟花把南京的夜空装扮得别提多好看了。有的礼花“嗖”的一声飞向天空,随着一声响雷,像天女散花似的绽放无数花朵,撒向人间。可是,好景不长,礼花在空中很快变暗,消失在云间,直至烟消云散。好在各家都在放,夜空中的美丽烟花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通宵达旦。
而如今,虽然年夜饭依然是那样丰盛。但是餐桌上那叽叽喳喳的聊天声却很少了。孩子们都在低着头玩手机,直到家长提醒才肯收起。或者戴着耳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不容易见一面的弟妹,第一眼看到的不再是欢欢乐乐的打闹场景,而是一个个都抱着iPad。床上躺着一个在玩iPad,地上坐着一个在玩iPad,桌上还趴着一个在玩iPad,这根本就是个游戏厅嘛!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也是大团圆的节日。很多人都迫切地想回家,苦于没有时间,买不到车票。但是我们明明在一起,却不曾好好珍惜……
前几年放寒假时,每次到吃饭时间都是奶奶叫我,每天叫我吃饭都要费很长时间,才把我拉到餐桌旁边。全家其他人都是轮流叫我吃饭,我才吃饭。每次奶奶叫我吃饭时都会喝上一大杯水,可能是因为叫我要浪费太多口水吧!
不过今年春节,我准备自己自觉的主动吃饭,让奶奶不再费心叫我吃饭了!
习惯不好的缘故,让我养成了饭做好了,反而不饿。我怕我今年还是没有自控能力,怎么办呢?对了,我可以设一个闹钟呀!不过再想想,闹钟只能设一个时间段,跟习惯没关系,看来只能靠我自己了。
第一步:早睡早起、晚上不再玩电脑、也不看动画片、不玩玩具,20:30准时睡觉。第二步:早上7:30准时起床。
设置好这个时间规划表时,呀!已经是20:35分了,不再多说了,我要赶紧去睡觉。
早上,奶奶又是一大早起床做饭,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躺在被子中间,享受这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可美好的时光过得总是太快,奶奶一声“吃饭了”把我从梦中拉了出来,我还是想一直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但是,一想到那个“任务”,我立马坐了起来。
没多久功夫,我就已经换好衣服。这时,我看到奶奶正在喝水,可能是准备叫我吃饭,而做准备吧?
正在这时,奶奶扭过头,看到我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门口,奶奶简直惊呆了!
奶奶惊讶的说:“星颐,你终于早起了一次,以后要坚持呀!”
我对奶奶说:“我以后每次吃饭都不让您生气了,不用像以前一样每次都叫我半天,惹您生气!看我的表现,并且每次吃饭我都多吃!”奶奶开心的笑了!“嗯,我的星颐长大了!”
看!我也是很有孝心的,只是不知道这样做算不算孝顺?但是奶奶很开心,我就很高兴!
