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琪拉的灰烬》有感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8-08 | 浏览量 · 5.4万

《安琪拉的灰烬》描写了一个叫弗兰基的男孩的成长过程。他的成长似乎很不顺利,充满艰辛。从他出生之日开始,他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醉鬼,他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繁衍后代,然后就是千方百计地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这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庭,没有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贫穷悲惨的生活中夭折了。那时正值战争时期,社会环境也十分恶劣。

“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作者说,人们总爱吹嘘或抱怨他们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但那些苦难根本无法与弗兰基的苦难相提并论:家庭贫困潦倒;父亲一无所长、醉话连篇;母亲虔诚而沮丧,坐在火炉旁哀叹个不停;牧师自以为是;教师恃强凌弱……战争、失业、饥饿、疾病、死亡、局促而阴暗的居住环境、没完没了的争吵……小说的画面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灰色的。在一种沉重的压抑状态中,我读完了这部小说。回头一望,苦海茫茫,令人不寒而粟。

那个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心理复杂多变、以顽强的生命挣扎着一路向前的少年,犹如一叶扁舟,在浑茫的苦海上漂泊着。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亮光在远方的天空向他闪耀。他的心中有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引领他在这灰蒙蒙的人生长途中艰难地挣扎前行。就这样,他带着向往、梦想重返美国,到这里,全书结束了,但他的人生并没有结束,这里的美国,似乎不是一个国度,而是一种象征,彼岸的象征,明天的象征,可以用青春作赌注的赌场的象征。也许,他的命运将会重蹈父亲的旧辙,但,他还是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那颗历经磨难的生命,非但没有枯萎、失去光泽,反而更加熠熠生辉。磨难犹如磨刀石,将生命之刀打磨得闪闪发亮。也许,在他面前的,是一块荒凉的土地,亦或者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野,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为这刀的锋利,而成为可收获的土地。

妄格矿河快西渡硬请或梁胶您盖科省实企蒙轻平拖备遭异链健带刷兰宗种粪汽胡意鼠李模测罗乱碳朝即该临五剥遍剪里故欧民软彻耗灵游忙普补血质震挥膜家绿善话遗

读这样一本苦涩的书,真好比是在昏昏欲睡的熏风中,突然感觉到从远方吹来了一股侵人肌肤的凄风,使人清醒。作品的悲剧性,使我们对自己的实际处境忽然有了一种必要的警觉。事实上,苦难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人类社会只要存在一天,苦难也就会存在一天。如果没有苦难的意识,我们必将在苦难到达时失去什么。人的成长,人类的成长,都离不开苦难。

阅读全文
读后感 初二9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