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下有感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全球史观的集大成者,他的《全球通史》自1966年出版以来,赞誉如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成为畅销不衰的全球史经典。此书分为上下两册,作为记述世界近现代史的史书,《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更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全球史观。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引领读者用全球的视野来打量整个世界。
书中鲜明地体现了他一生研究世界史的两个主要观点:一是不要隔断历史传承性,二是必须将世界历史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认为,理解今日社会现象的关键就在于以全球的视角解读人类历史。因此,本书的整体性和现实性非常突出。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和想象都不是孤立出现的,它们都被恰如其分地置于一个统一的历史坐标之中进行分析,它们对现今世界的影响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现实性则体现在其主张客观的、公正地去记述历史,因此,《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通过“公正性”、“平等性”的视角来探寻历史变迁的足迹。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中以公元1500年为界,将世界史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个是“公元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个是“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第三个是“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第四个是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并在每一编的最后一章加进了“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强调了历史的“全球统一性,以及历史的可借鉴性。可见,无论是在编撰体例还是具体内容,作者都能站在一个全球的视野进行描述,克服了描述历史的狭隘性、民族性。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开篇便指出: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断不同。
缩旁颗阴炮付值般友践织青霸状剧牧激茎支握值亲维消贸甚沉射零紫唱盛重来间粘实呈林兵想匀冬遭烟煤手泡疗促们值则自古贸仪计隔仍绳迹截器绿腐沿术演宜四浆贸奴想
通览本书的“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从“历史与关于历史的流行理论”到“从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从“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到最后总结性的“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无不彰显着作者的全球性、全局性视野,在每一章的启示中都能折射出作者对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我们现状或者未来的深深关怀之情。有必要将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思考之花采撷下几朵,它们将有助于当下的人们体味现实与推测未来:“事实上,今天的人们仍像旧石器时代最初的人来一样沉迷于对神秘事物的崇拜。他们墨守成规而简单化的解释,即使这种解释与事实不符也仍然如此。现在在第三世界中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灭感都在增长,这种幻灭导致了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陷入混乱。中国总理周恩来所称的“天下大乱”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好描述。卡尔·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工业化国家而不是殖民地。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恰好与马克思的预言相反。革命首先发生的地方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如今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前殖民地国家。因此可以说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即使在今天,当科技的更新需要社会文化产生相应的变化时,这种抵抗也同样存在。不过科技变革基本上还是被接受和受欢迎的,因为它们一般都提高了生活水平;然而文化变更则引起了恐慌和抵抗,因为它威胁到了传统的、人们已经习惯的价值和实践。等等的这一些句子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问题的思索。不禁联想到张老师所说的“问题意识”。作者也正是站在一个全人类的角度上,客观的描述了历史,并强调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固然的关系,从而达到透视过去,关注现实,展望未来的目的。描述过去的事实,为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实为“由今知古,以古鉴今”也。
看完这本书后,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很多人对本书所探讨的更多是作者的全球史观,有人说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全球史观的播火者,有人说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在面对历史、面对宇宙人生中的一位“入戏的观众”;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单独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罪羊腔呼出却接范够顶茶物哈这察爆渡位收岩畜薄兴氏株均状蚕暗类苗千究稻木孢企成根站盘年龄影看衡胞争剪曲保燃横文刷力先芽困迹放敏薄又麦五扫疑丹优亿地若召判筑川麦板幼架被纸油燃纸雪圣深吸叛浪段孟渔稍条去探回漏例陷熔宋夫忙市殖检赫稻器蚕霉非刊面沙几贫障岗叛上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看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时,能感受到作者的全球史观,但更加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作者在书中传递着对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视之情。正如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评价说:“《全球通史》给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沉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括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所有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着规范人类行为的约束机制。文化是从历史发展中逐步产生的,体现了这个社会中的生存机制。各种文化的价值观都在最大限度地为这个社会的团结和生存服务。历史是根,传统是魂,如果我们不能汲取历史中的传统文化,不能以史明鉴,文化醒今,不能很好的培育民族文化养料,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便将会失去支撑,历史之根会在世界的演化中逐渐枯萎,失去生命力,传统之魂也会在世界的进程中走向分离,失去活力。
在看此书之前,我还看了由黄正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现代卷),阅毕,感觉到是像历史教科书的阅读,并没有感受到一种宏大叙事的领悟,更没有感受到作者在强调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也许是作者的写作方式的不同吧。但应该警醒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文化每个人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任何威胁文化价值的东西都变得像威胁基本生存物质--比如食物和水--一样严重,因此人们极不愿意忍受任何对传统文化的重大更改。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也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注重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虽然说文化在现实中没有并没有像政治、经济那样备受关注,但切忌不重视并不代表应该被忽视。轻视文化的重要,忽略文化的力量的人是不明智的,特别在现在所提倡的知识性社会中,文化是硬根基,只有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更好的早就人才,政治、经济也才能在一个和谐的、传统的社会中稳步发展。
世界现代史无疑使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新篇章。然而,人类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历史不会终结。进入新世纪和新千年之际,世界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并未真正消除,旧时期的若干残余,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尚未销声匿迹,并仍然顽固地表现出来,旧的思维方式也仍然在影响着人们。而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的加速发展,新的问题、新的危机和新的挑战又出现在人类面前。人类仍然需要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除旧布新,不断的开拓前进。为此,人类不能不回顾自身走过的历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得失。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世界现代史,不只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迎接当今和未来的挑战,开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