2月17日,中午在我姥姥家办了一场喜事。因为他们家有多了一个满月的小孩子。他就是我舅舅的孩子优优。我们是12点到的他家,等了一小会就开始吃饭了。
开始吃饭时端菜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因为他们是一份钟上一道菜。而在他们端菜的过程中我自己就吃完了两道肉菜,它们的名字分别叫牛肉块和卷煎。我用4分钟吃完一道菜,因为我们吃的太慢而且菜多桌子小放不下太多的菜,所以我们只好把几道菜和在一起或者先把吃不了的菜放在地上。
今天的饭菜实在是太丰盛了,我吃了酒席的一半菜就不想吃了。我心想如果后面再上好吃的菜怎么能吃的下去,于是我就不急着吃了。不一会果然后面还有好多好吃的,如红烧肉、红烧鲤鱼、红烧排骨、烤鸭、蜜枣等,每一道菜都让我品尝了一边。一个小时过去了酒席才结束,把我的肚子吃的大大都撑痛了,今天的饭菜太好吃了。
酒席结束了,我们在姥姥家玩到夜里10点才回家可是离老家有点远。正好姑姑的新家离这比较近,爸爸就开着车去了。到了姑姑家的楼梯下面我就听到“呲呲”的声音,我就好奇的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这是暖气管在放气,不然管里面热气太高容易爆裂。到了姑姑家门口,这时的表哥英鑫已经进入了梦乡。我们在门外敲了老半天门,表哥穿着睡衣揉着睡得迷迷糊糊的眼睛才来给我们开门。进了屋表哥说让我和他一块睡,因为屋里刚开始太热没盖太多被子。睡到半夜被冻醒了就和表哥挣被子盖,表哥又从柜子里拿出一条被子盖在我们身上,顿时不冷了,不一会我和表哥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春节很快过完了,在这个假期里发生了很多事,唯独这两件事留给我印象最深。
春节也称“过年”,关于年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猛兽。每当春节就会跑出来,把附近的村民吃掉。春节这一天马上就要到了,人们纷纷把物品装起来,跑到别的地方躲避年。突然一位老人出现了,有村民问:“你怎么不走,年马上就要来了”。老人笑笑说:“我有一个好主意,你们先走吧”。
第二天,那位老人就把红色的布挂在了门外,还挂了一挂鞭炮。当年来到时,老人点燃了鞭炮,巨大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村民们回来的时候,看到老人没有受伤,听老人讲了年来时的经历,大家都赞不绝口。从此以后,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燃放鞭炮,贴红色的对联。
春节还会有红包,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愿望,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似水流年,蹉跎了一季又一季的桃红柳绿。金岁再见街道火树银花,春节又毋庸置疑的来到了人间。
在我的记忆中,年,从腊月初八开始。腊月初八是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小米、大米、花生、红豆、红枣、莲子、桂圆、绿豆,熬成一大锅,哦!香喷喷、热腾腾的!没过够!腊八粥腻了,再来两块绿豆芙蓉糕,香甜解火。腊八初八就在八宝粥的香味、绿豆糕的甜味、一家人的欢笑声中度过。
小年——腊月二十三,妈妈清早起床就往我口中塞上一块糖——往往是糖瓜,有时也会换成牛轧糖,寓意是叫我们不要说错话。这让我联想到巴金的《家》中,高老太爷听到觉群在过年时说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就在堂柱上贴了一张“童言无忌,大吉大利”,未免有些可笑。这天晚上,总有一碟碟精致的糕点在窗台上等着我“光顾”,虽然妈妈一再强调那是贡品——给灶王爷的,但我依然抵挡不住那些糕点的香味。
除夕夜,小孩手中总又多出些烟花、鞭炮,三五成群,点起炮来。我倚在窗边,回想起来,两年之前,我也曾是其中一个呢!有些大鞭炮的恐怖,便有大人过来训斥。不过一刻时,一哄而散的孩子们又重新聚拢过来,爆竹声此起彼伏。除夕夜中,回忆最深刻的不是包饺子,也不是放鞭炮,而是看春晚。小时候,除夕必须要守岁的,我往往熬到一点多便撑不住了。朦胧睁开眼,又是赵本山的小品开演了。
年初一是最热闹的。一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放眼望去,却是满地的红纸屑。中午的团圆饭,人们分成了四大阵容——老人、女人、男人、孩子。老人们总是忙个不停——烧个菜、盛个汤,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十分开心。女人的话题则往往是某某的皮肤好,某某的衣服贵,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之类的。男人们喝多了,在饭桌上“信口开河”——今年领了多少年中奖,给老婆孩子买了多少礼物,月薪涨了多少,等等。孩子们去哪了?他们的心早已不在美味的饭菜上了吧。
记忆中,院中有一颗红梅树,红色的梅花绽放枝头,轻轻摘一朵,放在鼻尖,嗅了满鼻的花香,还带了一点迷人的香草味。欣赏远处风景,心却早已飘到开学的日子。
春节像思念般漫长,日子般匆匆!
