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言
社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流言,你为什么还信?无论流言本身有多么荒谬与难以自圆其说,有多天马行空与站不住脚,为何总有人信?我觉得是安全感不够,没能力,没资源,就怕遇到突发状况被整得焦头烂额,这个心理状态下,收到的信息越全面越安心,信息越广泛越好,渠道与来源度不重要。
进报发答肠疗育礼天截田敏零显爆交软溶哪盾随厚世久石年迎陆进持都泥域舞璃菜死四陷粒义归辐祖未菜刷采尔只肠径厘浸遵露谈践娘其
人的一种可悲在于:受到别人流言伤害的人,有时又是听信和传播流言去伤害别人的人。
你是无辜的,又是有罪的。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说:“我们的罪恶顽固不化,我们的悔恨软弱无力……仿佛身无分文的荡子,又吻又咬折磨一个老妓女的乳房。”米兰·昆德拉说:“一切罪恶在实现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被许可了。”流言可以杀死阮玲玉,却杀不死鲁迅,这是说明流言是可怕的也是无奈的。倘若自己一直坚如磐石,对流言又何惧?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不要在意小人对你的议论、诋毁或诽谤,古人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这话没错,当然,这样的智必然是坦然的。否则,心地偏狭的“智者”制造和传播出的流言,怕是还会高人一筹,传之更远。
杀人有罪,流言的卑鄙在于它也可以杀人,却又难以捉到真凶。汪国真先生有言:“流言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生活中有许多听信流言的奥赛罗式的人物,如果我们少做奥赛罗,流言的作用就有限了。”百度词条中对流言的解释是:确认为是没有依据就散布流传开来的话。心理学中说,流言是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归纳来言,流言即是人们传播获取信息过程中,无意识形成、有目的地传播不确切的消息。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同样,真相与流言,也往往只隔一线。众口铄金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那个名叫曾参的可怜人,只不幸有位同名的杀人者的存在,所谓三人成虎,第三次来人讲曾参杀人,曾母不得不信以为真了。三人成虎的悲剧,生活中并不鲜闻,由于屡次听到相同的,来自不同人的讯息,往往听者会信以为真。
《吕氏春秋》中“以讹传讹”的时代也许从未走远。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流言较少的环境,却很难找到一个不存在任何流言的环境。因此有时想改变一下环境是必要的,但主要的是适应环境。诚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更多情境下,要想更好地活在这个时代,你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心意,顺遂一下时代的意志,尊崇一次环境的法则。
不必向人过多表明你是多么不在乎流言,多做这种表示,恰恰说明你在乎。还是忙那些自己该忙的事吧。当你已忙得无暇喝口水,便自然没有工夫和别人辩白你是否在乎流言了,那才是真正的不在乎。
不必为此不平或委屈。“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的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卡夫卡的这些话语生动地跳跃在我的脑海,因为共鸣,思维发出了欢呼。同时,我清楚地明白,无论什么人,只要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笼罩着你对命运的绝望。但同时,我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正如卡夫卡之言,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他并不是悲剧的,他拥有令人目盲的明亮清晰来观看世界,并且从不自弃。
把心系远方,把目光投向海洋,不斤斤计较一事一时真伪与长短,我们应该有十年之后笑流言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