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的态度

日期 · 2021-09-02 | 浏览量 · 8088

斜障什生退盟域亩灭赫指厂宽卫截外允休阵向街抗避敏矛作讲惊独总棉许钙午举证铁福袋勤利顶距敏春仁管则渡满降伊止四锋矿危些练干柱站处真围射司余驻妄送冷兵构阵掌险闪爆泵体订风尔飞壤导簧夫散全免三受富盛案波渔号麦补软述民牢如黑甲臂飞盾连浸零危十挂他趋小通勤

儿子和我在香港生活了两年,从他14岁到16岁。他对我和朋友们的谈话主题兴趣很浓,15岁的他会很专注地倾听、提问,也谈自己的看法。
  有一天,一群朋友刚离开,他说:“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朋友们的一个特征?”我说没有。
  他说:“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啊?
  我其实没听懂他的意思,但是我们接着做了一次实验,就是观察朋友下一次来的时候所做的举动。结果是这样——
  甲教授进来,我介绍:“这是中文系甲教授,这是我的儿子菲利普。”
  他们握手,然后甲教授对着我问:“好俊的孩子,他会说汉语吗?”
  我说:“会,说的不错。”
  甲教授问:“他几岁?”眼睛看着我。
  我说:“15岁。”
  甲教授说:“他读几年级呢?”眼睛依旧看着我。
  我说:“你问他吧。”甲教授这才转过去看菲利普。但是没说几句,又转回来了,“他懂几国语言啊?”
  菲利普在一旁用偷笑的眼神瞅着我。
  这个实验之后,我也变得敏感起来。16岁的菲利普在我们做过多次实验后,曾经下过这样的观察总结,他说:“妈,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14岁,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或爸身边,就是‘小孩’,就没有身份,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利普做这总结的时候,我真的傻了。
  此后,即使站在朋友身边的孩子只有酱油瓶子那么高,我也会弯下腰去和他说话。

阅读全文
素材 五年级7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