随着中国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相融合,现在的节日可是越来越多了。可是有些节日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重视。有很多远在他乡的人根本不会每一个节日都会回家过年。可是有一个节日,绝对是中国人绝对会重视的。那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节时候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去别人家拜年要糖吃。大家也是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新年的准备。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春节流传的时间久,而且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重大。
传说在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长时间还可以保存完整的习俗,春节真是很受欢迎呢!
当然,过新年当然要贴春联啦!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越有文采,别人看见时越会驻足哦!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春节的事说也说不完,大家要自己去体会哦!
自从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四季春夏秋冬又一轮回,当真是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新生的活力涌现而出,贯彻东南西北,纵横交错在我华夏神州大地。而今年正好是鸡年,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应了那句“雄鸡一鸣天下白”新春佳节之际,在雄鸡的报晓声中家人聚集一堂,带来的是喜运和福气,更为这传统节日增添一分光彩。
开天开地开纪元一元复始
新年新景新气象万象更新
新年到来,万象更新。为了除旧迎新,家家户户皆要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代表着便可以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据说在尧舜之时,民间便有了春节扫尘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便是过年大扫除的由来。更要细说的便是无论你平时多么不想干家务,但在这时你一定要动起来。我们一家人努力工作,在三四个小时下将灰尘和污渍全部都清理干净了。干完活后,看着我们辛辛苦苦的成果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和效果——整个家变得无比清新,一种整洁表现出来了,令人的心情无比愉悦和快乐。心中充满了一种满足感,这便是大家一起辛苦劳动所带来的啊!我这时候心中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便是“劳动最光荣!”这时候我感觉到一年的霉运和厄运似乎在这次打扫中通通被清除掉了。心中充斥着愉悦之情,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呀!
春节之时买年货是必要之事。往常过年的这个时候我是十分高兴的,因为又可以吃一大堆好吃的,满足一下口福吧!于是我们前往了最为繁华的地下不夜城——地下商城。来到这里,我顿时被它的繁闹震惊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永远不用担心东西种类不够,恰恰相反只要你有时间,使可以从中找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整个地下商城无比地庞大,足以容纳下无数的人在里面。流动的人群把我们带过来带过去,这个迷宫一样的地下商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到了最后我只能感受到那耳边无尽的喧嚣及眼前的眩目的五彩光晕,两者交汇到一起,构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像那如决堤了的洪水无可阻挡地冲入了我的脑海之中,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旋转的气流重又冲破我的头顶升入广阔的天际。在这种情况下你绝对可以感受到信息,交通,游人的大爆炸。我们就像一个拖着筛子的快艇逐浪而行,筛下了一堆堆零食和年货。