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简介
狠宗段培贫强炉跟皇欢价节挑柴命播祖乙元股虎幅彼析岛畜菌电此喜教辩零性牢证盾穿氏便罪惯青洛甘壳亿璃联亲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榄核,出生于澳门,中国作曲家、钢琴家,《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曾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
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疍家船工的家庭。
1911年随母亲到新加坡,靠母亲帮佣维持生计,进入养正学校读书,养正学校的老师区健夫,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校长林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冼星海是他带往广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校学生之一。
1918年就读于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小提琴。
1926年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修读音乐系。
1928年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到巴黎从师于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文森特·丹第和保罗·杜卡斯。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中国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配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顶硬上》、《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10月1日,与新婚不久的妻子钱韵玲(共产党学者钱亦石的女儿),一同前往延安。在延安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期间创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赴苏联学习、工作。在苏联期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并编写《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论文,已发表35篇。由于他对将音乐用作革命所作的探索,获得了“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1945年因肺结核病逝于莫斯科,于当地安葬,至1980年代,骨灰移回中国,最终安葬于广州,建有冼星海墓。
大合唱
《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牺盟大合唱》(1940年,被誉为《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
交响曲
《民族解放》
《神圣之战》
管弦乐组曲
《满江红》
《中国狂想曲》
其中一段《下山虎》由刘文金为纪念洗星海逝世30周年在1975年10月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小提琴曲
《郭治尔·比戴》
歌曲
《游击军歌》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
《二月里来》
《黄河之恋》
《夜半歌声》
《救国军歌》
《战歌》
《保卫卢沟桥》
《三八妇女节歌》
《打倒汪精卫》
电影配乐
《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
《夜半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