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自荐书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10-22 | 浏览量 · 5236

尊敬的老师,您好!

总埃率扎增避耗朗阵存动股片故好手库钱巨福弟山护稳遇贺燃八允该彼权阿油烈像磷著丰医测趋扩忘严四植初纵重温狠甚送鱼芯常十理让召热璃写乙牛绍笔香误闭荷垂我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来阅读我的拙劣的自荐。

生长在小城镇的我家庭条件一般,小时候甚至称得上拮据。父母整天为工作奔走,我在小学时已经学会了自己一个人上下学,吃饭,独自看家,甚至一个人在家过夜。因此我的童年没有什么华美精致的玩具,陪伴我的只有书籍和一套积木。但是正是这两个“朋友”,一个带我走进文学的园地,一个让我领略到建筑的魅力。居住在那个贫困而平凡的小镇一隅,我和无数草根阶级一样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没有机会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而同济大学处于上海——一个被无数外地人钦羡向往的高度发达的富庶之地,一个无论在经济或是文化或是科技上都让其他大多数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理想之地。但是在这样的地方,我却感受到同济大学的独特精神:“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中所寓含的力量正是一种在热闹与繁华中追寻自我的提升,在物质的浮华中亦能够取我所需,静心以致远的内在体现。于是,我在好奇中与同济的名字邂逅,再在懵懂中将心寄托给了希望,抱持着对同济的美好向往,对上海的隐隐敬畏,无数次在梦中勾勒着它的模样。不管成败,无志者难堪大用,不敢志者见耻甚矣。因而我要将自己的渴望连同这份无畏的青春一同写入这封信,传递给梦的圣地——同济大学。

有人说:“建筑是无声的音乐。”我深以为然,每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都在谱写着一首诗一般的歌,吟唱着跨越时间、空间、种族、国籍的有关生命、爱、灵魂和追求的乐曲。它们或如历史般厚重,承载了悠悠岁月的变幻,或如流水般灵动,漂流着山川草木的芬芳。我惊诧于千年古刹的庄严肃穆,忘却了言语,只想虔诚的祭拜,不为佛,却是为那用全部心血设计筑造的古人;我感动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柔美安闲,恍然梦入陋巷中的天堂,只想像阿难一般化为石桥,不为他曾爱上的少女,却是为那将梦里水乡、心之安处现于人间的设计者。

喜欢就是喜欢,无需有理由。建筑的美感,永远是人类所追求的完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歌德有言,“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于我而言,建筑和同济就是我的光明,我的心之所向。故而,我要在同济研读建筑与土木,不为别的,只为能靠近我的毕生所爱,只为能无愧此心,无悔今生。

我的学科中最突出的是语文、英语其次是数学、化学、生物。物理处于中等,所以我并不算偏科。但我认为所有的优秀,百分之九十九来源于努力而非天赋。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会加倍努力。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全力以赴,克服万难。汪国真说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鲁迅也赞同“埋头苦干的人”是“民族的脊梁”。这些人也许没有超人的天才,却有着非凡的毅力与执着,哪怕从零开始,也会毫不退缩地一路向前,直至终点。而我则可以骄傲的回答:“是的,老师,我不是一个天才,但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有信心做好我决心做的事,我也深信,只要给我时间与机会,我将有所成就。”

我拥有三年的绘画学习经历,对素描,色彩,水墨均有涉及,虽是毫末,却是引领我进入艺术殿堂的第一步;电子琴,钢琴,小提琴是我空闲时的调剂,虽难登大雅之堂,却培养了我对音乐的独特认知。我热爱文学,对历史也十分感兴趣,想象力丰富,擅长创造故事和讲故事,有时也会发表一些小文章。假如以后有空余时间,我预计将会写两至三部现在已有大略构思的小说。

对于建筑这方面,我一直希望能到上海来学习建筑,原因不仅是上海的先进与发达,最重要的是因为上海本身就是中西建筑的结合体,一个天然的建筑博物馆。上海外滩矗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19世纪末,在钢筋水泥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1927年重建落成的江海关大楼,从早期的古庙式,到19世纪末期的西洋式建筑,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再加上19世纪后,为提高地皮使用率,采用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式,设计建筑成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以及随后在此基础上,从20世纪20年代起,又出现了的高级新式石库门房屋。正是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让我更加渴望了解,学习。我一直希望能将文化素养、人文特质以及山水自然、宗教信仰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再用某些特别的艺术元素,如文学中诗歌的意境、音乐中传达灵魂震动的力量等加以点缀,最终形成灵性、寓意深刻与美并存的建筑风格。这就是我内心最诚挚的追求。

我衷心地希望贵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渴望并将永远保持热情地向往着,同时不断努力着,为了那个彼岸的梦想。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老师,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此致

敬礼

阅读全文
书信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