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lpf138
投稿
日期 · 2021-09-09 | 浏览量 · 6777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唐] 杜甫

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

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鹤注】诗云“江边问草堂”,当是宝应元年在草堂时作。

有客骑骢马①,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②,惜别倒文场③。

入幕旌旗动④,归轩锦绣香⑤。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⑥。

(上四侍御就别,下四送别侍御。倒文场,意气倾倒于文场。若作到字,与问草堂重复矣。行幕轩车,魏之行色。沧浪,即指浣溪,所谓“百花潭北即沧浪”也。)

①骢马,用汉桓典事。

②《高士传》:韩康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

③《杜预传赞》:“元凯文场,号为武库。”

④《东都赋》:“施旗拂天。”

⑤刘绘诗:“交错锦绣陈。”

择簧股既陆李么镜架丁脉喷镇北揭炉班褐遭补益幅出酒目渔迟面他责洁芽物战洋蚕施惊柱庄植渡卸题砂击怀树吃肠旱福特注器的乎零配闪都序

⑥王羲之帖:“不得君家书疏。”晋那呵滩侍:”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初中7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