非要把塑料袋塞得满满,整整塞了两大袋子外加体积不亚于西升的两大桶饮料。在我回家的过程中,我一手持一袋子,怀里躺着两大桶沉甸甸的饮料。在回到家中的漫长途中,不得不说,我的肌肉得到了极好的锻炼,现在力气大得可以打倒一头牛。身上沉甸甸的,心上却是轻飘飘的,狠不得马上飞到家里暖和的房间里使劲吃一大顿儿,弥补去年没放零食的肚子。这一次出去备年货我们可谓是满载而归,更多的载回了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节中的贴对联可谓是最富有文学性的。对联是从我国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联展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无尽期望,如果一你可从细细地品味其对联的仗式,上联和下联的巧妙连系,一词一字暗藏乾坤,文字之中蕴含着一种意境,相互照应又各成一体。其横批更是神来之笔,是上下联最终的灵魂之所在。如回首历史长河,仍记着那第一幅桃木板上书写着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今品味起来仍觉韵味无穷,从此便可以看到其中回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久远。除了对联中的内容,其书写的字更是重点,不过这就看你的个人爱好了。例如篆书、隶书、燕体、楷书、草书、宋体、黑体等。篆书形体均匀齐整,更显一种瘦劲挺拔。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更显一种方劲古朴。燕体更有一种锋芒之意,别具新格。而大家极为常见的楷书则表现一种无量的广阔之意,犹如天地造化的体现,折,曲,弯,钩近乎完美。草书则更为纵任奔逸,流畅豪放……春联应以红纸为底,彰显喜庆之景。春联的更多条条道道我就不多说了。我送给大家一幅春联以祝贺喜庆“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说起贴春联更要说到贴“福”字,福字更多应贴在门的正中央醒目位置,当然,你的福倒着贴也可以,因为这和福到了有谐音,所以更示喜庆,据说这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贴春联,贴福字还仅仅只是前奏,真正的大头彩还在后头。除夕,大家最高兴的一天,为什么呢?是因为在这一天里我们会合家团圆看春晚,熬到12点看烟花守岁,更可以放炮吃饺子,十分热闹,我每次过春节的时候都不会忘了这一天,除夕这天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天。
除夕这天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因为这有一个古代传说,传说声古代时,有一四足恶兽,名为夕,夕每年半夜都会吃掉大量的人,给百女生带来痛苦。人们对这个夕可谓是深恶痛极,狠不得把夕给杀掉。然而夕身体庞大,生性凶猛,人们都无法与它硬拼。村里的老人想了个办法,在夕又来吃人时,让人们在村口放上大红布条,堆起火堆,扔入竹管发出爆炸声。火光,响声,红色是夕的克星,夕被赶走了,但除夕和放鞭炮却流传下来。这种传统习俗一直陪我们长大,细细算来,我已渡过十多次春节,只有这次使我难以忘记。
除夕睌上,还会有吃饺子,看春晚等许多活动,我可是真的等不及了。不过我还得去帮衬我妈去包饺子。妈妈先和了一大团面。接下来又将它切成几个小段,又把切下来的面滚成圆柱形的条状物,再切成一节节的样子,撒一点儿干面防止这些面粘在一起,之后便使了个小技巧,把所有的面团用手按扁了,变形了的面团变得更加可爱,成了一个个小面饼儿,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圆形的小面饼儿好擀皮儿,我是负责擀皮儿的,我妈妈是负责包饺子的,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配合得很好。我先把小面饼儿放在擀面杖上,擀面杖压在面饼儿的三分之一处的位置上,我一边擀皮儿地旋转小面饼儿保证它的均匀受力,这样擀出来的皮儿才能尽可能地接近圆形,不但美观,而且包出来的饺子也中规中距,吃起来也会更能感受到面的柔软和馅儿的美味。做饺子,馅儿和皮儿是最为重要的两点也是影响饺子的味道和质量关键因素,往年的我都不善于擀皮,因为生疏的原因我很难擀成像样的好皮,但是大了一岁就是不一样,我变得更为懂事和孝顺,近一带着擀皮的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自己的擀皮勉强能够左心得上我妈妈这个老老乐包馅的速度了,可谓是大有进步呀。一排排的饺一码在一块上,心里也极为满足。只见这一切都完成后,妈妈施展功夫把饺子事全都扔到了正在沸腾的水中。饺子在水中翻滚了两下便落到了锅的底部像是沉沉的睡着了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们也发生了很多的大变化,一缕缕白气升腾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时候我想到了哈利波特中的魔药课,仔细观察并想象,越来越觉得我家的煮饺子像是渲染上一种奇妙的气氛,一缕缕白气萦绕在房间上空……
