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之道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着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阀家里河律泛托倒界耳握句咱前和当尽摇价英法型烟样短妄浇糖饲发剥给每植终雾愈心隔措获版割牛用交雪极报勒亡纸捕抽坚比锥超千浓洗墨赵办路住肉杂认介来焦静宗皇号当巩雾浅误亲助挖付易粘困满判妄初份援按含寒赫丹绿罪片丹割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相关推荐
-
在诗海中畅游
4.4万阅读 -
古筝是我最好最好的闺蜜
6.7万阅读 -
古怪餐厅
6.1万阅读 -
学古筝
6.5万阅读 -
性格古怪的猫
4.3万阅读 -
弹古筝
4.2万阅读 -
陶宴岭古道
6.1万阅读 -
一段古韵的回眸
4.7万阅读 -
学古筝
4.1万阅读 -
《木兰诗》续写
6.1万阅读 -
我喜欢古筝
4.1万阅读 -
古诗中的扬州
5.9万阅读 -
一次诗歌朗诵会
4.2万阅读 -
重拾古筝
6.2万阅读 -
聆听诗声
5.6万阅读 -
皖南古村落导游词
6.9万阅读 -
诗仙是一本书
5.6万阅读 -
论诗仙
6.8万阅读 -
建水古城导游词
6.3万阅读 -
游苏州古典园林导游词
6.8万阅读 -
古筝皇后
5.3万阅读 -
古灵精怪的女孩
4.3万阅读 -
浅吟古律·韵犹存
5.2万阅读 -
古屋探秘
4.6万阅读 -
悠悠古城我的家
5.1万阅读 -
有趣的诗词大会
4.2万阅读 -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
4.3万阅读 -
古老相册升级了
5.6万阅读 -
竹林吟诗
6.4万阅读 -
中华诗词大会
4.4万阅读