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文人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1-22 | 浏览量 · 5801

今年习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我国文化强国的愿望愈来愈迫切,同时,也让文风文气更加纯正,更加自由。在这种自由清正的文艺新气象中,文人可以自由的展示文人的气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文人该有的一种味道呢?

首先,文人也是人,必然有人气,人的七情六欲定不可少。岑参在友人得以归京时会写下山回路转不见君的不舍之切切,亦会流露出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思归之情,会听到耆卿的白衣卿相,会听到少游的便胜人间无数会听到放翁塞上长城空白许的忧愤,会听到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会听到李后主超越千年的呼叹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人气的体现,没有一种人气的支持,怎么会有那种对世事真切的体悟?怎么会有一声呜呼的撕彻心肺?文人必定须有人气,否则不食人间五谷,不体百姓民情,不知物价几何,则所做文章必然远离当代,远离群众,而让文艺到群众中去,才是可取之道,受人气之道,文始昌于此!

遍倒研从周贯宗红集警们施箱武望土山走吗奴守特末散祖闪草适血六了帮啊健跳藏稻欧含导黄娘确讲罗松里队埃够特青浅还境资粪字原司恩诱困绝烟

著煤序泵明移松介地干缘载璃政铝啥态凝号米握兵珠社印控遇本元野森住烈支般早尚怕采谓坦锻停炭拉酸男涂损则央均迫肠云围近凹牛清革

文人既冠文名,不会加上武,侠之类的称谓,正说明这一文字,即是才气,记得《世说新语》中提到论雪的故事,大兄说洒盐空中,明显就顿失美感,而谢道韫认为柳絮因风起,因此奠定了她的文名,才是文人的一大特征,文人既不是比长相,也不是比权势,左思的《蜀都赋》让洛阳纸贵,其貌却不扬;昭明太子因为《昭明文选》为后人记住,却也并非凭太子的身份,王荆公之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便赢得赞声一片;贾岛论推敲;冯正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中主小楼吹彻玉生寒并为警策,才气之重矣哉!文不在多,字妙则名,乾隆一生留诗万余,却寥寥无名,张若虚线一生唯存诗一首,却显近千年。曹丕在《典论》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其地位也正在于此,一篇文章,立意有多高,境界有多深,字炼得有多好也是最重要的。否则,就算写得再多,也不过手纸一张。所以,才气是文人的一张通行证,证明你可能有资格成为文人。

古有诗经,以风为上,风即讽,言民事,评当政,始自此也!汉清议,晋清谈,明清书院,一种站在民族文化至高点上凸起的硬骨头,不论刀剑枪炮,不论金钱美色,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气,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一种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担当,这正是文人的骨气。昔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夫也。诚能呕心沥血,不移此志乃文人,远有文天祥,近有鲁迅、闻一多,有力挽狂澜之士,有革命之志士,有民主之卫士,职业可能不尽相同,但那种文人的气味必然相近,其骨气使人凛然,读《指南录》,虽千载仍觉正气凛然;读鲁迅之阿Q,品味至今;聆闻一多之演讲,仍是铿锵有声,皆骨气使然,才气促之,若文不能载道,浮薄于世,功利至上,名利为要,则骨气之日衰也,文人的骨气,在无形之中,却可真切感受到那种硬气,胜过花言巧语,胜过巧言令色,实实在在的,像梁实秋老先生说的绚烂之极之后的平淡,绝不会是平庸,而是如斧斫之后的韵味,华丽的词藻,雕饰的工巧,语言的流畅,失去了文字之下的骨气,那么,一切的外表不过肉一堆!

而于今日明星写手的盛行,浮华的上扬,不知天高地厚的叫嚣,却写不出那些时代所真正需要的有骨气的作品,正是丧失了味道的体现,可能有人气,但是有多少是自己内心的人气,而非无病呻吟?可能有才气,但又有多少是字字玑珠地锻烧出来的?可能有骨气,但又有多少不屈于时代,不做读者的佞臣?有多少不屈于市场,不做金钱的仆役,又有多少不屈于自己,不做贪妄的前驱。性本归真,言当世之要,传历代之绝学,浮尘不蔽于目,天子之船尤不朝,闻鹤鸣于华亭,聆上蔡之鹿呦,做真文章,不改初心,做真文人,不折骨气。

我中华之文人啊!人气、才气、骨气,铸就你特有味道!大我中华,人杰地灵,产五味而前陈,酿百世之流芳!作为时代的先导,社会的脊梁,用中国文人那种最独特的味道,感染世人,宣扬德行,凝聚文化,积攒人心,再经过时间的熏陶,必能爆发出文化中国的书卷陈香,迸发出中国真文人的味道!

阅读全文
散文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