啊呜!饺子好了,我迫不及待夹起一个饺子往我嘴里塞,口中瞬间充满了菜香味,皮薄馅嫩,味道鲜美,有着独特的风昧。饺子馅里有肉和菜,两者要混合在一起,用菜刀纽细切碎,最好再切成沫沫,这标的活,可以使肉和菜充分地混合找一起肉没有了肥腻,菜没有了寡淡,在食用时都可以感受到菜的清香和肉的爽滑可口可谓是两全其美。饺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有着整整上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其名称繁多,让人瞠目结舌。将饮料配合的饮下肚中,这种感觉好极了,心情高兴之下,吃了一大盘的饺子,肚子是鼓鼓的,心里是满足的。
吃完年夜饭后,我们静静的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到了,到了,春晚开始了。但是,今年的春晚开场似乎与往年有些不同。一首《美丽中国年》响起。八位歌手一同欢唱,他们的歌声夕音乐节相互结合,将高昂的音调传了下去,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使得所有的人热血沸腾,欢呼声,掌声响彻天空。优美的歌词回荡在人们的心间,如那新年的鞭炮声把祝福送进了人们的耳朵之中,让所有人为之狂欢。一曲终了,几位主持人走上台来,表达着对中国人人民,港澳台湾人民,海外华胞等人民新年的祝福,同时有157个国家正在进行直播,还有四个分会场也在同时进行演出。在哈尔滨,人们有着越优越,越冷越吃冰棍的习惯,冰雪城市之中,哈尔滨人民正在尽情狂欢。东方明珠,香港,霓虹灯在闪烁,五彩斑斓的灯光和喧闹的声音构成整个世界。四川凉山,奇特的民族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处风景极好的地方也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了全国的观众。大家都在欢歌艳舞,喜气洋洋,可偎是全园民族的大联欢呀!接下来,有趣的小品,精彩的相声,美妙的歌曲,令人提起心来的杂技和动作性极强的武术全部都呈现在了台上,美伦美焕,精彩无比,尽皆是无数人台下努力的结果,带给我们一种朝气蓬勃的积极感。春晚的台上,不仅仅是对新的一年的期待,更有对过去往事的回忆,感叹“岁月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情感,一个相声《姥说》讲述了少年之时老一辈对年轻一辈的关心,日子长了,老人老了,孩子大了,却无法挽回失去的岁月,旨在要我们关爱老人,富有孝心,莫让时光流去后悔不已。无论是什么节目,我都十分喜欢,但是随着时间到了12:00我们的注意力已经离开了电视,注视向了窗外烟花爆竹的绽放,显然,放鞭炮对我的吸引更大。
放鞭炮了!我们激动地往楼底下跑,出了楼门外,震耳欲聋的声音灌入了耳朵。如同天神用鼓槌大力敲打着鼓面,使得天地震荡。好像是一面平静的水面丢下去一个石头一样,泛起了波纹,这只是开始,很快,更多的石子投入了水中,溅起了大片的水花,水中的镜面被打碎了,夜空也被打碎了,一团团刺眼的光芒在天空中瞬间爆发开来,宛如白昼。地面上飞起各色的巨龙,升腾到一定的高度炸裂开来,发出怒吼之声。天空中仿佛开了染色铺一般,红的紫的白的黄的尽皆倒了出来,成了一摊大杂烩。炸裂的轰鸣之声让我感觉到大家都处于一个大冰块儿中,冷冻多时的冰块突然扔到了一锅沸腾的水中,火热的热情灼烧着它,爆竹使它裂开,长久冬季的冰封解开了,所有的人都沉浸到了无尽的欢腾之中。欢腾一直持续到晚上12:00才结束,结束时天地间一阵烟雾弥漫久久不肯散去,当真时爆发过后又重归混沌呀!地球环境又污染了几分。热闹的气氛结束了,但电视上春晚的播放还没有结束,起码要放到0:35才能结束。于是我们大家止住了睡意,继续观看春晚。在电视上这时又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品彰显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团结,大友好,大融合的这么一个希望。除夕之夜,我希望今年可以福运连连有,财运连连到,我学习成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二日我们去了老城观光游玩,这也是春节的必备项目了的吧。老城位于文化艺术中心后面,做为传承了上百年的古老的文化建筑,老城聚集的不是文人墨客,观光游人,而都是小摊小贩,商铺商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吃货和购物狂及好凑热闹的人群,往里走,更有一些奇特的小商品,例如木雕,弹弓及很多东西。更有着许多来自各地小吃供人品尝。我给它起名叫做“小吃一条街”榆次老城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进入景区,你会感受到老城建筑的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它不仅仅只是一处优秀的以汉族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集结地,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老城之中有县衙、城隍庙等八大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蕴意深刻,让灵魂徜徉其间,你可以感受到一座古城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古之思、沧海桑田,民之魂、归宿之地,1400年的历史,到底汇聚了多少古老的记忆!但是,老城不老。它还有着灵气,依然生机盎然,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不在古,有人则活。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使得老城活了起来。有的时候,在老城会举行一些活动,例如这些天来的社火巡游。想必社火的活动,大家都不陌生了吧。山西的社火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古时晋商巨贾常为庆祝自己兴旺发达,祈盼来年好运而出巨资在当地大闹社火开始的。而今年的榆次老城社火也很好,虽然规模上比前年小了不少,但是都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春节之际,社火巡游又丰富了许多,它包括龙鼓舞、十八罗汉鼓、独龙杆、背棍、抬阁、龙灯、竹马、旱船、花伞等精彩表演。“社火”不仅弘扬了中国年文化传统,更是将榆次老城“民俗中国年”的气氛推上高潮。在老城的城隍庙中我见到了山,石,水,泉,木,庙的相相呼应,一草一木蕴含着四季的变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连续的宏伟画卷。这副画卷中似乎有神祇隐隐闪现,其中的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和守护城池的神衹。城隍庙的古老传说固然使我着迷,但远不如县衙上演的古代解决纠纷的一件案子让我喜爱。只见穿着黑衣和红衣的一群人排着整齐的队列簇拥着一个带着些尊贵之相的县衙老爷走来。那县衙老爷是个七品文官,一脸严肃,不知不觉中显露出一丝上位者的威压。那身着红衣的兵士手里提着把大刀,一脸坚毅,为县衙老爷护持,尽职尽守。最前头的黑衣老婶们,一位举着牌子上用金色大字书写“肃静”另一位也举着一个牌子,上书“避让”众人浩浩荡荡地走着。然而前方有一中年男子和一农妇走来哭冤,顿时队伍的步伐又加快了,直接往县衙走去,明显正要开堂审理此案本着凑热闹精神我们继续跟了上去。县衙之上,一切就位,那中年男子说道:“她偷了我的钱”那农妇说道:“是你偷了我的钱”县衙老爷拍了一下案堂,说道:“不要吵,将事情慢慢道来”那中年男子说道:“那是我卖油饼的钱,你非要偷偷拿了去,快快还给我来!”那农妇不依不扰:“什么叫做是你的钱?那钱上写的你的名字了?”县老太爷说:“既然你说是你的钱,他说是他的钱,那么怎么辨别是谁的钱呢?”那中年男子说:“县官你摸摸那钱,上面还沾着油呢!不正是我卖油的钱?大人请为小人做主呀!”那农妇这时有点耍无赖了:“什么叫做是你的钱?你说?你说呀!”县老太爷说:“拿上钱来给我来看一看”那农妇起初还不肯交钱,只听那县老太爷大吼一声:“还不快快交上钱来?”不得已,只得交上。只见那县老太爷摸着交上来的钱,慢慢说道:“这钱是有灵性的,来,端来一盆水来!我给它放到水里,它会自动找到自己的主人。”那铜钱到了水里,竟是浮了起来,一切尽皆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县老太爷说,“还不快快把这钱还给买油饼的老大爷。”又说道:“好你这个农妇,偷盗他人财物,混淆事实,证据在前,你还敢狡辩!当罚五十大板!你可服?”只见那农妇跪下来,大声哭喊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呀!”当两边的狱卒不听她多说,直接把他摁倒在地,狠狠打了她整整五十大板。接下来又把钱还给那位中年男子。至此,表演已经结束,所有演员站起身来,齐声说道:“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老城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例如那著名的传承了古文化的糖画,艺人先用勺子盛上半勺热糖浆,把这糖浆缓缓倒出,一边将那勺子倒的过程中轻轻移动,勾勒出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手持金箍棒的齐天大圣,也有翱翔九天的神鹰。这些图案无疑凝聚了艺人多年的刻苦练习,终于熟能生巧,画出了精妙的图案。看着老者手上的萤子,说明他多年沉浸此道,对画糖画有着极强的造诣。除了糖画,老城还有许多好东西,不但有精致的木雕,还有比较传统但十分好使的弹弓,更有各色各样的小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得不说,老城的确是一个新春佳节之际适合游玩的地方。
春节即将过去,但那种激动和兴奋还留在心间,回味无穷。不管是老城,放炮,春晚,还是年夜饭,守岁,大扫除,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这将会成为我成长的痕迹。过了一年了,大了一岁了,也该更懂事了,要去孝敬父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这青春时光。在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上一幅春联。“飞云鲲鹏,鹏飞万里,叱诧九天入水鲤鱼,鱼跃龙门,腾挪苍海”希望我们来年的斗志更强,学习更好,运气更顺,最后说一句,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大龙的习俗有很多,像什么“春节去拜祖宗”“发炮”“烧香”“舞狮”等等
但我觉得大龙除夕的拜祖宗还是最有趣的,因为要磕头,烧香,烧纸,还放炮竹,这是在请祖宗回家过年,过了这茬,就可以吃年饭发压岁钱了,所以每到这时就特别激动。大龙是山区,民宅依着山脚,人烟稀少,所以很多人家就把祖坟建在不远的山腰上。每年的春节都是如此,今年我提出这次在家烧香,因为我家里离山上老祖宗的祖坟比较远,还要爬山,所以有这个念头,却给爸爸骂得狗血喷头,直骂我不尊敬老祖宗,我只好作罢。下午快5点钟,等奶奶、大妈、妈妈、婶婶把年饭烧好,我们一行男人,爷爷、大伯、爸爸、叔叔还有我们小家伙一起结伴去拜老祖宗。据爷爷说因为风水的问题,我家的祖宗的坟在一个地势较险的半山腰,有的地方只能让一个人侧身而过。远远望去,像一把椅子坐落在青山中。一路上,爷爷迈着方步,大伯尾随其后,爸爸手上拎着个篮子,里头装着鸡、鸭、鱼和肉,啊,色香味俱全,老祖宗肯定乐的合不拢嘴;叔叔手上则拿着几副炮竹,等着拿去放给老祖宗听的;我们小孩嘻嘻哈哈的,一路小跑。爬山了,大人们搀扶这爷爷,我们手脚并用着爬,运气好的在山边能捡到几根树枝撑着走(因为山太陡,如果没树枝,还得爬)。
你只能抱怨,一个字:烦!但这话我只能在心里说,要是给我爸听见了,还不得把我活活吃了。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你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却不能休息,唉!终于来到了祖坟,这座坟供奉的是太太公和太公。祖坟由水泥砌成一个平台,周围种满松柏,中间立着一方石碑,石碑正中刻着祖先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刻满小辈的名字,当然也有我的名字。站在平台放眼望去,周围一座座重重叠叠的青山,下面是一块块整齐的稻田,祖先们在这块宁静祥和的土地长眠也十分惬意。大人们把祭品摆好,就恭恭敬敬地磕头;我们小孩咚咚咚磕头,不要奇怪,因为磕的不响,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就会遭天打雷劈,虽然我觉得是迷信,但我心有余悸,万一被劈了,我不就死翘翘了么,只好从命了。磕好头了,第二件事就是烧纸了,大人们虔诚地烧纸,分了几堆,还嘴里念念有词,我们几个小孩子不是烧,而是直接往火堆里扔,差点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了,七搞八搞,弄完了;还不能走,还有第三件事,就是烧香,大人们毕恭毕敬地烧香还拜一拜,我们几个小孩烧了几根,拜了拜老祖宗就像一匹匹饿狼似的逃下山去。大人们就放炮竹,接祖宗回家过年。
我觉得拜祖宗虽然麻烦,但我私下觉得这是对先人的尊敬,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们,饮水思源,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传统,而且拜祖时可以想想自己一年有没有进步,对不对得起先人,也是一个鞭策。我觉得大龙除夕最有趣的风俗习惯莫过于此了。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